APP下载

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

2017-03-22马幼梅郑培荣

商情 2017年2期
关键词:就业率人才专业

马幼梅+郑培荣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创业型经济的迅速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多维的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实践素质

随着创业型经济的迅速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是高等院校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体现。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其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發展离不开创新,要创新首先要有创业的精神,可以说创业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担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我们的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可持续发展、职业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为学生走人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需求奠定基础。

二、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社会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构建系统的、有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除了保证常规的基础性的理论教学外,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多维的实践平台,支持和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科研课题、社会调研、社会实践等途径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因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是实践。学生只有把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办学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战略转变,使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这也使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强调数量扩张后的质量,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现在有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还依然存在着求闲心理、求便心理、从众心理、功利心理等。这些心理不但束缚了大学生的发展,更阻碍了他们创新创业精神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讲一些自主创业的成功实例,让学生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欲望。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勇于创新创业,改变大学生传统的求职择业心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创新创业,拓宽就业视野,开拓就业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更重要的是创业者在为自己创造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在为别人和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因此创业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要想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从教育、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培养。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搭建实践活动平台,推出创新实验室,合理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和创新型实践,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勇于说出心中的疑惑,勇于自主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加入到校企联合办学的企业中去,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参加创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得到磨炼,真正地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上接第166页)专业结构和专业内涵的必要步骤。在制订学生培养方案时就综合考虑大学生在就业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既符合专业发展规律又满足市场需要的各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学生就业能力测量指标体系,帮助高校评价和跟踪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从而反馈到专业建设中来。

高校应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对本地区高等教育与劳动市场特有的供需情况和从本校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年度就业状态跟踪,对各专业毕业失业率、失业量进行监测,结合各专业的招生报考率,最终建立起基于就业数据的、以个别专业的招生指标控制为主要杠杆,辅之以在校生的专业调整的就业预警专业调整机制。把报考率低、就业率低、社会需求低的专业作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对其进行严重警示,削减其专业的招生量或停招,鼓励相关专业的在读大学生转变专业或攻读“第二学位”,把学生分流到就业好、社会需求较多的专业。将就业率和薪资持续走高的专业予以发展,增加其招生量。就业预警的专业调整机制有助于高等教育改革朝着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方向发展,有助于缓解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提升人才供给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云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怎么办?[J].教育发展研究,2016(3):1.

[2]宋玉军,魏萍.产业集群理论视角下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路径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3):109.

[3]关丽梅.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2):73.

[4]邢维全.会计学专业群平台课程构建与“选课学分制”改革——以天津财经大学为例[J].天津电大学报,2016(2):49.

注:本文系天津市2016年人才工作重点调研课题“以促进人才创新创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就业率人才专业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专业修脚店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毛遂自荐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