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江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

2017-03-22郭学艳

农业与技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对策

郭学艳

摘 要:蔗糖产业是双江发挥热区资源优势最成功、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最为显著的支柱产业,支撑着全县的经济发展,2014年以来蔗糖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双江甘蔗产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形势,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巩固提升蔗糖产业,是目前蔗糖产业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Q53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20

双江蔗糖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种植、加工、营销、科技推广服务相配套的蔗糖产业体系,成为全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2014年以来蔗糖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对于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生产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而言,蔗糖产业兴衰直接关系到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分析甘蔗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巩固和促进蔗糖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是当前蔗糖产业发尽其所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甘蔗原料种植作为蔗糖产业的基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蔗糖产业的发展。

1 双江蔗糖产业发展现状

1.1 甘蔗种植分布情况

双江县共辖四乡两镇两农场,有两乡两镇两农场(沙河乡、邦丙乡、勐勐镇、勐库镇、国营农场、华侨农场)种植甘蔗,蔗区共涉及37个村委会,农户12902户,人口达5914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1%,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0%,种蔗收入是农民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经济来源。发展甘蔗生产不仅能使农民脱贫致富,而且随着种蔗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思想观念也会产生变化,相应增加技术、化肥、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就能改善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蔗糖生产的发展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2 甘蔗種植海拔及范围

双江县甘蔗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900~1600m范围内,其中海拔最低的分布在邦丙乡的丫口村、忙安村;海拔最高的分布在沙河乡的下巴哈村、营盘村、平掌村、陈家村、邦木村等,勐勐镇的邦买村、大吉村。

距糖厂运输半径最远的是邦丙乡的丫口村,运距60km;其次是沙河乡的下巴哈村,运距50km。

1.3 甘蔗种植规模

2015年甘蔗种植总面积5743hm2(水田蔗2454hm2,水浇地246hm2,旱地3042.722hm2)。2015年全县甘蔗农业产量36.56万t,同比减3.14万t,减7.91%。农业生产总值产值15417万元,同比减1344万元。应付蔗款15425万元,同比减1486万元;甘蔗原料平均收购价6325.35元/hm2,同比减7.65元/hm2,减0.12%。

2016年甘蔗种植总面积5952.6hm2(水田蔗2454hm2,水浇地133hm2,旱地3365.6hm2),同比增209.6hm2,增加3.65%。2016年甘蔗农业产量预计达39.34万t。

1.4 种植的主要甘蔗品种

种植品种以新台糖25、新台糖22为主。2016年新台糖25种植面积3040hm2,新台糖22种植面积1973hm2,其他品种939.6hm2,以新台糖系列为主的良种覆盖率达93%以上。

1.5 蔗糖产业是全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蔗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

制糖工业是双江县最具优势的产业,是全县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蔗糖产业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还确保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税增长和社会稳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还带动了交通运输、机械修理、建筑、建材、农业科技和各种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吸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了社会压力,确保了社会稳定、有力的促进了农村农业产业化产业结构调整。

2 双江县发展蔗糖产业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科学制定蔗区规划

抓住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机遇,科学确定甘蔗种植适宜区,优化蔗区布局,企业蔗区建设规划经政府确定后不再安排其它产业进入。目前蔗区在海拔1400m以上、坡度25。以上,单产达不到75t/hm2,水路难配套、单产难提高的低产低质低效蔗区,要逐步退出;有条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的宜蔗区,通过租赁、入股、签订农产品订单等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企业核心原料基地,实现从以面积保产量转变为提高单产增加总量,建设“高优品种领先、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体系完善、综合效益显著”的高优蔗园。

2.2 加强蔗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思路,加快推进蔗区土地整治,主攻以“蔗水、蔗路”配套和蔗区绿化建设为重点的中低产蔗园改造,进一步提高砍、运、榨管理水平。结合“森林双江”建设,着力推进蔗区绿化工作,对蔗区道路及蔗区规划分块边界种植经济林木复荫树和防护林,固土保水,保护蔗区生态,改善蔗区环境。使蔗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网格化绿化效果初步形成。

2.3 强化良种良法推广应用

重点建设县级甘蔗新品种选育扩繁基地及乡镇甘蔗良种示范基地,加快培育、引进和推广高产高糖新品种,提纯复壮现有当家品种,扶持的良种范围包括:新台糖25号、新台糖22号、粤糖83/88、粤糖86/368、粤糖60号。大力推广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和机械化收获技术,在甘蔗生产重点区域建立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提升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新建13hm2甘蔗良种繁育基地1个,积极引进新良种的试验、示范推广,为高稳蔗园良种推广提供保障。

2.4 是建设水浇地高稳产蔗园

到2015年,依托南等水库、湾河水库、幸福水库的5条主干渠和17条支渠,通过加强沟灌、管灌、畜水池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蔗区有效灌溉面积,计划用2a时间基本建成全市高产糖料生产基地。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对勐勐镇、沙河乡、邦丙乡共7667hm2甘蔗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甘蔗种植面积6667hm2,退出蔗地100hm2;2014年10月—2015年5月对勐库镇、忙糯乡共1267hm2甘蔗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甘蔗种植面积667hm2,退出蔗地600hm2;最终达到保持甘蔗面积7333hm2(其中甘蔗轮作面积667hm2),确保全县甘蔗面积稳定在6667hm2。为稳定甘蔗种植面积,实现预期目标、任务,计划在勐勐镇、沙河乡、勐库镇、忙糯乡、邦丙乡5个乡镇建设甘蔗水浇地面积5733hm2。

2.5 实施沃土计划

在2667hm2水浇地上实施667hm2坡改梯计划,提高坡地保水保肥能力;实施6667hm2甘蔗测土配方施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满足甘蔗对各种肥料元素吸收要求,减少化肥过多施用和对环境污染;增施有机肥,实施桔杆还田,甘蔗与水稻、玉米轮作,开展甘蔗间套种来恢复土壤肥力。

2.6 开展植保防治

加强甘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借助媒体平台发送和宣传甘蔗病虫害发生趋势和防治方法;加大高效、低毒、新农药引进推广,加强新型农药试验、示范、推广,取缔高毒、高残留农药;必要时要组织甘蔗病虫害防治联防队,实施重大病虫害发生联防联控。

3 蔗糖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蔗区面积不稳定,原料严重不足

由于坝区水田光、热资源丰富,气温、日照均适宜甘蔗生长、种植,但坝区农田作物种植种类较多,作物之间相互争地的矛盾比较突出,比较效益竞争激烈。近年来全县冬季农业开发势头强劲,农副产品价格上扬,导致适宜区域内的水田甘蔗种植不稳定,难于建立稳定、高效的水田原料基地,形不成大的种植规模。

3.2 甘蔗生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种植、管理粗放,单产低、糖份低,效益低

科学种蔗和科学管理水平低,生产管理粗放,投入少,广种薄收的现象突出。由于70%的植蔗区处于山区和半山区,2015—2016年双江甘蔗平均单产63t/hm2,(其中旱地蔗平均单产只有30~45t/hm2),运输成本高,严重制约着甘蔗原料生产发展;由于甘蔗品种结构不合理,种植管理不到位,施肥、中耕除草不及时,病虫害防治不重视;由于70%的植蔗区处于山区和半山区,约667hm2甘蔗种植坡度超过25°。

3.3 蔗園基础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3.3.1 蔗园水利化程度低

甘蔗水浇地面积少,可灌溉蔗园面积(含田蔗面积)仅占37%,其它均无灌溉条件,山区90%的甘蔗种植在坡地上,冬春干旱严重(早期干旱主要造成新植蔗出苗后死亡,宿根缺塘,影响甘蔗正常生长;晚期干旱影响甘蔗加工脱糖,造成糖分流失,影响出糖率),并且是多年种蔗的老蔗区,连年施用化肥后土壤板结,土壤肥力连年下降,土壤水肥流失严重。田蔗由于蔗园支渠配套不到位,有效灌溉面积只占到60%,水利资源没有充分发挥效益,甘蔗增产潜力没有充分挖掘。

3.3.2 蔗园坡度大

大部份蔗园坡度在15°以上,台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差和甘蔗园区机械化作业面积小。

3.3.3 运输道路建设滞后

双江到95%以上的蔗区道路属于泥土路,蔗区道路1970km,沙石路面等级以上只有120km,生产物资和甘蔗原料运输困难,如果雨水多的话,甘蔗难以按时入榨。

3.4 甘蔗生产成本高,投入效益比低

甘蔗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高,2007年以来随着生产物资上涨和劳动成本上升,种蔗投入产出比低,到2015年新植甘蔗投入达21000元/hm2,按收获5a计算,年平均分摊4200元/hm2,以平均收购价430元/t计算,每公顷产值达32475元,投入产出比约1:1.5。

3.5 企业与蔗农的利益分配问题

近几年来蔗糖市场波动较大,加工原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2013—2014年由于国外蔗糖冲击,白砂糖市场价高位运行结束,2015年白砂糖销售价格最低到4000元/t,目前白砂糖价格虽有回升趋势,但甘蔗原料收购价、企业效益仍面临挑战。正确处理好企业与蔗农的利益分配,让利蔗农是促进甘蔗原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

4 巩固和提升双江蔗糖产业的对策措施

4.1 发展思路

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积极推广应用科学技术,加大甘蔗品种调整力度,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按照区域优势化、种植规范化、品种优良化、管理科学化、砍运制度化、服务一体化的原料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稳定面积、提高效益。加大甘蔗产品深加工开发和综合利用项目的扩展,实现产品品种多样化、深度化、品牌化、高价值化,形成科学、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确保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2 对策措施

4.2.1 合理布局、优化品种

甘蔗发展要坚持3个集中的原则:向最适宜的区域集中,今后凡是新植蔗,海拔1400m以上不再安排种植,以上区域逐年退蔗还林、还草、还果;向加工企业30km距离内集中;向好田好地集中,加快吨糖田、高优蔗园建设。

重点推广以新台糖22、25等为主的高产高糖良种,按《双江甘蔗种植综合标准》和临沧市《高优蔗园种植管理方案》实施,确保新植的甘蔗良种的单产和甘蔗含糖分。调整甘蔗早、中、晚熟品种结构,通过提高单产,逐步稳定面积,根据双江县现有甘蔗品种,今后早、中、晚熟品种种植比例以4:5:1或3:5:2较为合理。

4.2.2 稳定甘蔗种植面积,确保原料供给

企业要将原料生产真正视为自己的“第一车间”,建立健全甘蔗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第一车间的投入,按市场经济模式走产业化道路,本着企业自主、农户自愿的原则,甘蔗种植要逐步转变为企业为主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耕地集中连片,建立自己的甘蔗原料基地,稳定蔗源。按照“依靠科技,推广良种,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蔗农收入和企业效益”的总体要求,落实好地块,责任到户、到人;继续引进和推广好高产高糖的甘蔗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做好甘蔗病虫害防治;依靠科技,大力推广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继续抓好甘蔗良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联营、承包等方式,建立连片、高产、优质的甘蔗基地,起好示范作用;甘蔗种植面积要围绕“十二五”蔗糖原料生产发展规划,稳定甘蔗原料生产在667/hm2左右,平均每公顷产达90t以上。建成水田2667/hm2,平均单产105t/hm2;水浇地2667/hm2,平均单产90t/hm2;旱地1333/hm2,平均单产75t//hm2,甘蔗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目标。

加强甘蔗生产向优势区域发展、扩大田蔗种植面积的同时,为了保证粮食生产不受影响,要有目的的选择田块,在水源相当丰富、灌溉条件便利、粮食产量较高的田块尽量以种粮为主;而已经种蔗的要积极推广坝区田蔗间套种技术,例如现在的春植蔗套种蔬菜、黄豆等,引导蔗农间套经济效益好、市场有销路的作物,把通过间套种增加的经济效益作为巩固粮食生产和调动蔗农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4.2.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蔗糖产业发展后劲

针对全县蔗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滞后,旱地比重过大的实际,要求县发改、水务、交通、财政、农业、扶贫、国土、开发等部门加大项目申报力度,认真规划,科学设计,加大投入,有计划、分步骤地改善蔗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16年起县发改委、农业、水务局等部门要多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完善沙河乡南等水库西干渠(忙开、土戈、南布、允俸)2000hm2双高甘蔗园区水利沟渠配套,布京333hm2甘蔗园区水浇地水利沟渠配套,勐库坝267hm2双高甘蔗园区水利沟渠配套,勐勐镇那布、同化、忙建1333.3hm2水浇地水利沟渠配套,勐勐镇从荒田至南宋1400hm2双高甘蔗园区水利沟渠配套,邦丙乡的邦况、忙安、南协1333.3hm2旱地蔗园干支渠和“五小”水利工程配套;加快蔗区道路建设。把蔗区道路建设和管护工作作为蔗糖原料生产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制糖企业把新植蔗区道路建设纳入企业建设重点工程,确保甘蔗种植新区道路通畅,甘蔗种苗和生产物资按时到位;加快蔗园坡改梯建设。国土、开发、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围绕全县甘蔗高产高糖基地建设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在甘蔗种植园区内实施蔗园坡改梯,配套水田、水浇地干支渠和旱地蔗“五小”水利工程,形成水利配套,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小型机械化应用的现代甘蔗生产体系。

4.2.4 加强蔗糖科技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加大政府对蔗糖产业发展的投入,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小部分资金,作为甘蔗品种试验推广、新技术开发、科技队伍建设和各種政策兑现的专项资金;加强蔗糖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各种学习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加速科学技术推广;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增加经费投入,配合现代高科技、高效率的办公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4.2.5 加强小型机械化应用

全县95%甘蔗种植区属于坡地和台地,大型机械在双江县使用范围有限,引进甘蔗种植收获小型机械是双江县实现甘蔗种植收获现代化有效途径,是减轻劳力紧张、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有效办法。

4.2.6 合理制定甘蔗收购价格,调动蔗农种蔗积极性,保护好蔗农利益

甘蔗收购价格是决定种蔗比较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蔗农种蔗积极性的关键所在,确定合理的甘蔗收购价格和合理的利益分配,对发展和巩固提升蔗糖产业至关重要。糖业公司要进一步合理确定甘蔗收购价,保护蔗农利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兼顾国家、企业、蔗农三者的利益,进一步密切企业、蔗农和科技部门的关系,企业就算是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能拖欠蔗农蔗款,一定要保障蔗农的收入。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