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的“气功态”

2017-03-21王荣泽邵敏杰

少林与太极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感神明练功

王荣泽 邵敏杰

气功练习的过程中有进入“气功态”的说法。什么叫气功态?对于静功来说,气功态通常是指通过练功才能呈现的特殊功能态,如入静、气感、特殊体感等。入静不是万念俱息、寂然无物,因为其至少还保持有练功的念头。入静有深浅程度之分,且不是每次练功都能达到满意的结果。气感常见表现有蚁行、蠕动、温热、清凉、酥麻、针刺、跳动、麻电、水流、颤动等等。特殊体感常见表现有膨胀、紧箍、沉重、漂浮等等。

匀缓连绵的太极拳在练习中也会使人出现入静、气感、特殊体感等气功静功练习中所说的气功态。气功静功练习没有肢体运动,而太极拳有复杂的肢体运动,所以太极拳的气功态与气功静功的气功态不全然相同。

太极拳是形动心静,它的入静主要是心静。心静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想就等于一事无成,等于无所作为,等于离开己身无物可求。况且,在专注清醒的状态下,什么都不想谁都做不到。既然会想、要想,那怎么想呢?想些什么好呢?当然是想练拳的事,不想与练拳无关的事,所想越简单、越容易操作越好。如可意在动作准确上,可意在打拳这件事上,可意在维护某一运动状态上,可意在形于手指上,可意在落实某个身法上,等等。

太极拳的气感与气功练习的气感几无区别,也是蚁行、蠕动、温热、清凉、酥麻、针刺、跳动、麻电、水流、颤动等。得到气感最快且最强的方法是站桩。一个从来不练站桩的太极拳练习者练十年太极拳所得到的气感,不如只练站桩不练太极拳者站半年得到的气感强。气感的成因尚未全知,一般情况下,身体虚弱者或久病者得气要比健康者强和快。气感有敏感和不敏感之别。中医认为:麻,表明气能过来,血过不来;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酸,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胀,气很足,出不去;痒: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没有气感或气感不强并不等于不能进入气功态。例如“气功跑”就是没有气感却处气功态的健身运动。慢跑中,可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舌抵上腭,轻闭嘴唇,鼻呼鼻吸,呼吸均匀深长,足尖蹬地,可放松的部位都放松,形动心静,空松圆活,轻灵腾挪。一般的跑步,不停地重复着迈腿、摆臂,感觉枯燥且口干舌燥。而气功跑却会是另一种情景,越跑越精神,如腾云驾雾,不但不口干舌燥,还口里唾液丰富。中医认为“津液乃人之精气所化”。所以气功跑虽然没有气感,但能身动心静不焦躁,身动而心静身体就好,有气功练习所特有的健身效果。身体好,运动能力就强。气感强,身体素质却不一定就强,运动能力仍可能是弱的。气只有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才能被感知,发力时、肌肉紧张时气感就消失。激烈对抗时,双方不管是精神还是身体都是处于紧张状态,气感荡然无存。“意在精神,不在气”,是至理名言。气是练拳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现象,是强是弱皆应顺其自然。作为配合练习的推手练至十分柔韧后,肢体开合曲伸达到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状态时,一来一回就像给躯体“打气”,要不了几个回合,身体便膨胀饱满,达到了“气足”,所以推手过程就像是“给身体打气的过程”这一说法毫不夸张。如果几天没有推手,只要来上几个回合,身体便膨脹饱满地“气足”了,特有劲。

太极拳的特殊体感除了有膨胀、紧箍、沉重、漂浮等外,还有诸如空松圆活、不用力而有力、体外生力、呼吸绵长、压不进拉不开、仿若水中运动、肢体各部间对拉拔长等等感受。特殊体感很丰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感,不同的练法有不同的体感。但特殊体感并不稳定,时有时无,时强时弱,不是想要它就来。初练可以用心体验,但不可过于执着,物极必反,过分刻意就什么都没有了。

《太极拳论》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入静,是神明的体现,是神明的内容,“不用意而神自明”。气感,可强可弱,“不运气而气自周”。特殊体感,是懂劲的体现,是懂劲的内容,“不加力而力自彰”。太极拳术的气功态,重在特殊体感和入静,即重在懂劲和神明。

(编辑/张震)

猜你喜欢

体感神明练功
画地为牢
王的神明
知乎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
电动车体感防盗系统
练功
倘若,这世上有神明
寒假魔力卡
怎样练气功更见效
不要误解“排除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