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分析与心理疏导

2017-03-21嵇兰梅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班会挫折学会

嵇兰梅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49-01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许多学生的父母都到城市里打工,让自己的孩子留守在家中,由于这些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在其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心理上受到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疏导,时间长了,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如何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现在笔者就自己针对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调查了解,建立档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针对学校的留守儿童,我要先对他们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住址、父母的姓名与联系方式,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在什么地方打工等都一一记录在案,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档案。

在把这些留守儿童的基本资料建全后,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观察这些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与学习情况,通过交谈、活动等去发现、分析他们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如果有心理问题,分析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心理问题,性格是孤僻还是暴躁,是任性还是自己没有主见等。并将调查资料填入到他们各自的档案中,这样,对以后开展有针对性的疏导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在以后的疏导过程中也能够有理有据,不会产生盲目性。

2.开展活动,激发热情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往往很多教师认为心理疏导就是把学生带到自己身边进行谈心,但是学生在学校中的所有活动并不是单单面对教师,他还要面对许多同学、学校的其他人或事,所以开展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热情,才能把学生真实的心理反映出来。要定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如拔河比赛、接力跑等能体现集体精神的活动,要想完成比赛,需要他们之间的通力合作,这样,既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又能够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别人协作、互助帮助,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同时,我还定期开展班会活动,班会让不同的学生轮流主持,而我却退在幕后,先选定下一次的班会主持人,然后让他自己在这一期间发现班级的问题,然后再开班会的时候自己策划并组织。当轮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主持时,我会主动帮助他们梳理思路、提出建议,让他们有勇气、有能力办好这件事。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与满足感,从而反哺我们的心理疏导。

3.尊重留守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唯有平等,才能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完全消除,才会发生人格的互相感化。"教师想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必须放下师道尊严,抛弃权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走出第一步,有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记得一次,班里有几个留守学生染了黄头发回来,这是学校所不允许的。但我没有在班上同学面前让他们出洋相,而是很客气的请他们到操场去。我先用幽默的语言夸他们与时俱进,注重个人形象。在他们高兴之余,亮出我们学校的要求,征询他们是否可以走清新的学生形象路线。他们笑着异口同声的答应了。第二天,他们就请假上街理短发回来了。这次我从了解学生的爱美的心理出发,尊重他们,再好好引导,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我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

4.与留守学生谈心,引导其思想和行为

通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不少留守学生对中学生行为规范理解不够透彻,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同学关系紧张和社交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因此最近几年,我教书着重于两个目的:一、引导学生做人;二、引导学生学习。我觉得:"学会做人,学生就成功一大半了,出到社会就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不会危害社会;如果学会做人,又学会学习,学生就相当成功了,出到社会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可以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这些年,我每个学期都主动给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课。主要引导留守学生端正思想,规范行为。注重结合他们的一些实际情况,讲一些故事,启发他们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并号召学生每天争取一点点进步,积累起来就多了。

这是大范围的引导学生,为了便于引导个别留守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平时除自己细心观察外,还要为学生创造自我吐露心里话的机会。当留守学生遇到挫折后,我及时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明确指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找出失败的根源,重扬前进的风帆。

5.巧妙限制留守学生的无理要求

就留守学生的心理而言,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一旦在学校信任了老师。偶尔就会在老师面前撒娇,提一些要求。作为老师,如果不假思索就满口答应,学生肯定满天欢喜,但久而久之,就放纵了他们行为。如果一口拒绝,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快,不满甚至抵触情绪。所以一定要好好思考、分辨。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要求,属于学生的"合理要求",我们应该满足。如果是有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也要耐心的疏导其心理,切不要严肃严格处理。我的意见是要巧妙處理学生的无理要求。

6.培养留守学生抗挫折能力

挫折感在"留守儿童"的心理上表现很明显,他们的情绪常常处于失望、焦虑、沮丧等紧张状态。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的孩子,因此培养"留守儿童"乐观开朗的个性很重要,让他们能微笑着面对挫折。遇到挫折时应静下心来冷静的分析,从主客观条件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要善于根据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及时调整,化压力为动力。引导"留守儿童"学会宣泄,把自己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使用合理的方式宣泄出来,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通过写作、唱歌等方式表达内心的悲愤,甚至到一个适合的地方大哭一场。"自古雄才多磨难"。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悦纳自己。

7.培养的留守学生自信心

培养"留守儿童"自信心就是让他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老师应根据"留守儿童"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留守儿童"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教师要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8.培养留守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对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和在工作中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正常的交流,常常不知道与别人要怎么相处,从而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鼓励他们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工作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从中培养自己的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如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感受老师、同学的关心。

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正确指导,使得他们遇到的烦恼和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缺乏对现实的正确认识,因内心不平衡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所以要针对留守儿童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从而形成健康的性格特性,促进其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班会挫折学会
挫折使我更坚强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