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们的另一个“家”

2017-03-21陈燕妮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技能社区妈妈

陈燕妮

母亲是家庭的灵魂,快乐的母亲,能让全家快乐起来。

可口可乐相信母亲的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了一个个

帮助女性重拾自我价值并跟上时代步伐的“妈妈家”

本文是可口可乐中国可持续发展溯源之旅系列报道的第一篇,聚焦社区公益。

颜俊辉是四川成都的一位妈妈,她人生轨迹的重大变化,源自两次地震。

2008年汶川地震后,原本经营文创产业的她,开始把视野投向灾区的羌寨。为了解决那里八千多绣娘的灾后生计问题,她成立了成都文锦手工艺技能培训学校(下称“文锦学校”)。

颜俊辉的第一次转变,并没有确定她的长期事业发展方向。直到2013年雅安地震,与可口可乐中国和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下称“妇基会”)的一次“偶遇”,颜俊辉的事业和梦想才迎来了新的可能。

当时,妇基会正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灾后女性心理创伤愈合。面对灾后不确定的未来,她们茫然无措。而可口可乐公司希望在中国深耕可持续发展项目,正在探索如何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飞跃。

大家都在思考,能否借助灾后重建的机会,为社会剧烈变革带来的更深层问题寻找解决思路——除了自然界的地震,还有迅速城镇化带来的社会的“地震”:邻里关系日趋淡漠、社区重组;而一些中低收入、缺乏当今市场所需技能的女性,迫切希望融入周围环境,跟上时代的步伐,但苦于无从下手。

在可口可乐中国和妇基会联合发起的一次头脑风暴会上,颜俊辉一股脑儿说出了自己多年做社区女性工作的经验和苦衷,可口可乐中国可持续发展团队的一位负责人在会后拦住了她,几番交流后“碰撞”出一个新的思路。

几个月后,“妈妈家”社区服务中心在四川诞生。

精神也需要扶贫

“妈妈家”脱胎于 “可口可乐520计划”(下称“520计划”),这一计划旨在2020年前帮助全球500万女性学习、成长。数以百万计的女性在可口可乐的产业链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可口可乐对女性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

人们一般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在长期的实践中,可口可乐公司发现,女性,尤其是妈妈,是一个家的灵魂,决定着家庭的整体精神面貌。快乐的妈妈可以用温暖的爱和美好的生活情趣,让全家快乐起来,快乐的家庭则是美好和谐社会的基础。

这正是“520计划”的初衷。它通过线上线下技能培训、女性企业家经验分享、创业启蒙课等方式,帮助女性提升自我,改善家庭生活品质,并和她们一起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截至2016年底,在中国已有超过27万名女性通过520计划得到了学习成长的机会。

罗秀丽是经过培训的一名学员。她在距成都市区约40分钟车程的成都大学内,经营着一家70平米的超市。

每天从早七点到晚十一点,罗秀丽都在店里忙碌着。在店铺外的阳伞下接受采访时,她说自己很少有机会像现在这样,在外面歇口气儿,安静地坐一会儿。

可口可乐四川厂的业务代表邀请罗秀丽参加“520计划”时,想要突破自我的她立刻就报了名。课后,她听取培训老师的建议,积极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明亮的灯光、有条理的码货上架、科学的进货与记账……专业技能的提升带来更稳定的收入,确保了生活小康。但罗秀丽依旧觉得工作与生活难以平衡。每周她会回一趟家,有时在给孩子辅导功课时就打瞌睡,她对自己的状态感到恼火。

这是“520计划”从全球落地到中国后决心进一步帮助解决的问题:当下中国社会,光有物质扶贫是不够的,还需精神扶贫,尤其是针对女性群体的精神扶贫。“妈妈家”正是在“520计划”的目标和大框架下,在社区应运而生的本土项目。

“妈妈家”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解决方案:社区女性在“妈妈家”学习技能,感受到自身的提升,就不容易陷入不知所措和无力感叠加的状态中;同时她们在这里分享情感,打开心结,结识朋友,精神上就有了归属感。渐渐地,“妈妈家”成为社区女性融入时代的一个示范入口。

帮妈妈重新找回自我价值

四川乐山沙湾社区的宋国英,是被“妈妈家”改变的千千万万女性中的一员。55岁的她从没想到,在这个年纪,还要和那些处于人生关键打拼阶段的年轻人一样学习同一种技能:时间管理。丝网花、打毛衣、瑜伽、书法……每天到“妈妈家”学习各种免费课程,她忙得不亦乐乎。

远在上海的女儿也感受到她的变化。原本两代人之间很少有深入的交流,可最近一年,女儿给她打电话比以前勤多了,聊的内容从瑜伽招式,到这一季流行什么衣服。对这些话题的兴趣,是宋国英在“妈妈家”里“耳濡目染”的结果。

学到的技能越用得上,就越想学,宋国英真真切切地享受到知識的乐趣。没事儿的时候,她也会在这里翻翻书。“理财、健身、养生、生活小窍门,什么都学一点,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

她再也不怀念一年前那种单调重复的生活——上午睡到十点,下午打麻将。她看到曾经的牌友把自身的焦虑投射在子女身上,把参与子女的婚育问题作为找回自我价值的手段时,就会把她们拉到“妈妈家”一起做点儿事。

像乐山沙湾社区这样的“妈妈家”,在四川共有六个。每个“妈妈家”成立之初,妇联会协调好政府的支持、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备,并找到合适的场地;可口可乐中国不仅提供场地装修基金,还和文锦学校一起探索设计运作模式,为社区义工们进行前期的技能和价值观培训。可以说,“妈妈家”很好地体现和延伸了可口可乐“520计划”女性关怀的价值,从一开始就整合了各方有利的资源。

多数来到“妈妈家”的女性,之前往往会对自己舒适圈之外的一切感到紧张。但在这里,一点点关于潮流的新知,就有可能让她们觉察到血液里还流淌着“好奇”的因子,慢慢就有了要持续自我更新的动力。

让社区里无数个女性如宋国英一般产生家的归属感,每个“妈妈家”都经过了一段趟水过河的阶段。

一个可以自我造血的组织

最初大半年时间,以文锦学校为主的核心运营团队承担了“妈妈家”各个点几乎所有工作:设立日常课程体系、培训义工的手工艺技能、寻找社区达人等。很快问题就显现出来,离开了核心团队,“妈妈家”的运行难以为继。

这与“妈妈家”打造自我造血组织的初衷背道而驰。核心运营团队在“妈妈家”一周年时做出了一个决定:“强制断奶”,撤出“妈妈家”,只在必要时做些新模式的设计和指导等工作。

社区工作人员不得不“动起来”,思考“妈妈家”如何实现自我运转。曾在“妈妈家”上过课,觉得有收获的居民开始发挥主观能动性,她们互相提供社区达人信息,推动更多人参与进来。成都中坝社区,一位来上手工艺课的妈妈提出她会瑜伽,就在这里开了个瑜伽班。而来上瑜伽课的一位妈妈又说她可以周末来教画画,到现在俩人已经坚持了两年。

就这样,社区里的书法、瑜伽、跆拳道等爱好者,像滚雪球一样,一个个不断地被挖掘出来。

看到“妈妈家”自我运转的成效,四川省政府决定投入两千万,大规模地推广这种模式。乐山市妇联主席廖敏表示,他们原先在每个社区都创建了供当地妇女儿童交流的平台“妇女之家”,下一步会逐步把“妈妈家”模式运用到“妇女之家”,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也不断有其他省市的社区管理者前来学习和考察,云南、江苏等妇联已经将“妈妈家”落地提上了日程。

走到这一步,可口可乐中国、妇基会、文锦学校和社区,开始思考“妈妈家”未来的发展。

“一个大IP。”

可口可乐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监杨佳用这个热词来形容对“妈妈家”的构想。IP(知识产权)意味着可以被购买、复制并衍生出更多形式,例如生成一个服务女性的线上生态系统,北京的白领妈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买到陕西一个小县城的妇女做的手工绣花鞋。

看到“妈妈家”平日里早教课程场场火爆,文锦学校萌生了孵化“社区家庭托管中心”的想法。他们开发了一系列早教课件,对社区感兴趣的义工进行培训。孵化成功的话,这个托管中心可以让义工们在社区里实现再就业。

“在要求女性承担更多家庭责任的社会里,女性创业会更加困难,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是助力她们成功的关键。”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部主任李晓燕说。所以不管是之前让妈妈们在“妈妈家”学刺绣赚外快,还是“社区家庭托管中心”,本意都是要激发妈妈们再就业、肯定自我价值的愿望和勇气。

社区管理者考虑的问题更为现实:“妈妈家”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这样他们就能请到更专业的培训老师,教茶道、花艺、摄影等——社区的妈妈们,一样可以追求这些美好的生活方式。

在中坝社区主任邱曉霞看来,“妈妈家”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把社区居民和商家连接在一起互惠互利的平台。她规划下一步要把社区里的一些大型企业,发展为“妈妈家”的共建单位。

几方的努力,殊途同归。“妈妈家”原本是企业从关注自身产业链上的女性的出发,在几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从无到有,一点点打造出如今“社会企业”的雏形。这是因为他们都相信,围绕女性、联结家庭、服务社区,充分发挥女性的力量,就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迎着时代浪潮的气息,“妈妈家”正为解决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着。

猜你喜欢

技能社区妈妈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影像社区
不会看钟的妈妈
画唇技能轻松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