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实验对《工业催化原理》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

2017-03-20宋伟明陈朝晖邓启刚

化工时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原理催化剂工业

宋伟明 张 哲 陈朝晖 荆 涛 邓启刚

(齐齐哈尔大学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工业催化原理》是高等学校化工相关专业重要的理论课程之一。高校《工业催化原理》课程学时有限, 相关交叉学科多,讲授内容丰富, 如何能在完成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已成为《工业催化原理》教学改革中日益重要和紧迫的工作[1~3]。

开放实验是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而专门设置的实践环节。目的是通过开放实验,使学生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验设计、方案论证、数据采集、分析表征、结果讨论等步骤,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6]。开放实验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总体思路、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具有比一般的验证性实验更加重要的作用, 因而近年来高等学校普遍加强了对该类实验的开发和建设[ 7~9]。为此,我们设置了针对《工业催化原理》课程教学的开放实验项目,鼓励学生深入实验室,通过参加开放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开放实验设立

针对2005年-2010年考试试题分析,我们发现,死记硬背的内容学生普遍得分较高,比如名词解释,总分20,学生平均得分15,而设计分析题,总分也是20,学生平均得分为4.5,由此我们感到学生普遍存在只会记忆不会分析论证,由此我们设计了如下6类开放性实验课题,每一类课题可以自拟子课题。

(1)考察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影响

(2)设计一种固体酸催化剂并表征

(3)设计一种半导体催化剂并研究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4)考察负载型催化剂制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5)光催化剂的制备、结构及催化性能

(6)络合催化剂的设计及催化性能

2 开放实验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报名参加开放实验,自己分组,每组选一个课题,自拟子课题。

(2)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提供实验记录本,并完成相应的内容。按完成情况计入平时成绩。

(3)选出优秀组5个,组织答辩,专业教师做评委,其它所有参加开放实验的学生观摩提问。

(4)找出完成质量较差的5个组,组织讨论,找出主要问题,每个组撰写一份心得报告,第二次纳入平时成绩。

3 工业催化原理期末考试成绩统计

参加考核学生为202人,表1列出了考试得分在各个区间的考生人数及占考核总人数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60分以下的学生为23人,占学生总数的11.4%。而开放实验为优秀的5组学生总计25名,成绩均在及格以上,由此可见开放实验做的较好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全班其它学生。全班平均成绩71.5分,而25名开放实验成绩突出的学生其《工业催化原理》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3.5。

表1 分数区间学生成绩统计

为了进一步分析开放实验对《工业催化原理》教学的促进作用,我们针对考题类型进行详细分析。期末考题一共有四个大题,其中第一题为填空题,每空一分共计15分,第二题为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40分,这两个题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以记忆为主,第三题为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以理论分析为主,第四题为综合分析题,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5分,25名开放实验获得优秀的学生成绩调查(见表2)显示,学生前两道基础知识题得分与全班平均成绩基本持平,后面综合分析得分明显提高。

表2 学生成绩对比

4 进一步改进措施

4.1 丰富开放实验课题

将开放课题按照催化剂制备、催化剂表征、催化剂设计、催化化学研究、催化功能材料化学等五个类别进行分类,每个类别下设5-10个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进行选择,同时要求学生自拟子课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基本科研素质具有重要意义[10]。

4.2 改革教学方法

系统地整合了教学内容,通过工业催化原理网络课程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将相关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参考材料、发展概况、学术质疑等展现在网络课程平台上,这样便于学生自学和掌握本课程的框架和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通过参加开放实验、课程设计、化工设计大赛、学生创新竞赛等等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启迪智慧,提高能力[11,12]。

4.3 采用多种考核方法

采用多种计分方式并举的方法,将考试成绩、开放实验考核、分组讨论积分等纳入学生综合成绩,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考核, 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可以有效查找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 及时加以引导[13]。

5 结 语

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以团队方式组织学生实践,以工程应用引导学生思维,巧妙穿插基于问题的项目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为了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使学生更深刻、更好地掌握《工业催化原理》,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工业催化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应更多地融入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更早地了解化工单元操作过程, 为其更好地投入现代化化学工业建设打好基础。

[1] 曹小华,谢宝华,叶姗,雷艳虹,赵新萍.大学化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1,(5):60~63.

[2] 莉莉. 大学理工科实验室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D]. 长沙:湖南大学,2010.

[3] 李红艳,梁斌,黄健.设计性实验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25):300~302.

[4] 高智琛. 实验与理论教学一体化探析[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70~72.

[5] 张永明,孙中亮,潘丽沙,徐树英.整合教学与科研资源构建工业催化实验教学体系[J].化工高等教育, 2010,(6):44~47.

[6] 张昱.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的整合研究[D]. 兰州:西北民族大学, 2012.

[7] 付章杰. 开放实验体系建设及其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长沙:湖南大学,2008.

[8] 冯建,熊伟,贾云,王金波,刘德蓉. 工业催化课程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初探[J]. 科技信息,2011,(11):44~45.

[9] 舒庆,许宝泉,余长林,蔡定建,谭育慧.工业催化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体系改革探索实践[J]. 广东化工,2013,40(6):171~172.

[10] 段小焕,严玮,张士辉.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134~138.

[11] 牟萍,丁杰雄,凌丹,郭连忠,杜丽,俸培福.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157~159.

[12] 宋伟明,陈朝晖,贾丽华,左春玲.迁移理论与三段式教学法在工业催化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4,34(5):108~110.

[13] 张岩,高平强.《工业催化》课程改革与实践[J]. 化工时刊.2010,24(12):73~74.

猜你喜欢

原理催化剂工业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直接转化CO2和H2为甲醇的新催化剂
工业人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新型钒基催化剂催化降解气相二噁英
掌握情欲催化剂
V2O5-WO3/TiO2脱硝催化剂回收研究进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