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支持与低碳经济发展
——以河南为例

2017-03-2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河南金融绿色

李 凯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河南经济发展长期依赖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经济增长的“高碳”特征显著。河南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能源结构单一,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 75%以上;能源利用效率虽然近年有所提高,但是仍比全国平均水平和先进省份低,单位 GDP 能耗比先进省份高出 40%以上。碳排放量的变化与能源消费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河南省现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中期,能源消费具有需求刚性、增长速度快的特点;因此,河南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需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实现2020年的节能减排目标。

目前,国内关于金融对低碳经济支持的研究都是以我国整体金融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而我国幅员辽阔,各个省市之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只有深入研究某一省市的金融发展状况,才可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策略。本文以河南为例,尝试从相对微观的视角揭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推动低碳经济成为河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效促进河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相关的政策建议也可以为其他省市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借鉴。

一、河南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河南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拉动,第二产业中高耗能的重工业所占比重偏高(如按照2015年资产总额划分,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为2.58:1),而且能源消耗中作为高碳能源的煤炭所占比重超过75%(2015年为76.5%),这必然导致河南经济表现为高耗能、高排放的高碳特征。吴彼爱等(2010)[1]对河南省产业结构数据和能源结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工业部门是碳排放的主要部门,而高耗能行业排碳量又占到工业的90%,从能源来看,煤炭是碳排放的主体。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碳排放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虽然碳排放状况依然严重,但河南下辖的18个地市无论从人均GDP、城镇化率还是从产业结构来看,发展状况差别很大,有必要对18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进而深入分析河南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表1 河南18个省辖市2015年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本文参照王国璞等(2015)[2]的研究,采用PSIR(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模型,即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衡量河南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在PSIR模型中,P(压力)是指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S(状态)是指在当前压力下社会经济所处的状态;I(影响)是指目前社会经济系统所处的状态对资源环境及其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R(响应)是指政府、企业、个人等在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及付出的努力。利用PSIR模型可以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能够克服主要指标法的缺点,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本文研究的是河南18个省辖市2015年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研究所需数据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16》以及相关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见表1。

为了直观地反映河南省18个省辖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本文对各市综合得分划分等级。由于评价对象和评级方法的不同,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标准,本文参考李晓燕、邓玲(2010)[3],马军、周琳、李薇(2010)[4]等人研究,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6个等级,河南18个省辖市的等级如下(见表2):

表2 河南18个省辖市2015年低碳经济发展等级划分

可以看出,只有郑州市是中高碳等级,其他城市均是高碳或超高碳等级,各个省辖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二、资金不足制约河南低碳经济的发展

本文对河南十三五期间发展低碳经济所需要的投资进行了粗略的估计,具体如下:

2015年河南万元GDP能耗0.6259吨标准煤,2020年GDP预计为54368.31亿元①,若按2015年能耗标准,2020年能源消耗量不超过34029万吨标准煤。按照《河南省十三五节能低碳发展规划》,202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不突破26700万吨标准煤,则2020年需减少能源消费7329万吨标准煤。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信息,火电厂平均1千瓦时(度)供电煤耗由2010年的360g标准煤降到2015年的325g标准煤,假设2020年供电煤耗降到320g标准煤,那么一千克标准煤可以发电约3.125千瓦时(度),1吨标煤可发电3125千瓦时(度)。站在企业角度,只有对低碳项目的投资不超过预期收益时才具有可行性。按照目前河南工商业的电价0.6893元/度(参照一般工商业35~110千伏以下用电标准)计算,节约1吨标准煤每年可以带来的收益为2154.06元,节约7329万吨标准煤每年可带来收益1578.71亿元。假设低碳项目的使用寿命为10年,当前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②,则节约7329万吨标准煤10年可以带来的收益折合现值为12190.33亿元③,即十三五期间对低碳项目投入在12190.33亿元以内。

如何筹集这些巨额资金呢?目前来看,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资金和金融资本是主要资金来源。对于政府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只是其众多职能中的一个,因而其提供的财政支持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充分发挥财政支持资金的引导作用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金融资本来说,低碳项目期限长、风险高、收益低,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收益才能促使其投入低碳项目。因此,对于河南来说,需要制定相关策略,吸引金融资本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三、金融支持河南低碳经济发展的状况

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式主要有: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等。

(一)绿色信贷

2012年2月,银监会下发了《绿色信贷指引》,明确指出绿色信贷包括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经济更具可操作性。河南银行业积极贯彻银监会及总行关于绿色信贷的规定,持续推动绿色信贷在河南健康发展。如交行河南省分行自2016年以来,采取多项措施支持绿色信贷,一是持续落实“一票否决制”,严格授信准入,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安全政策,因环境和社会事故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客户,坚决不予授信;二是建立节能减排定期风险排查制度,定期对钢铁、电解铝等两高一剩行业开展节能减排风险排查,积极缩减风险客户;三是择优支持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项目、大气污染治理脱硫脱硝改造项目,以及工业节能、绿色生态环保领域的重点客户。工行河南省分行自2014年就开始加大对涉污企业贷款结构调整,包括严把信贷市场准入关口、加大对环保违法客户监测力度、严控重金属排放企业信贷,目前该行符合总行绿色信贷标准要求的贷款余额占比100%。

截至2017年3月末,河南省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为1496.10亿元,占当期各项贷款余额的3.81%,其中不良贷款率0.19%,远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二)绿色证券

在我国,公开发行的证券主要是股票和债券。截至2017年4月末,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河南公司共有76家,主要分布在能源、钢铁、造纸、有色金属等行业,高碳特征明显;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绿色股票仅有5只,其中属于清洁交通领域的有3家,属于节能领域的有1家,属于污染防治领域的有1家。

由于绿色债券刚在我国兴起,河南省专门发行的绿色债券还不多。2017年3月洛阳银行获准发行不超过1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开封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获准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13亿元,主要用于开封市水生态综合治理改造项目(一期)工程。

(三)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在河南开展较晚,发展相对缓慢,但在森林保险等领域发展较快。2012年11月,公益林保险正式推行,后又扩展到商品林保险。截止2016年末,河南省累计参保森林面积已达6670.75万亩,既减轻了林农损失,又保证森林资源的尽快修复,为美丽河南孕育着更浓密的绿色。

(四)碳金融

碳市场是碳交易活动及其所需支持环境的集合和载体,是由包括交易主体、交易产品、交易流程、交易活动及监管活动等在内的核心要素所组成的规则化体系。国际主流碳市场是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形成的,《京都议定书》具体规定了国际排放贸易(IET)、联合履约(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三种碳交易机制,同时形成了相应的碳交易市场。

碳金融是碳市场的高级阶段,是碳交易活动的发展方向。碳金融提供了各种金融手段,利用新的私人和公共投资项目,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气候变化。

2011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七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然后在试点市场的基础上启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由于河南不属于碳排放交易试点,碳金融就无法开展,预计在2017年末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建立后才能开展碳金融活动。

可以看出,绿色信贷在河南发展较好,这和银监会制定的《绿色信贷指引》有关,但绿色信贷在全部贷款中所占比重过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在河南处于起步阶段,碳金融在河南还是空白。

四、金融业未能有效支持河南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制度环境缺乏有效的激励

虽然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污染高、能耗高”的两高企业还是河南不少省辖市的支柱企业,就业岗位、税收、GDP都要由这些企业创造,地方政府很难因为环境污染、能耗增加限制这些企业发展,相反还会要求金融机构支持这些当地的支柱企业。因此,如果制度环境对低碳项目提供正向激励,即两高企业受到限制甚至被勒令关门,金融机构必然就会遵循制度环境的导向,向低碳项目提供资金。

(二)信息传递不顺畅

识别、评价低碳项目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信息,而这些信息分散在环保、发改委、工信等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政府产业部门、环境管理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联通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化中国金融体系”课题组,2016),[5]金融机构难以低成本地获取这些信息,使得其识别、评价低碳项目的成本增加,真正的低碳项目可能无法获得金融机构资金的支持,这必然影响金融支持的效果。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与传统项目相比,低碳项目大量采用新技术;但新技术也存在着不成熟、大范围使用效果大打折扣等风险。对于高风险的低碳项目,若没有有效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如保险公司提供的商业保险或政府提供担保,则无法满足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的要求,从而制约了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四)相关的市场与产品不能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目前支持河南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种类少,覆盖面窄,提供的金融支持有限。主要表现为:一是排污权、碳排放权缺乏有效的市场导致企业难以抵押;二是绿色信贷主要以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为主,而低碳项目通常期限长,流动资金贷款难以解决资金需求;三是金融行业对于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产品不甚理解(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6],难以推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如绿色保险目前多指环境责任险,其保险覆盖范围相对狭窄。

五、建立金融支持河南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需要从政策制度、业务活动、风险控制、信息沟通、监督问责五个方面进行考虑。政策制度方面,通过顶层设计引导、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业务活动方面,通过设计、实行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金融产品、工具,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风险控制方面,通过做好风险化解和处置工作,确保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沟通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涵盖碳排放、环境污染、节能减排、低碳项目资金使用等信息的平台,政府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实现信息共享;监督问责方面,通过社会层面的监督问责,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自我修正机制,确保有关的政策制度得到落实,业务活动得以开展。

(一)政策制度方面

1.健全政府补贴制度

由于政府投资具有示范作用,财政补贴资金可以引导金融资本投入低碳项目,但政府补贴制度存在着补贴随意化、补贴结构不合理等缺陷,需要对政府补贴制度进行完善:

(1)改变补贴方式

目前政府补贴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资金补贴,相对于低碳项目所需资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近年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许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经营活动所需资金严重不足,让企业拿出大量资金建设低碳项目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些企业领取政府补贴后,将补贴资金挪作其他用途。如审计署公布了2012年包括河南在内的10个省份1139个节能减排项目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显示,42家单位实施的44个项目未达到预期节能减排效果,涉及专项资金15.87亿元,35家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违规管理使用专项资金2.7亿元。⑤

采取市场化的补贴方式有利于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改善低碳经济发展效果。市场化的补贴方式本质是让领取补贴的企业付出代价,而不像以前一样白白使用资金。具体来说,对于投资金额大的低碳建设项目,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由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建设资金,企业支付较低的利息(政府可以为企业进行利息补贴)。

(2)改变补贴结构

目前政府补贴主要用于低碳项目的建设,但低碳项目建成后依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运转。因此,政府可以对低碳项目的运转进行补贴,当然补贴不是长期的,通常在低碳项目能够正常运转,运营成本稳定后即可考虑停止补贴,另外补贴方式也以市场化为主。随着建设的低碳项目越来越多,项目建成后的运营越发重要,预计今后用于项目运营的补贴资金会越来越多。

2.建设有效的环境权益市场

低碳经济所涉及的低碳领域具有典型的正外部性,即开展低碳经济的行为主体自身承受了额外的运行低碳项目的成本,减少了碳排放,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但没有人为生态环境改善付费,使得其无法获得有效的激励,降低了其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进而导致低碳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因此,为生态环境确定价格实际上就可以为低碳项目确定价值,企业就会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考虑低碳项目的收益率,决定是否投资。目前河南排污权已经开始有偿使用⑥,但尚未形成有效的排污权市场,因为 4种污染物排放权价格均是政府指导价,市场交易主要是政府环保部门与排污企业之间的交易,缺少排污企业之间的交易,而其他环境权益如节能权还没有开始交易。因此仅凭一些与政府环保部门的交易是无法建立有效的环境权益市场的,需要从总量控制、产品设计、交易平台等方面改进。

3. 建立低碳项目合理的投融资风险补偿制度

低碳项目通常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缺少足够的抵押物,金融资本不愿投入低碳项目。建立合理的投融资风险补偿制度有利于解决低碳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世界银行集团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于2006年成立中国节能减排融资项目,为国内商业银行提供风险分担,即对于加入能效和可再生能源融资组合的所有贷款,由其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该融资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在2012年12月之前,动员了近100亿元支持了170多个能效项目,实现每年减排2000万吨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同时这些能效项目带给国际金融公司的损失率只有0.3%,低于许多传统项目的损失率(马骏,2016)。建议河南各级政府从每年的节能环保支出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弥补金融机构投融资给低碳项目而发生的损失,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弥补损失的比例应进行严格控制。

(二)业务活动方面

1. 健全金融组织机构体系

我国已经开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金融支持的大多数项目都属于低碳项目,所以可以引导、鼓励在河南的国有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门的绿色金融部门,要求由河南各级政府控股的中原银行、郑州银行、洛阳银行、中原证券、中原信托等金融机构设立直属于总行(部)的绿色金融部门,省金融办设立负责处理、协调绿色金融业务的处室。这些专业部门的设立可以改变绿色金融多头管理的状况。另外,设立绿色金融部门有利于培养、引进专业的人才,提升业务水平。

2.培育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鼓励现有的中介服务机构通过自身学习,提高执业能力,积极参与绿色金融运作;通过市场化手段培育和发展绿色信用评级机构、绿色金融产品认证机构、绿色资产评估机构、绿色金融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以及环境风险评估机构等专业性中介机构,为绿色项目融资提供技术支持。

3. 创新发展支持低碳经济的金融产品

(1)推动绿色信贷创新

金融机构在严格执行监管部门的绿色信贷政策基础上,创新开发能源效率贷款、节能减排专项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在环境权益市场逐步成熟的情况下,深入挖掘排放权、用能权等无形资产的内在价值,发展如排污权抵押贷款、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等创新工具。

(2)积极发展绿色保险业务

绿色保险是绿色金融中发展较慢的领域。在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企业全面推广强制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发展绿色建筑险、低碳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等创新险种,支持保险资金以股权、债权、基金等形式投资低碳项目。

(3)大力发展碳金融

随着我国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碳金融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构建碳金融产品体系,发展碳资产抵押贷款、碳基金、碳债券、碳保险、碳指标交易等碳金融基础产品,创新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碳互换等碳金融衍生产品,使企业认识到减少碳排放能够为其带来资金和利润,则企业主动减排的积极性就会显著增加,发展低碳经济就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4)凭借消费金融驱动低碳消费

消费金融是指向社会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低碳消费是以减少碳排放量、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消费金融在为消费者提供资金时,可以通过提高信用额度、增加消费积分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环保装修材料、节能电器等低碳产品,带动生产厂商经营业务由高碳产品向低碳产品转变,从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4. 拓宽低碳产业融资渠道

鼓励符合条件的低碳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针对中小低碳企业发展中小企业绿色项目收益债;开展天使投资,引导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支持低碳企业发展。

(三)风险控制方面

1. 监控大中型低碳项目的杠杆率

低碳项目虽然能够减少碳排放量,对生态环境有利,但面临着生产成本高、产品竞争力低等缺陷。有些从事低碳经济的企业规模扩张太快,又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导致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作为其债权人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如我国光伏行业中的最大公司赛维LDK于2015年11月宣布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此时赛维LDK背负的债务规模接近300亿人民币,其中80%来自国内银行。因此,金融机构不能因为借款企业从事低碳经济,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就放松对其的监控,正确做法是密切关注其杠杆率,过高的杠杆率必须引起关注并采取防范措施。

2. 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越来越严重,以前不被金融机构关注的环境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资产减值风险。如河南不少城市PM2.5严重超标,城市环境的恶化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对这些城市房产、土地的需求就会降低,尤其是对于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来说,其房产、土地价值就会存在减值的风险。而目前房产、土地是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最重要的抵押物,其价值的降低将加大金融机构的风险。二是政府加大环境治理带来的企业限产甚至关闭的风险。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会置之不理,目前我国正在打一场由中央政府牵头组织、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环境保卫战,各种节能环保政策密集出台,执法力度越来越严格,不仅污染企业、高碳企业难以持续经营,其他企业也可能受到影响。如河南要对燃煤锅炉和水泥、钢铁企业实施最严格排放标准,2017年6月1日前仍未完成提标治理的,将被实施停产或限产。⑦另外2017年末全国的碳排放市场将启动,这意味着今后企业减排不力,就必须到碳市场上购买碳排放配额,从而增加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利润。持续经营能力难以保证、经营利润下滑都会引发金融风险,而这些均与环境风险密切相关。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是必要的,可以通过压力测试将环境高风险行业的未来不良贷款率估算出来,得到环境风险和未来信用风险之间的定量关系,使金融机构重新审视自己的资产配置,促使其减少对污染行业的资金支持,加大对低碳行业的资金投入(马骏,2016)。[7]

(四)信息沟通方面

1.建立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统

碳排放信息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低碳企业获取政府补贴、金融支持的依据就是其碳排放信息。目前政府各部门之间(发改委、工信厅和环保厅)、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相关部门无法获得其所需的信息,而且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缺乏可比性,这与披露的信息缺乏一致、清晰的口径有关。

建议由河南省政府建设、运营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统,政府各相关部门负责提供污染排放、环境违法违规、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政府补贴等信息,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提供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低碳发展基金等信息,这些信息均应经过核实(可行的话需经过独立的中介机构审核),确保无误。

2.提升低碳信息披露质量

目前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企业提供的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信息都是原始的、零星的,不能满足金融机构决策的需要。比如,金融机构要对某低碳企业发放贷款,需要对该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但是仅靠污染排放量以及传统的会计信息是无法进行评估的,因为金融机构从企业财务报表中无法获知类似碳排放的成本、因污染而发生的社会成本等重要的财务信息。为了提升有关低碳信息的质量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考虑:

(1)宏观方面

编制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自然资源资产的存量、质量及变动情况,可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信息支撑、监测预警;可以更好地监测地区发展战略、产业优化布局,衡量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目前,国内不少城市正在开展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工作,有些已经完成。2017年3月,深圳大鹏新区编制的深圳首张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近日通过专家评审验收。河南郑州市已经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该市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议其他省辖市也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并做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工作。

(2)微观层面

目前企业提供的信息中缺少与碳排放相关的信息,这是因为财务会计尚未将碳活动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中,但随着碳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由单纯的生态问题转变成了世界性的经济问题,碳活动必将被纳入现行的会计系统中,碳会计就会产生。目前,国际和国内会计准则中均没有碳会计准则,碳会计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国内外研究者对碳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碳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还没有达成共识,但也形成了几个代表性观点,有些观点已经在实务中开始运用,可以为碳会计的实施提供指导。政府应鼓励在河南的大型两高企业(高污染、高碳排放)运用国内外相对成熟的碳会计理论,将其碳活动纳入会计核算中,年末财务报告中单独加入《碳排放报告》,披露下列与碳排放的相关信息:碳资产、碳负债和碳成本;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治理方案;企业碳减排的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情况;企业用于节能减排的在建工程的实施情况。

(五)监督问责层面

金融支持的低碳项目能否发挥节能减排的效果,仅仅靠金融机构的监督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每个人的参与。随着每年极端气温的不断增加,大多数人对碳排放量增加带来的气温升高有了深刻的认识,许多人已经从自身做起减少碳排放并开始抵制污染环境的行为,可见目前开展社会监督的时机已经成熟。2015年3月15日起,郑州12369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开通,举报人可以通过微信举报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拍张照片发微信,投诉就可被受理,但据了解,许多人还不知道有这样的监督方式,扩大宣传是必要的。另外,相对于个人,民间环保组织专业性更强、力量更大,发挥的监督作用更大。如有民间环保组织称,在2016年12月1日至25日期间,27座垃圾焚烧厂存在超标排放行为,25天累积超标2533次;全国仍有超过一半的垃圾焚烧厂没有通过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平台公开信息,较之2016年年初没有进步。⑧建议建立环境污染举报奖励制度,对于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有重要贡献的举报人或组织,给予物质、精神奖励。

注释:

①按照《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即37002.16×(1+8%)5=54368.31.

②假设在此期间银行贷款利率不发生变化.

③12190.33=1578.71×7.7217(年金现值系数).

④截至2016年6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0%.

⑤审计署公布审计结果节能减排44个项目未达预期效果[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519/c1001-21530954.html.

⑥截至2016年7月21日,我省130家工业企业已经为排污权有偿使用支付了430万元.

⑦“六一大限”来临 河南未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改造的钢企要被停限产[EB/OL].http://news.163.com/17/0602/06/CLTGMKFM00014AEE.html.

⑧环保组织调查:27座垃圾焚烧厂25天超排2533次[EB/OL].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01-11/8120391.shtml.

[1]吴彼爱,高建华,徐 冲.基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河南省碳排放分解分析[J].经济地理,2010,(11):1902-1907.

[2]王国璞,翟嫚嫚,鲁丰先,尚 迪.基于PSIR模型的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J].河南科学,2015,(7):1221-1225.

[3]李晓燕,邓 玲. 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探索——以直辖市为例[J]. 现代经济探讨,2010,(2):82-85.

[4]马 军,周 琳,李 薇.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东部沿海6省市低碳发展现状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165-167.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化中国金融体系”课题组.发展中国绿色金融的逻辑与框架[J].金融论坛,2016,(2):17-28.

[6]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J].金融论坛,2015,(10):30-40.

[7]马 骏,周月秋,殷 红.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与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河南金融绿色
绿色低碳
出彩河南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