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懸壺有杏和

2017-03-18邊恒然

澳门月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時候井水

邊恒然

有時候,很多事情使你不得不相信這世間真的存在著神奇的力量召喚著生命相互接近。夕陽西下,城市清晰的輪廓漸漸消失了,寂靜的靈暈像山林間的風嵐疊起,溫潤輕盈。走在街道上,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體會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這時候很想著找個風涼處停下來,歇歇腳。然後,帶著探索和發現,慢慢走進這座城市的肌理,尋覓一份寧靜和與這裏相遇的種種美好。

杏林春暖,橘井流香

議事亭前地附近有條斜通南北的老街,一家中藥舖於此安坐。走進去才知道,這就是澳門聞名遐邇的中醫藥世家——杏和堂,一間始於晚清,時至今日仍然營業的小型私人藥舖,第一家在澳門註冊的中藥店。杏和堂的男主人姓梁,耳順之年,形容肅穆。女主人劉潔梅,是他的妻子,生性和藹,為人熱情。她看見我,從裏面走出來,迎我進去。

門外金漆書寫“正藥世家——杏和堂”之名。這讓我記起兒時讀過宋代人編輯的一部文言小說集,記述民間雜談,叫做《太平廣記》。其中有個典故。說的是三國時候,吳國侯官,有一位叫董奉的人,是當時技術高明的醫生,坊間流傳他有妙手回春的“仙術聖法”。董奉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有重病愈者,可載杏五株上門聊表謝意,輕者一株便可。如此數年,得十萬餘株杏樹植於山間,蔚然成林。後來,董奉升遐了,人們為了感念他施藥布人、救濟蒼生的大道德行,寫了“杏林春暖”四個字,做成條幅懸掛在他家門口。從此,延續至今的中藥店多以杏字命名封號,久而久之,杏林也就成為中醫藥行業的代名詞。想來,杏和堂之名,亦出於此罷。

杏和堂不大,分裏外兩間。外間收方抓藥,里間存儲藥材。堂內南牆上赫然掛著“橘井流香”鏡匾一面。側邊書寫的,是杏和堂文寶號開幕記盛。劉女士告訴我,這是一百多年前,藥鋪開張的時候,當地極有聲望的志士名人聯合署名贈予的。典故出自西漢劉向撰寫的《列仙傳》之《蘇耽傳》。相傳西漢文帝年間,湖南郴州人蘇耽醫術精湛,篤好養生之術,且樂善好施,潛心修道,世稱“蘇仙翁”。有次蘇耽外出,需要三年才能往返,臨行前向他的母親進言,來年將會有大瘟疫,院前橘葉一片,簷下井水一升,可渡災患。次年,果然黃河決口,瘟疫橫行。蘇母依照兒子臨行前囑託的話,將橘葉與井水煎服,全家倖免於難。隨即,蘇家將此法廣傳於世。求井水橘葉者,遠自千里;飲井水橘葉者,即刻痊癒。此後,便有崇尚“橘井流香”的善舉,延續在中醫藥界,以此明志。

百年藥舖,六代傳承

晚清時期,內憂外患,國門被西方列強打開,要求五口通商,留居華夏。梁氏世稱書香門第,譽名播揚,興家創業肩負大志,醫術精研深得人心。梁氏家族的中醫藥事業在當時已非常興盛,每日辰卯時分便有拿方抓藥的客人在外排成長隊。中藥與性命相關,所有的藥材來自全國各地,經過嚴格挑選,運集至此,斷不敢有絲毫差池。店堂北面是通天的藥櫃,上方玻璃櫥中陳列的都是名貴藥材,合浦珍珠、清花玉柱、金絲熊膽、箭爐麝香、正疽牛黃、正羚羊角、正猴子棗、正摩犀角、北鹿茸片、野山人參,分門別類地盛放在官帽四棱將軍罐中,為了穩定藥性,這些罐子不用金銀銅鐵,而是錫制的。下邊的小格子形似抽屜,存放著平日裡的常用藥材,大致數來有近百種。與眾不同的是,小抽屜上面沒有一張標籤標出藥名。家慈是中醫師,我略通些藥性,便請教枸杞何處?沙參何處?茯苓何處?白術何處?劉女士皆立即一一取出,不假思索。

熟知藥性,是中醫藥世家的基本功夫。藥櫥旁邊的小櫃子裡藏有幾本古書,草紙印刷,棉線裝訂,看來少說也有上百年的歷史。我虔誠地捧於手中,感到這不僅僅是中華民族文明璀璨的醫學成果,更多是滿載著的沉甸甸的責任與信念。彼時此刻,過去現在,同構共生,相互成全。

梁氏家族到現今為止,六代同仁,四代單傳。梁定興是1949年生人,與新中國同齡。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他經歷的是國家和社會的變化萬千,生命的意味在這裡不期然地顯現出來。梁先生自幼雅好繪畫藝術,特別是中國人物水墨畫,牆上裝裱的畫框裏就是他十幾歲的作品——五鬼戲鍾馗。劉女士說他年輕的時候,也非常時髦,舞跳得很好。當時參加同學間的舞會,兩人有緣結識並終成眷屬,伉儷情深,育有一子。似水流年更換了世界的模樣,祖上相傳百年的基業,到了今天仍未改變濟世救民,點化蒼生的宗旨。

靜水深流,率領無常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忙著生,忙著死,如此窘迫。然而,萬物的來去,都有它自己的規律,老去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梁先生上了年紀不與人多言,也謝絕拍照。他只打木算盤,不用計算器;只用銅鍘刀,不用研磨機;只做他的事情,不過問別人的是非。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人看見的是記憶,有人看見的是過去,有人看見的是自己。我知道,他有自己的脾氣。

杏和堂在這一個多世紀裡精勤不輟,從未停步。令人惋惜的是,他們的兒子作為警察,不打算接管藥舖的生意,梁定興和劉潔梅夫婦恐怕將是這裡最後的主人。安坐在鬧市古街中的杏和堂寒來暑往,像是一位耄耋老人。看著周圍高樓大廈,平地而起;聽著車鳴不絕,人聲鼎沸;聞見草卉清香,幽然如縷;飽嘗冷暖更迭,五味雜陳。人老了,終將離去。可是,正如米蘭昆德拉《生活在別處》中所說的: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靜水深流處,率領諸無常。這一間百年藥舖是梁氏夫婦的一方溫馨所在,是他們的心靈淨土,是詩意的棲居,是信念的歸宿。我看見,這裡的整個生活狀態洋溢著心滿意足,在滄海桑田變幻萬千的時代,有君臨萬物的高度,也有流淌入心的溫存,給世界增添了一份舒緩和平靜。一個人生命氣象的外化,在這裡展現出來。他們安享晚年順景,觀照出日月悠長,山河無恙。多麼期望能用隻言片語記述下這間世紀老店——正藥世家杏和堂的百年滄桑,還有兩位可敬的老人:記住一同走過的歲月,記住時光,記住愛。

(作者是澳門城市大學文化產業管理2016級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時候井水
画与理
井水的奥秘
找小鸟
都什么时候了,还不下“斑”?
左右脚
本溪井水位固体潮畸变的研究
盘一井水氡异常落实与分析
黄骅埕古1井水位异常研究
一起非震兆井水发热事件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