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音乐教学中情感美与过程美的认识与实践

2017-03-18韩春恒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美育情感

韩春恒

摘 要:人们常说:“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的艺术形式去激发学生美感的教育。音乐以声音为物质媒介,擅长表现人的情感、情绪,从不同的角度给人美感教育。音乐教学中的美育,主要是利用音乐教学的情感美、过程美等各种因素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创造美的观念和感悟。

关键词:音乐教学;美育;情感;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6-0201-02

《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展美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加强美育,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美的内涵,并用正确的方法去追求美、塑造美,进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音乐教学以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成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我们必须把美育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普及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中学音乐教学的任务是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去激发学生的美感,从不同的角度给人美感教育。中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主要是利用音乐教学的情感美、过程美等各种因素和条件来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创造美的观念和感悟,养成高尚的道德,陶冶美好的心灵

一、挖掘音乐功能,凸显音乐教学的情感美

个体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综合的,理智成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不是惟一的方面,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方面的成长也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这方面的发展就难有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重理性发展而不重感性发展的教育不能算是完整的教育。中学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像等要素的健康成长。

中学音乐教育对“人”的塑造,讲求“育人”而不是单纯“育才”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但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成为音乐家的这种可能),而以育人为基本目标。

中学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我认为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去努力实现的,因此,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综合所有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在长期的、反复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学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格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學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对于中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情感效应上。所以我们说,中学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以审美为核心任务,抓住音乐的独特功能,努力实现音乐的情感价值。

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音乐教学引导规范

音乐教学就是运用优美的人声和谐和的器乐声等各种形式去营造一个优美、安宁、详和的外部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得到感染、熏陶、净化,情感得以升华。达尔克罗兹曾说:“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学生在长期音乐的熏陶下,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级,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高尚丰富的思想情操。优美的音乐有助于平息躁动的、非分的欲望,使人自觉地服从规范与制度。

音乐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创造心理、自信心理与表现心理。我在训练学生参加松江区纪念建党90周年唱响红歌合唱比赛时,要求以高度协作的音乐表现形式,学生要经历个人服从集体,个性服从共性,全体服从音乐的复杂调节过程。通过学生齐心合作,体现一个群体的精神面貌,用和声创造出的美妙声音,使人得到愉悦升华,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热情,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从中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在学校组织的校园“十佳歌手赛”,“红五月艺术节“,“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中,学生在台上自信、声情并茂的表演,感情真挚,台下师生时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舞台上下感情交融在一起,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表现了服饰美、形体美、动作美、歌声美及天真、活泼、烂漫的形象。学生得以在艺术活动中卸下过重的学习负担,全身心地去欣赏去参与,和音乐融为一体。

(二)音乐鉴赏引领高雅

古希腊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过:“音乐教育比其它教育都重要得多,头一点,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受过音乐教育的人,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他们,很快乐地把他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音乐通过听觉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联想、判断等,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意识、观念,从而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音乐课上,我让学生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天鹅》,由于作曲家将许多高贵的品性赋予拟人化了的天鹅,使它成为纯朴、优雅、娴静、高洁的象征,体现了人们对这些品性的赞美和向往,所以,那像碧波荡漾似的钢琴平静的琶音,那描绘天鹅昂首缓缓浮游似的高雅姿态的大提琴舒展的旋律,给学生愉快、安谧的感觉,使他们陶醉于音乐的美感之中,徜徉于伟大的艺术殿堂之间,引起无限美好的遐想与向往。在欣赏这首乐曲的同时,我还让学生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中的片段,感受不同的作品赋予天鹅这一形像的不同的美感。通过音乐美的熏陶,自觉地抛弃那些粗俗的杂念和情感,使心灵得到净化,让教育与自我完善融为一体。

二、挖掘音乐功能,凸显音乐教学的过程美

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其形式与过程,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音乐教学淡化一般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聆听美、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从而感受音乐教学的过程美。

(一)音乐教学的内容美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等。比如歌曲《铃儿响叮当》,它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孩子们的心声:它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让学生感觉就像是圣诞老人乘着雪橇去为孩子们送圣诞礼物,奔驰在雪花飞舞的雪地上。在教学中,我扮演圣诞老人,让学生闭目聆听,我悄悄的给他们分发礼物,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好的歌曲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

(二)音乐教学的方法美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1.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首先是引导学生乐于聆听,这是培养音乐感知能力极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在中学阶段,许多学生接受着社会上各种纷繁的信息,同时由于学生学业负担的繁重等,很大部分学生心理浮躁,要让学生静心聆听已成为教学中一大难点。对于中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除了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因此,音乐教学过程需要强调在教师启发和指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体验,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音乐基本文化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之中。音乐教学方法要趣味化和游戏化,它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其次,在仔细聆听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勤于思考,积极的思维能使学生的学习卓有成效。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是需要启发的。如在上《国歌巡礼》一课时,欣赏我国及部分其他国家的国歌,了解国歌的意义, 知道每个国家的国歌与历史、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分享国歌带来的不同感受,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和国歌背后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国歌给现代的学生的审美感受。

2.在師生互动交流中升华美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而贯彻情感性原则,互动交流是主要的方法。

学生爱上音乐课是因为音乐课堂很自由,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施教者与受教者凭借音乐审美媒介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建立这种良好教与学关系的关键在于施教者,音乐教师应把感情的纽带首先抛向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对于中学生来讲精神的自由很大程度受身心自由的影响。

我的做法是:“悠着点”,欣赏音乐时,总有学生激动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但一味强调“轻点,再轻点”只会让学生情绪受到控制,演唱得无精打采了。我在学生演唱之前提醒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外,演唱过程中强调情感的表达,做到声情并茂,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生才会觉得音乐课自由、轻松,是放飞自我的地方,才会由衷的喜欢音乐课。由此可见,师生的平等交流是音乐美得以升华的重要保障。

三、结语

总之,中学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是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得以实现的,凡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质量都会发生美好的变化,这种变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稳定性,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音乐教学要注重情感性和实践性,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发挥好独特的学科优势。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学音乐课程标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郭声健.音乐教育论[J].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美育情感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教师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