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愿性会计变更影响企业盈余质量吗

2017-03-18王茂林林慧婷王健琪

会计之友 2017年4期

王茂林++林慧婷++王健琪

【摘 要】 为适应经济环境变化以及更好地符合公司特征的需要,企业常常通过变更会计政策,以更好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文章以2008—2013年A股主板发生自愿性会计变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水平和盈余持续性两个角度分析了自愿性会计变更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未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相比,发生自愿性会计变更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较高,且自愿性会计变更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盈余持续性。文章的结论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自愿性会计变更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对准则制定机构关于准则运用情况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自愿性会计变更; 盈余质量; 盈余管理水平; 盈余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 F23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4-0042-06

一、引言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为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并进行投资决策提供服务。魏明海[1]指出,会计信息是公司利益相关者签订契约的基础,盈余质量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典型代表。有效资本市场条件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2]。代理理论认为,两权分离下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代理问题,高管如果存在债务契约动机、薪酬契约动机等,往往会产生机会主义倾向,进而操纵盈余,导致会计利润偏离真实的经营成果[3-4]。大股东为实现掏空等行为往往进行盈余管理,结果降低公司盈余质量[5]。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随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会计准则也越发完善且更加契合企业财务行为特征,但现行会计准则依旧给企业相当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变更会计政策成为企业会计选择的重要方式。企业采用不同的确认、计量、核算及披露模式变更会计政策,其结果导致不同的信息产出,通常情况下,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载体。相关性较强且如实反映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反映管理层解除受托责任的情况还是基于有助于投资者决策的角度,高质量盈余特征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实现投资者保护。源于准则的企业会计政策自由选择权,意在促进企业如实反映企业状况,但同时为管理当局盈余操纵提供了机会。文献表明,自愿性会计变更往往伴随着企业管理层的自利行为[6-8],那么,企业发生自愿性会计变更是否会影响会计信息盈余特征?从可靠性和盈余持续性的角度来看,会计变更存在怎样的影响?本文以2008—2013年发生自愿性会计变更的上市公司及配对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会计变更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特征的影响。一定层面上,企业的盈余特征主要包含盈余管理水平、盈余持续性等,盈余质量是衡量企业盈余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实证检验了与未发生变更企业相比,发生会计变更的企业盈余质量及盈余持续性是否存在差异。

以2008—2013年发生会计变更的上市公司及配对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会计变更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为会计准则的使用效果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对监管者规范上市公司会计变更行为并完善相应的会计准则制度提供支持。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盈余质量是各方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话题,高质量的盈余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業情况,提高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是当前会计研究的核心问题。一般而言,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盈余管理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收益并不显著,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盈余在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即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体现在对企业会计信息尤其会计数据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报告盈余的影响,而不能影响到企业的真实收益。既有研究认为,有关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包括利润平滑、洗大澡、避税、避免亏损等,通过会计选择的方式实现盈余管理也主要体现于此。Healy and Wahlen[9]提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或变更财务报告陈述的过程中,影响以报告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其容易影响股东判断并获取公司的真实业绩及经济产出。一定意义上,盈余管理可理解为公司在会计准则范围内,在确认、计量、报告等会计过程中,为获取某种私利而从变动方向、变动幅度和时间分布等方面对盈余的调整,而过度的盈余操纵必然带来大量的应计盈余操纵,导致企业盈余质量下降。基于上述讨论,提出假设1a。

假设1a:限定其他条件,发生自愿性会计变更的公司当年的盈余管理程度高。

两权分离带来了代理问题,在委托代理观下,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反映受托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作为资产的受托方,经营者通常尽可能提供关于受托资产的保全、增值和有效使用的情况,以及相关资产等在其经营的时间范围内的运行情况,经营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合理反映其受托责任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反映企业高管解除受托责任的结果,基于此,企业管理层根据外部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相应的会计政策选择和调整,实现对企业更真实盈余状况的体现。基于上述讨论,提出假设1b。

假设1b:限定其他条件,发生自愿性会计变更的公司当年的盈余管理程度低。

盈余持续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企业的盈余质量。根据会计的决策有用目标,会计信息需能帮助股东、债权人、政府机构等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盈余持续性越强,相关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越高,越有利于使用者评判企业过去的业绩,分析当前的财务状况进而实现对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测。Sloan[10]认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源于对会计应计的判断,由于会计应计存在较强的主观性且在不同时期存在较大差异,容易造成市场对应计部分的错误估价。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盈余的持续性反映出会计的可靠性。

上市公司的会计变更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而此前提便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经营状况的不断改变,企业需要根据当前的情况进行会计调整,即通过会计变更实现“如实反映企业各要素的现象或状况”,从而能够更深刻全面地反映当前的实际情况,实现可靠计量,提出假设2a。

假设2a:限定其他条件,会计变更提高了企业的盈余持续性,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会计变更通常是管理层当局的主观判断,即使准则或相关条例强制要求变更,管理层也会通过择时变更来达到自利目的,因此不排除在强制变更中,企业有选择性地实现会计变更行为,而自愿性的会计变更则更有可能基于管理层的个人动机实现。同时,会计变更需要管理层结合企业资产等各要素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市场环境中相关要素的对比分析而进行,因此,不同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变更时可能会基于特定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最终获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提出假设2b。

假设2b:限定其他条件,会计变更降低了企业的盈余持续性,减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基于上述讨论,某些特定准则颁布后,企业管理层择机选择采用,因此,本文将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企业以及相关准则颁布后,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择机选择采用的情况均作为发生会计变更的样本,样本区间限定为2008—2013年度,并依照以下原则进行篩选:(1)由于特殊会计制度规定,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样本;(2)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3)结合变更项目的内容和分析,剔除会计变更内容描述模糊的公司,例如“采用新准则”的样本。按照“同年度、同行业、近规模、当年未发生会计变更”的原则进行配对,最终获得样本2 299个。

(二)变量定义

1.盈余质量(DA):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利用截面数据来估计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2.盈余持续性(EP):公司当年盈余能够持续到未来的程度取决于当期盈余中关键盈余的比重,而所谓的关键盈余主要是指那些相对稳定的能够持续到下一期的盈余。通常情况下,营业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作为关键盈余的代理变量,如果关键盈余较高,说明企业盈余中主要的盈余占比较高,盈余持续性较强。

本文同时分析了会计变更对年度间盈余相关性的影响,从另一角度分析会计变更影响企业盈余持续性的特点。

3.自愿性会计变更:具体而言,会计变更包括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本文将自愿性会计变更定义为企业发生的会计估计变更和部分会计政策变更,这里的会计政策变更主要是指企业择机选择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样本,不包括新准则或新制度颁布实施后相关企业同时变更会计政策的情形。

4.其他变量:文中的其他控制变量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Lev)、企业规模(Size)、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总资产收益率(Roa)、企业是否交叉上市(Cross)、董事会规模(Bsize)、是否四大审计(Audit)、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合二为一(Dual)、企业所有权性质(State)、独立董事占比(Indep)等。

四、实证检验

(一)会计变更与盈余管理水平关系检验

为检验假设1,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企业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检验企业发生会计变更的影响。首先对样本中各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并检验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主要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可操控应计利润DA在样本中分布较为广泛,向上的DA最大值为0.580,向下DA绝对值最大值为0.684,而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DA绝对值的平均值为0.078。控制变量方面,包括公司特征变量,资产负债率的最大值为2.529,最小值为0.084;企业规模的最大值为26.163,最小值为18.367;公司治理特征变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最大值为77.02%,最小值仅有8.57%;董事会规模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独立董事比例则差别不大,均值为33.3%,与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契合。其他变量方面,包括企业所在地的市场化进程、企业的所有权性质以及审计该企业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其分布均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将样本按照是否发生会计变更(Change)、是否交叉上市(Cross)、是否国有企业(State)以及是否四大审计(Audit)进行分组,并对各分类组间的DA绝对值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当年的DA显著高于未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交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只在国内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国有企业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低于非国有企业,由“四大”审计的公司的DA低于非“四大”审计的公司。

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检验是否发生会计变更与当年可操控应计利润DA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会计变更与企业可操控应计利润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变更当年企业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盈余质量高或低的特点,于是将操控性应计利润取绝对值,并根据其取值分布在(0,1)之间,进行Tobit回归,回归结果见表3。

一定意义上,DA的绝对值代表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首先进行大样本回归检验,结果表明发生自愿性会计变更公司当年DA的绝对值高于未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且在5%水平上显著;从系数来看,发生会计变更公司的DA绝对值比未发生变更的公司高0.00882,这占DA绝对值均值0.0777的比例为11.3%,表明发生会计变更与未发生会计变更公司样本组间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控制变量方面,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的债务融资越激进,当年的盈余质量越低;规模越大的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当年的盈余质量越低,非国有企业的盈余质量低于国有企业,说明国有企业因受到政府监管、舆论监督而有较高盈余质量。将样本按照DA正负取值划分为两组,通过亚样本分组检验上述回归,结果表明,当DA为负,即存在向下盈余管理时,会计变更与DA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即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DA向下调整的程度高于未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而当DA为正时,会计变更Change与DA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其向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高于未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不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二)会计变更与盈余持续性关系检验

1.以营业毛利/利润总额衡量企业盈余持续性检验会计变更的影响

为检验会计变更对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文章以营业毛利/利润总额作为盈余持续性的替代变量,在此基础上分析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当年及未来盈余持续性的特征。首先对相关回归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4),结果显示盈余持续性的替代变量(营业毛利/利润总额)均值为52.54%,表明在样本公司利润总额中有一半左右来自于营业毛利,从中位数和均值的差异以及标准差值可见样本公司的盈余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并未将EP值为负的样本予以剔除,原因在于,当企业的营业毛利与利润总额之间存在负向关系时,恰好表明企业的盈余持续性较低,且二者比值的绝对值越大,说明盈余持续能力越差。其他变量方面,代表企业成本结构的Dep均值为0.060,而最小值(0.002)和最大值(0.347)相差较大,说明样本公司的成本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

表5是对会计变更与盈余持续性相关关系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发生会计变更公司的盈余持续性比未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明显较弱,无论是否控制年度和行业变量的影响,二者的负相关关系均在10%水平上显著。因此,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会计变更降低了企业的盈余持续性,支持假设2b。控制变量方面,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的盈余持续性越强;企业规模越大,盈余持续性越强;成长性越高的企业,盈余持续性越强;国有企业的盈余持续性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文章同时以预先一年(下一年度)和预先两年的盈余持续性为被解释变量,檢验会计变更是否会影响以后年度的盈余持续性,结果如表5中的(3)(4)(5)(6)列所示(注:回归时将连续发生会计变更的样本予以剔除)。从(3)(4)列可以看出,Change与EP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下一年的盈余持续性显著低于未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对预先两年盈余持续性影响的回归结果表明,与未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相比,发生变更公司两年后的盈余持续性相对较低,不过未获得统计上显著的结果。控制变量方面,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盈余持续性越强,规模大、成长性较高的企业盈余持续性较高,国有企业相较非国有企业盈余持续性较低;同时,经营业绩(Roa)与下一期及预先两期的盈余持续性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当年的盈利能力越强,以后年度的盈余持续性越高。

上述检验了样本公司在发生会计变更前后各年度企业盈余持续性指标的差异,下面检验发生会计变更公司在变更前后企业自身盈余持续性的变化,以获得更稳健的经验证据。以Post和Pre为虚拟变量,定义变更前一年Post为0,变更当年Post为1,变更当年Pre为0,变更下一年Pre为1,具体回归结果见表6(回归时将连续发生会计变更的样本予以剔除)。由该表可见,会计变更当年与变更前一年相比,盈余持续性有所降低,且在5%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会计变更降低了企业的盈余持续性;同时检验了会计变更对下一年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变更下一年的盈余持续性要高于变更当年,但未在统计上得到显著结果。

2.以年度间盈利相关关系检验会计变更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

年度间盈余的相关性检验会计变更对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见表7和表8。其中,表7为本期盈余与下一期盈余的相关关系检验,表8为本期盈余与预先两期(下两期)盈余关系的检验。从表7可以看出,企业年度盈余间确实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后依然成立。笔者加入Change和Earnings的交互项,检验会计变更对年度间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会计变更显著降低了企业年度间盈余的正相关关系。从表8中关于本期盈余与前置两期盈余关系的检验结果可见,与上述回归结果相近,会计变更显著降低了企业年度间盈余的相关性,再次支持了假设2b。

五、研究结论

本文从盈余管理和盈余持续性的角度研究了自愿性会计变更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企业盈余管理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会计变更当年发生变更的企业与配对样本盈余管理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当年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检验了会计变更对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包括变更对企业当年盈余持续性以及年度间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以营业毛利/利润总额代表企业盈余持续性的检验中,发生会计变更的公司盈余持续性显著低于未发生变更的公司;会计变更公司后续的盈余持续性低于未发生变更的公司;对会计变更前后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变化进行检验,发现会计变更当年的盈余持续性显著低于变更前一年,而变更后一期的盈余持续性与变更当年不存在显著差异;分析了跨年度间企业盈余的相关关系,并检验了会计变更的影响,发现企业年度间的盈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会计变更降低各年度间会计盈余的相关性。

本文的研究结论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会计变更的经济后果。从变更影响企业盈余质量的角度研究发现,会计变更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变更过程存在较多的自由选择和判断的空间,且会计变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为更加全面地反映经营活动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管理层操纵盈余的工具,降低了企业的盈余质量,不利于投资者保护。●

【参考文献】

[1] 魏明海.盈余的预期管理与盈余管理[J].审计研究,2005(3):18-22.

[2] KOTHARI S P,RAMANNA K,SKINNER D J. Implications for GAAP from an analysis of positive research in accoun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50(2):246-286.

[3] WATTS R L,ZIMMERMAN J L.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a ten year perspective[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0,65(2):131-156.

[4] 倪敏,黄世忠.非机会主义动机盈余管理:内涵分析与实证研究述评[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4 (1): 58-67.

[5] FAN J P, WONG T J.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2,33(3):401-425.

[6] BEATTY A, WEBER J. The effects of debt contracting on voluntary accounting method chang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3,78(1):119-142.

[7] 王玉涛,薛健,陈晓.企业会计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旧会计准则变动的研究[J]. 中国会计评论, 2009 (3):255-270.

[8] 丁庭选.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与非正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来自中国上市公司 2009—2011年数据分析[J].会计之友,2013 (17):8-15.

[9] HEALY P M, WAHLEN J M.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 Accounting Horizons,1999,13(4): 365-383.

[10] SLOAN R G. Do stock prices fully reflect information in accruals and cash flows about future earnings?[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71(3):28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