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是产品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

2017-03-17李家铎

佛山陶瓷 2017年2期
关键词:提升标准化质量

李家铎

摘 要:起源于二战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显示了全球对标准化的渴望和认同。现阶段我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标准化显得尤其重要,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标准化水平,为实现国家跨越和腾飞提供可行性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的标准化现状,阐述了标准化对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我国的企业标准化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异同,提出了处理建议。

关键词:标准化;质量;提升

1 引言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称为标准化。通过标准及标准化工作,以及相关技术政策的实施,可以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加速技术积累、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创新扩散、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标准化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二战期间美国国防部的举动,当时面临千方百计扩大武器生产量,同时又要保证质量的现实问题,他们组织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编写技术标准文件,开设培训班,对来自其它相关机械工厂的员工进行大量训练,使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识别工艺图及工艺规则,掌握武器制造所需关键技术,从而将“专用技术”迅速“复制”到其它机械工厂,从而奇迹般地有效解决了战争难题。后来,经过发达国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渐增加了对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核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质量保证活动的发展,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问世,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我国上世纪导入ISO9000系列标准时,曾经将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定位为“进入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2 我国标准化的现状

2.1 我国的标准化工作起步较迟

《标准化法》1989年4月1日才开始施行。建国后几十年的低水平发展,企业管理基本处于“半工半农”状态,大部分以“人治”进行,没有“法制”概念,所以改革开放后,外资的引入带进了先进的管理方法,让国人耳目一新。我们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引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但是由于我们基本没有参与现代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改善过程,直接引进成熟的标准和制度,导致我们的理解深度不够,只能“比葫芦画瓢”,我们的标准化也难以避免的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2.2 标准体系不合理

按《标准化法》,我国的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其中已经对当下经济发展形成困扰的主要集中在行业标准方面,按照法律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目前我国共有57个行业标准分类。这个法律设计是针对当时的政府治理的条块分割,明显具有不合理行性,如果某个行业有需要规范的行为,完全可以制定国家标准的,“下放权力”到各个职能部门给众多的行业制定标准,基本是举世罕见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在目前已经导致交叉和混乱,如QB/T 1636-1992《日用陶瓷用长石》和JC/T 859-2000《长石》,虽然名称有所不同但是所覆盖的产品同样是钾长石和钠长石,关键内容也基本相似,而且应用范围也是重叠的,但是这两个标准因所属行业不同而同时存在;又如 QB/T 1638-1992《日用陶瓷用滑石》的关键内容和GB/T 15342-2012《滑石粉》中陶瓷用滑石粉的理化性能要求相同或相似,这种同时存在于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之间的状况看似合理,但是真正实施起来会有相当多困扰。

2.3标准水平偏低且强制性较弱

根据官方发布消息,自199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正式施行。截至2013年6月,已发布国家标准29658项,其中强制性标准3625项;累计备案行业标准53356项、地方标准26846项,我国标准体系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明显增强。

按照现行的做法,只有强制性国家标准才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严格执行,对比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仅仅占标准总数的3.3%左右,占国家标准总数的12%左右,至于强制性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目前没有拿到准确数据,但是据观察,比例远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也就是说大量的标准是推荐性的,众所周知的原因,只要不是强制标准,大家就会尽量不去执行,避免麻烦,也就意味着大量标准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

2.4标准化导向不正确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已经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成为观念根植于我们很多管理者、经营者和科技工作者脑中,并被转换为通俗易懂的“一个专利影响一个产品,一个品牌影响一个企业,一个标准影响一个行业”。 国家和各地政府为了“标准强国”“标准强省”“标准强市”都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对承担标准化工作进行鼓励,其中对承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会有一些资金奖励,这刺激了各级组织承担项目的积极性,同时也产生了短期的标准的经济利益导向,制定标准已经成为“名利双收”的事情,大量标准立项时“非常必要”、验收时“国际领先”、发布后“束之高阁”,行业标准尚没有得到成熟应用又有单位申请类似的国家标准状况时有发生。

3 提高标准化水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必由之路

3.1以务实的心态调整標准布局和方向

归根结底标准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标准化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而不是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标准体系时应对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避免因为落后出现妨碍进步。如近年来陶瓷制品的装饰工艺上引入了数码喷墨打印技术,用于打印的墨水到底属于哪个行业就存在争议,建材、化工、轻工一直难以协调,这毫无疑问会阻碍产业进步。所以当务之急要对行业标准进行整顿,合并或者撤销,使标准为发展服务,而不是障碍。最近国家出台的标准化战略规划,确定了方向,但是执行层面明显不足,需要强有力的落实。

3.2提升人员质量意识

尽管我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已经多年,但是在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产品的民营企业和为数不少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质量意识薄弱状况。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ISO被很多国人读成“碍手”就是典型例子。现在政府和企业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技能方面比较多,质量意识方面的培训极少,这样培养的人往往使能满足把产品做出来即可,但是很少去思考如果产品做不好会产生哪些影响,或者说大部分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工作重要性和社会影响。

由于当前质量意识薄弱已经严重产品质量提升,应该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加强从业人员的质量培训,尤其是科技人员和产业工人的质量意识培训。在高校和职业学校开设质量管理方面的专业,或者在工科专业增设质量管理方面的课程,课程设计引入国际通用的、先进的管理标准,使未来的科技人员在产品设计和管理中有质量意识,并能够使用标准化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产业工人可以建立日常的职业培训制度,在就业前和在岗时不断接受基本的质量检验、质量控制等方法,并普及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意识。

3.3弘扬“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稿中首次使用“质量革命”这一提法。“工匠”好像一下子摆脱了那种艰苦的工作状态,变得“高大上”了。我们会提“工匠精神”,正是因为长时间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快餐”思维,人们做事很难静下心来一板一眼的按照要求和程序来做事,结果明显影响就是产品质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个时候,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结合当前的情况,尊重产品形成规律,完善产品制造标准,重视传承,鼓励员工严格按照标准来制造产品,不“催熟”、不“跳级”。政府应该主导发掘“工匠”典范,并进行表彰和关爱,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培养和表彰具有“工匠精神”的个人和集体。同样的,人的培养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由“师傅”严格按成长状况教授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在这样的氛围下,人才按照规律成长,才能悟透产品的实质,只有做到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质量革命”。

3.4借鉴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完善国内标准化相关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过去20年对中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ISO9000作为一系列管理标准,虽然不限于在企业使用,但是以目前的实施效果和获证组织分布看,企业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接受群和受益者。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的影响,表现形式是企业取得由第三方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增强了客户对组织质量保证能力的信心。其核心就是企业标准化建设,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表现形式就是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在实践中大概可以表达如图1所示。

图2为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所规定的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

通过对照不难看出,无论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还是企业标准体系都突出了企业方针目标的指导作用,或许两者的内涵会有所不同,但是思路是一致的;同时两者都强调了使用的法律法规的作用。在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过程中,拥有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的企业是相当容易的,企业标准体系中所要求的那些“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大部分都已经质量管理体系中建立,那些职位说明书就可以归类到“工作标准”,品管、环境、安全、能源等方面的作业指导书就可以归类到“技术标准”,财务、人力资源、采购、营销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程序文件就可以归类到“管理标准”,这样就只是需要对照企业标准体系的要求查缺补漏进行完善就可以了。既然这样,我们就完全可以借鉴国际先进标准来完善我们现行的标准化相关标准,避免执行困扰,产生“两张皮”。

4 结语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远非制造强国,这是举国之痛。我们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做出來的苹果手机,获利仅仅是整机利润的“九牛一毛”,所以我们一直在强调科技创新、一直在强调标准化战略。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也不乏一些优秀的标准占领了行业高地。当前,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处于一个良好状态,“质量革命”迫切并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加强标准化化建设、提高标准化水平,可以为“质量革命”提高可操作性方法和途径。

猜你喜欢

提升标准化质量
标准化简述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质量投诉超六成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