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解读的价值与问题分析

2017-03-16裴庆冬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思维

裴庆冬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广大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具备了充分的认识。如何把文本解读做好,是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能否实现。然而,在当今高中文本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把握住文本解读的真谛,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为此,笔者对文本解读的价值进行探讨,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

一、文本解读的价值: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价值是事物内涵的属性,是其对社会发展所扮演的角色。文本解读对于语文教育来说,人文主义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文本的合理解读,能够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文学作为艺术构造,包含着历史优秀传统和现代创新精神,文本独具匠心的营构和语言的精粹,使得文学能够创造出超越时空、阶层局限,为人类广泛接受的审美样式;文学内容,涵盖历史、人生等普遍的人类情感体验,具有超越时代、特定意识形态的功能,能够广泛取得认同,实现文化自律;文学创作深入一心灵世界,涉及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领域,勾连人类原始的普遍情感。因而,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包容性、超越性和生成性;文学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悬浮于政治法律观念、宗教道德、哲学等上层建筑之上,政治教化痕迹不甚明显,却形象地发挥着人文教育功能。

二、文本解读中的问题分析

我国语文教育受到政治环境的严重冲击。建国后的历次“课改”,都给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带来巨大的争论,不能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之争、不能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之争、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语文总是行进在论争的夹缝中,从而使得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冲击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文本解读教学效果沒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1.文本解读模式的单一化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许多人认为语文教学是“教学生说套话”。所谓模式化,就是不分具体情况,都用固定的一套去分析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的课文。文本解读时往往按照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这样一套程序进行,这样就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文本解读方式千篇一律,没有结合文本的体裁来确定相应的解读方式。同时,在文本解读中“泛政治化”现象非常严重,其实这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模式:一切都往意识形态上靠。这样的文本解读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戕害。当今的文化是一种多元且包容的文化,单一的文本解读带来的弊端,一方面体现于容易忽视文本所包含的很多优秀内涵,另一方面,泛政治化的文本解读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教育,由此导致的恶果也势必导致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学生文学素养低,思维僵化。

2.教师文本解读的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式主要体现在认知的固定倾向,即思维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缚,而且,年龄越大,思维越容易被“格式化”。事实上,教师的教学时间越长,对教材越熟悉,越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这样的教学很难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文本的阅读,不仅是对文本进行阅读、分析、理解和反思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文本背后所包含的时间、背景、情境等进行解读的过程,这些对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文本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由于各人的阅历、动机、特质、能力等的不同,即使是对同一篇课文也会有不同的解读。但是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强调的是认知趋同、答案统一。既定一个“标准答案”的文本解读泯灭了每一个读者自己的理解及每一个读者各自解读的个性。这样一种解读是与人文精神有着尖锐冲突的。解读的定向或“鉴赏的定向”是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本解读”的。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同样,教师也不能将自己的解读强加给学生。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解读文本、深入教材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文本的解读不只是表层话语的思考,我们不仅要重视其蕴含的“原生价值”,更要重视其传达的“教学价值”,理解文章的精髓以及要传达给我们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跳出传统思维框架,以多元的思维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

3.文本解读偏差现象层出不穷

阅读教学,应以准确的文本解读为基点,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文本解读的水平和质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缺陷和不足,常常出现文本解读的偏差,影响学生思维和语文教学的正常发展。在文本解读中,老师要么切断文本与读者的联系,从文本中寻找所谓的“纯客观”意义,要么忽视文本的“自律性”,忽视文本的“自我言说”功能,认为作品的意义源于作者,认为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是文本的意义。实质上,对文本的解读功能而言,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要远远胜于知识的传授。正如建筑是凝固的史诗一般,文本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社会生活是我们理解文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在构建教学模式的同时,要尊重文本,立足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地去体悟,调动自身的想象力生成对文本的“原始理解”。当然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指导,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讲解,可以使学生获得深入的“后续理解”,形成对文本的感悟与升华,最终纳入自身的认知体系中去,并能灵活地迁移运用。

文本解读的理解不可能是客观的,文本解读也不是寻找文本的客观意义,更不是时代背景与主题的一一对应。因此,在文本解读中,既要注重不同文本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文本特征采取多元的、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让文本教学真正地落实到实处。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思维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