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道德信仰

2017-03-16张春兰

祖国 2017年3期
关键词:德意志道德行为信仰

摘要:道德信仰是人们对道德理想目标及精神的确信,并付诸道德行动,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反思社会现实,道德信仰危机普遍存在,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如何培养大学生科学的道德信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信仰

信仰作为一种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精神现象,历来受到个人以及社会组织的高度重视。道德信仰是人们对某种道德理想目标及精神基础的肯定和相信,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付诸道德行动的强烈情感。道德信仰危机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现象。如何正视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分析此现状产生的深刻根源,培养大学生科学的道德信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现状

道德信仰的核心在于“信”与“仰”。“信”为笃信无疑,“仰”为虔诚敬仰。道德信仰往肯定方面发展,就会产生适合社会发展的新的道德信仰;往否定方面发展,则必然会产生道德信仰危机。无论从肯定和否定方面,一个完整的道德信仰必然有以下四个过程: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一)道德认知模糊

道德认知是道德信仰形成的首要环节。道德认知主要指善恶价值标准的形成。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标准出现多元化。在大学生中间,主要表现为日益强烈和激进的“自我中心化”,缺乏集体主义精神,使得大学生的个体人格处于多变的、相互冲突的多元价值之中。自从彭宇案发生以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为很多人的处事哲学,致使部分大学生重新考虑道德投资,对某些既定的道德规范产生怀疑,对社会上的不道德行为漠不关心。

(二)道德情感麻木

道德情感是对道德规范体系的忠诚和向往的强烈情感。但由于传统道德的部分失真导致了对道德认同感的失落,使得大学生失去了自律。部分不讲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获得了一些利益,“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让道德的神圣感大大折扣,致使大学生陷入道德两难困境。

(三)道德意志薄弱

道德意志是在內化道德良心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依靠自身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来推动道德主体克服道德实践中的困难的动力,进而完成道德行为。对于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道德良心难以在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形成稳固的道德意志,对一些不道德行为缺少抵抗力,在困难面前停止不前,在钱权面前容易丧失道德原则性,走向道德的不归路。

(四)道德行为失范

道德信仰最终表现为对某些道德规范的信仰并身体力行,最终造就有道德的人。现实生活中由公德缺位引起的以私德解决公德问题,使得大学生道德直觉能力慢慢退化。在私人领域,能做到彼此谦让、互相帮助,但是到了公共场合,不尊重公共秩序,肆意破坏公共财物等现象随处可见,将诚实守信当做笑谈,将助人为乐当做奇闻,将“我为人人”改为“人人为我”。

二、道德信仰危机的原因分析

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很多人在“经济人”还是“道德人”问题的选择上出现了错位。

(一)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影响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健全,市场规则的公正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不公正现象很多。使大学生主体对道德行为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公德心的缺失或不道德的行为。对于大学生来讲,社会不公主要表现在就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很多学校的宗旨都是“上得去,留得住”,问题就出自上都上不去。年轻的“官二代”迅速上位,而清华博士陈达却因“出身不好”连续七个月求职未果。好好学习,和任课老师搞好关系;学生发生的违纪现象,学校往往处理的特别不及时等等。这一切都容易使高校学生对于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彻底失去应有的信心。

(二)教育理念的偏离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说:“教育的意义本身就在于改变人性以形成那些异于朴质的人性的思维、情感、欲望和信仰的新方式。”然而,现代社会中的大学都只重视科学、技术,而遗忘了人文精神。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忽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造就了高分低能的“玻璃人”。现行的道德教育强调的是灌输和强制,缺乏个体的道德关怀,过多的渗入了政治色彩,出现了道德信仰政治化。

三、重塑大学生的道德信仰

没有道德信仰的支撑就会产生道德信仰危机。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的自律”。道德人格的形成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改造、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过程。

(一)注重道德修养,塑造道德人格

道德信仰就是人们不仅认识到自己的个体存在,而且认识到自己在根本上是一种社会存在,从而实现道德人格上的自我超越。因此,主体学会自省、反思,是培养高尚道德人格的关键。当代高校大学生通过自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培养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

道德意志是人们在践行道德义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人性弱点及不良道德因素的顽强毅力和坚强精神,是道德人格形成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只有明确的道德认识和顽强的道德意志,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高兆明.论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J].浙江社会科学,2001,(01).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论语·颜渊[M].

[4]论语·为政[M].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论语·述而[M].

(作者简介:张春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哲学硕士,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讲师,从事青少年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德意志道德行为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开始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