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汤的机理

2017-03-15叶献忠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3期
关键词:网状结构清汤微粒

叶献忠

福建省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 354300

清汤的机理

叶献忠

福建省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 354300

清汤在烹调中运用较广,深受食者欢迎。作为烹饪专业的教学内容,其中原汤的熬制及其分析,茸汁的制作及其分析,清汤的制作及其机理分析,清汤中的营养素损失问题都是需要研究的解决。本文就以上问题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探讨:

原汤;熬制;茸汁;吸附聚结

清汤在烹调中运用较广,清汤类菜肴也是一类极有特色的川菜菜肴,这类菜肴大都出现在中、高级筵席的烧,烩或汤菜中,它们以其当汤汁清澈见底,味咸鲜清爽而深受食者欢迎。如开水白菜,口蘑肝膏汤等都是清汤的代表菜。下面我们就清汤的机理作肤浅探讨。

一、原汤的熬制及其分析

熬制清汤的原汤需选用新鲜的鸡、鸭、排骨等为主要原料,也有一些原料如火腿骨、口蘑等来制成特殊风味的清汤。然后对原料进行焯水,再放入清水中,先用旺火烧沸,撇尽浮沫,再转小火,慢火熬制约一个小时,捞出鸡、鸭等原料,原汤便熬制好了。

分析:熬制原汤选用的原料是鸡、鸭、排骨等含蛋白质非常丰富的动物性原料,并且新鲜程度很高。在熬制中,刚加热时,这些原料中的蛋白质受热发生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溶于水的蛋白质也会逐渐增多,另外这些新鲜的动物性原料中还富含一些浸出物,主要是一些鲜味物质,它们一般以氨基酸多肽的形式溶解于水中,是汤鲜味的主要来源。还有就是一些已经变性的蛋白质和一些组织中的细小微粒,由于热力沸腾作用而逐步冲散到水中。脂肪也要渗透到汤中。在上述微粒中,由于一些微粒(即已变性的蛋白质、组织脱落下的小微粒,脂肪分子以及少数溶于水中的未变性的大分子蛋白质)体积庞大或是不溶于水的沉淀,它们悬浮于水溶液中,影响光线透过,从而降低溶液的透明程度,所以熬好的原汤呈浑浊状态,要使其变得清澈,达到汤清的目的,酒必须除去上面提到的那些微粒。

二、茸汁的制作及其分析

清汤还离不开特制的茸汁。现在饮食行业中普遍使用的茸汁有红茸和白茸,也有鸡蛋清或只用肉茸水的,方法上虽有差异,其道理是相似的。

红茸选用猪精瘦肉(最好选后腿的子弹肉),白茸选鸡脯肉,加工方法都是用刀背仔细地将肉锤成细茸,再用清水解散即成茸汁。若只用肉茸水出去肉茸即是。

分析:动物的肌肉组织(如鸡胸脯肉和猪瘦肉)是由肌细胞组成,都是由大量的肌原纤维所组成,并被肌鞘所包围,肌原纤维的间隙之中充满了肌浆。肌浆主要由肌浆蛋白质组成,肌浆蛋白质主要包括肌红蛋白、肌蛋白、血红蛋白等等。当外力强烈挤压肌肉(锤制)时,肌浆会变成液体流出。所以当我们反复锤制猪肉或鸡肉之后,其内部的肌浆也会流出,这时用适量的清水解散肉茸,让这些肌浆充分扩散到水中去,从而制成含蛋白质——即肌浆蛋白质非常丰富的茸汁。

另外,用鸡蛋清也可以制成茸汁,方法是提取出鸡蛋清即可。鸡蛋清含水率达95%,余下的部分主要是蛋白质,所以可以把鸡蛋白清看成蛋白质和水的混合溶液,其组成与上面肉制的茸汁相似。

三、清汤的制作及其机理分析

熟悉烹调的人都知道,制作清汤的方法是,先将原汤烧沸,加入精盐、胡椒粉、料酒、味精等调味品,再冲入制好的茸汁,然后小心地从一方加热,待沉淀后充分聚结,浮上汤面之后,用漏勺小心捞出。反复二到三次,清汤便制好了。

分析:制作清汤过程中主要有两种作用机制,即蛋白质的变性和高分子链状物质在溶液中的吸附聚结作用。

1.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蛋白质在热力、盐、紫外线等外界因素作用下,会发生溶解度下降,产生凝固或沉淀,生理活性减弱或消失的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制作清汤时,由于加入食盐(NaCl),并且进行了加热,所同可使汤中变性的蛋白质和茸汁中的蛋白质发生变形沉淀。这一作用机制在于,在外界变性因素作用下,使蛋白质分子中的副键遭到破坏,这些副键(包括氢键、盐键、疏水键等)是维持蛋白质分子中肽键发生卷曲、折叠等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它们发生断裂时,肽键便会从卷曲、折叠等状态中扩展开来,呈现出链状。同时蛋白质内部的疏水基因也趋向表面,使蛋白质失去其水化层,继而失去电荷而沉淀下来(蛋白质存在于水中,有两个稳定因素,其水化层和电荷,去除这两个因素,蛋白质便会沉淀出来)。

我们在制清汤时,首先必须加入食盐,它的作用主要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它的作用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原汤中溶于水、还未变性的大分子蛋白质变性发生沉淀,因为这类蛋白质对于热力作用不敏感,食盐使其变性更为容易,并且盐的作用有两个特点:蛋白质分子体积越大,越容易发生变性作用,还有加入盐可以使汤中一些大分子的、影响溶液透明度的蛋白质变性沉淀出来。二是促使茸汁的蛋白质变性沉淀。

茸汁的蛋白质靠热力和盐的作用两个因素可以迅速沉淀下来。若用鸡蛋清制清汤,其蛋白质也将迅速沉淀下来。

2.吸附聚结作用

蛋白质属于高分子物质,它们分子结构中的肽键在溶液中容易相互吸引形成网状结构,特别在浓度增高时,这种作用尤为明显。在制清汤时,我们冲入的茸汁诗均匀的扩散在汤中的,当盐或热力作用使汤和茸汁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后,其肽链会从卷曲、折叠的状态中伸展开来。由于茸汁中富含肌浆蛋白质,它冲入汤后,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溶液中蛋白质的浓度,当浓度提高后,沉淀变性的蛋白质肽链之间距离靠近,互相吸引、缠绕形成网状结构。所以,在制清汤时,都会发现这样一个作用过程:当刚冲入茸汁时,其蛋白质未变性,它们均匀迅速地扩散开,并逐渐沉底;当它们变性后,结成了网状结构,由于肽链的扩展,使结构很疏松,这种网状结构便慢慢上浮,在上浮过程中,它们就像一张网,将汤中的蛋白质沉淀、组织小微粒等都顺附、卷裹在一起。当这种网状结构浮上汤面时,已成为很好捞取的巨大茸团了,这种网状结构把另一类高分子物质脂肪也吸附凝结在一起,一同被捞出,从而使制清汤得以完成。

在使用茸汁的选择中,笔者认为选肉茸和水混合的更好。因为我们知道,动物肌肉由紧密排列的、长梭形肌纤维组成,它也由蛋白质构成。当这些蛋白质变性时,肌肉产生强烈收缩力,对肽链产生吸附力。加之其本身结构就类似于一张网,具有过滤作用,所以在汤中冲入了肉茸,对加强吸附、聚结和过滤作用有很好的效果。

四、清汤中的营养素损失问题

从上面分析看出:在制清汤时,我们去除的是汤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和不溶性的微粒及脂肪,对于汤中的氨基酸、多肽等这类浸出物未加清除,所以汤的鲜味损失不大。但是,由于清汤茸汁没有利用,所以也带一个营养损失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可以采取措施对茸汁加以利用,如作馅心原料或炒干作绍子等都是可行的办法。

R473.5

A

1672-5018(2017)03-203-01

猜你喜欢

网状结构清汤微粒
夜的清汤
远去的清汤担
循环凋亡微粒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一碗清汤的想念
FePt纳米微粒有序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
美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结构与特征
论《红高粱家族》的艺术特质
《清水洗尘》的网状结构分析
利用纯化组分重建小管内质网网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