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案例报告

2017-03-15罗小春李国伟

青春岁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

罗小春+李国伟

【摘要】本文是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一般心理问题咨询个案,来访者在新学校、新地方、新的生活环境下,开始出现失眠、人际交往问题等适应不良症状,担心自己可能患上了抑郁症。咨询师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来访者不合理的信念,运用挑战不合理信念方法帮助来访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帮助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消除不合理信念带来的情绪困扰和不适应行为。

【关键词】适应不良;疑病倾向;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郭某,男性,21岁,汉族,某学院大一新生,未婚,身高170cm左右,体型偏瘦。

郭某从小生活在普通农村家庭,四口之家(父亲、母亲、姐姐和郭某),小学六年级时母亲车祸去世,初中二年级后父亲再婚,高三时姐姐结婚。父亲对自己很严厉,对学习要求很高,称不好好学习就不是好孩子,平时发生什么事情也比较爱讲道理,很少情感交流,郭某很少给父亲通电话,见面也没什么好说的。母亲对郭某很疼爱,甚至有些偏爱,导致小时候姐姐很嫉妒郭某,对郭某也不好。母亲去世后,郭某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悲伤,郭某称当时想着一心考上好初中,觉得无可挽回,所以再悲伤再痛苦也没有用。母亲去世后,没有人可以谈心了,姐姐老是不相信自己,以前家里什么东西不见了,姐姐老是怀疑是自己拿的,辩解也没有用,后来来访者就不辩解了。继母对郭某还是可以,但是郭某对其没有亲切感,感觉一般,说不上来什么。

求助者做了SCL-90心理测试,0—4分评分,SCL-90结果中总分176、焦虑2.5、强迫2.4、抑郁2.2。

二、主诉

主诉:失眠,难以入睡,睡得不沉,容易醒来。不想和同学交往,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别人肯定不喜欢自己。觉得很孤单。

三、咨询师的印象和观察

咨询师观察到,郭某衣着整洁,说话谈吐正常,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倦怠,痛苦,烦躁,无奈。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郭某的临床资料,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郭某本人对症状自知,有求助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可排除郭某有重性精神病。郭某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新加入学校,适应不良引起的,因此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其冲突具有现实意义,持续时间为一个多月,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良情绪有一定的泛化,但是对社会功能的影响不是很严重,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

1、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自己什么都不行的观念。

2、改善焦虑的情绪,消除害怕得抑郁症的恐惧心理,改善睡眠。

六、咨询方案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咨询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咨询原理:认知行为治疗就是通过改变求助者关于自身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并教会求助者一些适应环境的技能,以帮助他们改善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生物因素:不明显(2)社会因素:新学校,新环境(3)心理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在新环境中很难适应人际,对自己的认识不足,自我价值感低。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对自己要求过高,认为自己要超越别人才是优秀的。

另外,郭某是大学生,受教育程度比較高,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一定的认识,适用于认知行为疗法。

2、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3、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

过程:(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求助者充分表示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态度,给求助者形成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

(2)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保密原则;

(3)进行摄入性谈话,详细了解病史,收集求助者资料。

(4)进行初步问题分析,形成初步诊断;

(5)布置咨询作业:找出自己的10个优点。

第二次咨询:

目的:加强咨询关系;明确诊断;与求助者讨论建立咨询目标;介绍咨询方法。

过程:向求助者解释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明确求助者合理情绪中的ABC,经过矫正认知可以改善情绪。

诱发事件A:进入新环境,陌生的人、事。

不合理信念B:我必须很快和大家达成一片,大家必须接纳我,我必须比别人表现好孤立、自卑。

不良情绪和行为结果C:孤立、自卑。

第三次咨询:

目的:加强咨询关系;深刻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领悟其情绪是由想法引起的。

过程:再次明确求助者合理情绪中的ABC,使求助者深刻领悟其痛苦情绪是自己的错误认知引起的,再次挖掘认知中的次级矛盾;

诱发事件A:失眠。

不合理信念B:我失眠,我有抑郁症。

不良情绪和行为结果C:抑郁、烦恼。

咨询作业:

a放松训练:每天至少一次,每次15分钟。

b制订作息计划。

第四次咨询和第五次咨询:

目的: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树立合理信念;学会合理评价;加强师生、同学、亲子交流;增强信心。

过程:利用辩论的方法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树立合理信念。此阶段是咨询中重要的修通阶段。用“20句我是谁”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自信。

七、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价

求助者:我的心情好多了,我原以为自己一无是处,现在发现自己还有那么多优点,更自信了也觉得现在的学校生活很好。我有优点,但也存在缺点,我要努力发扬我的优点,克服我的缺点,从而成长自我。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痛苦情绪基本消除,对人和事学会了客观评价,消除了不合理信念,逐步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心理承受能力。

3、心理测验复测

SCL—90总分132,焦虑因子1.6,抑郁因子1.7,强迫因子1.8,其他分值均小于2,分值均恢复到了正常,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根据多方效果评价,本次咨询基本达到既定的咨询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1.

[2] 钱铭怡.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05-01,1.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疗法
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心理问题的干预研究
害怕跌倒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行为矫正视角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策略研究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治疗伴自杀行为抑郁症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