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双重性格在陈奂生身上的体现

2017-03-15王月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双重性格陈奂生农民

王月

摘 要陈奂生是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是作者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位具有双重性格的老农民人物。农民双重性格在他身上主要表现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美德的优秀品质,他的身上又存在民族的“劣根性”。可以说他既善良又自私、既自卑又自豪的矛盾性格,这些在他身上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以此让我们来共同关注农民问题,让我们认识到改造国民性的艰巨性。

【关键词】农民;陈奂生;双重性格

1 陈奂生性格的善良与自私

陈奂生的性格既有善良的一面,又有自私的一面,由此揭示了他身上的双重性格。陈奂生具有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用作者的话来说是:“正直善良”,他们可以善良到即使被人欺负也能忍气吞声的活下去。他们单纯地受到欺骗会无所察觉,当他们知道自己受骗之后,也还是继续欺骗自己。在《“漏斗户”主》中,陈奂生是个没有害人之心的好人,也不损坏公共物品。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他都满怀信心地坚持下去。但是在《陈奂生进城》中,陈奂生花了5元钱,居住在招待所里,他的性格就有了极大的变化,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陈奂生的双重性格特征。

本来陈奂生是个正直善良的人,在住进招待所没有付5元钱之前,他知道自己的衣服不干净,害怕弄脏被子,然后他就悄悄地起来,像是在做贼一样怕被人抓住。他下了床,跑到外面去,对着两张大皮椅连坐也不敢坐,就怕压着皮椅,把皮椅压瘪了就不能再弹饱了。这些都体现了他农民本性善良的一面。但是就在他为了招待所的一晚而付出5元钱的时候,他的性格立马变得自私起来。因为高额的付出使得他的心理失去了平衡,从之前的善良农民形象一下子转变成对公共财产具有破坏性的自私者。他之前还害怕弄脏被子、地板,怕弄坏皮椅,继而他不怕弄坏、弄脏他们,他故意重重地坐在皮椅上就像把一个木桶摔在皮椅上一样扑嗵响。而且他坐过一次不够,还要坐第二次、第三次,他心理想着:“反正坐瘪也不关我的事,我还花了5元钱呢!”他发现皮椅并没有被坐瘪,于是感叹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接下来他又找到床上的用品,他衣服也不脱的就睡觉,用枕巾擦嘴和洗脸。就在他付出5元钱的情况下,他突然变得自私自利,用这种损人利己的事情作为自己发泄的渠道,完全不顾及别人的利益和感受,将他性格的丑恶性以及农民固有的狭隘、自私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2 陈奂生性格的自卑与自豪

陈奂生是个自卑与自豪的矛盾体,也就是说他既有自卑感,又有自豪感。他本性木讷、不会说话,即使他说话,也会被别人嘲笑,这成为了陈奂生最痛苦的地方。所以他性格上出现自卑的倾向。自卑主要来源通过和别人进行对比,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陈奂生认为自己的嘴太笨拙,与同村的人相比真是天差地别。可是他虽然自卑,却非常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一个受到万人敬仰的人物。这种价值观也体现了他的庸俗、愚昧和无知。当陈奂生在付出5元的住宿费之后,他狠狠地对着招待所里的物品出气。在回家的路上,他因为没办法向老婆交代这件事而感到困恼。可又一转念想,他回家后能够将发生的事情讲给村里人听,顿时来了精神头,变得自豪起来。因为村里没有人住过招待所,自己却在招待所住了一晚,有那么温暖的床可以睡觉,有那么软绵的皮椅可以休息等等。这不仅让他忘却烦恼,还使他感觉自己的身份瞬间提高,陈奂生认为村上的人一定会对他刮目相看,他覺得5元钱可以让自己自豪起来,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也是值得了。陈奂生自卑与自豪的双重性格已经令人觉得可笑了,更让人感到可笑可悲的是“陈奂生的地位真的提高了,不仅村里的人要求他讲,连干部对他的态度也不似从前,比之前友好多了。”

3 陈奂生双重性格产生的原因

3.1 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最开始从事的活动就是与农业有关的,所以尽管经历无数的朝代更迭,也没有改变我国性质。况且我国是个封闭式国家,与外界基本保持隔离的状态,这在某种程度上便决定了一家一户的经营规模。所以,我国古代的社会群体形式基本以家庭为单位,由此形成的血亲纽带关系成为了人际关系的主要局面。虽然当时我国社会已经摆脱封建专制的束缚,彻底从封建性质的国家脱离开来,但是封建传统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性格。国民经历社会的重大改革,国民性依旧未变。这种传统道德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陈奂生的性格、思维,使得他呈现出善良、正直、诚实等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这种社会环境下也容易促使人产生不会独立思考问题、没有自我意识,而且满足现状。

3.2 落后的小生产者的劣根性

陈奂生处于新旧时代交替的农民人物形象,他处于一个不断先前发展的社会,可是他深受落后的小生者的劣根性毒害,他需要不停地变换位置,由此造成他双重的性格特点。在作者的“陈奂生系列小说”中,从陈奂生被戴上“漏斗户”主到他第一次进城,住在了招待所里,然后成功地转业成为采购员,于是他第二次进到城里,接着是包产,出国。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处于软弱的又没有自主权的小生产的地位。陈奂生的农民形象对我们来说有种似曾相识,又陌生的感觉。我们相识的是他有着朴实、善良、老实、正直的传统优秀品质,可是他活的却很软弱、没有自我,从未有过洒脱的滋味,他一直是个矛盾体。在他可以自己做主的时代,他太安于现状,总是被动的接受一切。他面对新的事物,也表现出愚昧无知的一副窘态。尽管时代在前进,可以他身上固有的落后小生产者的劣根性,使得他止步不前,他犹豫不决、徘徊,左右不定。

4 结束语

作者借“陈奂生小说系列”主要揭示了处于新旧时期的农民精神面貌,同时也通过以陈奂生为代表的农民双重性格正是社会环境和落后小生产者的产物,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国民性劣根性进行强烈地批判。陈奂生作为我国的传统农民,也有许多优秀的精神品质,他善良、老实、勤勤恳恳地工作,只可惜,许多人在新的社会里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只有陈奂生没有找到,所以他就是个传统美德和民族劣根性于一身的人物,这两个方面构成了陈奂生的双重性格,两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新旧时代交替的产物。

参考文献

[1]伍涑华.农民双重性格的典型体现[J].语文学刊,2009(07).

[2]郑承锋.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J].百色学院学报,1996(01).

[3]孙雪梅.陈奂生性格的民族性建构[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4]鲁迅.鲁迅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25100

猜你喜欢

双重性格陈奂生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从文学到舞台,陈奂生人物形象的转变
——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心理有特点
企业创新机制中设计管理双重性格塑造
陈奂生与当下农民精神之比较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双重性格
陈奂生与当下农民精神之比较
独立学院学生双重人格问题研究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