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7-03-15李景初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大学生教育

李景初

[摘 要] 大学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学教育到底是什么,是怎么教育的,有什么成效,教育的内容有哪些,学生是否真的学到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是否得到了锻炼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性、综合型的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交际和待人处事的态度,大学里有许多可以提供给学生的很好的平台,比如学生会和社团可以让同学们在这之中得到相应的锻炼,从而完善自己。

[关键词] 高等院校;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038-03

一 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否定当今大学教育,讥讽“学历社会”和“文凭游戏”;学校对学生管理过于散漫,学生各行其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纪律性差,生活混乱;学生学习目标、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个人规划,荒废学业,虚度光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价值观扭曲;“实用主义”导向的学习目的,造成学习过程、方式等的功利化;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关心不够;教师职称评审僵化、粗暴、畸形化,教师疲于应对各类项目、课题,无法集中精力教学;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与学生、社会的需求相脱节;学校活动过多,没有以学生的需要、兴趣为基础,与学生期望脱节,流于形式主义;学生组织不为学生,学生干部选拔与任用“任人唯亲”,缺乏有效的选拔、任用机制;学校“科层主义”至上,大学的精神和尊严缺失,违背了大学的本真意义与价值;社会环境与风气亟需改善,对物质财富的迷恋、追逐与现实境遇的落差造就了大众的失落、疲惫和焦虑;文化传承的断裂与认同的缺失造就了传统文化的危机,以致于崇洋媚外的现象无处不在。

二 高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个人心智方面的素质,至少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境界,也就是知、行、思、德。下面我从这几个方面谈谈大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改进的一些意见。

(一)知识素质教育方面

大学生高中毕业迈入大学的门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从语数外、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转而走向每位同学选择的更加专业的領域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从平日和同学们接触当中,我发现许多同学在这个转折的初期是比较迷茫的,甚至有很多大学生在上了一段时期的课后,还并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干什么的,迟迟未能真正地用一种专业的态度投入到对这门专业的了解与学习当中。往往是这部分目标不太明确的同学感觉到自己并未学习到什么真正的专业知识,每天都在上课,每天都在学习,却不知道自己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又获得了什么。如果同学们能够建立一种系统学习的观念,从要学习的专业整体的高度来思考这门专业的方向到底是什么,运用系统化思维与结构化思维来思考问题,一定能够有更大的收获。

当然,大学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应当帮助学生建立专业化的思维角度,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课程、深入地学习课程。由于现代大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果一味地进行填鸭式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学生的需求,否则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学生睡觉、玩手机的现象,那么老师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生动而渊博的知识才能够真正地吸引学生,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专业技能方面

现代的大学教育除了给学生讲授课本上的知识以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从我们与学生沟通中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迫切地需要想知道这些专业知识到底能用在哪里,在将来工作当中到底其重要性是什么,如何把所学的看似支离破碎的知识模块串成一个串珠,在工作中灵活地去运用这些技能。如果老师在平日课程中多加入一些实践方面的练习,比如案例讨论、课堂研讨等形式多样的技能化训练。一个大学的崛起靠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自己,而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如果一节课灌输太多的专业知识,很多学生都会扛不住,为了防止睡觉、玩手机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与参与度,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而不只是老师在上面从头到尾的知识的单一的灌输。上课的时候要加大学生回答问题的比重,对学生来说其实也可以起到一种督促的作用,可以给他们多留一些课后思考、亲自动手的课程项目,这样同学们需要提前预习提前查资料,因为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提问,要获得老师的赞许。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需要监督和督促,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了解、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就好。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自己亲身去体验。大学教育需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改变传统的方式教学,这应当是大学教育的出路。

(三)思想教育方面

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这种“421”式家庭中,独生子女成为了金字塔的顶尖。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家长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享受,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素质教育,孩子的心灵有时却成了一片荒漠,由于缺乏对孩子们精神上的关心,使部分孩子从小依赖上了游戏、网络等外在的东西,来弥补心灵上的空虚。因此,大学教育中加强同学们思想方面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予同学们一些关心与爱护,在教学课堂上多给予同学们一些关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是我们做老师的义务与职责。

(四)德育方面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大学校园中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实效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有三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德育教育简单化。将德育教育简单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化为“两课”教育。二是德育教育知识化。我们强调 “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但进了教材、进了课堂,就能进头脑吗?德靠养成,焉能教会?“昔孟母,择邻处”,这就是朴素的德育教育。三是德育教育孤立化。因此,德育教育是贯穿整个大学方方面面任何一个渠道的。

三 解决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的对策——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创新举措为例

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培養学生求知的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成长。这里结合中西方教育理念与方法介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在规避当前大学教育通病可以参考的具体方法。

(一)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可以引入英国高校的学院制度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参照牛津等西方高校的做法,宿舍通常不按照专业和班级划分而是以学院制度划分,学生在入学前可以选择申请学校的各个宿舍学院,这些学院不仅提供给学生住宿的宿舍,同时平常学生的交际,运动活动地开展也以学院为单位组织。比如说各个宿舍学院之间经常性的开展体育与竞赛活动。学生会以能够成功申请某些知名和有优良传统宿舍学院为荣。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针对当前大学生宿舍环境混乱,游戏、麻将等乱象已经成为学生宿舍里的“正常”现象,建立住宿学院。学生自觉性和自律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内无法形成,因此外界的规范性指导和学生宿舍相关制度与规范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宿舍卫生建设,可以定期开展宿舍文化展示,不仅从卫生层面评比也要从学生宿舍文化和氛围营造方面出台相应的评判标准。对于宿舍内游戏成风的现象,可以适当从网络控制方面规范,比如说对于男生宿舍,可在征集各方建议之后试行定点断网的措施。对于麻将这种行为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罚与制止。宿舍作为大学生的居住地,是大学生主要生活区域,宿舍的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常态化发展

在多数学生的心目中,只有有了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才会求助于心理咨询,或者误以参加心理咨询为一件丢脸的事情,因此需要从大环境的塑造上把心理咨询常态化,不仅仅是出了问题以后才想到心理咨询服务,而是要把心理咨询服务融入学生正常生活中去。“焦虑”“迷茫”是很多大学生的口头语,部分学生出于各种“压力”去学习,而这些压力来自于担心毕业后工作难找,考不上研究生,长期处于重压状态,对于大学生个性和健康发展不利。及时疏导和心理指导能够让学生正确的面对压力,帮助学生采取行动去克服这些迷茫。

(三)适当引入多元化教师奖励机制

当前高校大多数教师会有科研压力、职称压力,为了尽早地完成科研与职称评选,部分教师会忽略课堂教学质量,科研确实是高校建设的重要一部分,但是更多的时候高校应该承担育人的责任,因此课堂教学也同样重要。为了激发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可以加强对教学型教师的奖励,完善和健全相关制度建设。针对科研型教师与授课型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于科研型教师,可以从科研项目完成度上来考核,而对于授课型教师,则可以侧重于授课质量的考核。

(四)完善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辅导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建设有创业孵化中心,这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实践平台。但是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扰,事后指导往往呈现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可以在学生创业之初就给予各方正确指导,比如说邀请社会上知名的创业专家和投资公司为学生开展讲座和座谈会。也可以学习Soho 3q 和3W咖啡等创业空间的运作模式,引入互联网概念和科技元素。本文中提及很多学生不明白是学什么,为什么而学,这要求专业教师清晰本专业就业方向与出路,及时地传递给学生行业内当前的职业发展情况,让学生明晰毕业后有哪些就业选择,而这些个就业选择又都必须具备哪些具体要求与条件,这会给学生带来明确的指导,学生可在校园内完成成为职业人所需技能的储备工作。比如说,有些学生毕业后想要成为互联网旅游企业的商务专家,那么作为就业指导老师,需要清晰此类职务薪酬范围、发展方向以及成为此类职业人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并将此类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准备与应对。这样学生在学校时就会清楚明白哪些技能是他必须要掌握的,哪些专业证书是必须在校考取的。

(五)学生活动的开展要有意义,避免形式主义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有雄厚的外教资源,可以多举办类似国际文化节的课外活动,既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增强了文化的交流与活动,摒弃形式主义的会议与政治学习活动的演讲。除了丰富的课外文体活动以外,可以定期举办“Global Café”等形式的交流会,把中西交流作为常态化事务与活动来开展,让交流融入学生生活。学生课堂的小组活动也可以适当鼓励,西方高校每门课程都会有小组作业与演讲,这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锻炼他们的协调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提出问题并协同解决问题。

(六)提升学生干部的整体素养,相关职位学生选举可以参考西方国家的高校民主选举而非任命

当前大学生常视学生会为“小社会”,各类迎来送往事件层出不穷,本文中也有提及吃饭,喝酒事件。作为学生自主管理的主要部门,良好的风气建设往往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学生会成员以及学生干部的选择可以完全参考西方高校,尤其是学生会主席等重要职位可以完全民主选举,由学生选举出其自己的主席,这就要求学生会主席确实为“民”办实事。在学生会领导建设过程中校方与行政部门可以发挥指导作用,但是学生干部的选举活动可以由学生组织与开展。

学生是教育发展之根本,要积极推广中西结合的教育模式,思学生之所思,让学生成为自己大学生活的主人与未来生活的掌舵者。

参考文献

[1]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12(10).

[2]林光彬.论以学为中心的大学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

[3]牛晋川,胡保全.论大学教育现状与教育创新[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3).

[4]袁青川.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网络科技时代,2007(1).

[5]刘智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J].教学研究,2010(6).

[6]王晋光.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0(25).

[7]邬大光.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论坛”上的报告[J]. 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1).

[8]杨东平.关于“钱学森之问”的遐思[J].大学(学术版),2010(1).

[9]翟安英,石防震,成建平.对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及模式的再思考[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10]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8(3).

[11]陈新忠,董泽芳.高等教育规律“三分法”探析[J].江苏高教,2008(2).

[12]刘红梅,张晓松.21世纪初高教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原则探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5).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等院校教育督导职能与任务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