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信息修辞学看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2017-03-14薛紫瑄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爱情悲剧宝黛

薛紫瑄

内容摘要:宝黛的爱情悲剧一直是《红楼梦》研究中比较重要的话题,已经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探讨,得出了社会背景因素、封建家长的束缚、个人性格因素等方面的原因。本文運用修辞学中的“熵”这一概念对宝黛的爱情进行了新的思考,从信源和信宿语言的熵值和冗余度等角度来探究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宝黛 爱情悲剧 修辞学

在《红楼梦》中,读者很容易发现,宝黛二人的性格差异很大,所以二人对待同一件事情的情感体验不同,思维方式也有所差异。由于人的语言是思维的反映,从而导致二人的语言风格差异也很大。这种差异甚至影响到二人在交流时信息传递的效果。

宝黛二人对同一事物的情感体验不同,所以两人用风格截然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情感。这里所说的语言风格,实际上就是指人们在说话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正如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也指出,人们传递的信息主要有两种:一是“想要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解”;二是要表达得“使人感动”,“对方会感动、会感染自己所怀抱的感念”。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时,一方面希望使自己心里所想能通过语言准确表达出来,一方面又希望能用一些修辞方法对语言进行修饰、润色,使语言表达更易于让人接受。然而选择“表达地极为明白”还是“让人感动”的表达方式与所要传递的信息特点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动态的选择过程。从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情况来看,信息主要有理性信息和审美信息两种,前者是消除客观性较强的不确定事物,包括自然现象、社会事物、逻辑规律等事件,而后者是指能消除主观方面的、情感上的不确定性因素,例如审美期待、情感接受度等。基于两种信息特征的不同,要达到信息传递的良好效果,通常会选择准确、简洁的冗余度低的语言来表达熵值高的理性信息,以求准确无误;而选择新奇、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

信息修辞学正是修辞手段的动态研究,将语言符号置于信息传递的环节中,研究表达形式与接受信息的最大化匹配。人们在信息的传递中,一方面往往会追求一种概率低的信源,但又可能出现熵值太高而阻塞信道的情况;另一方面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总希望自己能预测信息的确定性和有序性,但又可能出现信息冗余度太高,信息得不到传递的情况。那么在传递信息时既要考虑高值的信息熵,又要考虑适当的信息冗余度。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在追求信息熵与信息冗余度的对立统一,信息修辞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寻求哲学之美的过程。

从信息修辞学的角度来看,相对于对方来说,宝黛二人在传递信息时所用语言形式与信息特征不相符,从而产生了交际障碍。首先,宝黛二人语言的熵值很高。虽然二人平日里的对话多属于传递审美信息,但是由于两人的语言风格差别很大,而且在当时封建社会环境的制约下,人们在表达情感时不用直接的语言去描述,所以即便是审美信息,它的熵值也是很高的,语言形式下所蕴含的信息量很大,甚至存在语言形式说话人希望表达的含义相悖的情况。如果是要传达熵值比较高的信息,那么在原则上在使用修辞时就不能有多维解码的可能性,信息表达的形式必须明白、清楚、准确,不能有冗余信息,以免让人产生误解。然而宝黛之间在交流时选择了与常规不相符的表达形式,语言的冗余度同样很高。高熵值的语言信息用高冗余度的语言形式表达,这种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损失。以下将结合宝黛语言交流的具体例子来进行分析。

首先,从信源的角度来看,在第十八回中,林黛玉误以为贾宝玉将她做的香囊随意送给别人,因此而大发脾气,剪了香囊袋,生气地说:

“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了他们了, 你明儿再想我做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贾宝玉解释他没有将荷包送人,见林黛玉有羞愧之意,贾宝玉又说:

“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

在这段话里,贾宝玉是信源的主体。我们读者从全知视角比较容易看出,贾宝玉这番话其实是“反语”,他想借用比较轻松诙谐的方式化解这份尴尬,他并没有想真的要把香囊袋还给林黛玉的意思。但是作为当事人的林黛玉并不能揣测出贾宝玉内心的真实想法,她只能从贾宝玉的语言中推测。这里贾宝玉的话对于林黛玉来说是一种理性的信息,即贾宝玉的话中透露的意思要么是不在乎林黛玉,要么是在乎林黛玉,这个信息量对于林黛玉来说是很大的,所以这条信息的熵值比较高,属于“理性信息”的范畴。然而,贾宝玉性格比较直率,并未多考虑林黛玉的感受,他想用一种玩笑的办法化解尴尬,用相反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本意,这种形式很新奇,同时也造成了语言的高冗余度。高熵值的信息用高冗余度的形式表达,这破坏了信息熵也冗余度的对立统一关系,信息的传递会受到损害。林黛玉接受到的信息是贾宝玉并不在乎她,也不在乎她做的香囊,即使贾宝玉没有将香囊送人,他也会将香囊归还给自己,这显然是对贾宝玉的误会。

再从信息的接受体——信宿的角度来分析,第二十二回,史湘云与林黛玉产生矛盾,贾宝玉从中调解, 反被林黛玉误解:

林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厉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辨,不则一声。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 贾宝玉的话表意是比较清楚的,属于一般意义上的感性信息,信息的熵值并不高,而且贾宝玉没有使用冗余度比较高的

表达形式,用了比较简洁、明了的形式来表达。这种情况下传递信息的效果虽然没有达到信息修辞学中的对立统一的效果,但是不至于产生歧义。然而由于作为信宿的林黛玉猜忌多疑的性格导致她对这番话做出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解码,将贾宝玉的话错解出了相反的含义。而且贾宝玉在指导林黛玉误解的情况下并没有再进行解释,这就结束了这一次信息传递的过程,结果就终止于信息误解的状态,可以说这是由于人为性格因素“破坏”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产生了一次无效的信息传递。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处出现宝黛的对话的情节都是以误解信息而終止对话,例如:第二十三回,宝黛一起读《西厢记》,宝玉对林黛玉道出真心话:

“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可是林黛玉却“微腮带怒, 薄面含嗔”:

“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

又如,第十六回,贾宝玉将北静王送给他的鹡鸰香串转赠给林黛玉,林黛玉反应比较激烈,贾宝玉仍然为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暂且无话。

又如第三十二回,贾宝玉最正式的一次向林黛玉诉说衷肠,却也以戏剧化的

结局收尾。

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就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宝黛二人互道情愫,这种语言属于“审美信息”,语言内容不太新颖,熵值比较低,为了得到比较好的表达效果,在语言形式的选用上应该选用冗余度比较高的形式,来实现统一平衡。正如许多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中,常常用“青鸟”、“红豆”、“蒲苇”等等作为爱情的意象来抒发情感,这些语言的冗余度比较高,但是能让信宿产生美好的联想,从而体会到语言背后传递的情感。然而宝黛在传递情感时没有运用冗余度较高的语言形式对信息进行润饰,反而是言不由衷,语言形式简单,而且所传递的信息与说话者的本意相反,不仅没有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反而增添了不平衡的程度。

从这些例证我们可以看出,宝黛二人在进行语言交流时,所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冗余度都比较高,就算是简单的情感表达也没有用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觉与想法,而是委婉、隐晦地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能传递信息的能力十分弱,信息传递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这就导致宝黛二人始终无法进行深入、有效地谈话。语言的交流是人与人交际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连语言交流都有巨大的障碍,那么宝黛二人传递情感最重要的方式存在重大问题,这种无法沟通的爱情自然得不到好的结局。正如第二十九回作者曹雪芹自己总结的那样:“看来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但都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如此看来,却都是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08.

[2]叶南,信息修辞学[M].成都:天地出版社,2004.10.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猜你喜欢

爱情悲剧宝黛
阅读《红楼梦》“宝黛参禅”的感悟
《红楼梦》说唱的典故使用与宝黛爱情的民间接受*——基于弹词开篇、木鱼书、子弟书的研究视角
如何理解《红楼梦》爱情悲剧蕴含的社会意义
欧阳奋强:深情忆“宝黛” 卅载一觉红楼梦
浅析《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和润叶的爱情
尤三姐柳湘莲的关系在宝黛爱情中的象征意义
《海滨寄简》<天宝集>第11篇
《金粉世家》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