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理解《红楼梦》爱情悲剧蕴含的社会意义

2018-02-25刘汪雨莲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宝黛贾宝玉黛玉

刘汪雨莲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江苏 南京 210000)

《红楼梦》的主线是宝黛的爱情悲剧,它的结局应当是惟一的!它不仅是封建社会造就的悲剧,更是我们现实人生不可逃脱的悲剧[1]。是的,宝黛之间的悲剧在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种种尖锐复杂的矛盾、处处充满现实人生的凄惨,进一步揭示了爱情悲剧的背后,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残害,也预示着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趋势。《红楼梦》“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研究领域,它内含作者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各领域的思考与探索[2]。《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产物,值得研究与审视。

一、宝黛爱情的始末

所谓爱情要么是一见钟情,要么是日久生情,宝黛之间却兼具两者。在书中第三回中“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两人一见如故,黛玉一见,便吃了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此时的黛玉是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3]。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好像能够窥探出宝玉对黛玉有了好感、一见如故,正如后面所说:“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象是远别重逢一般[3]。”此处也为两人的爱情奠定了基石,亲切感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但宝玉是个多情种,对于丫鬟们似乎也有好感,就是丫鬟们在屋檐下看着猫儿打架,宝玉见是仙姑,喜的忙来作揖。

在第五十七回中“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中宝玉只不肯放紫鹃,只说:“他去了,就是要回苏州去了。”贾母与王夫人无法,只得命紫鹃守着他,另将琥珀服侍黛玉[3]。后文中黛玉闻得宝玉如此行景,未免又添些病症,多哭几场。从中能够得出宝玉对黛玉是至爱情深,可见也是爱惨了黛玉。在后续的章回中,也多处能够看出宝黛之间的爱情令人艳羡。

在封建制度面前,贾宝玉毅然选择了封建的叛逆者林黛玉,薛宝钗也曾让宝玉心动过,但是两个人思想恰恰相反,薛宝钗是封建的维护者。宝黛爱情的结局,是在意料之中,在书中第五回能看出答案,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中听了两支曲子,“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等悲凉基调,能够看出宝黛爱情走向末路,“一个枉自磋呀,一个空老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3]。

二、宝黛爱情蕴含的悲剧

宝黛爱情的悲剧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也历来为世人所关注,但有一点不变的是宝黛爱情受封建社会的影响较大。通过搜索夏于全先生在《细说红楼梦中人》中说道:宝黛爱情的悲剧是由黛玉不争气造成的。第二十五回中凤姐笑道:“你(黛玉)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做媳妇儿”众人都大笑起来[3]。第六十六回,兴儿对尤氏姊妹介绍贾府人物时,颇自信地说:“贾宝玉的婚事,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3]。”此刻也能反映出黛玉孤傲、高冷的性格,表面看似平静,内心实则十分尖锐。在封建礼数、制度的桎梏下,黛玉的性格截然不同,与贾府的冲突到失宠,她更像是变了一个人,为悲剧的发生奠定基调。叛逆者的抗争终究没有起到作用,最终走向封建祭坛。

门当户对、金玉良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但宝黛这样的爱情让人怜悯,但又无可奈何,美好爱情的延续需要环境土壤的滋润,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撑。

三、宝黛悲剧蕴含的社会意义

宝黛爱情悲剧既有独特性,也有必然性。独特性在于在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婚姻背景下,宝黛近乎坚固的爱情,受到了巨大打击。必然性在于两个人都有着叛逆的性格和理想,但是在贾府封建制度的牢笼下,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也必然是悲剧一场。在巨大的封建爱情观的压力之下,在封建家长对自由爱情的围追堵截下,在自身面对前途的迷茫和不能克服自身局限性的环境下,宝玉和黛玉在这场斗争中败下阵来[4]。历史的禁锢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让两个人难以把握住命运。在贾宝玉身上,透露出了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的思想,有着萌芽一样的光芒。

曹雪芹通过两个人的爱情为线索,让我们能够看到封建社会吃人的真面目,能够看到家族势力对婚姻的迫害。爱情不免要追求自由、思想解放,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时候,正在面对着残酷的现实,她的悲剧性人生经历与小说中主要人物及次要人物悲剧命运的异质同构[5]。传统文化的束缚,社会环境的牵绊,大小事件环环相扣,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似在眼前,一层层复杂的社会关系浮现,宝黛仿若“蚍蜉撼大树”,最终爱情毁于一旦。《红楼梦》蕴含的社会意义,足以让后人了解到封建社会腐朽没落统治的血泪控诉[6]。人情世态的炎凉,封建制度的病态,作者删繁就简五次,目的是把沧桑和炎凉展现于后人,让人们认识到封建社会旧制度,对于推翻旧民主主义、封建主义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总结

《红楼梦》中以宝黛爱情为主题主线,揭示社会现象的同时,也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本质。木石本前盟,情债终成梦,是宿命,也是外界环境的干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淋漓尽致的展现,正如书中所说:“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所要好,须是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也不难理解,一个旧社会与新的社会理想之间的冲突,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思想上的不协调、不一致,也注定了红楼梦、终成空,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与封建的婚姻制度相抗衡。《红楼梦》深刻的揭露、不遗余力的批判,真的是一部封建史、百科书。

猜你喜欢

宝黛贾宝玉黛玉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品潇湘妃子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阅读《红楼梦》“宝黛参禅”的感悟
黛玉讲诗
《红楼梦》说唱的典故使用与宝黛爱情的民间接受*——基于弹词开篇、木鱼书、子弟书的研究视角
黛玉为什么爱哭?
欧阳奋强:深情忆“宝黛” 卅载一觉红楼梦
从信息修辞学看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