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T表现类型与肺功能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2017-03-13谢军舰

河北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A型用力阻塞性

陆 丹, 谢军舰

(1.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2.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14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T表现类型与肺功能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陆 丹1, 谢军舰2

(1.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2.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14100)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CT表现类型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0例患者资料,据CT特点分M、E及A型,用CT图像检测像素指数,分析各分型像素指数及CT表现类型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结果:A型像素指数比M、E型低,E、A型像素指数和残气量/肺总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分析CT表现类型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可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T; 肺功能; 相关性

本文对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选择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0例患者不同分型像素指数及CT表现类型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加以分析,旨在了解两者相关性,为疾病防治措施实施提供重要参考,现将本研究详细内容作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性资料: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诊治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0例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所有患者均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均接受胸部CT和肺功能检查,将合并其他胸腔、肺部疾病与全身急性病变及精神异常者排除,且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1]。依据CT特点分成M型组(39例)、E型组(36例)及A型组(45例),M型组男女比例22:17,年龄40~85岁,平均(60.52±2.08)岁,病程1~18年,平均(8.45±1.06)年;E型组男女比例20:16,年龄40~84岁,平均(60.50± 2.07)岁,病程1~17年,平均(8.43±1.05)年;A型组男女比例25:20,年龄40~83岁,平均(60.48±2.06)岁,病程1~17年,平均(8.42±1.06)年;三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案:仪器选择德国西门子提供的64排CT机,患者取仰卧体位,用双手将头部抱住,借助最大吸气末闭气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置:180mA管电流,120kV管电压,采取螺旋扫描方式,512×512矩阵,1. 375:1螺距,32cm视野,0.60s/rot机架转速,且借助标准和肺重建模式对图像进行重建,保持0.625mm层间距和层厚。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主治医生对扫描图像加以独立分析,协商后取得一致意见;将得到轴位图像的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直方图和三维重建分析,由工作站队肺组织予以自动提取,对无法自动去除消化道气体、支气管等借助手动,将肺气肿位置CT值设置为小于-950hu,对像素指数予以记录。借助肺功能检测仪(德国耶格公司,MasterScreenBody/Afe型)对肺功能指标加以测量,包括残气量、肺总量、1s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每次进行3~5次测量,取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2]:观察与对比三组肺功能检查指标结果、像素指数及CT表现类型像素指数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情况。CT表现类型评判标准:M型:有明显的肺气肿现象存在,且支气管的管壁出现增厚;E型:有明显的肺气肿现象存在,且支气管的管壁无增厚;A型:有轻微肺气肿存在或者不存在,且支气管的管壁无增厚。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用SPSS22.0软件予以分析,对正态计量资料用(s))表示,正态计量数据组间对比用t检验;三组正态计数资料借助n(%)表示,组间对比用X2检验,像素指数借助(Q25,Q75),且借助Spearman进行相关分析,三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 果

2.1 三组肺功能检查指标结果情况对比:A型组1s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吸容积实测值于预计值中所占比例及残气量/肺总量值均较M、E型优(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三组肺功能检查指标结果情况对比(s))

表1 三组肺功能检查指标结果情况对比(s))

注:M型组和A型组对比,aP<0.05;E型组和A型组对比,bP<0.05

组别 n 1s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吸容积实测值于预计值中所占比例(%)残气量/肺总量M型组 39 46.18±8.20a 40.02±14.59a 54.20±4.88a E型组 36 44.12±6.93b 32.50±12.77b 55.12±4.61b A型组 45 59.50±9.63 55.38±18.11 47.50±4.06 t 6.7682 4.2366 6.8684 aP <0.05 <0.05 <0.05 t 8.0542 6.4087 7.9024 bP <0.05 <0.05 <0.05

2.2 三组像素指数对比:M型组像素指数为23.21% (15.23%,32.50%),E型组为26.69%(19.80%,44. 12%),A型组为5.16%(1.62%,7.98%),由此可知:A型组像素指数均较M、E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型两组像素指数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

2.3 CT表现类型像素指数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Spearman分析:M型组像素指数和残气量/肺总量、1s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吸容积实测值于预计值中所占比例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E、A型组像素指数和残气量/肺总量呈现正相关性,和1s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及1s用力呼吸容积实测值于预计值中所占比例呈现负相关性(P<0.05),详情见表2。

表2 CT表现类型像素指数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Spearman分析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为其主要类型,且伴随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和由于营养不良等易出现肌肉萎缩、体质量降低等现象及较易合并呼吸衰竭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于疾病早期积极采取有效诊治措施对患者预后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3]。

多排CT机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对慢性阻塞性疾病严重者诊断价值高,且伴随图像后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多排CT在疾病相关参数评估方面逐渐地丰富,借助三维图像能够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将患者支气管、全肺整体状况显示,且通过重建能够清晰显示患者支气管具体分布及走形情况,准确测量肺泡、支气管壁等细小结构,于患者肺气肿评估方面更精确,有利于CT表现类型判断[4]。此外,肺功能检查属于临床可重复的客观性指标之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此类检查主要反映患者持续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在疾病判断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如以1s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小于70%为标准,易出现诊断不足或者过度诊断等问题,单一肺功能检查难以解释疾病诊断过程中存在的分歧,临床需灵活运用CT和肺功能检查,以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概率,从而实施针对性防治举措,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高。

通过分析三组肺功能检查指标结果、像素指数及CT表现类型像素指数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情况,结果显示:A型组1s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59. 50±9.63)、1s用力呼吸容积实测值于预计值中所占比例(55.38±18.11)%及残气量/肺总量值(47.50±4.06)均较M、E型优,A型组像素指数5.16%(1.62%,7. 98%)均较M、E型组低;E、A型组像素指数和残气量/肺总量呈现正相关性,和1s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吸容积实测值于预计值中所占比例均呈现负相关性。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可通过患者CT表现类型的像素指数、肺功能检查指标及其相关性进行判断,从而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促进患者病情缓解。关于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CT表现类型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情况且实施相应措施后生活质量提高的影响,基于受样本例数、外部环境及时间等因素影响,需增加样本量、优化外部环境及延长研究时间等予以验证补充及做合理改善。

CT表现类型A型患者肺功能检查指标和像素指数均较M、E型优,且A型像素指数和肺功能检查指标间存在一定关联性,临床可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像素指数和肺功能相关指数等有效判断患者肺气肿情况,且对M型者经CT特征加以指导,对A、E型者经肺功能检查功能变化加以指导,有利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地防治措施。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2] 陈胜海,戚丽萍,寿华达,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分辨CT分型与肺功能以及肺动脉高压的关系[J].浙江医学,2013,35(16):1516~1518

[3] 夏艺,管宇,范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HRCT表现型的临床及CT容积量化的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7):1067~1070.

[4] 牛朋影,蔡中,哈若水.多层螺旋CT肺气肿指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叶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5):353~356.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T Manifestations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LU Dan, et al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Wuxy,Jiangsu Wuxi2140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T manifestations and lung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Methods:All the data of 1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6 were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CT characteristics of M,E and A model,with CT image pixel index,the analysis of each type pixel index and types of CT manifestations and lung function index correlation.Results:The pixel index of type A was lower than M,E.The pixel index and residual volume/total lung of type E,A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P<0. 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T expression an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uted tomography(CT); Lung function; The correlation

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7.01.041

1006-6233(2017)01-0122-03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编号:2013JSJG037)

猜你喜欢

A型用力阻塞性
DF100A型发射机马达电源板改进
A型肉毒素在注射面部皱纹中的应用及体会
A型肉毒毒素联合减张压迫法在面部整形切口的应用
AZA型号磨齿机工件主轴的改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用力!用力!再用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