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行进间低手投篮”同课异构课的比较与感悟

2017-03-13林亚琴

体育师友 2017年1期
关键词:感受同课异构纪实

林亚琴

摘 要:真正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比一些省、市级的优课评比观摩要来得真实而实际,它没有磨课,没有预演、更没有彩排,也不会出现多少人帮忙布置场地器材的现象,一切回归常态,这样的课精彩才真正值得借鉴,问题也才真正值得我们反思,本文通过“行进间低手投篮”同课异构活动教学过程的比较谈了作者的感受。

关键词:同课异构;纪实;感受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1.006

1 背景介绍

这是我县在2016年10月20日组织的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程序是1.抽签确定教材内容;2.提供被抽到的教材内容,由两位老师进行四十五分钟的封闭式备课(注:事先让两位上课的老师对学校场地器材条件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备课时不得带手机和电脑等工具);3.上交教案,抽签确定教学班。4.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场地分别进行授课,并对两位老师授课进行全过程录像。5.参加活动的老师按分组进行观摩听课,一课结束后两组教师交换观看(这时授课老师也参与)另一位老师的录像课;5.授课老师谈设计与构思;6.集体对课进行分析和评议,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做到尽量不重复。

2 教学过程的比较

3 设计意图的对比

A:今天我和B老师是一起来这所学校了解场地和器材的(当时不知道具体内容只知道是高一篮球教材内容),说实话我在家时就对高一篮球教材的所有内容如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传接球、基础配合(主要考虑了传切和掩护)、单手低手投篮怎么教如何组织进行过思考和准备,不然今天的45分钟,不带任何材料进行备课还真有些困难,我当时是这样考虑的,一、我们县各高中学生都来自全县不同的初级中学,也就是说录取的生源学校是一样的,只是录取分数不同,篮球基础肯定也会参差不齐。二、进入高一并在这个时段搞这样的活动,一般学校都忙于体测及运动会,篮球课应该说基本也没上过。基于这样的考虑,拿到教材后,我安排了便于学生掌握,且学生一看就基本能做出来的准备活动如侧身跑、滑步、后退跑等,既是对以前所学的复习又与本课内容高度相关,然后又对行进间低手投篮技术动作进行了拆分,用熟悉球性的练习形式,由分解到连续,由慢到快让学生一看就懂,容易模仿,并通过教师的不断提示达到设计的目的,例如协调屈伸举球,送臂挑拔球,我一直强调提膝举托球,送臂挑拔球的动作连贯,其实就是行进间低手投篮空中动作。然后进行完整示范引出学习内容,并让学生从慢动作示范中归纳出要领,主要使学生“能看懂、会说出”,然后又安排了持球的、抛球的、接自己的反弹球的、运球接球的脚步动作练习,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接球时机和一大二小三高跳节奏,再接下来安排了分组练习,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主去学练,同时可尝试左、右手投篮的不同感受并通过同组成员的相互提醒相互纠正,找到正确的行进间低手投篮的感觉,最后安排的两组体能练习,主要是考虑了这课下肢练习比较多,因此选择了以投掷实心球的方式掷篮球和俯卧传接球的练习,主要是发展上肢和腰腹力量。应该说我的设计是侧重于从由易到难的,通过渐进性的练习学生会理解和掌握技术的,事实上这一目标是达成了,但由于时间的仓促,其他如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等方面也没考虑,但肯定这堂课有核心素养在课堂的影子的。

B:和A老师相同的想法就不说了,备课中有一要素就是备学生,说实话我对学生是基本不了解,在这方面没有A老师考虑这么周到,但我想学生在初中应该对篮球有过接触,运球等基本技术估计不成问题,因此在思考时先用了容易模仿的球操,大家在课中也看到了,在球操中也贯穿了熟悉球性的练习,注意了伸臂与拔指,然后采用运球及运球抢截球的游戏,主要是从加强学生基本技术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进行考虑的,因为运球是行进间投篮必备技术。在基本部分我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了教学,示范后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表象,然后采用徒手的、抛球的、接自己反弹球的、跨步拿同伴手中球的练习来强化脚步动作;再用运球行进间低手投呼啦圈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对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回归到从运一次球到行进间运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练习,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寻找到接球时机和投篮跨步的起点,以此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最后用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小组比赛的形式结束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这一技术动作的学习,目的是想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个高潮阶段并形成下次课继续的期待。素质练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腿部力量和上肢力量的不足,所以选择了“矮人”运球接力和俯卧撑。

4 感悟

通过观摩学习A和B老师的两节课,收获很大,首先是两位老师授课时那种融入学生,时刻关注每个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即时给予评价,并激励学生向更高水平努力的驾驭课堂能力、教态和激情是让笔者学习的榜样,也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其次通过看课和听两位老师对课的设计思路的讲解,对笔者启发很大,应该说两位老师各有特点,A老师更关注技术教学的细节,是以技术为主线又不失体能的训练和兴趣的激发,一步一个脚印,也看不出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各环节衔接自然。而B老师从激发兴趣出发,关注学生技术掌握的同时也兼顾了学生体能的发展。无论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或课的密度,运动强度上看,两位老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通过现场备课、借班上课并能较好达成了教学目标确实不容易。但从技术、技能、体能与兴趣培养及课的结构及教学细节方面来说笔者更倾向于A老师的课。B老师手段虽然粗犷,在教学效果等在某些方面也不及A老师,但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的一些方法也是值得借鉴的,比如运球抢截球的游戏,用呼啦圈作为篮圈,让学生用行进间低手投篮方式投篮来体验成功乐趣,再回归寻找适合自己的接球时机和起跨距离进行投篮,最后再回到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动作的方法等。针对A和B老师的课,笔者认为准备部分如果都从学生拿球运球开始,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自主选择练习上学生收益会更大,效果也应该会更好。另外 A老师还有二点做法值得我思考,一、讓学生持球进行脚步练习本身是可行的,但涉及到走步违例,应该在教学时向学生讲清楚,并提请学生在以后的练习和比赛中注意。二、让学生尝试左、右投篮的方式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体现了左右兼顾,协调发展,但以右手投篮还没完全掌握,又尝试以左手投篮是否会影响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呢?当然从前面A老师安排的活动中可看出,A老师是早就为这样的练习埋下伏笔的。

笔者认为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要熟练掌握相应的教学技术和技能,对所教学段的技术内容,在教学方法、手段与步骤及学生易犯的错误及相应的纠正方法上要认真钻研做到了然于心,并有变通,且要尽量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另外还要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这才是真正的素质过硬。

笔者觉得我县组织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比一些省、市级的优课评比观摩要来得真实而实际,它没有磨课,没有预演、更没有彩排,更不会出现多少人帮忙布置场地器材的现象,一切回归常态,这样的课精彩才真正值得借鉴,问题也才真正值得我们反思,也只有亲身参与其中才体会更深,才感到真正有所提高。

(指导老师:江苏省如东实验中学,季红梅226400)

猜你喜欢

感受同课异构纪实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郑州擂台赛纪实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