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商民主理论本土化的可行性与路径选择

2017-03-13李际卫

法制博览 2017年2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可行性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欧洲国家提出协商民主理论(以下简称“协民理论”),而该理论到了九十年代才正式被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学者关注起来,西方学者认为依托“协民理论”的探讨能够促使民主理论更加完善,而我国众多学者则认为引入西方先进“协民理论”能够为中国式民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协商民主理论;可行性;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D0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5-0238-01

作者简介:李际卫(1985-),男,汉族,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初探“协民理论”本土化可行性

虽然我国和西方众多国家民主政治实际建设有着阶段化差异,但是本质上我国构建的民主政治已经初见西方“协民理论”端倪,此外我国无论是在制度建设又或者是社会建设等等方面已经拥有了“协民理论”本土化基础[1]。而“协民理论”在我国本土化实际可行性主要是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是我国市场经济奠定“协民理论”本土化社会物质基础,从民主协商整体运作程序上讲较为复杂,因此要想运行民主协商就需要提前准备较大一笔运作成本费用,如果市场经济不足够发达,则民主协商根本无法运作起来。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促使我国经济逐年提升,此外大众更是拥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在该种环境背景之下可以说运行民主协商整体机制有着较大的可能性,换言之我国强大的经济基础为“协民理论”本土化提供社会物质基础。

其二是我国政治制度提供“协民理论”本土化制度资源,我国当前遵循的发展制度是围绕共产党领导,坚持政治协商以及多党合作,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更是当前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有关政治协商的关键政府机构,在该种大制度背景之下我国实际政治协商展现出一定民主特性,这与西方国家强调的政治民主不谋而合,由此可以说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从很大程度上提供“协民理论”本土化制度资源。总的来讲我国市场经济以及现行政治制度为“协民理论”具备本土化可行性奠定基础[2]。

二、探析“协民理论”本土化发展路径

(一)依托公民社会良好拓展民主协商实际公共领域

一般来讲公民社会是民主协商能够本土化发展的重要社会平台,能够促使民主协商拥有多元化发展渠道,还能够促使多方主体实现平等化,最重要的是能够为民主协商有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民主协商最根本的社会基础就建立在公民社会基础之上,而公民社会更为民主协商长足发展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环境,还提供民主协商众多的参与主体,同时更加培养众多参与主体服务于民主协商的审议技能以及对话辩论技能等等。此外公民社会本质上包含的宽容精神以及平等合作理念也与民主协商关注公共利益同时强调理性平等合作参与等理想较为相符。而我国只有将公民社会自治性以及独立性有效强增才能实现宏观管理公民社会,促使广大公民与国家政府之间形成成熟系统公民社会,由此真正为民主协商实际公共领域拓展起到推动作用,更为民主协商有效本土化发展保驾护航。

(二)依托社会资本良好强化民主协商实际社会基础

社会资本本质上是建立在群体之上,是群体中成员展开合作的非正式准则或者价值观。而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合作网络或者是具备互惠互利的合作规范对于稳定政治局面以及强化政治民主均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民主协商提倡的是公民能够自由的依托审议以及协商等手段方式达成一定决策共识,而该种决策共识应该是被众多社会成员所良好接受。换言之建立在公民参与以及互惠互利、信任基础之上的相应社会资本为民主协商本土化发展关键条件。而要想促使民主协商于国内市场获取大量社会空间就需要将社会资本扩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其一是将社会资本诚信存量增加,可以说社会资本实际信任要素能够拉近政府和广大公民之间距离,促使政府与公民之间建立互动沟通良好关系,此外更加能够将政府官员诚信责任意识有效催生,促使国内建立有利于公民实现诉求表达的制度化协商机制;其二是依托社会资本内在理念将公民公共精神以及意识有效催生,促使广大公民在合作意识以及社会中责任和相应的主体意识、权力意识增强。而一旦公民具备上述多元意识精神则能够于民主协商中将公共利益作为合作导向建立互惠互利实际合作决策和合作方案;其三是发展公民团体,形成公民广泛参与的良好合作网络。进而通过上述内容促使建立在社会资本基础之上的民主协商实现本土化长足发展。

三、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走进新时期之后,我国不仅对经济建设予以了较大关注,而且也对国家民主发展予以了重视,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民主发展对于其繁榮富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本土化“协民理论”就需要认识到理论的本土化并非是最终的一个践行结果,而是一个漫长的践行过程,要依托公民社会良好拓展民主协商实际公共领域,还需要依托社会资本良好强化民主协商实际社会基础。而本文将“协民理论”本土化发展路径以及可行性作为研究核心,期望为后续关于“协民理论”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更旨在为“协民理论”未来本土化良好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胡建华.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下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56-60.

[2]袁方成,张翔.使协商民主运转起来:技术如何可能——对“开放空间会议技术”及其实践的理解[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04:55-71+127.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可行性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