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教学法发展研究综述:优势与挑战

2017-03-12

陇东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语法教学效果交际

唐 汶

(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PPP教学法发展研究综述:优势与挑战

唐 汶

(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PPP教学法自上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语言教学领域得到广泛传播,但由于语言学习主要目的之一的交际功能在PPP教学法中的缺失,自1990年以来PPP教学法受到批评。近年来,由于PPP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帮助新任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因此一些研究者开始重新认识PPP教学法的优势和可利用性。通过对PPP教学法的发展历史与特征、优缺点、在中国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现状等多个方面来审视此教学法,以期为广大二语教学者提供应用PPP教学法的新思路。

PPP教学法;语言教学;研究综述

1 PPP教学法的发展背景与内涵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PPP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自提出后一直受到研究者和教学者的推崇。PPP教学法将语言教学分为三个主要阶段:Presentation,Practice和Production。Presentation代表演示,Practice代表实践,Production代表成果。PPP教学法以强调习得语言如同习得其他技能一样是一个不断强化过程的行为主义理论作为基础,通过大量持续的语言实践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来习得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大于流利性[1]。根据Richards和 Renandya (2002)的观点,PPP教学法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将语言学习的重点放在语法上,通过Presentation(演示)将语言点一一讲解阐述,再通过特定情形下学习者对语言点的演练和实践,学习者可以在一种具有交际语境的情况下成功进行语言输出,达到语言学习效果[2]。

Willis 和D. Willis(1996)详细地列出了PPP教学法的课堂三步骤:

(1)Presentation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通过假设与目标语有关的情景引出语言知识进行课堂教学。讲解过程包括引用例句和解释说明,教学内容围绕需要讲解的知识点。通过读课本、听录音和教师讲解等教学方式,教师阐述语言点,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认识和了解相关目标语知识以及目标语与其自身需求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法引起学生对所学新句型、新对话和新文章内容的兴趣,并激发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在此期间教师承担主要的讲解任务,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者。

(2)Practice阶段:学生在教师的课堂控制下练习和操练语言知识,比如学生在教师或听力材料的引领下反复诵读句子或者对话直到可以正确朗读。除此之外还进行其他教学活动,包括句子对话配对、填空及使用目标语回答问题等。总之,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所学新知识,充分理解其内涵与意义,通过反复实践提高语言使用的正确率,及时纠错并查缺补漏。在此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控制者和观察者。

(3)Production阶段: 这一阶段又叫做自由阶段(free stage),鼓励学生用更自由的方式自主使用目标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尽量以创造性的方式将新学的知识与以往所学知识相融合,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仿和完成交际任务等课堂活动来完成语言产出,从而正确掌握目标语言知识。这一阶段的关键之处在于学生不再完全受控于教师,并将所学目标语知识在语境下灵活运用。因此这一阶段课堂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自己。

总而言之,PPP教学法强调在课堂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一个模拟的交际环境,通过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教师等多种形式充分演练目标语,从而熟练掌握语言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

此外 Byrne (1986)还提出PPP教学法不必拘泥于死板的模式,其过程可以由学习者本身的语言水平和教学材料的难易程度来决定。比如,针对那些基础较好的语言学习者,可以按照Production—Presentation—Production这种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样课堂教学活动就会更灵活,更适合学习者的现有水平[4]。

2 PPP教学法的优势

Skehan(1998)认为尽管目前有一些强调交际教学的语言教学研究者和理论家认为PPP教学法是过时的教学法,但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PPP教学法依然是被广泛接受并流行的教学法。他认为此教学法有以下优点不容被忽视:

(1)PPP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提供非常关键的指导和帮助,因为此教学法可以为教学过程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详细的教学框架,教师可以遵循这个教学框架采取任何一定的措施来完成教学步骤。

(2)在PPP教学法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其教学效果亦可评估。

(3)PPP教学法印证了理论“learning is focused on rules which are then automatized as a set of habits”,也就是说,PPP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将语言规则最后内化为成为使用语言的习惯,充分体现了行为主义的色彩[5]。

Thornbury(1999)进一步认为PPP教学法的优势在于体现出“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的理念,这一理念也可以运用于其他领域技能的学习[6]。同时,PPP教学法允许教师控制课堂教学内容和进度,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节奏,使教师更清楚自己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

在教师方面,PPP教学法帮助新任教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PPP教学法所倡导的演示、实践和成果这三个步骤是新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定详细教学步骤和安排的保证[7]。Harmer (2001)在他的研究中将PPP教学法比喻为电脑中的默认设置,PPP教学法对于教师教学的引导作用就如同默认设置对于初级阶段电脑使用者的影响力一样重要。对经验欠缺的新任教师来说,在课堂上使用PPP教学法,可以避免经验不足出现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当、教学步骤错乱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1]。

在学生方面,Carless(2009)的研究表明,学习水平较低的语言学习者更容易从PPP教学法中获得较好的语言习得效果。他认为相较于以往将PPP教学法视作一种纯粹的语言教学方法而言,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技巧应用于交际教学法和视听教学法更容易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比如对于学习水平比较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习者,在语音教学和语法教学的过程采用PPP教学法有利于帮助学习者获取更清楚明确的语音或语法知识,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更容易达到语音和语法的准确性。而语言的准确性对于初级学习者或水平较差的学习者尤为重要[8]。

综上所述,尽管当今语言教学研究已将语言教学的重点从语法教学转移到交际教学,交际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得到推崇,但许多研究者已经重新开始审视PPP教学法的优势和可利用性。PPP教学法的优势之处在于:(1)这种教学法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语言语法形式上,强调语言结构分析和语言词汇、语言句式还有语法的习得,并强调大量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性,因此在PPP教学法指导下的教学内容的编写更具系统性和逻辑性,操作性也较强,便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进行语言教学实践活动。(2)鉴于这种模式的相对稳定性,对教师来说操控教学过程,把握课堂节奏变得比较容易。与此同时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和实践都在教师的操控和预想下展开,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也很及时快捷,这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课堂节奏和教学进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这种教学法强调语言的准确性,教学目标明确,因此课后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很直观。通过在课堂运用PPP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习得准确无误的目标语言,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总体来说,PPP教学法在其前两个阶段(Presentation和Practice)偏重以教师为中心,尤其是在Presentation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将所需要教授的语言知识介绍给学生,并设法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Practice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控制下实践所习得的语言知识,并通过不断演练熟练掌握知识。而在Production阶段,学生是在教师要求下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正确使用语言从而达到交际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从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依次降低,从刚开始的以教师为中心,到后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转变从演绎者成为观察者和评论者,最终突出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的主导作用。

3 PPP教学法的缺点

正如前文所述,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PPP教学法一直受到广大外语教学者的推崇并将其广泛实践于外语教学课堂,对外语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研究者对PPP教学法提出一些批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PPP教学法将语言视作一系列的产出,学习者习得目标语的过程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积累产出产品量的过程。但是按照二语习得研究者们的观点,语言并不能按照这样的方式习得,而是以学习者在习得目标语的过程中形成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为方式,通过这个中介语体系不断的语法变形和重组从而获取语言习得结果。更有研究表明,学习者在习得某个语法知识时,会经历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才能达到目标语的阶段。换言之,二语习得的过程并不能被视作为一系列产出的积累,因此有理由认为PPP教学法由于过于线性化或者太依赖行为主义理论,缺乏二语习得相关理论支持[9]。Skehan(1996)认为“The underlying theory for a PPP approach has now been discredited. The belief that a precise focus on a particular form leads to learning and automatization (that learners will learn what is taught in the order in which it is taught) no longer carries much credibility in linguistics or psychology[5].换言之,二语习得的过程并不能像PPP教学法所倡导的在教学者的线性教学引导下习得,相反,二语习得是个多层面的复杂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按照PPP教学法的要求,需要在Practice阶段设计针对目标语法的相关任务练习,但设计的练习如何完全体现Presentation阶段的全部知识点这并不容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学习者在完成此阶段任务练习时依靠自己现有的语言策略知识还是新掌握的语言知识这一点难以判断[7]。

PPP教学法存在的第三个问题在于这种教学法过度依赖于脱离语言语境和语言意义的实践。学习者以语块为结构模式接受目的语的演练,并通过重复的实践练习学习语言[10]。Harmer (1998)则认为PPP教学法多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充满人文色彩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

除此之外,很多研究者还指出PPP教学法的根本问题所在:缺乏交际性。正如我们日常交际场景所示,日常语言交际充满了不可预测性和随机性,所以无法完全提前准备交际问题的回答。而PPP教学法忽略了语言的随机性,过度强调在控制下操练和产出语言,所以学习者难以在现实交际时正确使用所学语言知识。

随着上述批评的提出,PPP教学法开始面临挑战。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交际教学法这种强调交际而非语法的教学方式的全面兴起,PPP教学法更是被认为是一种保守的教学方法,从而引发教学大纲的改变:传统的语法教学大纲慢慢被以交际为重点的教学大纲所取代;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法比如PPP教学法则被以功能和技巧为主的教学法所取代;而重视语言准确性和语法实践的教学活动被重视语言流利度的课堂交际活动所取代。

尽管近年来PPP教学法遇到很多质疑和挑战,但是和其他教学法一样此教学法也存在明显的优点和缺点,如何“取其精华”将此教学法的优点更好地应用于语言教学值得进一步探讨。

4 PPP教学法在中国的应用现状

现如今PPP教学法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Skehan(1996)指出在中国的英语教学课堂,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模式一直是最具影响力和最主流的教学法[5]。在大部分东亚国家的外语课堂,传统上多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根本,强调语法翻译法和记忆强化[11]。但这种教学法的效果并非只有负面,基于中国国情,PPP教学法在中国外语课堂的优势如下:(1)鉴于从事中国外语教学的教师数量庞大且专业水平不一致的现实情况,PPP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某些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使得课堂秩序有序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效果可期待可评估,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清楚明了。与此同时,在此教学法指导下的教学反馈及时快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课堂教学节奏,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目标语的习得效果;(2)尽管当前倡导在外语教学中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但是鉴于中国英语教学多年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应试为导向的现实没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彻底改变,而PPP教学法在很多中国学生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力,所以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更熟悉PPP教学法以及在它指导下的课堂节奏和教学过程。所以在中国现阶段外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应低估PPP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应忽视此教学法的优势。要避免因为其缺点而将其“一竿子打死”,以偏概全,过度推崇其他教学法却使得实际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的现象出现。

基于以上观点,在研究将PPP教学法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结合的问题上,Sun探讨了将PP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结合应用的可行性[12];Yao(2011)在其研究中指出,鉴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面临很多阻碍:比如说大班教学、师资水平、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教学大纲,应寻找一个更加适合中国师生的英语教学方法,使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而不忽略四、六级考试,她用实证研究证明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PPP教学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融合的模式更加切实可行[13]。Zhao(2013)认为可以适当将传统的PPP教学法作为英语新课程标准所建议的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型教学法的有益补充,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构建系统的语言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4]。

5 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每种教学法都有优劣之处,当今一些更受推崇的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也有其弊端,比如忽视学习者初期语言准确性的问题,教学内容选择缺乏系统性,操作难度较大,对教学效果评估较难等问题。因此过度高估此类教学法并不利于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甚至会出现“热热闹闹一节课什么都没学到”的现象。而PPP教学法作为一个应用久远且广泛接受的教学法在近年来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效果却被低估和忽视。过去那种将PPP教学法同时推广应用于不同水平的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并不妥当,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基础的学习者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中高级语言学习者,采取交际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更有优势,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语言学习的交际目的。而对于水平较差的初级学习者和没有经过训练、经验欠缺的新任教师,PPP教学法更符合他们的课堂节奏和教学水平,一味强调交际目的不利于真正地掌握和使用目的语。只依赖于一种教学法,一味照搬国外教学模式并不能真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而应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因地制宜。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其实际教学效果,因此在外语课堂上应用教学法时,应考虑到实际操作问题并衡量多种现实因素,通过吸取多种教学手段的长处来灵活操控课堂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Harmer, J. Default settings: What Models Do for Trainees[J].Paper presented at the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Annual EA Education Conference.Melbourne: Melbourne Exhibition Centre,1998.

[2]Richards, J. C., & Renandya, W. A.Methodologyin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201-235.

[3]Willis, &D.Willis, (eds.).Challengeandchangeinlanguageteaching[M].Oxford:Heinemann,1996:17-30.

[4]Byrne,D.TeachingOralEnglish[M].Harlow:Longman,1986:77-84.

[5]Skehan,P.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researchandtask-basedinstruction[J].InJ.Willis&D.Willis(Eds.),Challengeandchangeinlanguage,1996.

[6]Thornbury,S.Howtoteachgrammar[M].Harlow:Longman,1999:246-260.

[7]Richards,J.C., &Rodgers,T.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34-66.

[8]Carless,D.RevisitingtheTBLTversusP-P-PDebate:VoicesfromHongKong[J].AsianJournal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2009,19:49-66.

[9]Ellis,R.Task-based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3:36-40.

[10]Wong,H., &VanPatten,B.ThebestEnglish:AclaimforthesuperiorityofreceivedstandardEnglish[J].SocietyforPureEnglish,2003,39:603-21.

[11]LiuN.F. &Littlewood.W. "WhyDoManyStudentsAppearReluctanttoParticipateinClassroomLearningDiscourse?" [J].System,1997,35/3:371-384.

[12] 孙鹏. 英语任务型教学与PPP教学模式结合应用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09(4): 2-3.

[13] 姚丽丽.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与PPP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的实证性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13-15.

[14] 赵红.PPP教学是对任务型教学的有益补充[J].吉林省教学学院学报,2013(3):1-2.

[15] 魏永红. 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认知心理学视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9-21.

【责任编辑 朱世广】

An Academic Review on the Presentation,Practice, Production (PPP) Approach: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TANG We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LongDongUniversity,Qingyang745000,Gansu)

During 1950s an approach called PPP emerged, which soon was popularized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teaching throughout the world. However, due to ignoring the communication as a main goal of language learning, this approach came under serious attacks by scholars from 1990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PPP approach allows teachers to dominate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re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rhythm, and could help new teachers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some researchers have started to take a new look to this approach. The present paper tries to critically look at this approach from several aspect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 main challenges and criticism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pplying the three P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of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teachers and learners.

PPP approach;language teaching;academic review

1674-1730(2017)03-0114-04

2017-04-11

2015年陇东学院青年科技创新项目《注重形式教学法及纯形式教学法对二语词汇习得影响的研究》(XYSK1505);2015年度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历时研究》(GS[2015]GHB0938)

唐 汶(1984—),女,甘肃庆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究。

H08

A

猜你喜欢

语法教学效果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