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金战争中宋徽宗的失误之处

2017-03-12程文博

吕梁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宋太祖宋徽宗两国

程文博

(吉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辽朝末年,局势动荡,各种势力趁机反抗辽朝的统治。公元1114年秋,女真开始反抗辽朝。在整个辽金战争中,作为第三方的北宋政权也被牵扯进来,并在灭辽战争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北宋的最高统治者为宋徽宗,他的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辽金战争中,宋徽宗站到了金朝的的一方,虽取得了对辽战争的胜利,但付出的牺牲是巨大的。因此,研究宋徽宗决策上的失误便显得很有必要。

一、收复失地的理想

公元923年,沙陀人李存勖建立后唐王朝。在后唐末期,末帝李从珂登基执政,并对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产生疑心,多次进行试探活动,石敬瑭为求自保,举兵反叛。但由于实力的悬殊,石敬瑭求助于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辽朝,并割让幽云十六州。据《契丹国志》记载,“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1]46可见,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王朝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中原王朝保护自身农耕经济的必须之地。辽朝在得到燕云地区之后,利用此地区充分接触中原文明,并得到了固定的物资来源,为进一步攻占中原奠定了基础。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为抵御幽云地区辽朝的进攻,在北京建立大名府与辽朝对峙。同时,宋太祖还专门设立“封桩库”,目的便是积攒钱财,以此来赎出幽云地区。宋太宗赵光义曾两次指挥对辽作战。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秋,宋辽爆发“高梁河”战役。据《辽史》记载:“宋主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2]102可见,在公元979年的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一战中,宋太宗赵光义以惨败而告终。此后,宋辽之间又爆发战争(986),即“雍熙北伐”。但经此一役,“岐沟之蹶,终宋不振。”[3]35北宋遭到了战争的重创,对辽朝的政策由进攻性转为防御性。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两国进入和平时期,但对于幽云十六州的争夺一直在延续。宋仁宗以及宋神宗时期,在幽云之地分别发生了宋辽“关南之争”和“河东划界”冲突,使得北宋政府一直记恨辽朝的野蛮行径。通过收复幽云十六州,可以使宋徽宗成就一番前人未尽的事业而彪炳史册。因此,正是存在这样的心理,宋徽宗才做出收复失地的决定。但是,北宋政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并不具备收复失地的能力,最终将自己拖入战争的深渊。

二、邻国重要性意识的模糊

宋太宗于公元979年统一全国。至此,北宋北部疆域与辽朝直接接壤,中间再无缓冲地带。宋辽两国经常爆发冲突,直到签订“澶渊之盟”后。在此之后,两国虽有摩擦,但总体局势趋于稳定。宋辽两国势均力敌,呈现出鼎立的局面。同时,在整个宋辽时期,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互相影响、相互促进。

在政治上,宋辽两国每有新君登基或君主亡故均互相通告对方,双方以此采取纪念活动。除此之外,宋辽两国皇帝、太后生辰之日还互相进献礼物,以此表达庆贺之意。据《辽史》以及《契丹国志》等记载,双方互相进献酒器、御马、御衣、腊肉、绢匹、水果以及茶叶等物,体现出宋辽两国对互相君主的敬畏之情。因此,宋仁宗的去世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据《宋人轶事汇编》记载:“仁皇帝崩,遣使讣于契丹,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4]33。可见,在宋仁宗去世后,契丹民众以及辽道宗耶律洪基无不感伤,如若没有深厚的感情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同时也能够分析出,宋辽两国长时间处于和平友好时期。

在经济上,宋辽两国之间通过设立榷场来进行贸易上的往来。榷场贸易在宋太祖时期便已经开始,据载:“是月,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命常参官与内侍同掌。”[5]402可见,在北宋初期,便已经开始注重对辽的经济交往。“澶渊之盟”后,仅通过榷场进行贸易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速度,走私贸易便应运而生。据王昆《宋与辽夏金之间的走私贸易》一文研究,北宋向辽走私的主要有钱币、人口、书籍、粮食等;辽向北宋走私的物品主要有食盐、马匹、粮食等[6]8-9。通过分析可知,宋辽两国向对方出售的都是对方稀缺的物品,各取所需,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宋辽两国经济上的往来,使得辽朝逐渐摆脱了草原民族的原始经济;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北宋经济领先于世界的局面。

在文化上,辽朝充分接触到北宋先进的中原文明,使其文化领域有了较大的发展。耶律倍便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曾亲自绘出千鹿图。在其被迫逃离契丹国境之时,也留下颇具文采的诗句:“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除此之外,辽兴宗也曾绘出《千角鹿图》,并赠献于北宋统治者。这些都体现出了辽朝在接受北宋文化的同时,直接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澶渊之盟”后,北宋政府还多次派遣使臣出访辽朝,诸如王曾、路振、苏颂、欧阳修、沈括等人。这些使臣在出访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有关契丹境内风土人情以及自然风光的记载,增进了两国的互相了解。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整个宋辽时期,宋辽两国虽有纷争,但互惠互利是发展的主线。在女真兴起之际,辽王朝正处于衰落之时。北宋当权者宋徽宗只看到了辽朝的衰落,没有看出金朝将成为继辽朝后又一个更为强大对手。宋徽宗在面对辽朝地紧急求助之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而是背信弃义地选择了金朝,并与其联合进攻辽朝。宋徽宗作为一国之统帅,缺乏必要的战略眼光,不顾宋辽两国百年友好,其失败是必然的。

三、高估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宋太祖于公元960年接受“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因此,宋太祖十分在意武将擅权问题。公元961年,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军权”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武将位高权重的问题。同时,在中央设立枢密院,使得统兵权与调兵权相互分离,导致兵将互不相识,很难达成同盟,伺机造反。同时,身为宰辅的赵普也向宋太祖建议:“节镇太重,唯稍夺其权,则天下自安矣。”[7]7因此,宋太祖接受建议,在地方上规定由文官担任地方最高长官,且地方官吏三年一换,防止在地方上形成自己的势力。同时,在地方上设立通判,以此来牵制地方最高长官。

除此之外,北宋的士兵素质十分低下。北宋的中央军主要是由禁军组成,宋代禁军的兵源主要是来自招募,并不是专业的士兵。北宋初期禁军的招募有一系列详细的规定,但后期由于应付西夏以及辽的防御工作,导致大量招募士兵,其选拔规定变得名存实亡,大量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充斥在禁军之中。地方上军队士兵的构成主要有乡兵、厢兵等,其主要任务并不是作战,而是供官府差役的杂务兵,其作战能力可想而知。除此之外,在遇到灾年的时候,北宋政府还在民间大量招募士兵,以防止灾民趁机造反。同时,由于北宋生存的环境限制,北宋境内并不盛产马匹,这就导致了北宋军队很难建立起骑兵部队,军队作战能力被大大减弱。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北宋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军权牢牢把持在手中,改变了自唐末以来武人专政的局面,保障了政局的稳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进步。但是,由于对军权高度的集中,导致北宋时期的军事将领没有任何的作战权力,在瞬息万变的前线作战中,只能听命于后方枢密使以及皇帝的指挥,从而使得北宋纵有百万军队,却在对辽以及西夏的作战中败多胜少。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北宋与金朝达成协议,签订“海上之盟”。辽保大二年(1122),辽天祚帝逃入夹山,宋徽宗趁辽朝政局不稳之际,派遣童贯进军辽朝,试图夺取燕京旧地。宋徽宗依仗自己掌握的百万军队以及辽朝穷途末路之际,对辽朝显得不屑一顾。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已遣领枢密院事童贯、董兵百万,收复幽燕故地,与大金国计议画定封疆……如燕人悦而从之,因复旧疆,策之上也;耶律淳能纳款称藩,策之中也;燕人未即悦服,按兵巡边,全师而还,策之下也。”[8]36这是在童贯出兵燕京之地前夕,宋徽宗给燕京旧地民众下达的诏书。从宋徽宗下达的这份诏书中不难看出,傲慢、霸气的口吻跃然于纸上。同时,还在后方就给即将前往战场上的童贯下达作战计划,这显然就已经违背了军事斗争的基本规律。在这份诏书中可以看出,面对即将与辽朝的战争,宋徽宗已然觉得胜利在望。但是,在接下来的军事战斗中,北宋被辽朝所击败,不得已求助于金朝协助攻取燕京地区。正是通过这场战争,使得金朝统治者看到了北宋军事实力的不堪一击,并决心一举吞并北宋,完成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四、重用奸佞之臣

宋徽宗时期,由于其本人荒淫无道,因此重用了一大批的奸佞之臣,在联金反辽中,蔡京、童贯和王黼起到了不可消除的消极作用。

蔡京,作为宋徽宗时期“六贼”之首,其为人奸诈、刻薄、打击异己。在联金对辽作战的决策中,蔡京力主对辽作战,并积极推荐童贯前往作战。正是由于蔡京的存在,宋徽宗时期吏治腐败、国运渐衰。除蔡京外,童贯作为宋徽宗时期又一个奸佞之臣。在对辽作战失败中,童贯对于北宋的失败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在进攻燕京之地时,童贯竟然下令军队不可妄杀一人,因为这些地区的百姓均是北宋之臣民。这就导致了北宋军队不敢私自作战,不敢勇于对敌作战,导致错失良机,最终大败。同时,王黼在联金抗辽的决策中,对于金朝即将产生的威胁预计严重不足,对于北宋的灭亡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中国与辽,虽为兄弟之邦,然百余年间,彼之所以开边慢我者多矣。”[7]542可见,作为一名大臣,其战略眼光如此短浅,这更加使得宋徽宗下定决心进行对辽战争。

综上所述,在辽金战争中,由于宋徽宗的这些失误,加速了辽朝的覆灭,同时使得北宋迅速灭亡。因此,统治者的失误对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宋徽宗便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

[1]叶隆礼.契丹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王夫之.宋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丁傅靖.宋人轶事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5.

[6]王昆.宋与辽夏金之间的走私贸易[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7]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7.

[8]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宋太祖宋徽宗两国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宋徽宗:“天下一人”还是“斜杠青年”
祥云拂郁 仙禽告瑞——《瑞鹤图》与宋徽宗
宋太祖的开门哲学
宋徽宗:本是大艺术家,奈何做皇帝
宋太祖“开门办公”
宋太祖的开门哲学
皇帝的小礼物
宋太祖与羊肉泡馍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