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探索
——以江苏师范大学“四习”教学模式为例

2017-03-12陈美兰沈豆豆

关键词:实践性师范生信息技术

陈美兰,陈 哲,沈豆豆

(1.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徐州221018;3.江苏师范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必备知识。有学者将之称为“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教师个人知识”[1]。艾尔贝兹是最早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系统探讨的学者。在他看来,教师将所教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其他某些领域的理论知识整合成为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并以他的实际情境为取向,就形成了实践性知识[1]。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后形成的,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2]106-107,是一种融合理论知识和教师经验、体验、信念等为一体的,具有个人化、实践性、综合性的知识。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既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也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一、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的必要性

师范生是明日之教师,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与未来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密切相关。《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规定:要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师范生要掌握教师所必需的语言技能、沟通技能与合作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学校要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充分利用模拟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因此,高校教师应该优化教育课程结构,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多元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性教学指导,从根本上促进师范生专业素养的提升[4]。

然而,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存在信息技术学习与学科教学分离的倾向,没能很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师生互动少、纯教育教学理论讲授多等现象。师范生尽管在学习期间有较充分的时间开展微格教学训练、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但是参与实践学习的课时数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32学分+18周”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这表明师范生参与实践学习不充分,再加上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反馈和纠错机制比较匮乏,导致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效果不佳。鉴于以上情况,将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与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显得十分必要。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的总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是在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各个领域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以满足人们多种需求,如管理自动化、交流全球化、娱乐数码化、金融信息化、学习远程化等。凝聚人类智慧、融合硬件设备和智能软件的信息技术不仅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工具、中介、平台,而且日益成为一种人们置身其中的环境[5]4。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认知工具,如语义组织工具、动态建模工具、信息解释工具、知识建构工具和交流合作工具,发挥着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和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作用。它还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分析客观现实,评价信息,解释和组织个人知识并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向他人表达[5]4。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的作用,主要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交往平台、活动环境的功能,加强和促进人与真实世界的互动、人与人主体间的互动、人与自身的互动。目前,有研究者对师范生见习、实习和研习三阶段的教育实习模式开展探讨[6],江苏师范大学也围绕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以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和体验的目标框架为抓手,在充分研读《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及江苏省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等文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网络学习平台等有利条件,在见习、演习、实习和研习四个阶段,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探索并建构见习、演习、实习和研习的“四习”实践教学模式,使师范生通过“四习”锻炼,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促进了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

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的四维路径

信息技术使教与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也为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特别是获得实践性知识拓宽了渠道。李斌辉提出基于信息技术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途径——以课程网站进行案例教学、以微格模拟训练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以博客群组创建学习共同体,通过“网络学习日志”促进师范生实践反思,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性学习,以建立电子档案袋等方式对师范生进行发展性评价[7]。我们对这一路径做了延伸和简化,围绕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的目标,拟从以下四条路径优化实践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帮助师范生获取实践性知识。

(一)借助互动平台支撑见习观摩

教育见习是师范生走出高校、迈进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的第一步。见习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学生、观察课堂和观察中小学教师。在教师加强对师范生见习前的观察指导方面,“UMU”(“Uniximize Universe”的缩写)互动学习平台、微信、QQ群等平台可以提供技术支持。首先,在师生通讯畅通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将教学案例的电子文档发给师范生,供他们预习。教师可以先将创建的“UMU”课程链接通过QQ群、微信群或者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发给师范生,提醒他们在预习案例时应注意的事项、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其次,利用“UMU”互动平台将信息汇总,并利用平台的“一键导出”功能将有关数据导出,以供师生在课堂上交流。这样做,可以在实现体系化知识管理的同时为师范生进入一线观摩提供帮助。再次,师范生在进入课堂前可以设计观察量表,在平台上就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开展研讨,并准备录音笔、录像机进行课堂实录。最后,在征求中小学师生同意的情况下,教师指导师范生运用视频技术进行课堂实录,方便课后进一步观摩研讨,比如笔者创建了“师范生创新研究启程”微信公众号,把录制的视频放到群中分享和交流。可见,利用互动平台的认知、交往功能可以有效助力见习观摩活动,丰富师范生对一线教学的感性认识。师范生通过细心观察并感受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可以深化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充实实践性知识,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奠定专业知识基础,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和从事教学实践、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奠定情感基础。

(二)通过微格实践推进演习交流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指出,“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3]。很多高师院校坚持利用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系统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模拟训练,引导师范生在掌握一定教学理论后,通过设计、实施系统的教学训练活动获得实践性知识,并将实践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微格教室中,师范生通过创设虚拟的课堂教学情景,组织实施预设的教学活动,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形成教学基本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按照表达技能、交流技能、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学技能四个模块进行专项微格教学训练,然后将整个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训练,帮助师范生形成综合教学能力。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在训练的范围、人数、内容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其结果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成功则意味着实现了预期的训练目标;如果失败,教师就根据录像反馈,指导师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在微格教学训练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做到因材施“导”,经常在学生训练中“制造”“突发事件”;学生则尽力体现“演员”角色,形成个性化的综合“演技”。在微格教学训练之后,师生通过对模拟教学行为的观察、分析、研究,共同探讨模拟课堂教学训练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方案,通过优化教学训练过程达到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这样的微格教学训练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听课、评课,有利于整合集体智慧,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过程性习得。

(三)利用网络平台管理实习全程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的关键环节,教育实习的内容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调查等。如何高效组织、实施并管理师范生的实习工作,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有效习得,是高师院校着力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江苏师范大学一直将推进教育实习网络化管理作为加强实践教学网络管理综合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规定了指导教师在教育实习管理中承担的14项职责,包括谈话记录、实习周记评阅、教育实习工作计划审核、实习教案审核、试讲评议会审核、班主任实习工作评议会记录审核、实习小组审核、调查报告审核、实习成绩鉴定、制订实习指导工作计划、组织评议会,以及指导师范生的班主任实习、观摩示范课、实习工作总结和教育实习相关数据统计,其中多个方面与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学习相关。教育实习网络管理将实习规划拟定审核、实习教案审核、试讲评议会审核、班主任实习工作评议会记录审核、调查报告审核、实习成绩鉴定列为教师应该扎实完成的重要任务,同时要求教师通过查阅谈话记录、批阅实习周记了解师生之间的互动,借助实习小组审核以及各类评议会反映生生和师生的多重互动。该网络平台立足于师范生对学习环境创设和参与教育实习的需求,也立足于教师研究学习环境和指导教育实习的需求,打造支撑师范生教育实习和教师指导教育实习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并针对网志出版、互动的功能,设计教育实习环境的各要素,进而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5]4,充分发挥教师对师范生实习工作的全程管理、督促和激励功能。在整个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可以把教学方案、班会活动方案直接通过实习微信群或QQ群发给教师接受指导,可以在群中自行研讨,也可以通过个人博客、博客课程群等平台与学生交流共享。

(四)使用电子工具助力研习评价

在研习阶段,师范生可以利用电子工具(问卷星、博客、电子档案等)引导学生深化学习和自我反思。《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指出:要引导未来教师理解青春期的特点及其对中学生生活的影响,指导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理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方式,学会创建学习环境,鼓励独立思考,指导他们用多种方式探究学科知识;理解中学生的人格与文化特点,学会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指导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3]。可见,“理解学生”已经成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的关键词,而将研习作为重要的实践和体验活动,是帮助师范生“理解学生”的重要举措。目前,师范生普遍利用问卷调查法加强对中学生的学情研究以及对自我实践的反思。问卷调查法大致包含以下步骤和环节:明确要收集的资料,确定问卷的形式,问卷设计、修改和预试,正式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其中,问卷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如果用人工设计调查问卷,很难保证设计的质量;如果使用以“问卷星”为代表的网络问卷工具,可以为问卷的设计、调查和分析处理数据带来很大便利。另外,师范生可以为中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进行跟踪指导;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测评手段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情况进行诊断,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高效地进行综合辅导;可以通过电子日志、写传记等方式单独进行反思;可以通过讲故事、信件交流、同伴交谈等方式进行合作与反思,促进自我专业成长:这些都是师范生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有效方式。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应注意的问题

要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学习,教师除了要提供系统的专业发展理论支撑外,还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正确处理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关系。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都是师范生必须掌握的,任何实践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肤浅的。其次,不能以师范生的自主实践取代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该贯穿于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的全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师只有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条件进行课程设计、跟踪指导以及评估反馈,才能使师范生及早意识到自身知识与能力的欠缺,增强专业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最后,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建构学生实践性知识体系方面的工具价值。现代信息技术在师范生建构实践性知识框架的过程中虽然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认识到,师范生见习、演习、实习和演习“四习”活动才是建构其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仅仅能起到辅助性作用,无论多么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都不能代替师范生走进中小学参加教育实践。

[1]钟启泉.教师研修的模式与体制[J].全球教育展望,2001(7):3-5.

[2]陈向明.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EB/0L].[2017-03-2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36/201110/125722.html.

[4]陈美兰,沈柯银.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现状调查报告[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69-73.

[5]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6]陈梓云.三阶段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136,154.

[7]李斌辉.基于信息技术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建构: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2011(5):12-17,23.

猜你喜欢

实践性师范生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