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家《解密》的域外传播

2017-03-11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外文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麦家解密译者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钱秀金



麦家《解密》的域外传播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钱秀金

近几年,海外文学界掀起一股“麦家热”,他的小说《解密》被译成33种语言热销海外,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域外传播的一枝独秀。《解密》的成功虽有不可复制的偶然性,亦有可供借鉴的必然因素。《解密》的作者、主人公及译者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使得这部作品具备吸引读者的独特气质。通过对《解密》进行抽丝剥茧的层层分析,探寻中国当前文化传播的限域,并从中得到有益启示,旨在为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扭转文化传播逆差,实现中国“文学梦”添砖加瓦。

麦家;解密;解读;域外传播

一、引言

2014年是本世纪文坛新宠麦家风生水起的一年,他的名字和形象受到国内外读者及知名媒体的追捧。他的成名作《解密》退稿17次,重写3次,历时11载(1991~2002),撰写121万字,几经波折,终于在2002年以21万字出版。该书出版之初,在国内并未引起巨大反响,后来机缘巧合,其英译本Decoded分别由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和美国FSG出版公司出版,并于2014年3月在英美两国同步上市。出版伊始,就创出中国作品海外销售的最好成绩,从此开启了该作品在域外传播的成功之旅。2014年6月,由英译本Decoded转译成的西班牙语版引发西语世界极大的关注。接着,俄语、法语、意大利语、塞尔维亚语等33种语言的译本也陆续出版。《解密》在西语国家最高版税高达15%,在全世界平均版税也有12.5%,远高于中国作家正常的海外版税,达到超级畅销作家的水平。英文版发行不到一年,全球就有686家图书馆收藏《解密》,超过莫言《红高粱》的670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译作海外图书馆藏第一。除了销售市场热情高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独立报》等40多家西方主流媒体也表现出空前的关注,并给予高度的评价。作为新世纪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一枝独秀”,麦家《解密》的成功之道是否具有普世意义?其成功的偶然性中所包含的必然性能否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带来有益的启示?

二、作者、作品及译者分析

《解密》的作者童年压抑,主人公身世离奇,译者的资质得天独厚,他们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使得这部作品具备吸引读者的独特气质。

(一)作者分析

麦家的故乡在农村,因为父亲是右派,爷爷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他从小受尽凌辱、孤独、苦闷,唯一能够寻求安慰的方式便是写日记,日复一日,在路灯下写,在月光下写。海明威说“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是不快乐的童年”(吴晓东 2003: 141)。麦家的童年成为他后期写作灵感的源泉。他1986年开始写小说,16年寂寂无名,过着颠沛流离又离奇诗意的生活:戎马17年,浪迹6个省市,却只打过6发子弹;为了写作,他钻研数学,自行研制密码,发明数学棋;为了采撷所谓的创作灵感,他赴西藏生活了3年,其间只读了一个作家的一本书(上官云 2014)。2002年他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斩获了包括中国国家图书奖在内的8个文学奖项,一夜成名。童年的孤独以及创作的坎坷使他游离于“群体”和“历史”而倾心于“孤立无助”的状态,此种精神气质决定了麦家更偏爱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天才人物(王迅 2015:94)。就像《解密》的主人公容金珍,命悬一线,孤注一掷,端坐密室,破译密码,麦家默默隐忍,“十一年磨一剑”,在退稿、重写、再投的反复折腾中,终于完成“一部伟大的小说”。麦家认为“《解密》就是我的磨刀石,这不是一本书,这是我的整个青春,半部人生”*中国日报网.2014.麦家谈作品受西方青睐:这其中有巨大的偶然性 [OL].[03-24].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i/iryw/2014-03-24/content_11461432.html.。他以偏执狂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孤独、自闭但又执着追求的天才人物。从这点看,麦家本身和容金珍一样,就是一个天才、怪才。麦家的生活以及《解密》的写作本身就具有某种喻指,暗示天才的传奇人生与成长历程,所以解读《解密》的过程既是解作家的密,也是解作品的密(张伟劼 2015: 114)。

(二)作品分析

《解密》是一部讲述破译密码的小说。主人公容金珍身世离奇。他的祖母“容算盘”是个数学天才,在剑桥大学设计的牛顿数学桥只用388枚铁钉,打破了前人的记录而直接获得剑桥数学博士学位。他的生母无名女子在产子时撒手人寰。靠着巨硕的头颅和月牙胎记与容家“大头鬼”(容算盘之子)如出一辙,他才得以保存性命,但由于“来路不正”,容家应有的尊贵与他毫不相干,他甚至连名姓都没有。后来被唤作“死鬼”“大头虫”。“大头虫像一条虫一样地生,大头虫如一根草一样地长”(麦家 2014: 28)。这种卑微与异类成为他成功的筹码,因为天才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作者通过阐释孕育特殊生命的环境、人文等因素,分析人物命运的根源,帮助读者在阅读心理上产生预期,从而使人物后期的命运发展得到读者的认同。容金珍没有归属,却在鬼气森森的梨园被孕育为具有超常天赋的怪才、偏才。他孤独、自闭、执着、有才华却又极度脆弱。他是数学天才,也是生活白痴。就像西方文学中的英雄人物所具有的悲剧缺陷(tragic flaw)一样,容金珍在平凡生活中的脆弱和不堪一击最终导致他英雄式人物的失败。“天才易折”,《解密》中提到的亚山博士,既是破译界的传奇人物,也是生活中的笨蛋。“他就像一只宠物,出门总需要人牵引,他终身未婚,他母亲一辈子亦步亦趋地跟着他,守着他”(麦家 2014: 189)。而容金珍,作为神灵附体的天才人物,在封闭的701部队受到层层保护,他破译了连天才都望而生畏的紫密,最后却因丢失一本有关黑密的笔记本而精神分裂。这种人物缺陷拉近了读者与英雄人物之间的距离,使读者敬畏天才的同时,又同情主人公的悲剧结局。对容金珍来说密码就像神秘的黑洞,充满诱惑,让他奋不顾身,投身其中,完全丧失了对自我命运的掌控。“不管是制造密码,还是破译密码,密码的本质是反科学、反文明的”(麦家 2014: 153)。这种逆向而行的生活方式本身也注定了容金珍既魔化又悲惨的人生。

(三)译者分析

麦家说“翻译是作品的再生父母”*埃里克·戴利.2014.麦家:翻译是作品的再生父母 [OL].[03-27].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2009news/rewu/2014-03/27/content_610091.html.。《解密》英文版的第一译者米欧敏(Olivia Milburn),英国人,获牛津大学古汉语博士学位。她出生于多语种家庭,父亲是阿拉伯语和土耳其语教授,母亲是波斯语教授。大学时,她知难而进,选择了中文,后又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文本,重点是吴国、越国的历史和文化。“在翻译界一致认可的翻译模式是汉学家译者模式或汉学家与中国学者相结合的翻译模式”(岑群霞 2015: 137)。《解密》的域外传播始于汉学家米欧敏单独翻译的模式。她几乎没有和麦家就译文的内容问题做过探讨。麦家笑言“她可能是太精通中文了,也可能是太自负,从来没有因为翻译问题跟我做过任何探讨”(钟琳 2014)。米欧敏研究中文,访学台湾,任教韩国,拥有得天独厚的翻译资本。她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性格不仅与《解密》的主人公容金珍极其相似,与“偏执狂”作者麦家也如出一辙,可谓同出一个精神谱系。从这点看,《解密》的作者、译者及文本似乎冥冥之中存在某种联系,或许这就是该书的主体间存在的“秘密”吧。

米欧敏2010年参观世博会后返回韩国,在机场偶获《解密》和《暗算》两本书。译者翻译文本的初心是给曾经做过秘密情报工作的爷爷欣赏,后来经汉学家蓝诗玲推荐给企鹅出版公司,他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对《解密》赞誉有加,从此开启了《解密》轰轰烈烈的海外传播之旅。《解密》引发的“麦家热”固然有其偶然性的一面,但译者深厚的中文功底,作品本身与受众需求的契合,出版社等传播媒体的青睐等因素,无不证明《解密》蹿红欧美的必然性所在。

三、局部文本展示

《解密》的英译本被公认为具备某种特殊气质和古典美,这得益于米欧敏深厚的汉语功底和娴熟的翻译技能。

(1)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麦家 2014: 278)*下文中文例句均出自麦家(2014),随文标明页码,不再一一注明。

《圣经》原文:I saw all the deeds that are done under the sun; and see,all is vanity and a chasing after wind...For in much wisdom is much vexation,and those who increase knowledge increase sorrow.

(圣经 2002: 1049)

米欧敏译文:I have seen all that is under heaven and it is all hallow,empty,all clutching at the wind…With much knowledge comes much worry and frustration; increasing knowledge only increases grief.

(Mai 2014: 296)*下文英文例句均出自Mai(2014),随文标明页码,不再一一注明。

原文出自《圣经·传道书》第一章:人生的虚空。《圣经》原文的chasing after wind指在风的后面追赶,一切皆为虚空,无意义;《圣经》译文译成“捕风”,意为虚空,徒劳。在小说中这段文字来自容金珍的笔记,体现他丢掉笔记本之后的绝望。因此米欧敏把中文的“捕风”回译成clutching at the wind,强调在困境中努力抓住风,结果只能陷入无助、无望的境地。《圣经》原文、译文和回译3种文本之间形成互文,不仅使译文具有古典气质,也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和翻译自觉。

(2)他的一生得益于巧舌如簧的嘴巴,也祸害于这张游说于阴阳间的乌鸦嘴。(39)

Everything that he had gained in life had come to him thanks to his elegant turn of speech; likewise all the harm he had suffered was brought about by others taking umbrage at his choice of words.(37)

东西方语言根植于不同的土壤,语言的形式必然有所差异。汉语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在英语中不一定有对应的词。原文中“巧舌如簧”和“乌鸦嘴”在汉语中是约定俗成的成语和俗语。“巧舌如簧”表明杨先生能说会道。“乌鸦嘴”本是形容对事情发展提出不好的预测的人,在东方和西方文化中乌鸦都被认为是不祥之物,在这里喻指杨先生给人算命时“因嘴得祸”,成了断手断腿独眼的可怜人。米欧敏翻译时舍弃了原文的形式,采用了文化意向上的归化手法,将“游说于阴阳间的乌鸦嘴”翻译成others taking umbrage at his choice of words,从而解释了杨先生的祸害是因为惹怒了别人。这种对译文增加释义的翻译技巧弥补了东西方词汇对等缺失的现象,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产生的效果相同。

(3)“这生出来的不是个帝王,就是个魔鬼。”(16)

“Either this baby is going to be a genius,or a devil.” (13)

“帝王”指君主国的最高统治者,在古代是权力的化身。例(3)中的“帝王”在小说中没有帝王将相的意思。根据小说全文可知,容算盘、容金珍、希伊斯都是具有帝王之才的天才人物,而“大头鬼”是真正无恶不作的魔鬼。米欧敏把“帝王”译成genius,把“魔鬼”译成devil,实现了文化替换,使读者更易于把握作品的内容。

(4)大头鬼。(18)

Killer Head.(15)

大头鬼因为硕大的头颅在出生时克死了母亲“容算盘”。人们因其可怖的出生经历给他取了绰号“大头鬼”。译者在此大胆改译成Killer Head,Killer体现他的出生经历,Head指其头颅巨大,虽然语言形式不对等,但原文的意义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可谓翻译的独到之处。

(5)很长一段时间,喊他的人都叫他死鬼。(26)

For the longest time,anyone who wanted to talk about him called him the “Grim Reaper”.(25)

这里“死鬼”指容金珍,因为他的出生和“大头鬼”一样血腥离奇,而且生母又来路不明,所以被认为是狰狞野鬼,被唤作“死鬼”。米欧敏将其译成Grim Reaper(西方文化中表示死神),传递了同样的文化内涵。

(6)死鬼是何许人,哪条根的哪条瓜,这只瓜是香是臭,是明的还是暗的,贵的贱的,荣的辱的,旁人或许云里雾里,而他是心知肚明的。(27)

So when it came to this baby,other people might be completely in the dark,but Mr Auslander knew exactly which branch of the family he came from and what scandals surrounded his birth.(25-26)

此处译文明显不是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译者删繁就简,对“哪条根的哪条瓜,这只瓜是香是臭,是明的还是暗的,贵的贱的,荣的辱的”进行灵活处理,译成which branch of the family he came from and what scandals surrounded his birth。这里的“臭/香”“明/暗”“贵/贱”“荣/辱”对“死鬼”(容金珍)这个婴儿来说无非就是他的身份以及出生经历。译者通过整体内容的把握,做到了对原文的忠实。

(7)他的脑水也是犹太人的,记忆力惊人,有蛇信子一样灵敏的头脑,智商在常人的几倍之上。(65)

He is also remarkably intelligent: his memory amazed people; on the Binet-Simon tests he registered practically off the scale.(64)

翻译既是模仿,也是再造。汉语中的“犹太人”和“蛇信子”都有头脑聪明、反应敏捷的意思,在译文中米欧敏根据原文意思灵活处理,将“犹太人”和“蛇信子”略去不译,而用remarkably intelligent一词概括了源语的内涵,按照交际翻译的原则,使目的语读者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与障碍,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

《解密》译作的成功与译者米欧敏的翻译特点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管窥一斑。译者发挥主体性和翻译自觉,通过增加释义、删繁就简、文化归化、交际翻译等翻译策略对《解密》原文进行大胆、灵活的翻译再创造。米欧敏的译文忠实于原文又迎合目标语读者,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灵活穿梭,游刃有余,不愧为一部翻译佳作。

四、《解密》的域外传播

《解密》在海外获得高度认可,得益于多方合力的传播策略。《解密》的英译本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企鹅出版公司的认可,之后多方媒体争相报道麦家其人及其作品。《泰晤士报》盛赞麦家“打破了中国作者在国内畅销而在国际无声的窘境,成为当下全球炙手可热的作家”*麦家理想谷.2016.海外名家书评及媒体精彩点评 [OL].[06-07].http://mp.weixin.qq.com/s?_biz=MjM5Nzk5NTI0MQ%3D%3D&idx=1&mid=50474325 3&sn=527756ab71042af95847a500da1cc3d6.下文中《经济学人》《独立报》以及迪克·约翰的评论均引自该网站。。《经济学人》周刊封面报道《解密》是“一部伟大的中文小说”。《独立报》评价“主人公容金珍这样的人物其实有着更宽泛的写意,人物本身其实就是一部复杂而神秘的密码,这部密码也许永远不能被人完全解密”。美国的《纽约时报》特派文字和摄影记者赶赴杭州,对麦家做了深度采访。美国著名书评家迪克·约翰说“虽然西方读者一向不太习惯文学性强以及来自亚洲的小说,但是,这部小说可读性极强……他的作品让我大呼过瘾”。西语国家中最大的出版社西班牙 Planeta公司出版《解密》,并将其纳入旗下 Destino书库,18条公交线路连续40天投放宣传广告。塞尔维亚在首都的参议院边、步行街头投入《解密》的巨型LED广告,公交车身广告也大量投入。“斯诺登”事件之后,国外媒体和出版社抓住契机,大力宣传造势,作为行动者的麦家也亲身参与海外文学沙龙、读者见面会、宣传签售等各种营销活动,助力《解密》的推广。海外对文学作品营销宣传的投入实属国内罕见。

五、当前文化传播的限域

《解密》走出国门,跻身世界文学之列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学已在世界文坛获得一席之地。《解密》虽已被译成33种语言,其海外版权代理人谭光磊还是将其归功于难以复制的幸运与巧合。目前,除了余华、莫言、麦家等极少数当代作家的作品在海外出版状况较好,其余都是“惨淡经营”。 中国当代文学与海外文学的交流尚存巨大的逆差。葛浩文认为“中国文学还没有走出自己的道路”;蓝诗玲对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接受也不乐观:“这就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大的出版公司不愿出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因为这些作品不仅少有人知,还常被认为缺乏文学价值,因此吸引不了读者”(黄立 2016: 35)。中国在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上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但尚存限域。

(一)作品限域

由于中国作家大多缺乏全球视域,其作品缺少国际视野,文笔大多拖沓冗长,少有涉及人性心灵探索之作,故很难被海外读者接受。而研究人类共同的心灵、情感是文学作品具有普世性的关键所在。

(二)译者限域

国内的译者不了解海外读者的需求,海外优秀的汉学家又屈指可数。目前国内高级的翻译人才匮乏,在翻译过程中,中国文化元素或流失,或被改写,甚至被故意夸大到扭曲变形。国内翻译家的译作即使在国内获得口碑,也不能保证在海外受欢迎。杨宪益、戴乃迭共同翻译的《红楼梦》就是典型的例子。寥寥无几的海外汉学家无法承担纷繁的当代中国作品的译介,也很难从中淘到经典佳作。

(三)读者限域

由于文化差异,海外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思维定式。根据萨义德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西方学者对东方文化及人文具有某种偏见或猎奇心理,例如,中国功夫、侠文化、扭曲的性、落后愚昧等成为西方读者期待的主题。文化的不对等使海外读者很难走进中国现当代文学。

(四)传播限域

中国作品的译作缺乏专业的版权代理人,即使有国内某项出版资助,也多属于学术出版,仅供学术研究者或专业机构使用,其商业价值无从谈起。海外主流出版机构很少参与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及推广。中国本土出版的文学作品的外文版,由于没有和海外出版社形成良性互动,很多译作在海外被束之高阁,缺乏主流文学研究者和普通读者的关注,影响力不强。很多作家在作品翻译出版之后感觉“大功告成”,不再积极参与译作的海外推介,不注重与海外学者交流互动以推进后续的营销活动。

六、《解密》成功带来的启示

莫言已获诺贝尔文学奖,《解密》也已走红,但中国文化“走出去”现状堪忧。《解密》域外传播的成功案例作为“星星之火”,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推广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提炼作品

“真金不怕火炼”,只要是好作品,大可理直气壮地与西方平等对话。企鹅董事局主席马金森亲自登门送书,并对麦家说:“这是一种仪式,也是一份期待,希望通过你,让我们能淘到更多中国作家的‘金子’”(白烨 2014)。《解密》有幸畅销海外,其作品本身给世界读者带来的震撼与吸引力是不容置疑的。一个作家的作品被翻译和接受,最终还是要靠内力,靠作家和作品之本身,任何外力的推动都是暂时的(高方、阎连科 2014:25)。中国文学输出,任重而道远。中国当代作家要走出“漫漫长征”的第一步,必先修炼内功,提升作品本身的质量。

(二)注重翻译

“好的翻译就像再生父母”,每一部畅销海外的作品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译者。佳作虽不易得,译者更是难寻。仅靠译者或出版社自己选书、译书、卖书,难免陷入一厢情愿的境地。依靠海外汉学家自主“淘金”,选书翻译,又存在诸多偶然性。为了吸引伯乐,政府应挖掘本国的力量,号召国内专家学者研究评选适合中译外的文学、文化典籍书目,同时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国外汉学家、翻译家、出版社积极投入到文学作品的译介中。通过翻译协会等机构举办研讨会、培训、工作坊等活动,促进交流与学习,提升本国译者的翻译能力。通过“翻译人才引进来”和“本国翻译推出去”的结合,提升译者、译作的内涵。

(三)扩大推介

《解密》在海外营销的大手笔、大投入令国内出版界颇感震撼。海外在译作出版前的预热、媒体报道、公交车身广告、电视台专访等推介手段上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利用多种媒介形式的宣传与传播,营造多样化的文化接受环境。这种多媒体、多模态的营销模式产生了积极的市场效应。宣传造势使得麦家及其作品在海外迅速蹿红,图书的销量成绩不菲。虽然国内倡导“全民阅读”,但对一部文学作品如此投入地广为宣传却从未有过。在这一点上西方的推介模式值得借鉴。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和浙江省作家协会合作策划了麦家亲赴海外十多个国家进行巡回推广的计划,这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一个创举。其成功的经验也成为未来译作推介的“他山之石”。

(四)培养人才

中国文化“东学西渐”的进程离不开本土译者的贡献,因此要注重培养高水平的本土翻译人才。翻译是个系统问题,译者应在系统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思维方面加强训练。政府和研究机构要为年轻学者搭建平台,引进海外学者共同参与,促进交流培训,倡导翻译自觉、文化自信,使本土译者能够潜心修炼,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成为真正的译界栋梁。

(五)积极对话

不管是译者与作家的对话,还是海外出版社与作家及译者的交流,中国文化“走出去”都需要多方积极对话,合力共赢未来。中国当代文学与批评在世界上还处于边缘地位,要改变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亦步亦趋,需要积极开展东西对话。《解密》的作者麦家走出国门,亲身参与海外营销,这个行为本身具有“中国文学与世界展开对话”的隐喻意义。

七、结语

《解密》的域外传播成功密码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开启了一扇窗。从《解密》的一枝独秀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开枝散叶,任重而道远。要实现中国“文学梦”,中国当代作家应内外兼修,锤炼打造优秀作品。本土译者要提升自我,积极开展交流对话,练就中西合璧的内力。作者、译者、出版社以及其他多方媒介需合力参与,共同推广当代佳作。此外,本国学者积极投入到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事业中也责无旁贷。

Mai,J.2014.Decoded:ANovel[M].O.Milburn & C.Payne.Trans.New York: Farrar,Straus and Giroux.

白 烨.2014.麦家“走出去”的解密 [N].人民日报.07-01 (24).

岑群霞.2015.基于布厄迪场域理论的麦家小说《解密》——英文译介探析 [J].名作欣赏 (9): 136-140.

高 方,阎连科.2014.精神共鸣与译者的“自由”——阎连科谈文学与翻译 [J].外国语 (3): 18-26.

黄 立.2016.今日东学如何西渐——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体系的建构 [J].当代文坛 (2): 35-39.

麦 家.2014.解密 [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上官云.2014.麦家:说我写谍战小说是误读 [N].人民日报(海外版).03-07 (10).

圣 经 [Z].2002.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

王 迅.2015.麦家小说解读的几种可能 [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1): 87-95.

吴晓东.2003.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论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 [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张伟劼.2015.《解密》的“解密”之旅——麦家作品在西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 [J].小说评论 (2): 110-117.

钟 琳.2014.麦家:我不是“间谍小说家” [N].南方日报.03-04 (A19).

(责任编辑 侯 健)

通讯地址:350202 福建省福州长乐市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英语系

H059

A

2095-5723(2017)02-0058-06

2017-01-27

猜你喜欢

麦家解密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炫词解密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解密“一包三改”
麦家: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与父母和解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炫词解密
麦家认错
英文摘要
小树底下好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