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观之下提升教师胜任力的三个维度

2017-03-11◎陈

辽宁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胜任历史培训

◎陈 良

关注

素养观之下提升教师胜任力的三个维度

◎陈 良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老师,您准备好了吗?

在当今核心素养语境下,高中教学即将迈入新的课标周期,新课标确立了“以素养立意”为主的课程体系,教学的难度在不断升级,这对教师胜任力提出了全新挑战。提升教师胜任力是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核。提升教师胜任力要关注三个维度:师德素养是基础,专业素养是关键,信息素养是保证。

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胜任力;三个维度

教师胜任力是对教师成功教学所必需的自身的因素综合界定。教师能否胜任教学则完全取决于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在综合素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确立了“以素养立意”为主的课程体系,高中历史教学即将迈入新的课标周期,随着历史课程的变化,历史教学的难度在不断升级,这对高中历史教师胜任力提出了全新挑战。在核心素养课标体系确立后,要想真正将其落实到高中历史教学之中,教师胜任力是不可忽视的。提升教师胜任力要关注三个维度:加强历史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基础,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关键,提高历史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保证。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以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

一、师德素养: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的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不仅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更是教师人格的健全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立德树人”是《新课标》修订的根本任务,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业务之外,还要具备高尚的师德素养,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师德素养是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的前提和基础。

(一)培养教师的人文情商

智商决定着教师成长的广度和宽度,而情商则决定着教师成长的深度与高度。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一定要有人文情商和教育情怀。据跟踪调查发现,现在许多历史教师上课提问,连学生的姓名都叫不出来,提问时要么依赖座次表,要么就按座位的顺序提问。不熟悉学生,连学生的姓名都叫不出的老师,谈何人文情商?教师上课提问,如果能够非常熟练而亲切地叫上学生的姓名,学生的感觉一定非常美妙,课堂才有温度。

教师人文情商的具体表现为:优雅而有趣味、自我管理能力强、深得学生的信任、对学生关爱备至、有仁爱之心,等等。培养教师的人文情商就要从熟悉学生做起,从关爱学生做起,从爱生如子做起。拥有人文情商并不是做没有原则的“老好人”“和稀泥”,而是具有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个能做、哪个不能做的价值判断力。关爱不等于放纵,向善不等于愚善,一个人要友善,也要思考什么时候无须友善。

譬如,关于“印第安人式的愚善”,教材文本有这样的描述:“美洲印第安人在哥伦布到来时为他们提供淡水、糖浆、甘薯、美洲豆和木薯粉,而殖民者带来的是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没有看清西方殖民者的强盗面目,结果招致了血腥的屠杀,印第安人的善良就是典型的愚善,和“农夫与蛇”的愚善没有区别,他们都因为愚善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并不值得别人的同情。在价值多元的当下,甚至有人调侃:“男人心太善,到老得要饭”,虽然有点偏激,但这是对“愚善者”的最佳讽刺。教师在向善的同时,也要学会杜绝愚善,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大国工匠》,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工匠故事,他们凭借着专注与坚守,勤奋与严谨,缔造了令人感动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本质是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教师被称为“教书匠”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理应需要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物欲横流、价值失序的今天,许多历史教师被日复一日的繁杂事务缠绕,一天到晚过着简单重复、原地踏步的工作生活。基于现实情况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大环境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驱力在减弱,不重视自我发展和专业提升,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许多历史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因此,培养历史教师的“工匠精神”,是克服职业倦怠的利器,是提升师德素养的法宝。

提升历史教师的师德素养,要求教师要有坚定的职业操守和职业取向,要远离浮躁喧哗的社会干扰,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要坐得住冷板凳。历史教师的教育境界决定着学生的境界与视野,拥有“工匠精神”的历史教师才有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历史教师一旦拥有坚持再坚持的匠人精神和高尚的师德素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有效达成,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专业素养: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的关键

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新课程改革中,要给予历史教师更多的创新空间,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制、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管控等方面,历史教师都要围绕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这一终极目标来进行创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史学研究成果

提高历史教师的史学素养,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学术追求。不可否认,现在许多历史教师除了教科书和教辅资料外,很少阅读专业书籍与杂志,不关心史学研究成果与史学动态,导致自身专业素养平平,课堂教学缺乏前瞻性的学术理论支撑。因此,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既需要历史知识的时时更新,更需要关注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将史学研究成果内化到历史教学之中,运用新史观来解释历史,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学术性,从而实现从“教书匠”向学术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譬如,关于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划分,传统史学观点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在革命史观盛行的年代,再加上中国史学界长期受到苏联史学界的影响,这一结论不足为奇。但随着新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发展,世界近代史则采纳了以“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一史学观点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并已经被国内历史届普遍接受,教师就应该将这一史学研究成果及时渗透到历史教学之中,运用新史观来解释历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建立专业发展共同体

一名优秀教师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专业团队,更离不开教师专业团队中的领军人物。现在,仍有部分历史教师缺乏合作意识,他们喜欢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完全凭借一己之力教学备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依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

中学历史四大期刊之一的《中学历史教学》,从2015年第7期增设了《名师工作室巡礼》栏目,陆续推出了全国知名的历史名师工作室,如江苏扬州市王雄历史名师工作室、陕西省西安中学郭富斌名师工作室、江苏吴江唐秦历史名师工作室、江苏昆山沈为慧名师工作室,等等。历史名师工作室对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要有共同的愿景和梦想。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唤醒另一棵树,一座山推动另一座山。”完善师徒结对与导师制,充分发挥名师效应,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发挥“集群效应”,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一群人做着相关的研究,更容易获得专业信息,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三)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实现教师梦想的重要平台。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可以唤醒教师的初心和职业梦想,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教师积极向上、向学的职业情怀。现在,许多历史教师专业定位不清晰,缺乏职业规划与职业取向。中学历史教师只有在专业发展规划的任务驱动下,才能够长期在不满和超越的渴望中,进行着不懈的思考和叩问,实现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

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段落式的专业梯度发展规划。譬如,可以把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定为县市级青年优秀骨干教师,把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定为县市级学科带头人或名教师,针对教科研与教学能力比较突出的骨干教师,可以向特级教师和人民教育家培育对象方向发展。

科学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能够激发教师强烈的专业发展愿景,激发专业发展内驱力,克服倦怠情绪,培养职业情怀。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教师走出平庸、提升专业素养的最佳途径。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需要不断地学习,广泛的阅读,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阅读触及灵魂深处的思考。深度“悦读”是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DNA,也是其教学力量的源泉。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撰写研究性论文和开展课题研究,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要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重要目标,积极开设县市级公开课、示范课。“名师的成长在八小时之外”就是这个道理,通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向专业更深处漫溯。

(四)开展主题式业务培训

主题式业务培训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当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专业培训都非常重视,也提供了很多的培训机会,如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培训,等等。虽然教师的业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大多培训还处于伪培训和浅培训状态,缺乏深度培训的高度。每年教师培训的名额都有限,许多教师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继续教育学时,对培训的内容并不关注,学习结束后,不能将培训的内容及时有效的向其他教师传达,致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培训陷入了“被培训”的怪圈。

主题式业务培训是教师自觉发展的内生力,教师培训要有任务驱动,让教师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培训。在教师业务培训的过程中,适当的“逼”一下,给教师点压力,要对培训教师进行适当的业务考核,避免培训流于形式,走伪培训之路。教师要增强继续教育学习的自觉性,充分利用各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业务培训来教学“充电”,培养教师的“造血”功能。

主题式业务培训是提升教师业务素养的重要途径。譬如,笔者有幸参加了2016年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的高中历史暑期业务培训活动,培训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能让与会教师及时接触高中历史新的课改前沿和新课标的发展动态,引发了教师们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深度思考,与会教师很受启发,这样的主题式业务培训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起到很大的助力作用。

三、信息素养: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的保证

在当今教育信息化时代,仅仅提升历史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专业素养远远不够,还需要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只有非常娴熟的掌握信息应用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提升教师的胜任力,才能应对新挑战。

(一)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当下,仍有少数历史教师对最基本的PPT课件的制作、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等还比较生疏,当他们面对信息化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慕课、微课、云课堂、翻转课堂时,往往会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不可否认,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群体中仍然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电脑盲”,他们不愿学习先进的信息应用技术,甚至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学生,教师胜任力出现了严重危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提升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近期,江苏省推行《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能力提升工程》成为教师信息应用技术提升的重要平台。《能力提升工程》包括线上理论培训和线下行为跟进。线上培训课程由华东师范大学提供,涵盖中小学各个学科,既有信息化应用技术最基础的课程资源,如《Excel应用入门》《Word应用基础》等,也包括学科信息化应用的课程资源,如《高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评析》《历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等,总计83门课程资源,适合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教师群体。

历史教师在线上网络培训结束后,还要经过线下的《能力提升工程实践平台》,完成学习成果,成果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微课、教学反思,等等,线下行为跟进可以检验线上网络培训效果,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能力提升工程》既是对信息化应用技术比较薄弱教师的常识普及,也是对信息化应用技术水平较高教师的有效提升,教师群体中的很多“电脑盲”在《能力提升工程》中被逐渐“消灭”。历史教师通过网络理论培训和实践行为跟进,有效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培养教师网络搜索共享习惯

面对知识呈几何倍增的信息化时代,掌握知识多少已不再那么重要,许多人类已知的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检索与共享,只要培养历史教师网络搜索习惯,利用互联网来“充电”,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人说:“有困难找百度”,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学过程中,凡是遇到有不清楚的地方,只要在百度上输入关键词,答案就会一目了然。

例如,在讲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课时,毛泽东在1956年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十大关系”的具体内容,教材文本根本没有介绍,教师只要到百度上输入“论十大关系”关键词进行搜索,问题会顺利解决。在平时的教学中,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将问题上传到微信群、QQ群,借助网络平台共同解决。

譬如,教育部推行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教师“晒课”,既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又增强了教师的信息交流机会。每位教师都能轻松地共享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这就是网络的力量。只要历史教师养成良好的网络搜索、网络交流、网络共享的习惯,借助网络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牢固的知识系统,才能成为有用的知识,实现网络知识的深度嵌入、无缝对接。

不忘初心、回归初心、方能继续前进。教师胜任力是自觉发展的内生力,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关键,是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学生在变,教师也要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人格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教育理念,做到师德素养高尚、专业素养精湛、信息素养精通,成为历史学科乃至教育领域的行家里手,才能充满人格魅力,才能成为有胜任力的优秀教师,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有效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才能实现。

[1]赵辉.基于教师胜任力的学校管理创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8).

[2]王雄.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健全[J].中学历史教学,201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15.

(责任编辑:赵静)

陈良,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胜任历史培训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新历史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