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推进态势下“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的辩证统一

2017-03-11孙绍勇

理论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倡议机遇一带

孙绍勇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0)

协同推进态势下“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的辩证统一

孙绍勇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0)

“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为沿线各国各地区拓展了合作空间,释放了发展潜力。在各方力量统筹协调、深化共识的基础上,“一带一路”由经济驱动向人文交流、安全维护、外交转型不断延伸,进一步“开辟合作新起点,谋求发展新动力”。从探寻经济全球化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开创国际政治民主协商的新格局、构建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新样态来把握世界机遇与中国机遇的辩证统一,从接续丝路辉煌的新起点、拓展筑梦空间的新征程、承载提质增效的新使命来审视历史机遇与现实机遇的辩证统一,从契合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变革国际安全观的新境界、超越传统地缘政治的新创举来认识理论机遇与实践机遇的辩证统一,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共识深化,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机遇;辩证统一

“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构想到行动落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沿线国家贸易交往的密切顺畅,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推进,各大产业合作的优化升级,使“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成为了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的生动现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更是彰显了中国矢志不渝的决心和国际社会共襄盛举的气象。回顾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前景,“一带一路”建设不仅需要沿线各国各地区、乃至国际社会多方力量的协同推进,还要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协同推进人文交流、安全维护、外交转型等内容。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随着各项重大项目的推动落地,“一带一路”的多重利好不断增强世界各国的体认扩充和共识深化。全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世界机遇与中国机遇、历史机遇与现实机遇、理论机遇与实践机遇的辩证统一,对于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多维并举和纵深发展具有继往开来、行稳致远的价值意蕴。

一、世界机遇与中国机遇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曾明确提出:“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48页。“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把世界机遇与中国机遇辩证统一的新举措。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国际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其根本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与中国的共同发展、联动发展创造了机遇。

(一)探寻经济全球化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从经济全球化来看,随着全球性经济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扩张,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联系性和相互依赖性逐渐加深,传统的“一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分工与协作、融合与发展,对于全球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具有积极意义。虽然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和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挑战,但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是利大于弊,是不可逆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从愿景落实到行动,顺利推进,得益于当前国际社会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各国利益深度融合,以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总体发展态势。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于解决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失衡,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机遇,具有世界性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又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新机遇。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为经济全球化增添了动力,中国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主动成为引导者、贡献者。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使崛起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使经济全球化更具包容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基础设施、服务业、金融业等各种产业的联动发展、深化合作,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活力和机遇。其次,“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能源技术、制造业等领域的共建共享,搭建符合沿线国家目前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合作机制与平台*孙靓莹、邱昌情:《“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南南合作:路径与前景》,《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带动了资金、技术、运输条件等欠缺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再平衡。最后,“一带一路”倡议多边互动、平等协商的原则有利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让更多的欠发达国家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之中,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融通对接,促进世界经济融合发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新秩序。

(二)开创国际政治民主协商的新格局

当前国际政治格局总体平稳,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美国党派纷争使得国家治理能力削弱,试图称霸世界力所不及。反观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通过不断发展变革增强自身的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促进了世界发展的多极化,对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进国际关系的平等民主具有重要意义。处在中国崛起和国际政治格局调整变化的十字路口,“一带一路”倡议对改变中国和世界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一带一路”建设密切了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对话,使之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破除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相互取代、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更好地平衡国际话语权,促进国际社会的民主协商共识。

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3月30日。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赢得广泛赞誉,充分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主动融入世界、担当国际道义的决心和勇气,超越了国强必霸的旧思维。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Shannon Tiezzi ,“The New Silk Road: China's Marshall Plan?”The Diplomat,November 6,2014。,不是要推翻现行的国际体系,而是在互动、协商的基础上打造新型国际关系,维护国际政治安全。“一带一路”倡议推行以来,各国人民认识到中国没有借机“干涉他国内政,经营势力范围,更不会‘拉帮结派’,结成政治联盟,推行强权政治”*孙绍勇、王文余:《“一带一路”战略:超越传统地缘政治的中国逻辑》,《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一带一路”沿线数十个国家能够妥善处理分歧和纷争,通力合作,得益于中国一贯主张的互谅互商、自主自愿的民主协商原则。这种国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对话,通过民主协商增进共识,对于深化各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构建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新样态

从人类文明多样共存来看,文化的交流交融对经济合作、政治互信起着润滑作用。随着近代以来中华文明的衰落,西方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使西方文明不断崛起,“西方中心论”从此弥漫整个世界。西方发达国家认为西方文化高于非西方文化,西方文明更具有优越性,西方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念具有普世性,弗朗西斯·福山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将终结于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21世纪以来,信息化、网络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往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多样文明共存的客观性,以及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一带一路”从“文明的冲突”走向“文明的共存”,抓住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契机,在中华文明崛起的过程中,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正向增益。通过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倡导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观,以民心相通增进多元文化的认知认同。“丝绸之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向世界传递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习近平:《中国不接受“国强必霸”逻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5月16日。“一带一路”倡议始终秉持着中国传统的“和合共生”、“世界大同”等文化理念,为讲好中国故事和吸收世界文明搭建平台、创造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是多种民族、文化和宗教的荟萃之地,尤其中东、中亚地区更是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跃地带。以文化交往、人文交流为先导,化解文化和宗教冲突,对“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回顾“一带一路”建设三年多来的历程,中国始终坚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重现古丝绸之路文明、多元、共荣、共生的世界文化景观,以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寻求不同文明精神世界的和解。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文化交流合作资源,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发展文化贸易、促进教育的交流合作,在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艺术产品以及文献资料等方面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赢得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认可,一定程度上源于它在尊重不同文明差异的基础上构建共同文化记忆和符号的新样态,以情感关切和文化交融链接中国与世界。

二、历史机遇与现实机遇的辩证统一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境遇下, “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是接续丝绸之路精神的文明载体,也是促进国家和地区之间战略合作的有效平台。“一带一路”的成功有着历史和现实的逻辑必然性。把握历史机遇与现实机遇的契合性,对于深化务实合作,“开创发展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圆桌峰会》,《人民日报》2017年5月16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质增效,具有高屋建瓴的价值要义。

(一)接续丝路辉煌的新起点

古代丝绸之路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历经汉、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主要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从一开始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西方的胡麻、葡萄、番薯等商品贸易,拓展到宗教、文化的交流传播,成为古代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纽带。挖掘古代丝绸之路丰厚的历史价值对于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古代丝绸之路所创造的历史性的辉煌,揭示了中国与欧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流通的历史轨迹,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性和延续性,但并非简单的历史重现。作为一项世纪性的宏伟议题,“‘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国置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赵可金:《“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页。。丝绸之路沿线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而且沿线国家普遍处在发展的上升区,有着广阔的战略前景。早在1997年,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就提出了“丝绸之路外交”新战略,把中亚及高加索8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摆在日本的新外交战略的重要地位。2009年,欧盟在“南部走廊”能源峰会上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计划,力图加强与中亚地区的贸易交往和联系。2011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又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建构美国主导的“中亚—阿富汗—南亚”经济体。这些战略背后是核心利益的竞争,带有极强的国家中心主义和民族本位主义色彩。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更具有全人类的历史视角,在关照各方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着眼长远利益,注重民意基础,统筹时空变革。

(二)拓展筑梦空间的新征程

改革开放初期,出于对经济建设中心任务以及提升综合国力的考量,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策略。时至今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就经济总量而言,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了明显提升。国际社会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之中,为解决国际问题、推动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深刻指出:“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5页。“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用实际行动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展现权责共担的国际道义和互惠互利的庄严承诺。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 “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创造和延长国际战略机遇期,“营造实现中国梦的良好外部环境,在世界发展中拓展中国梦实现的空间”*孙绍勇:《实现中国梦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与对策探析》,《宁夏党校学报》2015年第4期。。

“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紧密联系在一起。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在2017年5月14 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承诺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1000亿元人民币。“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一家独大,而是沿线各国、各地区共享共赢。但中国对“一带一路”的支持和付出是巨大的,国际社会得到的实惠是真实可见的,向世界充分表明中国的崛起不以损害他国的利益为代价,而是造福世界。“一带一路”建设把中国梦与各国人民的梦连接在一起,在增强国内国际互动合作、打造世界联动发展新引擎的过程中,让历史照进现实,以彰显中国的道义和担当,为世界人民搭载中国“便车”提供广阔空间和机遇。

(二)承载提质增效的新使命

习近平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5月15日。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在日趋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取决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总体态势不容乐观。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强烈愿望。2014—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额为1.8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出口总额的27.4%,自沿线国家进口总额为1.2万亿美元,约占自全球进口总额的23.7%。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759.7亿美元,同比增长9.7%,对“一带一路”沿线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260.3亿美元,同比增长36%。2015—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为293.5亿美元,占对全球直接投资额的9.3%。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5亿美元*夏先良.:《“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取得辉煌成就》,《经济参考报》2017年5月8日。。这些数据反映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沿线各国各地区取得的经济发展实效,在谋求各国共同利益诉求的开放合作中把“一带一路”倡议创造发展新机遇、积聚增长新动能的价值目标变成了有目共睹的现实发展红利。

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的成功举办,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进展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如何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发展资源、激发增效活力、深化务实合作,是将共识转化为行动的关键。“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等方面继续提质增效,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统筹落实,合力推进。首先,中国作为倡导者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上不断突破,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更具说服力,才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擘画未来,担当“领跑”使命。其次,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规划发展的“有效对接,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挖掘增长新动力”*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闭幕辞》,《人民日报》2017年5月16日。。通过宽领域的人文合作加强人文关怀,在交流借鉴中妥善处理分歧和矛盾。从国家战略政策的配套性和执行力来看,“一带一路”建设的升级还要打破既有国家战略重经济轻文化、旅游、人才的做法,注重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互协调,同时要加强平台体系构建和配套政策措施建设。最后,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战略规划设计,建立公正合理的多边合作机制,以及稳定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预防摊子过大、后劲不足等风险。

三、理论机遇与实践机遇的辩证统一

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对国际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开创了周边外交的新局面,构建起新型大国关系,而且有效回应了“中国威胁论”、“中国中心主义”等言论,破除权力决定利益的霸权思维,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增进国际社会的认同和信任。从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战略来看,“一带一路”倡议秉承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道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理论与实践上,对于契合命运共同体理念、变革国际安全观、超越传统地缘政治具有高瞻远瞩的全球性战略意义。

(一)契合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

习近平在不同外交场合多次阐释和倡导命运共同体的人类社会发展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是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以及差异性,核心是利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揭示了当今国际社会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的连带效应,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之间的迥异,是深刻认识把握当今国际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走向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国际观。“一带一路”倡议在价值目标上与命运共同体同向同行,在实践发展上高度契合。回首这一倡议,从理念构想到顶层设计再到项目落实,各项合作不断开花结果。“一带一路”建设把命运共同体“讲信修睦(政治上)、合作共赢(经济上)、守望相助(安全上)、心心相印(文化上)、开放包容(对外关系上)”*张祥建、涂永前:《“一带一路”:中国大战略与全球新未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的内涵理念转化为现实可行的战略路径,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探索实践中增强国际社会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发展走向的价值判断和战略选择,在推动人类共同发展、协调发展、普惠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世界各国共创美好未来的利益支点,以弘义融利、守望相助化解彼此间的隔阂与纷争,构建风雨同舟、权责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习近平:《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致辞》,《人民日报》2016年1月17日。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各类项目的运作,带动沿线各国发展,坚持和贯彻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新加坡学者郑永年指出:“中国的丝路基金是包容的、开放的、共荣的、可持续的,体现着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理念。”*郑永年:《负责任大国风范》,《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5日。“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世界整体利益,寻求最大程度的共同利益,兼顾他国的合理利益,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愿景在现实利益的平衡融合中构筑起来。

(二)变革国际安全观的新境界

习近平从内涵外延、时空领域、内外因素研判当前国家安全的形势变化,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重视外部安全”、“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27页。。“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内外兼顾、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理念,对于变革国际安全观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一带一路”建设架起了各国、各地区之间友谊的桥梁,在经济合作、政治沟通、文化交往、资源互补的现实互动中化解传统的军事、政治、外交冲突,携手应对生态危机、公共卫生、恐怖主义、网络攻击等。国际信任是国际安全的基础,在中国和沿线国家共同推动下,“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认可和影响不断扩大,世界各国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激增。“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更倾向于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协调与合作,构建互信、平等的安全秩序”*储殷:《“一带一路”呼唤新的国际安全体系》,《中国青年报》2017年3月1日。,并且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中“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宗旨。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贯彻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62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为促进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形势调整变幻的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倡议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前提,充分把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共同安全有机统一,有效推动了新的国际安全体系建设。这种以多元立体的平台外交来构筑国际安全,鲜明地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外交关系的调整变革上。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外交一直把大国关系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国际关系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由大国关系来决定的。”*胡键:《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其实践研究》,北京:时事出版社,2016年版,第45页。“一带一路”从理论发展到实践作为,摈弃了大国之间分权抗衡、冲突对抗的老路,为大国之间增进共识创造战略机遇期,以扩大、聚焦共同利益促进大国关系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深入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贯彻落实“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着力打造周边安全圈,维护和巩固区域安全稳定。深化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国际安全观,引导建立点(大国关系)—线(周边外交)—面(国际社会)一体的国际安全新秩序。

(三)超越传统地缘政治的新创举

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结构是无法改变的,但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家战略的抉择是不断变化的。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缺乏地缘上的缓冲带,时常面临着领土争端和地区冲突。中国的崛起需要采取谨慎妥善的外交策略,化解地缘政治风险。“‘一带一路’超越了传统地缘政治以追逐权力和控制世界为目的的‘国家中心主义’。”*孙绍勇、王文余:《“一带一路”战略:超越传统地缘政治的中国逻辑》,《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一带一路”赢得沿线各国的热烈反响和由衷称赞,与它在主旨、战略、策略上积极回应各种传统地缘政治思维的猜忌与质疑有着重要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在理念上突破了“传统的以意识形态为标准的‘冷战划边思维’”*胡伟:《“一带一路”打造中国与世界命运共同体》,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5页。、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地缘政治博弈思维,不排除、也不针对任何一方;在实践上强化战略伙伴关系,保证各国参与合作的自主性与平等性,合力共谋发展,增强合作成就感。

“一带一路”的腹地欧亚大陆,尤其中亚地区自古就是地缘政治争夺的焦点。英国地缘政治家哈尔福德·麦金德把欧亚大陆称作世界的“心脏地带”,认为谁控制了东欧和中亚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中国的崛起没有陷入传统地缘政治的争夺,更不会称霸世界,而是给欧亚大陆各国带来福祉和繁荣。“一带一路”从理念到行动次第开花结果,在务实合作和实践检验中彰显国际正义和价值理性。这一倡议的实施对接“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习近平会见欧洲议会议长》,《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3月17日。,并辐射非洲大陆,不断扩大和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对传统地缘政治的超越性意义就在于打破了传统地缘决定论的零和博弈,规避了地缘政治风险,摆脱了大国对权力追逐的漩涡。在扩大各方共同利益最大公约数的同时,积累合作信任,创造美好未来,营造国际地缘政治相向而行、和谐发展的新态势。

四、结语

回首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质性进展,中国用事实和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了“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机遇生成于主客体在社会实践中的相互作用。世界与中国的变幻、历史与现实的变迁、理论与实践的变革,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了时代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只要国际社会戮力同心,深化合作与共识,就能防风险于未然,化挑战为动力。随着各国各地区各领域的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呈现出生气蓬勃的发展态势,进入加速升级的新阶段。通过前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阐释,以及经济影响、价值意义的评估,“一带一路”的内容和议题由浅入深,在共认、共商、共建、共享的全面推进意向驱动下,不确定因素逐渐减少,共同利益与合作共识进一步突显,相关国家的战略对接、项目合作、贸易流通成效显著。“一带一路”正朝着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发展纵深推进,在具体方案细化和行动落实中以点带面、串点成线,为世界各国创造机遇,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为各国人民增添福祉,把“一带一路”建成通向人类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要求研究”(项目编号:15ZDA00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研究”(项目编号:15AKS003)的阶段性成果。

孙绍勇,男,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F120.4

A

1002-3909(2017)05-0087-07

[责任编辑赵丽娜]

猜你喜欢

倡议机遇一带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一带一路”我的梦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