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七至十七世纪抚远地区建制沿革

2017-03-11孙明阳

兰台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抚远黑水黑龙江

孙明阳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哈尔滨 150000)

浅议七至十七世纪抚远地区建制沿革

孙明阳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哈尔滨 150000)

抚远地处中国最东端,位居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在我国东北亚战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因此对于抚远地区的建制沿革显得充分而必要。本文梳理出从唐至明的中央王朝对于抚远地区的行政建制,并对其在该地区的建制思想进行探讨,以求为当下抚远地区的“水上丝绸之路”建设建言献策。同时本文对于抚远地区颇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也进行了梳理。

七至十七世纪 抚远地区 建制沿革

抚远市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地理方位是东经133°40′08″至135°520,北纬47° 25′30″至48°27′40,是我国最东部的县级行政单位,也是我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抚远有着厚重的历史溯源,是满族肃慎人的发祥地之一。原名“伊力嘎”,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地处我国陆地最东端,是祖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素有“华夏东极”之美誉。但是,打开抚远县志,却发现抚远行政建制最早可追溯的历史直到宣统元年(1909),作为我国东北亚战略腹地的抚远,追溯其历史是极其重要的。因此,笔者着重梳理由唐至明时期抚远地区的行政建制沿革,拓深抚远地区的历史长度,为抚远经济政治建设服务,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服务。

唐朝时期的抚远地区

关于唐朝时期,在抚远地区关系最大的莫过于黑水靺鞨,黑水靺鞨是由靺鞨部落分化而来。关于黑水靺鞨地区在唐这一代的行政建制,主要是羁縻府州制度,据《新唐书、北狄传》记载:“开元十年,其酋倪属利稽来朝玄宗,即拜勃利州刺史。”[1]这是记载最早关于黑水靺鞨的行政建制,虽然之前已经有“贞观二年,乃臣附所献有常,以其地为燕州。”[1]但是并未形成一定的建制,以至于太宗征高丽期间,靺鞨竟与高丽联合反对唐朝军队,因此笔者认为真正代表唐朝对黑水靺鞨地区采取有效的民族统治是从设立勃利州刺史开始。此后,唐政府又在此基础上设立了“黑水都督府”,“开元十三年,安东都护薛泰,请于黑水靺鞨内置黑水军,续更以最大部落为黑水府,以其首领为都督,诸部刺史隶属焉,中国置长史,就其部落监领之。十六年,其都督赐姓李名献诚,授云麾将军兼黑水经略使,仍以幽州都督为其押使。”[2]至此,唐朝关于黑水靺鞨地域的有效统治正式建立起来。但是,由上述古文献得出,当时的抚远地区是在黑水靺鞨的活动范围之内,当然也是黑水都督府的统辖之内,可是关于黑水都督府的位置却有较大的争议,张博泉先生认为在黑龙江下游俄罗斯境内阿纽依河口附近[3],孙进已先生认为与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临近[4]。而邓树平先生在综合了中俄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则认为应该是在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的江岸古城遗址。综上所述,黑水都督府府治的领域应该在黑龙江下游地区。结合上述古文献,那么抚远最有可能被封为“勃利州刺史”的倪属利稽统辖,关于勃利州的州治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这已无争议。但是关于当时的勃利州统辖范围以及倪属利稽是隶属于黑水靺鞨哪个部落酋长,还有待考论。但是关于抚远地区的行政建制在唐朝,可以明确的是在黑水都督府统辖之下,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辽朝统治下的抚远地区

五代时,黑水靺鞨改称女真,散居在南起长白山,北到黑龙江的宽广地域。其中,生活在北方黑龙江区域的女真人,被称作生女真。生女真分成许多部落,各部落社会很不平衡,其中在松花江中游到黑龙江下游地区分布有五个较大的部落,称作五国部[4]。关于这五个部落的名称分别是“剖阿里国、盆奴里国、奥里米国、越里笃国、越里吉国”①,那么为什么说抚远在五国部的活动区域呢?其实关于辽朝时代五国部的分布史家多有考据,《三朝北盟会编》曾做大概描述,曰“海东青者出五国,五国之东接大海,自海东而来着,谓之海东青”[5],而近代大家更多通过考证五个部落的分布范围来确定五国部的大致统辖区域:蒲奴里城,屠寄认为在固木呐城,即今黑龙江汤原县大有屯古城,张博泉则认为在依兰东北。越里笃城,屠寄认为在宛里城,古城在今黑龙江桦川县境内。奥里米城,屠寄认为在松花江与黑龙江合流处附近,古城在今黑龙江绥滨县西九公里处越里吉,张博泉则认为在伯力,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中国历史地图集》编写者认为在依兰县城。部阿里·丁谦认为在依兰城东桦川县境普利斯幼普城,张博泉认为在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口附近,《中国历史地图集》编写者认为在伯力②。即便众说分歧,但是关于五国部大致活动区域还是可以确定的,即在宜兰县东北,乌苏里江以西直到黑龙江下游地区,抚远地区在辽代时期属于五国部活动范围之内无疑,而且有可能在越里吉或剖阿里国的活动范围之内。

关于金朝统治下的抚远地区

后来发生了“五国蒲聂部节度使拔乙门畔辽,鹰路不通”[6],女真酋长完颜乌古乃平定了这场叛乱,至此,辽放弃了对该地区的统治,女真完颜部开始了对五国部的统辖。关于归顺后的五国部,在金朝分为了几个部分,靠近女真的部分被纳入女真族之中,这其中尤为明显的便是胡里改女真,金世宗在谈及胡里改女真时说:“其人皆勇悍,昔世祖与之邻,苦战累年,仅能克复。其后诈服诈叛,至穆、康时,始服声教”[7]。因此,金朝在建国伊始便在这里建立一定的有效统治,据《金史》地理志载:“胡里改路,国初置万户,海陵例罢万户,乃改置节度使。承安三年(1198)置节度付使[8]。关于此,我们可以先讨论一下,金朝在东北地区行政建制的问题,当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在上京路之下仍设路级建置,并由万户或节度使统领;其二,金代的金源地区所设的路、府、州、县一级的行政建置较之中原地区为少,而猛安谋克的建置则普遍存在”[9]。因此,胡里改路隶属于上京路统辖,而且胡里改路更具有羁縻统治的色彩。那么,关于胡里改路的统治范围到底有多大呢?据此,《黑龙江省志》有较为明确的记载:“胡里改路路治在今依兰县城北(五国头城旧址)。其辖境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鞑靼海峡,西以屯河(今汤旺河)与蒲峪路相邻,东南与恤品路接界。”[10]其后注有:“北至上京一千五百七十里,东北至胡里改一千一百,西南至合懒一千二百,北至边界斡可阿怜千户两千里,耶懒又书作押懒。”[11]其中写有北至边界斡可阿怜千户,据谭其骧先生考证:斡可阿怜千户便在伯力(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12]167,由此可以肯定的是,今抚远地区应在胡里改路的统辖范围之内。

关于元朝时期的抚远地区

关于元朝在抚远地区的行政建制,田新民先生在《全国市县地名沿革表》中指出,“乞列怜隘口”是元朝在抚远地区设置的带有行政色彩的地方建制[13]。而关于“乞列怜隘口”出现于《明实录》中,记载:洪武十五年二月,故元鲸海千户所速哥帖木儿、木答哈千户完者帖木儿、牙兰千户皂化自女真来归,提出了愿意去“乞列怜”等旧所部之地,往谕其民,使之来归[14]。后经谭其骧先生考证:“乞列怜隘口便在抚远县之西的喜楼里古城”[12]215。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乞列怜隘口在元朝时期确实存在于抚远地区,同时乞列怜隘口又称乞列迷城,乞列怜与乞列迷有音传的问题,故而历史上对该地颇有争议[15]。元朝在该地设立有水达达路作为上级行政机构,水达达路的设立带有浓厚的羁縻统治的色彩,既无路治又无完善的下级机构,只有象征统治带有军事色彩的征东元帅府在奴儿干地区。

乞列怜隘口之所以这样命名,大概与生活在该地乞列迷人有关,关于乞列迷人的生活习性,《寰宇通志》有详细的记载:乞列迷有四种,日曩家儿、福里期、兀剌、纳衣。性柔刻贪狡,居草舍,捕鱼为食,不梳刷,着直筒衣,暑用鱼皮,寒用狗皮,腥秽不可尽。以溺盟洗,父子不亲,夫妇无别,不知揖拜。不识五谷,六畜惟狗至多,乘则牵拽爬犁,食则烹供口食。婚嫁娶其娣,则妹以下皆随为妾。死者剖腹焚之,以灰骨夹于木末植之。乞里迷去奴儿干三千余里[16]。

从上可知,乞列迷人带有浓厚的原始部落的色彩。当然,笔者在整理文档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关于乞列迷与吉列迷的混淆之处,在此不再详述。③

关于明朝统治下的抚远地区

元亡以后,东北地区一直为纳哈等为代表的故元势力所霸占。洪武二十年(1387)纳哈降明,明朝开始正式确立对东北的统治。由于该地区“华夷杂糅之民,迫近胡俗,易动难安,非可以内地之治治之也”[17]。因此东北地区没有单独建省,建立带有羁縻色彩的卫所制度。

明朝在抚远地区建立的带有羁縻行政色彩的卫所,主要是“兀者揆野木千户所”和“乞勒尼卫”,最早建立的是兀者揆野木千户所,据《明实录》记载:永乐三年八月壬申,“苦野木等处女直野人头目虎失木等三十九人来朝,赐钞币有差”。同月丙子,“兀者卫别里哥秃等来朝,命设兀者揆野木千户所,以别里哥秃等九人为千百户,赐诰印、冠带、袭衣、钞币有差”[18]卷37。随后,在永乐七年(1409)设立乞勒尼卫,《明实录》载:“四月癸已,奴儿干鞑靼头目忽刺冬奴等六十五人来朝,置伏里其、乞勒尼二卫,敷答河千户所”[18]卷62、“永乐七年十月乙丑,虎也木等处女直野人头目撒秃兀等来朝,命为乞勒尼卫指挥千百户”[18]卷66,关于上文中“苦野木”、“揆野木”大概是“虎也木”的音转。关于乞勒尼卫和兀者揆野木千户所的地舆位置,《满洲源流考》、《吉林通志》等书一致认为“虎也木”、“揆也木”即三姓(今依兰县)东北距奇穆尼河(今苏境比腊河)不远的瑚尔穆屯。该屯在康熙《皇舆全图》中作“克勒母噶山”,十三排图作“克勒穆噶珊”,为今抚远县通江口。因此,今抚远县境在乞勒尼卫辖境。而兀者揆野木千户所与乞勒尼卫应当不远,乞勒尼卫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之喜鲁林古城此古城之东,今抚远县治所在,清代舆图载有“克勒母噶山”,克勒母即揆野木与苦也木。《吉林通志》卷十七谓“富克锦东北六百八十里有齐勒木宏库屯,盖即揆野木。”[12]276,293而明朝在这些卫所上面又设置了“奴儿干都司”作为它们的上级机构,主要负责该地区的军事和朝贡活动。

关于明朝在抚远地区不仅设立了带有行政色彩的卫所,而且在沿袭元朝在该地设立的带有驿站性质的“狗站”,设立了“乞列迷城乞勒依站”。明代的“海西东水陆城站”中,其第21城站为“考郎古城可木站”,第22城站为“乞列迷城乞勒依站”,第23城站为“莽吉塔城药乞站”。“乞勒依”即“乞勒尼”的音转,介于可木站与药乞站之间。可木站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县的可木地方,考郎古在其附近的额图古城,莽吉塔城药乞站在今黑瞎子岛山,则介于其间的乞列迷城乞勒依站,应当在抚远县境内[12]276。

十七世纪伊始,伴随着以建州女真为代表的后金政权的建立,抚远地区的卫所制度也逐渐被带有女真色彩的八旗制度所取代,而生活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已渐渐被后金政权所统一。

从以上可以看出,从七世纪至十七世纪,抚远地区的行政建制大都带有羁縻统治的色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历代中央王朝对该地区的统治有着重加重的趋势,从唐朝仅仅是册封开始到明朝设置卫所,并在其上置以带有镇抚色彩的“奴儿干都司”便是证明。同时,生活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种类日益繁多,并且相互交融日益密切,从黑水靺鞨到五国部再到乞列迷,生活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到明朝时期,有乞列迷人、吉列迷人、女真人等,这些少数民族正是现在鄂伦春族、赫哲族、满族人等得雏形,正是这些少数民族在抚远地区的历代耕耘,才有了今天抚远地区历史文化的辉煌。

回首当下,2016年1月,经民政部批准,抚远县撤县设市。国家从行政层面解决了抚远地区长期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行政级别长期不对等的问题,但是笔者通过对抚远实地调研期间发现,抚远仍然存在常住人口较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抚远地区应充分利用好国家一路一带经济建设契机,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利用好当前中俄关系友好的国际背景,充分拓展抚远的东北亚经济战略腹地,为抚远地区“十三五”经济腾飞努力,为国家建设好边疆经济提供经验和范例。

注释

①《辽史·营卫志》,关于这五个部落名称,辽史本身就有很多说法,具体可以参考《五国城与五国国名的破译》刘文生张泰湘,这里参考的是《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的说法.

②详见屠寄《黑龙江舆地图说》丁谦《辽史各外国地理志考证》张博泉等《金史论稿》《中国历史地图集》.

③详情可参考:张泰湘、金泰顺《吉列迷、乞列迷辩》;丛佩远、柴营《元代的吉里迷》.

[1]欧阳修《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四北狄

[2]刘昫《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下

[3]张博泉.东北地方史稿[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

[4]景爱.辽代的鹰路与五国部[J].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1983(4).

[5]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6]《金史》卷1《世宗纪上》,第3页.

[7]《金史》卷8《世宗记下》,第193页.

[8]《金史》地理志.

[9]王禹浪.金源文化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95.

[10]耿煜.黑龙江省志·地名录第78卷[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669.

[11]脱脱《金史》卷二十四志第五.

[12]编辑组.《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地区资料汇篇[M].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央民族学院编辑组,1979.

[13]田新民.全国市县地名沿革表[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2:92.

[14]《明太祖实录》卷142,洪武十五年二月壬戌,第2235—2236页.

[15]佟冬主编,丛佩远著.《中国东北史》第3卷,第238页。该书考的乞列迷城与笔者所写乞列怜隘口为同一地区.

[16]陈循等撰《寰宇通志》卷116《女直》,载郑振铎辑《玄览堂丛书续集》第79册,台湾:“中央”图书馆,1947年影印本(无页码)

[17]王之诰.《全辽志.叙》[M]//金毓黼辑《辽海丛书》第一册,辽沈书社,1985:496.

[18]《明实录》太宗朝.

On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Evolution of Fuyuan Area from the Seventh to Seventeenth Century

Sun M ingyang

(History and Culture Tourism College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0,China)

Fuyua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intersection of Heilongjiang River and Wusuli River,the very eastern part of China, holding a very important political and econom ic position in China's Northeast Asia strategy.So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evolution of the Fuyuan area.This article combs the adm inistrative system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rom Tang Dynasty to M ing Dynasty,and discusses its organizational idea in the area in order to mak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Silk Road"on the water area.At the same time quite distinctive ethnic m inorities in the Fuyuan area are also introduced.

from seventh to seventeenth century;Fuyuan area;system evolution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2.30

K291/29

A

2017-02-19

猜你喜欢

抚远黑水黑龙江
抚远意象等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基于抚远市开展的“冬捕项目”设计当地旅游开发的实证研究
小小励志鸡—黑水鸡
小小励志鸡—黑水鸡
黑龙江弃风博弈
“阿穆尔”源于契丹语“黑水”说
西夏黑水名义考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