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与对策研究

2017-03-11范存生

理论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辽宁辽宁省

范存生

辽宁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与对策研究

范存生

辽宁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大省,但是体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随着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辽宁省委、省政府和省体育局及各市相关体育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调整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体育产业布局的政策和文件,旨在加速发展区域体育产业,提升体育产业的社会贡献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开展的辽宁体育产业布局与优化研究。

体育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布局

一、辽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辽宁体育产业已取得一定成就,基本形成了由体育组织管理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培训业、体育场馆管理业、体育彩票业、体育中介业、体育用品业、体育旅游业和体育建筑业共同构成的体育产业框架。其中体育彩票业和体育健身休闲业日趋活跃,日趋成熟的体育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

但辽宁体育产业起步晚、体量小、基础薄,多元化体育服务供给不足,同时体育基础设施完备、竞技体育人才雄厚、群众体育基础广泛,发展体育产业挑战和机遇并存。从辽宁14个市的发展情况来看,沈阳、大连发展基础好,在国家体育总局批复的首批35个体育产业联络点中,沈阳、大连名列其中;鞍山、抚顺、本溪、葫芦岛等市发展势头相对较好;其他各市体育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1.中心城市体育产业发展强劲

作为第十二届全运会的主要举办城市,沈阳市体育基础设施完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比较繁荣,体育健身市场需求广泛,体育用品业呈快速发展势头。全市注册健身服务企业206个,从业人员近万人;体育用品生产制造企业33家;批发零售企业3032家。沈阳已获批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成为全国35个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之一。他们通过积极引进国际品牌赛事,让百姓拥有了独特的竞赛大舞台;建设足球公园,让沈城的百姓爱足球,有地方踢足球,更能在家门口欣赏到精彩国际赛事;着眼“互联网+体育”发展方向、打造智慧体育,开发体育专业APP服务平台;引进极限公园,吸引年轻人挑战自我、放飞激情。沈阳体育局会同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开展了体育用地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保证体育设施在全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沈阳正在用战略思维做强体育产业,打造良性体育链发展,让百姓的体育消费不再盲目。

作为计划单列市,大连的区位优势明显,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为发展体育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的传统体育名城,足球、马术、网球、水上运动项目发展基础好;全市各类体育场地9571个,体育场馆6481个,能够承办国际比赛的场馆达到1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7平米;2014年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76.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体育彩票累计销售超过100亿元;体育产品制造企业86家,体育用品零售单位1000多家,创造就业岗位3.8万个。大连市体育局于2016年9月举办了“中国国际休闲体育文化产业(大连)博览会”,收到了良好效果。《大连市体育产业实施意见》已于2016年上半年出台。

2.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较高

辽宁省的鞍山、抚顺、本溪、盘锦、葫芦岛等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本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鞍山市于去年年底率先出台了《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40多个部门和区县联动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了详实具体且操作性强的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设立了一定规模的体育产业引导资金,进行了医保卡余额用于健身消费的先行试点工作。

抚顺市近年来在体育产业项目建设上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红河谷漂流、三块石登山、热高游乐园冲浪、冠翔冰雪大世界室内滑雪等特色项目深受百姓喜爱。到2013年全市体育经营业户达到1398家,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906人,体育产业产值达到8.16亿元。

本溪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体育产业工作,尤其是承办CBA辽宁男篮主场比赛后,更是加大了体育产业的投入力度。据测算,仅2014-2015年赛季,辽宁药都本溪队的广告宣传价值就达8亿元,有效扩大了本溪药都的知名度,并大大带动了当地的旅游、餐饮和住宿消费,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5%、12%和15%以上。2016年5月,本溪市政府与辽宁省体育局签订了全方位体育工作战略合作协议,将市体育局升格为市体育发展委员会。本溪市明山区制定了“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打造李家山体育小镇、房车露营营地、三家子村运动休闲小镇、重创大厦、牛心台体育产业基地等一大批体育产业项目,计划实现产值百亿以上。产业项目落地,使我们对体育产业发展更有信心。

盘锦市先后承办了全运会青年男子排球赛、青年女子足球赛、中超足球联赛、全国女排联赛,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影响力。2015年盘锦“红海滩”国际马拉松比赛,于2015年9月12日在被称为“世界红色海岸线”、“中国最精彩的休闲廊道”、“中国最浪漫的户外游憩海岸线”的盘锦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举办,进一步推动了盘锦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的发展战略。

葫芦岛市以泳装生产为标志的体育产业发展良好。目前共有泳装生产企业573户,年销售收入131亿元,产品远销欧美等20个国家和地区,外贸出口额1.6亿美元。直接从业人员6万人,泳装店商用户近4000家,年销售额突破35亿元,占国内泳装网络销售的70%。同时积极推进全球泳装产业的资源整合,先后并购了美国、韩国、俄罗斯等五个国家的相关研发团队和市场终端,兴城泳装产业的集群优势已初步形成。

3.经济欠发达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缓慢

一些经济欠发达城市,体育产业起步晚、体量小、办法少,对体育产业发展重视不够,投入的人、财、物相对较少,缺乏成型的体育产业,吸引社会资本也不够,处于自发状态,缺乏引导和管理。

4.省本级体育产业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省本级体育产业缺少编制、人员少,经费缺乏,体育产业专业管理人才更是比较稀缺。辽宁省的体育产业总公司和体育基金会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业务开展单一,经营范围有限。体育场馆设施、体育基地没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全额事业编制,不干挣钱;挣了钱,不知如何下账;挣了钱,不知怎么花才合理。所属人员的积极性没能得到有效调动。体育产业集团已列入规划,但还没有实施。

二、辽宁省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体育产业的体制机制不活

一是体育场馆经营利用机制不灵活。虽然目前省内各市拥有的体育场地、场馆等设施较多,但由于机制不活,经营管理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距离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还有差距。二是体育市场发育不健全,虽然辽宁省各类职业俱乐部和运动队较多,但体育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欠缺,体育赛事、体育文化等资源优势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三是体育产业经营方式陈旧,主要停留在初级体育用品销售、赛事门票销售等传统经营领域,缺少与文化、旅游、科技等元素的融合。四是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匮乏,从辽宁省体育系统内部看,体育市场管理队伍还比较薄弱,高素质、有经验的体育市场管理人员较少。

2.体育产业的布局问题突出

一方面表现在布局不平衡上,目前辽宁省大部分体育产业和相关企业都分布在沈阳、大连两市,其余各市发展速度缓慢、总量低位徘徊,既不利于全省体育产业互动发展、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全省群众共享体育产业发展成果。另一方面表现在产品结构不合理上,辽宁省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数量不多,且基本是以生产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为主,产品以简易体育用品或体育产品零配件为主,具有一定科技实力的企业和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凤毛麟角。全省体育用品制造业与体育产业发达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

3.体育市场和无形资产开发不够

一是体育市场不健全。虽然各类职业俱乐部和运动队较多,但欠缺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运作,无法与产业挂钩。没有中介机构运作高水平体育赛事落户辽宁,体育赛事主要以职业联赛和一些综合性体育比赛为主,缺少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二是体育无形资产大量闲置。辽宁省对知名运动员、特色体育项目以及体育标识、名称和版权等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一直比较薄弱,没有充分运用体育赞助权、冠名权、转播权等。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越来越广阔,发达省市将纷纷举办高水平、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活动,以此作为展示城市形象、凝聚城市人气、激发商业活力的平台,如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国际马拉松赛、网球公开赛、自行车公开赛等等。但辽宁省的体育赛事主要还是以职业联赛和一些综合性体育比赛为主,始终没有创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也没有中介机构运作高水平的体育赛事落户辽宁。此外,辽宁省对知名运动员、特色体育项目以及体育标识、名称和版权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保护意识还比较淡漠,没有充分运用体育赞助、冠名权、转播权等市场化方式挖掘体育无形资产的潜在经济价值。

总之,根据上述理论研究与国内外发展现状来看,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将是产业发展的重点;从体育产业内部来讲,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应该确定不同的主导产业,特别是在新常态经济条件下,我国包括辽宁省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市场有效结合,推动体育主导产业的发展,重点应该是以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为主的体育服务业。

三、辽宁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构想

1.总体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健康中国2030”战略为引领,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立足辽宁体育发展实际,整合体育资源,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促进体育需求和消费不断增长,优化体育产业供给结构,创新体育产业体制机制,增强活力,促进供需均衡发展,打造健康辽宁,为推动辽宁省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2.总体原则

优化结构,加大增量供给,盘活辽宁体育资源。依据需求结构优化产业供给结构,建立基本供给、特色供给、个性供给的体育产业供给结构,增加体育服务资源总量,满足大众丰富的体育需求。确保供需平衡,盘活机制。促进大众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不断增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均衡的体育需求与供给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盘活体育协会和社会管理机构运行机制,引导市场积极作为,确立市场主体地位,形成有效的多元治理局面。增强创新驱动力,增强活力。推动体育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以创新驱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确立统筹发展思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协同发展;构建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辽宁公共体育服务平台,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立多层次结构的职业和业余赛事体系,充分发挥赛事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总量,促进体育消费,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3.总体设想

辽宁应以体育服务业为主,应重点加大辽宁体育产业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以及冰雪产业等核心产业发展力度,鼓励、协调以及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兼顾体育用品产业,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和滨海体育产业,创造多元化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制定和鼓励各市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体育产业政策,在全省掀起发展体育产业热潮。

要紧紧抓住沈阳、大连、鞍山、锦州等核心或大型城市体育产业发展力度,带动周边城市体育产业发展。创建辽宁省体育产业基地和各市不同类型体育产业功能区。要根据各市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优势发展项目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创建不同类型的国家、省市级体育产业基地和产业发展功能区,确保产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完善和合理。

建立体育产业发展指导基金和体育产业发展专业人才智能库,鼓励和创建多元化体育产业实体。要去其他各厅局共同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和优惠条件,确保有充足的产业发展基金和资金保障。同时要吸引各类体育产业人才加入其中,建立体育产业人才智能库,为体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创建以辽宁为中心,面向东三省,辐射东北亚的体育产业结构模式和未来创新发展战略,使辽宁省体育产业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相匹配,真正成为体育大省、强省。按照省体育局“十三五”发展规划,构筑以特色聚集效应为支撑的“一带二路三核九区”空间发展格局。

4.总体规划

以辽宁体育产业发展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以黄渤海沿线的大连、丹东、锦州、营口为重要节点,积极发展与蒙、俄、朝、日、韩的体育交流,将丹东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朝阳中蒙俄国际汽车拉力赛打造成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边境赛事。同时依托沿海城市等山水特色资源,大力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户外运动,如徒步走、露营、野外生存,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滑水、潜水、航海模型以及沙滩排球、游泳、钓鱼等体育项目。在适当时机,适时推进高山滑雪、冰球、冰壶、游艇、低空飞行等中高端体育项目。重点建设沈阳、大连、锦州等地体育产业基地等,夯实体育产业创新与发展基础。与此同时延沈大、京沈高速公路,全面促进体育产业资源多向流动,完善以市场流、产品流、观众流为特色的体育产业链,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育竞赛与表演、体育中介服务、体育用品制造和体育商贸会展等多方面合作。

四、辽宁省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与对策建议

辽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在全国都居前列,体育设施完备,2016年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1.69平方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2.6万元、在全国排第8位,发展体育产业条件优越,已形成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体育康复、体育科技、体育创意、体育用品、体育旅游、体育场馆运营、体育彩票、体育中介和体育建筑业等竞相发展的格局。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辽宁省体育产业体量还不大、活力还不强。2015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1.7万亿元、增加值5494亿元,辽宁省体育产业总规模736亿元、增加值209亿元,占比很低。辽宁省应全面推进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政策、法规、制度、市场、服务、资金、人才等优质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提速发展为支柱产业。

1.对策思路

(1)优化结构,盘活体育资源要素

一是优化资源要素供给结构。增加体育资源要素总量,建立基本供给、特色供给、个性供给的体育产业供给结构,实现体育需求与供给均衡,促进体育消费增长。二是优化管理结构。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盘活体育协会和社会管理机构运行机制。三是优化服务结构。构建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辽宁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建立层次多、结构优的职业和业余赛事体系。四是优化创新结构。推动体育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以创新驱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三驾马车”协调发展。

(2)突出重点,发展体育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和功能区

一是以体育服务业为主,重点发展体育产业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以及冰雪产业等核心产业,鼓励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引导、协调和带动其他相关体育产业发展。二是构建体育企业孵化器和发展平台,促进体育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体育集团,提升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依托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群众体育优厚资源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创建不同类型的国家、省市体育产业基地和体育产业发展功能区。四是依托沈阳、大连、鞍山、锦州等市体育产业,促进体育资源要素多向流动、辐射扩散,在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育竞赛与表演、体育中介服务、体育用品制造和体育商贸会展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打造完整体育产业链,带动各市体育产业发展。

(3)外向发展,提升辽宁体育产业国际化指数

一是融入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发展与朝、韩、日、俄、蒙的体育交流,将丹东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朝阳中蒙俄国际汽车拉力赛等打造成国际性品牌赛事。二是依托辽宁省山、林、河、海地域特色资源,开发徒步走、露营、野外生存、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滑水、潜水、航海模型以及沙滩排球、游泳、钓鱼等群众性项目,推进高山滑雪、冰球、冰壶、游艇、低空飞行等中高端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化体育产业区和产业带。

2.工作建议

(1)全面落实中央及辽宁省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央近年密集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2014),《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 (国务院2016),《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2016)等文件。国家部委文件主要有:《关于体育场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5),《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 (国家发改委、中国足球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16),《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2016),《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国家体育总局2016)。辽宁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辽宁省体育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辽宁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关于加快推进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辽宁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辽宁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通过落实文件精神,明确了体育产业发展目标,规划了“一带、二路、三核、九区”体育产业发展布局,推出119个重点体育产业发展项目。要进一步全面落实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体育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工作任务、政策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诸如体育场馆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设立省级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医保卡余额用于健身消费等重要政策措施的实施办法。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应深化对辽宁发展体育产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纳入振兴发展和全面小康工作大盘子,引导、鼓励、支持、保护各方面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优良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

(2)抓好重点工作

一是强化本体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家级、国际性、综合性运动会、单项体育赛事以及足球、冰雪等特色体育项目,创建不同层次、不同项目体育赛事联盟或专业赛事。发展冰雪、休闲、旅游等大众化体育产业。政府、学校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开放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体育产业与医疗、养老、健康等融合,与各相关产业、技术、市场等融合。二是推进体育中介服务和市场开发。研究制定赛事活动项目赞助商权益保护措施,支持国有企业参与体育赞助和市场开发。整合体育产品、服务和资源,推动体育服务业发展。支持体育中介服务组织参与国际体育交流,开拓外部市场,开展跨区域合作。鼓励社会和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大力发展电竞市场以及体育观赛、体育休闲、体育健康、体育旅游领域的电子票务、移动支付等。三是建立体育产业统计指标评价体系。增加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投资等指标以及相关基础数据,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开展体育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和产业项目效果评估,加强审计监督。四是加强体育产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推进4P(政府——企业——高校——合作伙伴)合作,发展智能体育服务、智能体育场馆、智能体育装备用品、智能体育休闲、智能健身健康等“智能体育”,多方培养体育产业急需人才,特别是懂体育、懂市场、善于经营、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五是扩大城乡体育消费。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降低体育消费门槛,拉动中小学生和中老年人体育消费,改变“两头小,中间大”的体育消费格局。举办多层次体育赛事,培养体育观众群体,增加延伸产品消费。发展“互联网+体育”,推广网络体育直播、无人机体育直播、大数据分析等,吸引和满足80后、90后、00后以及女性体育消费群体,引导和促进体育消费升级。

[1]《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14第46号文件.

[2]《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国务院2016.

[3]周波等.美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生长机制及其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

[4]姜同仁等.新常态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与趋势预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5).

[5]马毅等.我国备战2022年冬奥会重点项目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探究[J].体育科学,2016(4).

[6]姜同仁.新常态下中国体育产业政策调整研究[J].体育科学,2016(4).

[7]程文广,刘兴.需求导向的我国大众冰雪健身供给侧治理路径研究[J].体育科学,2016(4).

[8]任海.论体育产业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5(11).

[9]辽宁省体育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

[10]辽宁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2016.

Research on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in Liaoning Province

Fan Cunsheng

Liaoningisabigprovinceofmasssportsandcompetitivesports,butthedevelopmentof sportsindustryisrelativelylaggingbehind.AstheStateCouncilissueddocumentNo.46in2014,LiaoningProvinceandMunicipalSportsBureau,politicalcommissaroftherelatedsportsdepartment issuedaseriesofpoliciesanddocumentsonthedevelopmentofthesportsindustry,sports consumption,sportsindustrystructureadjustment,optimizationofthesportsindustrylayoutaimingat acceleratingthedevelopmentofregionalsportsindustry,enhancingitssocialcontributionrate,and creatingneweconomicgrowthpoints.ThisarticleisbasedonthisbackgroundofLiaoningsports industrylayoutandoptimization.

sports industry,industrialstructure,optimized layout

F12

A

1003-6547(2017)08-0040-07

本文系2016年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基地项目(2016lsljdw tzdian-18)的研究成果。

范存生,沈阳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沈阳市体育产业研究所所长,辽宁体育产业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主任。

责任编辑:魏 巍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辽宁辽宁省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