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高效提问,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2017-03-11江苏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陶云英

中学数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三视图视图直线

☉江苏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 陶云英

精心设计高效提问,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江苏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 陶云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纵观各个不同的学段,知识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如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出现了“有意”重复,教学中应立足学生已有经验,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时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直观感知到操作确认的过程.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提倡通过全面建构来优化教学,提倡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更加注重如何设计问题.

一、设问从课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一般来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应当真实有效率,应符合下面的一些特点:

1.适应每一学生个体的需要.

为了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的串联和问题的实效,下面先从一个案例入手来进行剖析.

案例1:(1)如图1,猜猜他们是什么关系.(再呈现图2)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图1

图2

小结:一般情况下,只从一个方向无法准确判断物体的特征.

(2)古诗引入,多角度欣赏庐山的美.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宋代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与领略庐山的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的美丽景色,并配上诗句和音乐)请同学们说说诗人是怎样观察庐山的.

生:横看、侧看、远看、近看.

师:这首诗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数学启发?

小结:庐山为什么如此美丽?就是因为我们从不同方向看,看到了不同的景致.这虽然是一首诗,但它启发我们如何正确地观察事物,也隐含着一定的数学知识.

2.满足同一层次学生的需求.

为了让更多的同一层次的人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课堂上的设问应该为同一层次学生设计能够回答的几个问题,问题的设计尤其要注意层次性.

3.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面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于是,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在数学上面得到较好的发展成为了一种最好的行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设问应该符合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即面融原则——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1)学习概念,变式练习.

案例2:(三视图)如图3,桌面上放着1个长方体和1个圆柱,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两个物体,指出图4中的3幅图分别是从哪一个方向看到的,并说出对应的是什么视图.

图3

图4

变式:桌面上放着1个圆柱和1个长方体,观察者改变站的位置,结果有没有变化?

说明:这里进行教材内容的重组,先在前面设计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再来探究组合体的三视图,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了说明同一物体的三视图不是固定的,它跟观察者的位置有关,创新课本练习,添加变式练习.

(2)根据概念,寻找对应.

把图5所示物体的三视图的名称填在相应的括号内,并补全三视图.

图5

图6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说明: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识读三视图的能力,创新课本练习,增加辨认三视图与视图之间点、线、面之间对应关系及补画三视图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视图的概念.

(3)深化概念,强调规范.

①如何把几何体的三视图,画在平面内呢?

以长方体为例,把它的三视图画在同一平面内.学生说各个视图,教师画,并提出位置要求.

②探究三视图尺寸上有什么相互关系.

师:围绕各视图反映物体对应方向的尺寸,探究各视图的大小关系中存在哪些等量关系.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主”“俯”长相等,“主”“左”高相等,“俯”“左”宽相等.揭示了尺寸关系,也进一步解释了三个视图在位置上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二、课堂设问过程中应做到高效组合教学

1.从知识点全面性角度进行理解.

为了更有利地进行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解决与本节课学习有直接关系的知识点,课堂设问应考虑设问的知识点的全面性,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复习已有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扫除心理上的障碍.例如,学习“运用完全平方公式”一课时,课前可这样提问:(1)什么叫因式分解?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区别?(2)目前我们学习了几种因式分解的方法?(3)因式分解的结果要注意哪几点?(4)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多项式必须具备什么特征?(5)运用平方差公式必须找到什么?

2.设问应满足知识点的连贯性.

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具有共同点,为此在解决问题时适当引入类似的问题,通过类似的解决与思考,就能轻松、简单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3:如图7,已知在∠MON内有一线段AB,试在射线OM、ON上分别确定一点D、C,使得四边形ABCD的周长最短.

图7

图8

解决本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折线B-C-D的最小值,而利用现有的知识很难找到解决的方法,现引入如下渐进性问题:如图8,在直线l的同侧有A、B两点,试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M,使得AM+BM最小.

渐进性问题的解决是显而易见的,只要利用轴对称作出点A(或点B)的对称点A′(或B′),然后连接A′B(或AB′)交直线l于点M,即为所求作的点M.有了渐进性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轴对称将折线问题转化为直线段,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也会想到设法将折线B-C-D转化为直线段,联想到作出关于直线OM、ON的对称点A′和B′来作出点C、D了.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类比思考问题,善于让学生从已学的数学知识中寻找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要培养学生善于从复杂问题中分离出简单问题的能力.

3.设问应满足知识点的系统性.

解题策略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为此,在课堂设问中,需考虑知识点的系统性、解题方法的通性.

通过系统性的提问与本例相关联的知识点,学生才能顺利地完成本问题.

图9

三、课堂设问过程中高效教学的注意点

1.量化提问内容.

通过一些情景的设计,教师可以选择性地提出一些量化性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通过一些形象化的例子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对教材把握到位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确立思考的方向也同样重要,此时,定量地设计一些好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疑难问题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精化提问结构.

精化问题的结构十分重要:(1)注重整体性,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从整体入手,抓住一节课的关键之处;(2)要体现量力性,一方面,要适时,即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另一方面,要适量;(3)要增强灵活性.

3.优化提问内涵.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适度性,同时还要兼顾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如果问题过于浅显,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显然是不足的,若问题过深,又容易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所以,在提问的时候,挖掘问题的内涵,使问题品质化,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三视图视图直线
画直线
探究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几种常用能力
借助长方体巧解棱锥的三视图问题
视图
画直线
Y—20重型运输机多视图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Django 框架中通用类视图的用法
三视图题型例析
三视图解法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