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开放题引领开放的数学教学

2017-03-11江苏海安县城南实验中学刘东升

中学数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平方差四边形命题

☉江苏海安县城南实验中学 刘东升

让开放题引领开放的数学教学

☉江苏海安县城南实验中学 刘东升

我们知道,开放题在21世纪之初在我国数学教育界得到了重视.比如,郑毓信教授曾写作系列“开放题与开放式教学”的文章(详见文1和文2),倡导从开放题研究走向开放式教学;2007年郑教授又将之前提出的“开放式教学”修正为“开放的数学教学”(详见文3),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开放的数学教学”的具体涵义,这就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不同层面的开放性.然而以笔者所见,近十五年来虽也有一些针对开放题命题的研究,或者开放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口号与简单的案例研究,但是整体上开放题与开放的数学教学研究仍然较为沉闷.比如,笔者关注的中考命题研究领域,质量较高的开放题还偏少;数学课堂上还充满着各种“控制”,各级赛课中教学设计过于精致化、例题和习题的呈现密不透风,都与开放的数学教学追求相去甚远.为此,笔者在最近一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命题过程中,全卷加大了开放题考查的力度,并且3道原创题的开放角度不一,立意引领开放的数学教学.本文先呈现3道开放题,解释命题意图,跟进教学思考,供研讨.

一、原创开放题及命题意图

开放题1: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表示为两个连续偶数的平方差,那么称这个正整数为“神秘数”.如:4=22-02,12=42-22,20=62-42,因此4、12、20都是“神秘数”.

(1)试分析28是否为“神秘数”.

(2)下面是两个同学演算后的发现,请选择一个“发现”,判断真假,并说明理由.

①小成发现:两个连续偶数2k+2和2k(其中k取非负整数)构造的“神秘数”也是4的倍数.

提醒:(2)中两个发现,只需解答其中一个,若两个都做,按“小成发现”的解答计分.

②小南发现:2016是“神秘数”.

命题意图:这道题源自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习题,网上流传着这道“神秘数”考题的多种版本,但我们改编了命题呈现的方式.第(1)问先让学生初步体验28= 82-62,加深对题干中的“神秘数”约定的理解,我们还预设,如果学生在第(1)问就设元列方程求解,则对第(2)问的思路有利,这就是设28是由x和x-2两数的平方差得到的,则x2-(x-2)2=28,解得x=8,问题获解.

如果有上面列方程的经历,则第(2)①问容易列出关于k的“平方差式子”(2k+2)2-(2k)2=(2k+2-2k)(2k+2+ 2k)=4(2k+1),即由2k+2和2k构造的“神秘数”是4的倍数,且是奇数倍.

而第(2)②问,仍然可以列方程处理,设2016是由y和y-2两数的平方差得到的,则y2-(y-2)2=2016,解得y= 505,不是偶数,故2016不是“神秘数”.

我们给出了“提醒”,考生只需解答两个发现中的其中一个,因为这两个发现本质上是一致的,能解答一个的学生,应该已理解了问题中表述的“神秘数”,不需要让学生重复解答本质相同的问题.同时又追求了开放题的一种新形态:让学生在答题时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

开放题2:某种产品的原料提价,因而厂家决定对产品提价,现有三种方案:

方案(一):第一次提价a%,第二次提价b%;

方案(二):第一次提价b%,第二次提价a%;

其中a、b是不相等的正数.

(答题说明:从以下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解答即可,其中“问题1”答对得4分,“问题2”答对得8分.)

问题1:请通过演算说明方案(一)、方案(二)提价一样.

问题2:请通过演算说明方案(三)提价最多.

提醒:本题中问题1、问题2,只需解答一个,若两个都做,按“问题1”解答计分.

命题意图:这道题源自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一章复习题中的拓广探索题,我们只是简单改编了字母,原题是直接“分析哪种方案提价最多”,我们将设问变式为两个问题,并给出“提醒”,只要求做一个“问题”,但赋分不一样.这也是基于我们对这道考题的深刻理解,因为优秀学生如果选择挑战“问题2”,则他们是绕不开“问题1”的,也需要演算说明方案(一)和(二)提价一样.简解如下:

方案(一):(1+a%)(1+b%)=1+a%+b%+ab%;

方案(二):(1+b%)(1+a%)=1+a%+b%+ab%;

值得一说的是,该类题不但在八年级教材上有的是,考后有位学生家长是高中数学教师,他告诉我们高中阶段对这类问题还会跟进学习,初中安排学生重视这类问题的说理很有意义.

开放题3:如图1,在Rt△ABC中,∠BAC=90°,AB>AC,射线AM平分∠BAC.

(1)设AM交BC于点D,DE⊥AB于点E,DF⊥AC于点F,连接EF.有以下三种“判断”:

判断1:AD垂直平分EF;

判断2:EF垂直平分AD;

判断3:AD与EF互相垂直平分.

你同意哪个“判断”?简述理由.

(2)射线AM上有一点N到△ABC的顶点B、C的距离相等,连接NB、NC.

①请指出△N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②当AB=11,AC=7时,求四边形ABNC的面积.

图1

图2

图3

命题意图:这道题源自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习题.初稿第(1)问准备设计“猜想线段AD与EF的关系”,因为预设到学生可能会表述不清或漏解,故将(1)设计成一个开放式问题,给学生提供选做的机会,让基础偏弱的学生也能得到一点分,而让数学能力强的、思维深刻的可以拿全第(1)问的分.

第(2)问由“基本图形”(如图2)的启示,加上第(1)问暗示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图中出现正方形AGNH,有△BGN≌△CHN(HL),S四边形ABNC= S四边形AHNG,设BG=x,则11-x=7+x,解得x=2,于是AG=AH= 9.所以S四边形ABNC=S四边形AHNG=92=81.

值得一说的是,因为学校期中命题教师选聘时采取了本年级教师回避的做法,命制该题时笔者正在九年级任教,教学进度正在“圆”一章,以图2为例,图中就有两个“四点共圆”的结构,一是正方形AGNH四个顶点在以AN为直径的圆上;二是四边形ABNC四个顶点在以BC为直径的圆上(如图3),这样我们可更清楚地洞察问题结构,即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有∠NBC=∠NAC=45°,∠NCB=∠NAB=45°,可快速确认△NBC的形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样命题时我们站在“高处”想清了八年级教学时应该重视这类问题,因为学生利用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实现问题的解决,“未来”又会碰到,解决的工具和视角发生了变化,这种解题认识是很多数学知识学习与研究的共通之处.

二、让开放题引领“开放的数学教学”

1.尊重个体差异,让开放题引领开放的数学教学.

我们知道,“因材施教”是一项基本教学常识.近年来,笔者有幸多次参与本地区中考、县区级学年末命题工作,深知命题工作的艰辛,一份优秀试卷承载着诸多功能,不仅要达成测评的目标均分要求,还需要对不同层次学生有效区分.特别是如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更是命题工作中的一种挑战.我们在上面使用的3道形式各异的开放题也是想让不同思维风格的学生有较好的发挥.比如,开放题1的第(2)问两种不同表征方式的设问,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果不能理解第①问、可以求解第②问,只要能答出,就说明学生对平方差公式已达到灵活运用的层次,一样能得到分数.我们通过这样的设问,也是想发挥开放题的教学引领,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开放,例题呈现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思维风格,也让优秀学生感受到具有同一类结构问题的“多元表征”.

2.提供选择机会,开放的数学教学让学生懂得取舍.

开放的数学教学如何走向开放,而不是低层次的一道例、习题有几个答案或不同的解题路径?重要的是给不同的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并且让他们在不同的选择机会面前,拥有“取舍”的智慧.吴非先生曾说:“有时,我也会想:教学,像长途跋涉,带着一群儿童、少年,或是稚气未脱的青年,往前走,有时停下休息,偶尔也会绕点儿路,甚至会走错路;虽然我可能熟悉这段路,但我每次带着不同的人;他们最终要去不同的地方,我带领他们,直到他们有勇气踏上一段陌生的路,甚至去冒险.他们视我为同行者,抑或是智慧使徒,要在遥远的未来,当他们回望人生之路时才能判断.”笔者认为,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不仅在限时应答的考场,在课堂中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都要培养自己识别、研判问题难度的能力,并基于自己现场的能力所及,大胆取舍、有的放矢,逐一突破,再循序向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十一学校将数学分为五级(数学1~5)给我们开放题设计与开放的数学教学带来更为现实的引领.

3.“打开一扇窗”,开放的数学教学引领学生眺望远方.

作家南帆说“散文,应该向四面八方打开.”教育学者杨九俊近年来力主“课堂,应该向四面八方打开.”想到开放的数学教学中,也应该帮助学生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知道“天高任鸟飞”.从这个角度看,有些数学课堂中,就题讲题,纠正答案、讲解思路,一题讲完接着讲另一题,题目与题目之间缺少关联,让学生在题海中挣扎,解题教学的品味不高,教学没有走向必要的深度.像上文中的“开放题2”,高中数学教师认为这类题很有意义,因为学生将来到高中还会“遇见”;而“开放题3”,学生在很快到来的九年级学习“圆”时就会再次“遇见”,如果学生“再遇”这类问题时,感受到这些问题都很熟悉,只是不同阶段解决的工具、视角,理解的深刻度不一样,那么开放的数学教学也就较好地发挥引领学生“眺望远方”的作用了.

1.郑毓信.开放题与开放式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3).

2.郑毓信.再论开放题与开放式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6).

3.郑毓信.“开放的数学教学”新探[J].中学数学月刊,2007(7).

4.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5.吴非.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6).

6.杨九俊.学科育德不只在说教中[J].中国德育,2011(11).

猜你喜欢

平方差四边形命题
谈谈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四边形逆袭记
对初中数学教材中两个关于平方差公式应用问题的思考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