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中职学生学业进步策略探讨

2017-03-10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业校园文化中职

夏 海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武汉 430223)

促进中职学生学业进步策略探讨

夏 海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武汉 430223)

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人才,中职毕业生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他们在中职学校的学习过程对其人生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在这个黄金时期促进中职学生的学业进步当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改进中职学生的培养现状,采取全方位、系统化的联动举措,在全面深刻把握学生的前提下,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调整教师教育教学心态、创新教学方式,以及发挥班主任教育主导的作用等策略,改进中职学生学习的消极现状和促进中职学生学业进步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中职学生;学业进步;校园文化;教师心态;班主任教育

一、重视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一)国家增大投入力度

中职学校生源和普高生源以中考成绩为界划定,中职新生表面特征是学生群体初中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不可否认,通过中考成绩检验学业,不仅让进入中职的学生体验着初中文化课学习落后造成暂时性的消极后果,同时大部分家长和部分教师也在不同程度上对中职新生放弃了较高的期待。从现象上看,虽然中职学生学习压力较小,但因其曾在课堂学习上经受了太多否认,缺乏学习自信心和自豪感。事实上,人们如何看待中职学生的身份必定会左右着对中职学生培养成本的投入,这种投入既有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有数据表明,“中职教育在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总额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国家公务员考试、国有事业单位招聘员工等均把中职毕业生排除在外,人们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逐渐降低。”[1]如果国家适度增加对中职学校的资金投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二)改变对中职生的态度

虽然教育界在观念上不断宣传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多年来实际的应试教育机制使得学校评价标准倾向于对使用抽象符号运作有优势的学生,也就是答卷得分有优势的学生。况且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中职生的素质的评价都存在片面性,“主要表现为‘全盘否定论’、‘听话乖巧论’、‘技能至上论’”等,“以文化素质相对薄弱而对其综合素质全盘否定”。[2]社会和家长甚至部分中职教师有意或无意的给中职学生贴上“没希望”的标签。对中职学生潜能的误判可能使人们对其缺乏好的期待,不易产生用心培养的动机。据有关调研显示,虽然有“40%以上的中职生存在着愤怒、焦虑、羞愧、沮丧、无助和厌倦等各种消极的学业情绪”,但“总体看来,中职生积极学业情绪高于消极情绪,两者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这与对普高学生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3]

(三)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相关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普高生和中职生都比较重视接受教育。”[4]要在中职学校建立起对学生积极的培养态度,可以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来实现。必须认识到营造积极健康的中职校园文化是顺利实施教育教学、高质量培养人才的前提和保障。校园文化一般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对人具有精神陶冶作用的校园文化核心,可以非常有效地给学生注入丰富的价值理念和道德信念,使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的同时严格要求自我,向更好更高的目标看齐。”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主体的‘活文化’,包括师生员工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及在此之上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等”[5]积极向上的中职校园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学业概念,在爱岗敬业的教师团队悉心培养成长为国家的合格建设人才。众所周知,人是环境作用的产物,中职师生对于学校的心理信赖取决于校园精神文化,实践表明,健康的精神文化对于中职学校师生的激励作用非常明显,它可以使中职学生从以往不成功体验的阴霾中走出,重建自信,向着新的目标进发;也能使中职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的沮丧荡然无存,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从而充满激情的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二、全面了解中职学生心态,把握恰当的教育契机

(一)中职生的学习心态与时代变迁有关

近年来,曾对多个学生进行访谈,学生们对于走进中职学校透露出或多或少的无奈情绪,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有53.6%的学生是在没有达到普高分数线,对幼师并不了解的情况下,由父母决定到幼师就读的。

在2000年之前,能够到幼师学校就读曾是多少初中女生的期盼和骄傲,当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7%的学生是出于“喜欢唱歌、跳舞之类的学习活动”、觉得“普通中学的学习太单调,想使自己艺术素质提高”的动机选择报考幼师,学习个体选择具有明显的主动性。事实上,近几年的学生潜在素质水平(智商和情商)并不比2000年之前低,学生们消极的心态是由于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置及社会对于中职学生的舆论所致。相关调查表明,近年在校中职生的整体满意度比较低。[6]由于相当比例的中职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的过程中不够努力,最终导致中职毕业生质量较低,进入社会找到理想工作较困难的结果。虽然现在中职学生通过五年一贯制可以升学到大专层次学习,但如果在中专层次学习过于放松,尤其是文化课成绩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准,难以适应大专学习和深造。调查结果显示,42.6%的在校生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感到“有些困难”和“很困难”,其进入大专层次在学习上仍然会有比较大的障碍,因为高层次的学习的前提是基于对文化素质的更高要求。

(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从中职生的特点入手

中职学生整体并不是甘愿落后的,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有上进心的青少年团体。并且中职学生是一个相对注重与环境交往和实际操作的学生群体,这可以从中职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得到证实,笔者关于学生活动兴趣的调查表明,53.2%的学生喜欢“文艺表演”活动,66%的学生喜欢“外出参观或实习”活动,27.7%的学生喜欢“手工比赛”活动,14.9%的学生喜欢“体育比赛”活动,而仅仅有8.5%的学生喜欢“知识竞赛”活动。

虽然多数中职学生从初二时开始遭遇学业困难,还有少部分学生甚至更早在小学高年级就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但他们目前所处的年龄段(15~18岁)仍然是人在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段,作为成长的个体仍然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中职学校的主导教育教学观念应是尽量促使学生的学业进步,中职教师工作的目的是要给学生创造成为人才甚至是优秀人才的机会,而不是继续证明中职学生在学业上的失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只要任课教师能够把握实施有效的恰当手段,在课堂学习、练习环节,课后作业评价、以及单元考核的过程中学生都有“争先恐后”的明显心理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注意通过三个方面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评价标准的层次性”、“坚持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确实可以达到“形成一个支持中职生成功的激励性评价机制”[7]。实际上由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使得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学习的兴趣点,不像在初中阶段只有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好才会被认可。本校关于中职学生的学业概念调查表明,57.4%学生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感觉压力变小,而87.2%对于艺术课的学习方面产生了较大兴趣。并且可以从现象上观察到,中职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主动性比较高,表现出明显的坚持精神。

中职学生的性格特征是外向活泼,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的情绪是以愉快占主要成分,78.7%的学生表示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愉快的”和“比较愉快的”,具体表现为与老师打交道比较主动和愉悦,对于老师善意的批评,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反感,经常是面带微笑,有时甚至反过来“萌”老师。这样就给教师提供了自然引导学生的机会,笔者的调查表明,53.2%学生认为本校的教师关心学生,59.6%的学生认为教师能耐心辅导学生的学习。访谈表明,中职学生比较拒斥“严肃”的教师,欢迎“爱讲笑话”和“爱做小游戏”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中职学生个体完整解决文化课学习困难的能力普遍不够,当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时,倾向于互动和活动学习方式的中职学生“在合作情境中,面对同一个学习任务,合作的伙伴会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展示各自的观点或能力。”并且在小组讨论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同伴支持的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更强,”学生的积极情绪更易调动,学生更愿意投入,发表自己的看法,逐步消解了以前被动的学习模式。

(三)疏导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中职学生普遍缺乏持久的学习意志,这是中职学生学业进步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在文化课教学中,如果教师简单套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在缺乏有效课堂管理手段的前提下,会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在上课时间会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如此必定会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无法保证。针对这种现状,“堵”不如“导”,在每个授课班级最初上课时,都会与学生沟通自身对于课堂管理的理解,宣布倘若有人在听课过程中感到“痛苦”,可以自己离开教室出去“转转”,“玩够了”再回来的课堂纪律模式。但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班干部去“寻找”。因为有87.2%的学生“在意或比较在意”同伴关系,认为没有好朋友是比较难堪的事。实际上,几乎没有学生“借机”离开教室不听课。实践证明,让学生出去“散心”的做法并没有真正放任学生,而是激起了一部分学生的听课欲望,似乎是学生长期被迫学习“压抑”的情况改观了。表面上教师不强硬要求学习,学生反而要主动学习了。由此可见,任何动机的产生都来自于缺乏的感觉,作为教育者,要相信年轻学生的内在的求知需要,教师要激起的是学生学习的愿望,而不是被迫遵从教师的要求。

三、调整中职教师心态,教学中主动实施教改创新

(一)转变教育理念

大凡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有一个“桃李满天下”的情结,而在中职学校任教,面对中职学生,还能把持教育原初信念,中职教师是需要心理历练的。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 “全国中等职业招生呈现增—减—增变动态势”,“全国中职学生占高中阶段比例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中职教育发展的大背景的变迁,使得中职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由之前的 “孺子可教”变为现在的“朽木不可雕也”,虽然中职教育由于实训、实习的原因,需要的经费比普高教育高,但事实上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的投资比普高低。据近期有关调研表明,“职业教育生均培养成本是同级普通教育的2至3倍”,“2001至2010年中职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平均为7.3%,低于普通高中教育2.8个百分点,中职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与学生规模增长之间显然形成了一对矛盾”。[12]这一切使得资深的中职教师可谓面临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在现实的教学场景中,新入职的教师时常会遇到课堂教学难以进行下去的现象,即使是工作多年的教师,也会在教学中不断面临新的情况出现。但是,作为职业教育者,应该有基本的职业信念水准,因为教书的真谛并不是炫耀,而是助人进步,促进生命的完善。

(二)发挥教育的本质作用

德国教育家施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本质作用有三个:发展的养护、文化的传递、心灵的唤醒。真的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活跃的积极的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13]中职教师要克服心目中的“学生”概念与中职学生实际形象的冲突对职业信念产生消极的影响,真正认可选择了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仍然是成长中的个体,不把学生当作永久的“差生”对待,从而放松对自己的业务要求。更不能使中职学生总觉得对不起家长和教师的期望,让他们心理承受着过多无谓的“内疚”负担。将中职学生当作“新生”,促使其在学业和个人生活中“重生”才是中职教师应有的追求目标。中职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职业情感的教师,意识到教师职业不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会意识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不只是一种责任和付出,同时也有收获和回报,是自己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

(三)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调整教学方式

在中职学校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所有人都是不愿意学习、只顾贪玩的。以数学课和英语课为例,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学习心态的变化过程,基本上是一开始不觉得难,也想学好。但开始觉得难以后,课后问老师,老师讲了也还是不懂,同伴帮助的能力也有限,慢慢就又丧失坚持学习的信心了。那么作为教师,应敏锐觉察到学生的这个变化,要做到所谓“停一停,看一看”,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对于学习的畏难情绪,扫除具体的学习障碍,而不是一味赶进度,完成教学计划。在教学中遇到学生困难的情况,宁愿多花费一些时间,尽量阶段性的解决好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疑惑。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并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反而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发挥班主任教育主导作用,促进中职学生全面进步

(一)调整心态关爱学生

在不少人眼里,中职学生被一些研究者看作是介于“普通学生”和“工读生”之间的群体,曾经遇到有些家长明确表现出不期待孩子优秀,只希望他们学点技术,可以谋生,至少不要干坏事的心态。事实上,这样不恰当的期待与中职学生的实际状况很不相符,同时也可能为教育者不付出心血寻找借口,或心理安慰。因为中职教师已经失去了“桃李满天下”的机会,还要为阻挡更多的人进“工读学校”和“少管所”努力,这与当初从事教育事业的初衷产生了严重的信念冲突。

尽管中考这个关口使得初中毕业生分别走向普高和中职,高中的与中职的培养目标也确实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意味着中职毕业生失去了幸福生活的机会,因为所谓幸福的生活,就是过着适合自己的生活。还中职学生群体本来面目,寻找其成长优势,为其制定恰当的培养目标是中职学校的核心任务,也是中职学校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任务。

(二)发挥班主任引领作用

班主任作为具有特殊身份的老师,是一个班级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也是班级的领导者,是学生心目中班级管理的权威人员;同时还担任着与其他任课教师协调的任务,是团结全体任课教师的纽带。所以说,中职班主任的工作必定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业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任何学校担任班主任,都有工作内容繁琐的特征,但由于中职学校半数以上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习惯教师对他们的边缘化态度,尤其是班主任对他们漠然的态度,在学校“没人管”是他们接受的常态,所以中职学生对于班主任可能缺乏初始信任,对所在的班集体也缺乏初始向心力。因此,中职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取得学生的信任,通过引领作用凝聚所有学生的精气神。

(三)严格制度约束学生言行

中职学生自我约束的理性比较弱,有群体出现高频率“激情澎湃”的特征,但幼师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需要有较强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能力。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公平的执行规章制度是笔者始终坚定的信念,具体落实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制度管人,赏罚分明,遇到学生一时不能理解,甚至形成群体“抗议”时,也一定要坚持,最终他们也会将制度、规则意识内化于心。

总之,中职教师要信奉教育是让学生绽放生命最大的能量,塑造更好的形象,为未来的幸福生活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师生共同度过属于彼此的宝贵时光。

[1]蔡云凤,闫志利. 我国中职教育投资体制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写照[J].职业技术教育,2013(19):52-56.

[2]刘小平,龚晓斌. 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认识误区及对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41-43.

[3]赵金娥.中职生学业情绪的现状与特点研究——以山东省某中等职业学校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4(10):78-76.

[4]于凤杰,徐夫真,王姝琼. 城乡普高生与中职生对未来的规划和态度[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161-168.[5]吉昌华,郑水泉. 略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95-98.

[6]董仁忠,刘新学.中职生满意度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2(1):34-38.

[7]李雪芬.浅谈对中职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能[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8):129-131.

DiscussiononSystematicStrategyforImprovingLearningProgressofVocationalSchoolStudents

Xia Hai

(HubeiPreschoolTeachersCollege,Wuhan430223,China)

It is evident that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ccounts for a major part in future China's talent pool.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ir experience in vocational schools is crucial to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Therefore, how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in this critical phase is an essential project to explore. In order to improve current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whole-angle and systematic interrelate measure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imperative for teachers understand students and build up campus culture. Similarly, it cannot overlook to adjust teachers' mind-set along with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he purpose is that class tutor could effective correct students negative learning attitudes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learning improvement;campus culture; teachers' mindset;class tutor instruction

G630

A

1673-3878(2017)05-0027-05

2017-03-18

夏海(1963-),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学业校园文化中职
艰苦的学业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