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摄政王济尔哈朗述评

2017-03-10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后金皇太极努尔哈赤

刘 洋

(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清朝摄政王济尔哈朗述评

刘 洋

(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是满族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清初八家铁帽王之一,在世祖统治时期与多尔衮共同担任摄政王之职,却有着与多尔衮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济尔哈朗是一位卓越超群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不仅经历传奇,更是满族历史上有卓越贡献的人物。

济尔哈朗;为官处事;军事才干;政治才能

一、性格宽容,忠于王权

济尔哈朗是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的第六子,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其父舒尔哈齐是清显祖塔克世第三子,努尔哈赤的同母弟。舒尔哈齐和济尔哈朗的三位兄长,都先后被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所杀害。

舒尔哈齐是清肇兴时期地位仅次于努尔哈赤的第二号人物。明万历十一年(1583),其祖父觉昌安与父塔克世被明总兵李成梁所率明军误杀,于是,舒尔哈齐跟随努尔哈齐愤然起兵,揭开清朝创业史的序幕。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得力助手,战功赫赫。随着势力逐渐做大,与其兄的矛盾日渐加深,最后被努尔哈赤幽禁至死,两个儿子也被牵连处死。

两位兄长与父亲相继过世后,当时才12岁的济尔哈朗被努尔哈赤收养,“幼育于太祖宫中”,[1](P97)长大后跟随伯父努尔哈赤四处征战,逐渐得到重用和信任。太祖对其“委任特重,出则总军,入则留守”。济尔哈朗年纪尚轻就被予以处理后金军政之重任,除与其屡立军功外,还与他不计前嫌、性格宽容大度有关。对于济尔哈朗来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应该是其仇敌,但他自少时就被努尔哈赤收养,对其忠心耿耿,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也相处融洽,特别是和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皇太极甚至视其“过于己子,恩养之厚,迥异众人”。[2](P334)皇太极改元崇德后,晋封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对皇太极也是赤胆忠心,这在其兄阿敏征朝事件上可见一斑。

后金天聪元年(明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初八,济尔哈朗奉皇太极之命随兄阿敏贝勒等人东征朝鲜,战事一路告捷,后金军直驱平壤城下,朝鲜国王李倧逃往江华岛,派使臣向后金乞和。当时阿敏担任主帅,预谋长期驻扎朝鲜自立,于是仍欲进军。但此次出兵征讨的目的在于切断朝鲜与明朝的联系及打击毛文龙势力,此时目标已然达到,于是,济尔哈朗坚决反对阿敏驻军朝鲜的图谋,断然达成与朝鲜的议和,最后双方在江华岛盟誓。此次议和暂时解除了后金伐明的腹背之患。阿敏经过东征,暴露了他的野心。天聪四年(明崇祯三年,1630年),他又因弃失永平等四城受责,被削爵囚禁,最后死于狱中。皇太极把阿敏的财产和牛录都分配给其弟济尔哈朗,济尔哈朗从此代替阿敏为镶蓝旗旗主,成为八和硕贝勒之一。

后金天聪四年(明崇祯三年,1630年)九月二十二,济尔哈朗率领诸弟子侄一同发誓:“我父兄所行有过,自罹罪戾。若我等以有罪之父兄为是,而或生异心,天必谴之,夺其纪算,使之夭折。若有人谮毁我等,愿上与诸贝勒,审察而详处之。”[3](P105)可以看出,济尔哈朗没有因父兄之死而心怀怨恨,而是发自肺腑的忠诚于努尔哈赤父子。皇太极死后,更是表现为对其皇位继承人的继续效忠。在议立嗣君时,他支持由皇太极的儿子继承王位,尔后与多尔衮共同辅政时,济尔哈朗始终效忠于顺治帝与孝庄太后,《清世祖实录》中详细记录了顺治帝亲政后对济尔哈朗表彰的诏谕:“我太祖武皇帝肇造鸿基,创业垂统,以贻子孙。太宗文皇帝继统,混一蒙古,平定朝鲜。疆圉式廓,勋业日隆。及龙驭上宾,宗室众兄弟,乘国有丧,肆行作乱,窥窃大宝。当时尔与两旗大臣,坚持一心,翊戴朕躬,以定国难。……睿王心怀不轨,以尔同摄朝政,难以行私,不令辅政,无故罢为和硕亲王。及朕亲政后,知尔持心忠义。不改初志。故锡以金册、金宝,封为叔和硕郑亲王。”[4](P491)由此可见,顺治帝对济尔哈朗是心怀感激的,济尔哈朗助其继位,又始终效忠于他。故而顺治帝封其为“叔和硕郑亲王”。

可以说,济尔哈朗把自己真正融进了爱新觉罗大家族中,他不计前嫌,父兄之死并没有在他心中留下复仇的种子,而是忠心效忠于太祖、太宗、世祖三代,他的宽容和忠心,最后也使得他晚年得以保全。

二、为政审时度势,甘居下风

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清世祖顺治皇帝即位。经过诸王公贝勒共议,确定郑亲王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共同受命辅理国政。十二月,两辅政叔王始称摄政王。多尔衮在与诸王公贝勒议立嗣君之争时,就与其同母弟多铎结成政治联盟,此后两人在政治上互为奥援。两人所领的两白旗,是满洲八旗中实力最强的旗之一。当时顺治帝年幼,朝中很多人被多尔衮所驱使。他们极力削弱济尔哈朗的权利,济尔哈朗面临多尔衮势强、豪格已被多尔衮打压的现状,审时度势,主动退居其次。顺治元年(1644)正月初十,济尔哈朗集合内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堂官谕曰:“嗣后凡各衙门办理事务,或有应白于我二王者,或有记档者,皆先启知睿亲王,档子书名,亦宜先书睿亲王名。其坐立班次及行礼仪注俱照前例行。”[5](P42)

有一天,他醒过来,神智清楚地仰卧在一块岩石上。太阳明朗暖和。他听到远处有一群小驯鹿尖叫的声音。他只隐隐约约地记得下过雨,刮过风,落过雪,至于他究竟被暴风雨吹打了两天或者两个星期,那他就不知道了。

济尔哈朗发布这个诏谕,意味着主动将理政最高权力交由多尔衮一人执掌,济尔哈朗由原来和多尔衮平等摄政转变为辅理多尔衮处理政务。但在这年十月,顺治皇帝与孝庄太后又封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多尔衮欲将大权独揽,于是在顺治四年(1647)正月,以济尔哈朗府第逾制,罚银二千,剥夺他的辅政权力,并把他降为亲王。但多尔衮仍不满足,意图彻底打倒济尔哈朗,于是又翻太宗去世时议立嗣君之旧案。顺治五年(1648)三月,贝子吞齐、尚善等人,共诉济尔哈朗曾在太宗宾天时支持豪格为君,济尔哈朗不肯承认,但卖主求荣的何洛会作证是有其事。最后议定此事的结果是济尔哈朗被革去亲王爵,降为多罗郡王,罚银五千两。顺治五年(1648)闰四月,济尔哈朗被顺治帝恢复了亲王身份。不久,被任命为定远大将军,奉命讨伐湖广李锦。顺治六年(1649)八月,济尔哈朗班师回京。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多尔衮去世,从此开启顺治帝亲政时代,很快顺治帝就将济尔哈朗被夺亲王一案沉冤昭雪。

在与多尔衮共同摄政时期,济尔哈朗主动退居其次,没有与多尔衮发生较大的正面冲突。后在多尔衮精心设计下,虽遭受降爵罚银之惩罚,但没有被按罪论死。在多尔衮摄政后期,济尔哈朗仍披甲上阵为国效力,为清朝统一西南地区作出了贡献。济尔哈朗在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为官不贪权夺利,而是甘居下风。这种看似妥协退让的做法,实则明智之举。同时在满族进关之初,为清廷稳步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战功卓著,深受重用

济尔哈朗早年跟随太祖南征北战,在为后金开疆拓土的岁月里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一生戎马,在援助科尔沁,攻打朝鲜、锦州、永平、宁远、平定湖广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受太祖、太宗、世祖三位君主重用,战功赫赫。

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年)二月,努尔哈赤亲统大军讨伐林丹汗,并命令济尔哈朗、阿巴泰等随军前往科尔沁救援。林丹汗闻风不战遁逃,后金军凯旋而归。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济尔哈朗又奉命攻打喀尔喀巴林部;十月,率军征讨扎鲁特部,都取得了胜利。原来追随林丹汗的各部纷纷转归于后金,从而为后金统一漠南蒙古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皇太极日后取道蒙古攻打明朝扫清了道路。

努尔哈赤去世后,济尔哈朗全力辅助皇太极。后金天聪元年正月(明天启七年,1627年),皇太极命令济尔哈朗东征朝鲜,济尔哈朗不辱使命,取得胜利。五月,皇太极率领后金军攻打锦州,济尔哈朗随贝勒莽古尔泰等护送运粮士卒,恰遇满桂等将领率军支援锦州,于是双方展开厮杀。《清太宗实录》中记载了此次济尔哈朗等人带领后金军阻击明援军的过程:“大贝勒莽古尔泰、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岳托、萨哈廉、豪格、率偏师往卫塔山运粮士卒。前军八十人与明兵二万人遇。击败之。明兵尽弃其马匹甲胄、分路而逃。”[5](P48)

但是,《清太宗实录》对此次战争记载实有过誉之嫌。据明将满桂奏报,此役明军“阵亡将士罗忠等六十名”。[6](P420)后金军由于遇到数量庞大的明援军,只能跟踪而行。而满桂援军由于任务是解锦州之围,故而双方都不敢恋战,战斗很快结束。但从这次战役可以看出,济尔哈朗作战英勇,遇到强劲的明援军时,虽数量不敌,但仍沉着应战,步步紧逼,最后迫使明援军退回到宁远驻扎,打乱了明军的救援计划。济尔哈朗等人劫击明援军行为虽勇武,但在明将袁崇焕严守城池、使用火器的正确部署下,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军屡次失利,最后此役仍以失败告终。

后金天聪二年(明崇祯元年,1628年)五月,蒙古顾特塔布囊部落自察哈尔逃至阿喇克绰忒部落旧地居住,并下令“遇归降我国(后金)者,辄行截杀”。[7](P60)皇太极命令济尔哈朗与豪格率领军队前去讨伐。济尔哈朗圆满完成任务,《清太宗实录》中记载济尔哈朗此次出兵的战绩:“往征蒙古贝勒济尔哈朗、豪格遣人奏报,顾特塔布囊已被擒戮,尽收其民,俘获人口驼马牛羊以万计。”[7](P60)济尔哈朗征服顾特塔布囊部落为后金伐明争夺了大量人口和物资。

宁锦战争失利后,皇太极总结失败教训,决定采取绕道蒙古入关,袭扰内地,通过抢掠财物以削弱明朝实力的战略。后金天聪三年(明崇祯二年,1629年)九月,皇太极命济尔哈朗与德格类等率兵万人,侵扰明锦州、宁远诸境。十月,皇太极发动入关征明战争,绕过宁锦防线,准备突击北京。皇太极调集了各归顺后金的外藩蒙古诸部后,向诸王大臣征求意见,询问攻打明朝和蒙古察哈尔部,应该何者为先?大贝勒代善与三贝勒莽古尔泰对此次远距离作战没有信心,反对冒险伐明。但济尔哈朗等人却“劝上(皇太极)决计进取”。[8](P75)济尔哈朗此举充分显示了他卓绝的军事远见和拥护皇太极的忠心,于是皇太极终于下定决心征明。后金军到达老哈河后,皇太极命令济尔哈朗和岳讬领右翼军进攻大安口,至遵化城与左翼军会合。济尔哈朗和岳讬乘夜进军,到大安口后,一战击败明守军。后来二人率领后金军,在半天之内,又陆续击败五营明兵,并招降了马兰营、马兰口、大安口三处明军,继而顺利会师于遵化,后金军一起向北京进发。崇祯帝听此战报后立即调全国人马来京勤王。袁崇焕率军急奔京师救援,在广渠门外两军展开厮杀,皇太极统观全局,下令停止进攻。十二月二十二日,皇太极遣济尔哈朗等率兵三千进攻通州一带,济尔哈朗攻克张家湾,并且焚毁明军船只千余。

后金天聪五年(明崇祯四年,1631年)三月,皇太极亲征蒙古察哈尔部,命济尔哈朗率左翼军,岳讬率右翼军,讨伐林丹汗。林丹汗闻信逃跑,于是济尔哈朗和岳讬进攻归化城,收降了察哈尔部众千余人。八月,济尔哈朗又跟随皇太极围困大凌河城,很快济尔哈朗与大贝勒代善等人攻克大凌河附近堠台,取得“焚近台房屋百余间,获驼七、马二十七”的战绩。[9](P131)最后,后金军攻克大凌河城,守将祖大寿出城投降,但不久又逃归锦州。

后金天聪七年(明崇祯六年,1633年)六月,皇太极又面临征讨明朝、朝鲜、察哈尔三者,何者为先的问题,于是下令诸贝勒大臣各抒己见,济尔哈朗上奏曰:“臣思朝鲜不遵我约,当反其贡物,姑与之互市,不必往征。至于明乃吾敌国,宜举兵深入其境,焚其庐舍,取其财物,因粮于敌,此制胜之策也。但彼处痘疹可虞,皇上亲往,不可久留。若速回,又恐功亏半途,莫若令贝勒大臣各立军令状,率兵往攻取其近京数城。屯兵久驻,伺隙窥,便以期必胜,何如?又思山海以东,锦州以西,屡以兵挠其耕获,使之不得休息。复带梯牌炮车,分兵之半于山海关外,立营其半,绕入关内,内外交攻,彼必势穷力绌矣。”[10](P194)

济尔哈朗所谈的这些军事战略可谓是见解超群,在军事作战方面运用不同手段对付不同敌人,并且其建议千里纵兵深入内地,取明财物与皇太极的避实就虚、“伐大树”方针非常吻合,直到皇太极去世,这一军事指导思想一直被后金作战时奉行。

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皇太极发动第四次入关征明战争。九月,皇太极令济尔哈朗协助参战。十一月,济尔哈朗向皇太极汇报一路所行战果:“我军攻克模龙关,获马四、牛一、驴五。又攻克五里堡屯台,获人口四十、马二、牛四、驴六。又军士纵掠,获人口二百三十三、马十九、骡七、牛一百七十一、驴一百十五。”[11](P584)济尔哈朗出师告捷。不久,济尔哈朗被调回盛京留守。

崇德四年(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济尔哈朗率领大军攻打锦州、松山、杏山等地,取得大胜。《清太宗实录》记载了济尔哈朗此次战绩:“往略明锦州松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军中遣人奏报:自入明边以后。败敌九次,俘获之数,计二千三百有二十,以闻。”[12](P613)这次九捷大胜充分展现了济尔哈朗的军事作战的杰出才能。当他凯旋而归时,皇太极率领诸王、贝勒、贝子、文武各官在距盛京五里处迎接,并给他丰厚的封赏。

自崇德五年(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六月起,清军以多尔衮为统帅,开始围困锦州,但双方一直处于胶着状态。崇德六年(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皇太极命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代替多尔衮,继续围困锦州,济尔哈朗等人重新进行战略布署,在锦州城外“每面立八营,营深壕,沿壕筑垛口,两旗之间,复浚长壕,近城设逻卒探哨”,[13](P42)将锦州城包围的水泄不通。崇德七年(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锦州终于被清军攻破,济尔哈朗又率军攻破了杏山,最后清军取得松锦大捷,为清朝进取中原打开了门户。

顺治五年(1648),济尔哈朗被任为定远大将军率兵南下,向湘广进取,南明永历政权重要将领何腾蛟在此次战争中被擒杀,随后济尔哈朗带领清军继续攻打南明政权。清军分为三条战线同时进攻,辰州、宝庆、靖州、衡州等地都被攻克,清军占领了湖南及贵州的黎平和广西的全州。

济尔哈朗早年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努尔哈赤死后,他全力辅助皇太极开疆拓土,屡立战功。在清军进驻中原后,他在多尔衮执政的高压下,身处逆境仍为国家的统一进行南征,平定了西南的抗清力量,为清朝在全国范围内政权的稳固再立战功。

四、政治才干出众,远见卓识

济尔哈朗少时在努尔哈赤身边长大,深受努尔哈赤的行事做风影响,他本人又年少丧父,心智早熟。努尔哈赤在世时,他出则总军,入则留守,在处理国家军政方面很早就接受历练。皇太极即位后,他的政治才能在对明朝作战中日渐成熟。天聪四年(明崇祯三年,1630年)后金攻占永平后,济尔哈朗曾在永平负责驻防。驻防期间,他招降永平所属州县官员,放手任用汉官。《清太宗实录》中记载了这次招降:

“先是镇守永平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以书招降永平所属州县。至是台头营副将王维城欲降,遣张国良来请劄付令旗,给之。鞍山堡千户钱奇志以二牛来请令旗,却其牛。令巡抚白养粹,给以招降书并令旗遣之。迁安知县朱云台以降表至给,以知县劄付并招降书,遣之。滦州革职守备李继全来归,令继全仍为守备。升州同张文秀为知州,建昌参将马光远来归,擢为副将。”[14](P87)

尽管此次招降明吏是皇太极所指使,但是济尔哈朗显然是同意皇太极以招降代替屠城的方法来治理永平城。他的这种用汉人治理地方、用安定代替杀戮的做法,与其兄阿敏在丢弃永平四城时,屠杀投降汉官的做法显然不同。不仅如此,济尔哈朗还远见卓识,意识到申明法制的重要。天聪五年(明崇祯四年,1631年)三月初一,济尔哈朗上奏曰:“上即位以来,但闻国人安乐,群情休豫,未闻有怨苦者。比因谳狱滋怨,皆由二次审事诸臣之故,致劳睿虑。自今当选择贤良,任司刑宪。臣等亦当洗心省改,以图报效。”[15](P116)济尔哈朗在后金政权表象为一片升平的情况下,意识到严于刑罚,公平审理案件对于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这充分显示出他卓越的政治才能。七月,后金政权设立六部,皇太极命济尔哈朗职掌刑部。

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济尔哈朗针对后金政权中出现的赌博之事上奏曰:“近闻游惰之民,多以赌博为事。夫赌博者,耗财之源、盗贼之薮也。嗣后凡以钱及货物赌博者,概行禁止,违者照例治罪。”[16](P155)济尔哈朗认识到赌博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腐蚀性,在他担任刑部主事时,严令禁止赌博,但最后由于此事难以彻底禁止,同时,后金战事繁忙,赌博之风有愈加猖獗之势。此后,济尔哈朗又主持颁布了《离主条例》《盛京条例》等治罪条文,对后金的法制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起到一定的作用。尽管济尔哈朗在管理刑部期间,也曾经因执法不严被皇太极惩罚,但他对于后金法制的建设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多尔衮去世,顺治帝亲政,面对朝中纵横交错的多尔衮的残余势力,济尔哈朗出众的政治素质再次表现出来。当时他作为三朝重臣,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带头清理了多尔衮的党羽,为顺治帝日后处理政务拔除隐患。多尔衮亲兄阿济格与投靠多尔衮的拜音图、巩阿岱、锡翰等人都受到了严厉惩处。同时,济尔哈朗运用政治手段,说服多尔衮摄政期间任命的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勘和自己一同控诉举证多尔衮的罪行,最后彻底清除了多尔衮在朝中的势力,为清朝的长治久安作出了贡献。

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济尔哈朗在弥留之际,仍上疏请求顺治帝设起居注官,并劝上纳谏,取信于民,顺治帝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以后清代君王都会参照前朝君王的起居注,从起居注中学习祖辈安邦治国之策。不久后,济尔哈朗因病去世,顺治皇帝命其次子爱新觉罗·济度继承王位(后改号简亲王)。

“实践是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丰富沃土。”[17]纵观济尔哈朗的一生,他屡立战功,忠于王权,为政甘居其次,受到太祖、太宗、世祖三代君王的重视和信任,拥有卓越的军事才华和政治才干,是满族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1]李桓.济尔哈朗传[A].国朝耆献类征:卷2[M].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

[2]清太宗实录:卷26[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3]清太宗实录:卷7[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4]清世祖实录:卷63[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5]清世祖实录:卷3[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6]王在晋. 三朝辽事实录:卷17[M].续修四库全书本.

[7]清太宗实录:卷4[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8]清太宗实录:卷5[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9]清太宗实录:卷9[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10]清太宗实录:卷14[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11]清太宗实录:卷44[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12]清太宗实录:卷46[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13]蒋良骐.东华录:卷3[M].济南:齐鲁书社,2000.

[14]清太宗实录:卷6[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15]清太宗实录:卷8[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16]清太宗实录:卷11[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17]王前军.论个体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2).

责任编辑:李新红

The Review of Regent King Zilharan in Qing Dynasty

LIU Yang

(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6,China)

Aixinjueluo Zilharan is a great man in the history of Manchu. He is one of the eight Master-Bellers in early Qing Dynasty. In the reign of Shizu,he was a regent duke with Dorgon,but they ended up differently. Zilharan was a distinguished militarist and politician,whose life was legendary and who contributed greatly in Manchu history.

Zilharan;as an official and a person;military talent;political talent

2016-08-10

刘 洋(1988-),女,辽宁庄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明清史研究。

1004—5856(2017)06—0115—05

K249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6.027

猜你喜欢

后金皇太极努尔哈赤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略论明末辽东地区战争中后金军进攻时间
大汗已逝各自飞
先生冷吗?
一梦前尘念三生
赏赐仇人
北陵石马和石骆驼的由来
试析清朝入关前统治者对汉人态度的转变
李成梁收养努尔哈赤说的起源与演变
沙场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