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仁市精准扶贫产业路径选择

2017-03-10

理论与当代 2017年10期
关键词:铜仁市食用菌园区

近年来铜仁市大力实施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不断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奋力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广泛凝聚社会扶贫力量,全力构建多元主体的精准扶贫治理新模式,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大力推行党组织+贫困户+公司(合作社)+金融的产业扶贫新模式,走出一条有别于发达省份和其他市区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形成产业扶贫新合力,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铜仁市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坚持的原则

1.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铜仁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先后颁布了《铜仁市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铜仁市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启动36项行动——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性发展成绩。如万山转型发展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性批示;印江郎溪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果得到央视媒体深度宣传报道。充分调动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性,大力践行“绿色铜仁”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五年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65%,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全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2.完善制度建设,破除发展障碍。在实施精准扶贫产业过程中,事前做到有谋划,配套了《铜仁市扶贫产业项目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关于编报扶贫现代农业产业化园区规划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大微型企业扶持力度的通知》等刚性制度和文件支持,事中做到有专门的领导小组督查落实,事后做到有考评研究,促进了社会组织和团体及企业合理有序地流动到产业扶贫大军中,为扶贫事业添砖加瓦,充分调动了贫困户工作激情,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脱真贫。

3.坚持因地制宜,遵循发展规律。2012年,国务院扶贫办公布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分县名单中,铜仁地区占到了10个,涵盖铜仁地区九县一特区。这就需要认清现状,坚持因地施策,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变被动式输血为主动式造血,才能带领更多贫困户发家致富奔小康。在深入推进产业脱贫过程中,铜仁市各区县充分结合现状,狠抓产业扶贫优惠政策,吃透产业扶贫文件精神,重点支持食用菌、中药材、梵净山绿茶等优质产业基地建设,形成梵净山珍系列原生态产品,大力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园、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工程,着力实施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扶贫,取得实质性脱贫成果。

4.着力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共享扶贫脱贫发展成果。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铜仁市率先发力,全面深化产业扶贫机制改革,建设利益联结机制,有力地促进贫困户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通过村支两委引领+产业大户带动+贫困户投入+金融支持+乡贤参与的模式壮大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力量,力促各方资源优化配置,使得各方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了数万贫困户。在实施产业精准扶贫政策中,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建基地,贫困户投入劳动力代养代加工的方式使得一批绿色优质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直接使得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每年增加了过万元收益,脱贫成果得以彰显。

二、产业扶贫成功案例——印江县木黄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印江县木黄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麓,现已建成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核心展示区毗邻木黄镇中心区。园区充分利用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气候舒适凉爽的自然资源优势,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配套速生菇木繁育基地、食用菌精加工、菌渣回收利用工程建设,形成了一条集约高效、绿色循环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体系。其中,梵天菌业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着力打造园区食用菌核心功能区,已建成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2个、菌棒加工厂房2个、贮藏冷库2座、冷链配送中心1个、菌种厂2个、产品检测中心1个、产品展销中心1个,拥有食用菌种植基地1000亩。同时,还配套建设了食用菌生产所需的育菌棚、生产棚,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核心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园区现已入驻企业9家,成立食用菌合作社1个,组建合作社党支部1个。木黄镇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近2000亩,生产食用菌达到1000万棒。园区已与贵州大学、浙江庆元食用菌研究中心等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园区产品已获得无公害认证,注册了“梵净蘑菇”“梵净山珍”等品牌商标,产品远销上海、湖南等地,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利润0.7亿元以上,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园区直接带动当地农民0.4万人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500余户农民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整体脱贫。

在实施园区建设工程中,印江县始终坚持“以企业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以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原则。按照核心功能区、拓展功能区两个层面规划覆盖木黄镇、板溪镇等6个乡镇50个村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总体投资4亿多元,建设食用菌10000亩/1亿棒(核心区2000亩/2000万棒,拓展区8000亩/8000万棒)。建成后最终可实现年产值9.2亿元、利润2.85亿元,解决长期就业10000多人,解决临时务工就业8000多人,直接扶持农户9000多户,其中,贫困户近6000户,年人均纯收入可增加到1万元以上。同时,按照“农旅一体化、园区景区化”的发展思路,印江县又整合资金9800万元启动了多闻天王广场、园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荷花池、游泳池、科技体验馆、生态餐厅、田氏宗祠修缮、进场公路改道、木桶桥梁等项目建设,融合发展农文旅业,进一步提升园区旅游文化休闲品位,带动更多的农户和贫困户集体奔小康。

三、铜仁市精准扶贫产业选择路径

1.精准培育农、林、牧、渔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库为平台,以精准培育发展农、林、牧、渔业为着力点,点燃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干部扶贫攻坚工作热情,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户实施精准农业产业扶持工程,结合实际精准施行一户一策,带动一批贫困户发展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高效绿色农业产业。继续加大第一产业政策倾斜力度,着力打造生态绿茶、食用菌、蔬菜、经果木、中药材、生态家禽、鱼种养基地。加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产业化集群,提升全市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带动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深入改造传统落后产业,促进优化升级。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环保主体工程建设,形成品类繁多、规模宏大、产业集群发展的轻重工业发展双格局。营造良好的政商发展环境,着力引导一批传统制造业引进先进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人才吸纳和引进机制,确保特色优势工业留得住,落后产业改得出,形成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销售、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的制造体系,普惠当地务工群众和贫困户。对于分散性带污染的传统产业,坚持什么时候整顿过关什么时候开工的原则,为子子孙孙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

3.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在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水能开发等新兴产业项目引进上,加大政策优惠力度,确保更多沿海地区新能源企业落户铜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迈开步子“跑步进厅”,力争更多涉及民生的水能项目、水电站项目、水利工程落户开工建设,形成绿色循环高效发展的节能环保、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新兴产业格局。设立铜仁市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库,配套一些重大项目建设附属工程资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各区县要结合当地财政实情,对有重大贡献和特殊成就的新兴产业发放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同时,加大各级媒体宣传力度,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4.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依托铜仁市梵净山这一最大的旅游资源优势,整合资金提升西线基础设施档次,有效地分解客流,更好地发挥梵净山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各地旅游业的良性发展。重点对市县3A级以上旅游景区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提升其旅游品质。融合发展文旅业,深入挖掘土家、苗家以及侗家民族民俗文化,营造浓厚的长寿、书法、茶文化氛围,开发系列文化产品,形成长寿谷、书法街、茶道展示区等旅游看点和卖点。完善县城、特色村寨基础设施,不断增加人气,吸引当地贫困户及农户投资兴办娱乐、饮品店、农家乐、乡村客栈等休闲产业,拓宽贫困户和农户增收渠道。

5.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高新技术助力产业扶贫。在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今天,要主动拥抱“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结合高新技术助力产业精准扶贫。引入“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信息新科技元素,促进产业扶贫向高端化、高效化、精准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信息获取和识别的先发优势,有效地甄别贫困户的脱贫成效,实行动态化管理,确保退出机制的精准和有效执行。从电商扶贫来说,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对潜在的市场和客户进行精准预测,以便开展精准营销,进一步拓宽商家和贫困户产品的销售渠道。通过大数据还可以起到对产业典型扶贫经验进行分析、挖掘与推广的巨大作用。

6.加大金融业支持精准扶贫产业力度。发挥各类营利性银行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功效,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贴息、风险补偿金的小额产业贷款,激活贫困户产业发展活力。对专业合作社、企业产业扶贫项目重点支持,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按照微利保本的原则,发挥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作用鼓励产业户长期发展。重视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作用,做好地方性金融风险防控。对特色产业实施“特惠保”并开通异地理赔绿色通道,鼓励贫困人口发展产业,还可成立产业扶贫基金,支持部分贫困户发展。

7.实施产业扶贫人才工程建设。加强人才建设,是实施产业扶贫的关键之策。充分依托各级党校、大专院校的良好师资,着力培养一批党性强、业务精、能力过硬的党员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从各单位、各部门中抽调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指挥部产业扶贫科,组成涉及金融、旅游、农业、工业、电子商务业等诸多行业的专业人才库,不定期选派优秀的年轻干部到产业扶贫做得比较好的市区观摩学习,不断增强工作本领,指导产业发展。加大人才引进政策优惠力度,不断引进对口专业研究生充实到扶贫办系统,为产业扶贫提供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铜仁市食用菌园区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园区的开放样本
贵州铜仁市逸群小学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第三小学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