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实干精神的六个比喻

2017-03-10杜敦科

理论与当代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干总书记干部

杜敦科

实干是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成功阶梯。中国共产党靠实干走到现在,也必须靠实干走向辉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干字当头,如重担在肩,唯志唯勤自不必少,但科学的实干方法同样重要。习近平在讲话中曾运用过六个比喻,生动地阐释了实干精神的基本要义和实践要求,为我们干事创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解剖麻雀”之喻

事无巨细,均有章法。如果不深入研究实际情况,仅凭一时冲动开展工作,即使工作再简单也很难完美收场,甚至劳而无功。习近平总书记曾批评有的人不顾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后遗症。对于工作中不实事求是,好大喜功等问题,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力求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工作方法。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说:“深入调查研究,搞好基础数据测算,善于解剖麻雀,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胸中有数,有的放矢。”“解剖麻雀”就是深入剖析研究具体典型,并从中找出普遍性、规律性的理论方法,以更好指导实践活动。

“解剖麻雀”是实干的理论基础。只有通过“解剖麻雀”才能获得恰当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纸上谈兵、生搬硬套都很难成就一番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我们,在下定决心干事创业之前,调查研究工作不可或缺,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剖麻雀”看似小菜一碟,但却是万里长征不可或缺的一步。不经过积累和历练,不察民情、接地气,又如何做到有的放矢、运筹帷幄呢?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们党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大危险。习近平总书记的“解剖麻雀”之喻是从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能力不足的危险出发而提出的治党兴党的基本要求。在当前新形势下,如果还不俯下身子“解剖麻雀”,眼高手低,心高气傲,最终也只能落得小事做不好、大事做不了的处境。

二、“十个指头弹钢琴”之喻

卓越的钢琴家能用十指弹奏优美的旋律,而普通人很难做到。这种差异的秘密不在手指的优劣,而在于协调运用十个手指的能力。“十个指头弹钢琴”要求手指穿梭顺畅、收放自如,上演指尖上的力与美,如古人诗云: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党的事业千头万绪,乱了方寸就容易成为一团乱麻。弹钢琴是艺术,领导工作也是艺术,也要按谱鼓曲、规行矩步。习近平总书记说:“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十个指头弹钢琴”是实干的重要方法论基础,是对工作宏观性、全局性的把握和精细化、条理化的处理。它强调干事创业要在统筹推进中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特别是在当前我们面临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时,“十个指头弹钢琴”的方法论意义更加重要,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扭住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点,就能够对全局工作起到良好的统领和带动作用,达到“一棋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牵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牛鼻子”,谋篇布局,攻坚克难,使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有序推进,开启了复兴伟业新征程,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三、“钉钉子”之喻

“钉钉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实干精神的基本要求的比喻。他说:“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这一比喻形象地诠释了坚持不懈的道理。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宗旨,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好每件事,才是对人民群众最好的交代。如习近平所说,“为群众办实事,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做一件、做一天容易,坚持到底难”,所以要“一件一件地办,坚持不懈地办,努力让群众理解、谅解、高兴和满意”。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就以“滴水穿石”精神鼓励当地干部群众发挥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的精神,以无数水滴前赴后继的坚持换取穿石的成功。他说,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

“钉钉子”之喻的第二个要求是“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气度。创造出不愧于人民和时代的业绩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追求。但是,任何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一茬接着一茬干是党的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基本规律。所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政治观,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急于求成而搞“大跃进”,盲目追求高速度;也不能为了多出政绩而忽视党中央的总体布局,否定既定的发展规划,不讲政治规矩,大搞推倒重来、另起炉灶,做劳民伤财的事情。习近平曾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多做泽被后人的“潜绩”,甘做铺路石,甘于默默无闻地奉献,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他说,只有“潜绩”做到位了,“显绩”才会水到渠成,没有埋头苦干的“潜绩”,“显绩”就无从谈起,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有“显绩”,充其量也只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钉钉子”的道理也在于此,任何幻想“一锤子买卖”、一蹴而就的人都难担大任、难成大事。

四、“好吃的肉”与“难啃的硬骨头”之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党和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前所未有,要触动的利益和要解决的矛盾越来越复杂,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好吃的肉”自然会被先吃掉,这符合一般认识原则和操作规律,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难啃的硬骨头”则是比喻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现实问题,是继续推进改革的“拦路虎”。“硬骨头”绕不开,也不能丢,且必须认真消化处理,因为这代表了关涉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问题,久拖不决,改革的正当性就要受到质疑。

习近平总书记用“好吃的肉”与“难啃的硬骨头”做比喻,是在告诫我们,改革不是只吃肉,不是坐享其成,改革要勇于涉险滩,要勇于在克服困难中推进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说,“难啃的硬骨头”是实干的目标靶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集中点。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多方面,如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社会制度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等。这里面既有人的问题,也有利益集团的问题,更有体制机制的问题,必须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勇于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有壮士断腕、抓铁有痕的决心意志。可以相信,只有以不畏艰险的苦干精神把这些硬骨头都啃下来,使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普通老百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会如期实现。

五、“指南针”之喻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指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指南针”之喻清楚地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体现了他鲜明的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同时,“指南针”之喻也是他向广大领导干部下达的“军令状”,要求广大领导干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以实干树形象,以实绩惠民生。民生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方向,须臾不可离开。正如习近平曾掷地有声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过,“群众利益无小事”“心无百姓莫为官”。“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作为人民公仆,不能以百姓事为己事,解人民群众心头烦忧,就是不合格的干部。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解决人民群众后顾之忧,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南针”之喻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日益临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但民生问题的复杂性、不平衡性及时代关联性决定了民生工作永无止境,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将长期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因此,“指南针”之喻明确了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根本导向,它一方面提醒广大领导干部坚持民生工作的优先方向,另一方面也激励广大领导干部沿着这一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只有把民生的蛋糕做大分好,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品质,才是对党的宗旨意识的最好证明。

六、“接力赛”之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接力赛”意识是实干精神的基本要求。要在“接力赛”中获得成功,就要认清自己的目标任务,时时处处想到自己的职责担当,心无旁骛、顽强拼搏,为整个团队多做提速增效的实事,而不是拖整体的后腿;同时,也要认清事物发展的实际,包括认清自己的能力水平、认清现实客观条件、认清“对手”,把主客观条件了解清楚了,才懂得如何分配体力、运用战术,做到成竹在胸、决胜千里。

跑好接力赛,必须坚持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犯颠覆性错误,就输掉了比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其深刻意义也在于要求我们坚持“四个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中国道路必须深刻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从客观实际出发,处理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做到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的“接力赛”之喻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不断推进中已经历史性地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只有继承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义无反顾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才是对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最好怀念,才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光荣使命。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实干兴邦已经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总揽全局、谋划未来,同时,他也不时以其精妙的语言为领导干部指点迷津,细化解决工作方法问题,避免了盲动蛮干、胡做瞎干、应付干、只等不干等思想作风问题。以上六个比喻看似通俗易懂,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远见。它启示我们,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人民群众,都要成为改革派、实干家,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能只做决策不想办法,也不能只执行不思考,而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符合实践、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

猜你喜欢

实干总书记干部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比武激活力 实干写担当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做事应经得起“火炼”——实干不能玩“虚”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三八妇乐 实干为要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