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伦敦

2017-03-10希彦

留学生 2017年1期
关键词:泰晤士河维多利亚伦敦

希彦

伦敦,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在的它早已不是狄更斯笔下那座黑暗肮脏的城市,也不再如某位作家形容的那样,“腌泡在腐朽糖浆中像兰姆糕”。

1851年5月1日,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商界、政界代表人物汇集在英国伦敦一座被称为“水晶宫”的穹顶下。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聚会,人们相聚的目的是展示进步和繁荣,这次盛会的准确名称是——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The Great Exhibition of the Works of Industry of All Nations)。而主導这一盛事的,正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1837年,18岁的维多利亚登基。新女王在继位之前的日记中写道:“既然上帝把我置于这个国家的王位上,我将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我尚年轻,可能在许多方面缺乏经验,但我肯定,几乎无人像我 这样怀着为国为民的良好意愿和真切希望。”女王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一生中模范地履行了立宪君主的职责。在许多英国人眼中,她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在位的63年则是大不列颠繁荣昌盛的顶峰。维多利亚在位时期,被称作“维多利亚时代”。彼时的伦敦,再度成为大英帝国荣光的标志。

作为不列颠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整个伦敦在进入工业革命之后,开始或明或暗地发生着巨变。伦敦城周边往昔那田园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钢铁与纱线交织的忙碌世界。伦敦东区和泰晤士河下游流域的水力磨坊、畜力磨坊和手工作坊逐渐消失,人们建立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立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

伴随着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生产力普及,伦敦的城市建设也同步高速发展。到1850年,整个英国的城市化比例超过60%,而伦敦居首。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通,公交汽车的营运,以及联系四方的铁路线,使伦敦的市容与交通面貌焕然一新。污水排放系统的出现,让伦敦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的气息。街头上亮起的白炽灯似乎在提醒人们:在19世纪70年代电力刚刚成为新动力之时,伦敦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的鼎盛时期,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成为欧洲的头等强国,殖民主义的扩张使英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然而就在维多利亚把伦敦和整个大英帝国从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再度升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时,伦敦城也遇到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伦敦东区,在历史上就被看成是贫民区,在柯南·道尔笔下,雾中的伦敦最危险之处,莫过于东区。这里临近码头,居民大多是卖苦力出身的穷人和外来移民,著名的“开膛手杰克”,就曾经在这里活动。夜幕降临之时,伦敦城往往呈现出两种极端:一边是伦敦西区的灯火璀璨,一边是伦敦东区的暗淡无光。圈地运动使很多农民破产,而工业化则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破产的农民涌入到城市中,成为产业工人。他们拥挤在残漏破败的东区小巷中,那里脏乱不堪,卫生条件极差。没有卫生的饮用水,更遑论刚刚问世的电气白炽灯。

随着沿岸城市居民的增加,以及造纸厂、肥皂厂、制革厂的建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其他污染物源源不断地进入泰晤士河,牛津以下河段的水质急剧恶化。及至伦敦附近,泰晤士河更变得污浊不堪。1849年,《庞奇画报》刊登了一首插图诗。这首诗题名为“约翰饮用的水”,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当年泰晤士河的水质。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泰晤士河污染更加严重。1855年7月7日,化学家法拉第乘坐轮船在泰晤士河下游伦敦至汉格福德桥这段河面考察,河水的外观和气味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在信中写道:“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这时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道阴沟。”

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ondon Fog”(伦敦雾)。因此,英语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大烟”,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伦敦烟雾事件更是导致12000人死亡,这迫使政府于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与水污染一样,空气污染成为那个重金属时代刻下的工业伦敦标签。

时过境迁,在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昔日的老牌帝国渐渐光辉不再。而伦敦这个帝国的心脏,也经历了从城市化到逆城市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从制造业为主到国际金融中心的转变。

二战后,英国人从德军飞机轰炸过后的废墟上铺上了混凝土街道,盖起了经过规划的住宅楼盘,甚至建造了像米尔顿·凯恩斯这样的全新的伦敦卫星城市。曾经,伦敦最高的建筑是圣保罗大教堂。现在,取代它们的是公司办公大楼。伦敦邮政大厦和国民西敏寺银行大厦曾以其现代的外观炫目一时。现在,它们又在新的高楼大厦面前黯然失色。在大英博物馆之外,人们有了泰德现代美术馆等更多千姿百态的去处;除了塔桥之外,人们还可以去千禧桥,甚至坐到“伦敦眼”上去一览泰晤士河的胜景;不用依赖飞机或轮船,人们可以自己开车穿过多佛海峡,前往对岸的法国。建筑原本包含的传统阶级和地位的象征意味,被不断崛起的公共建筑所消解。

100多年后的今天,泰晤士河流向依然没变,使伦敦与英吉利海峡相连,通向四海三大洋。她是英国最长、最重要的河流。泰晤士河流经伦敦市中心、尤其是从塔桥到国会大厦那一段,最为精华,称“钻石河段”。英国的政治家约翰·伯恩斯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我泛舟泰晤士河,看夹岸风光,仿佛在英国历史长河中徜徉,是历史之旅,也是文化之游。

伦敦塔桥(Tower Bridge),屹立在泰晤士河上已超过百年,是从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被视为伦敦的象征。从外表来看,塔桥的两端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砖石塔,但实际上塔身的结构主要是钢铁的。塔桥两端由四座石塔连接,两座主塔高35米,方正厚重,远望如两顶皇冠,雄奇壮伟。泰晤士河河道繁忙,当有万吨船只通过时,主塔内机器启动,桥身慢慢分开,向上折起,船只过后,桥身慢慢落下,恢复车辆通行。

伦敦街头,常常有穿着深色西装外套、斜背着黑色公文包的上班族,快速地穿梭在红色的双层巴士与黑色圆顶出租车间,头顶流线型的安全帽描画出色彩、速度与活力。街头多种族的面孔,透露出伦敦敞开双臂,吸纳着世界的精华,翻转出新的风貌。

从100年多年前的那个伟大的时代早已成记忆,即便是如今的繁华盛会,也终究只为这座古老的城市留下新的一笔。而伦敦依然会在泰晤士河尽头的朝阳中迎来它的新一天。

猜你喜欢

泰晤士河维多利亚伦敦
维多利亚风
伦敦塔桥:维多利亚女王和男侍卫的“证婚人"
蔚蓝洞窟
“沉没”
河上的“钢铁巨人":泰晤士河防洪闸
58年泰晤士河“大恶臭”及其治理探析
“二货”拍照欢乐多
伦敦畅游记(二)
伦敦畅游记(一)
伦敦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