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现代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017-03-09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罗 军

(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构建现代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罗 军

(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实验教学是实现高校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结合生物化学理论,构建现代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设计性实验体系的研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医学教育体系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基础学科,既是临床预防、诊断与治疗的理论基础,又是分子生物学等前沿学科的理论与实验基础。传统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进行验证性实验,对教师来说,备课相对容易,备一次课可以用几年,有的教师甚至十几年都不用再备课。实验仪器和试剂的准备也相对简单,只准备针对实验设定的试剂即可;实验教学流程也容易把控,不用担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对学生来说,只要按照现有实验流程操作即可,既不需要事先预习准备,又不需要思考实验的合理性和不确定性,只要得到实验指导所描述的结果与现象就完成了实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难以独立完成未来实际临床工作,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必须改革传统被动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原有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融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结合现代教育思路,遵从现代医学实验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1]。

近10年来,我校生物化学教学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不断变化、调整,理论与实验的课时比由最初的4∶1调整为3∶1,个别专业甚至达到2∶1。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也由原来的 4∶0 调整为 2∶2。

1 构建现代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构建现代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目的主要有3方面:首先,构建现代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根据专业、人员层次、学科特点的不同,建立不同的教学体系,把传统实验教学内容与现代医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进行融合与创新。其次,结合现代实验设计理论和方法,增加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学生自主收集整理资料和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实验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提高教师科研指导水平和科研管理能力。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许多教师科研水平很高,可是管理能力较差,不能将自身良好的科研素养和能力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学生无法体会高水平科研所带来的技能与思维的拓展。设计性实验教学对教师是一种挑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我。

构建现代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创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现代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

2.1 结合生物化学理论,规划与实施设计性实验

(1)确定设计性实验项目并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选择应该紧密联系医学生物化学理论知识要点,采取教师起草、学生讨论确定符合自身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水平的具有较强科学性、可行性实验项目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研究某个单一的问题,增加学生间的互动,使实验设计严谨而完整。比如,学生在设计“蛋白质的定量分析”实验时,既可以从蛋白质的不同来源着手,也可以从蛋白质的不同提取方式进行设计,还可以多角度比较蛋白质的不同测定方法,进行组内或组间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2)做好实验准备并按设计方案展开实验:先根据现有条件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然后每组学生从其所做的多项实验设计中选择一项进行实施。教师在实验前安排每组学生进行药品配制、试剂分装、动物饲养、仪器调试等准备工作,之后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给予现场指导并协助学生完成一些关键步骤或难度较大的操作,实验完毕由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报告并组织讨论,教师进行验收[2]。

2.2 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理论知识、实验技能水平确定设计性实验主题,指导学生依据实验室现有条件设计实验方案。我校医学生物化学一般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开设,此阶段学生仅具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解剖学等理论知识及相关实验技能,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非常欠缺。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寻找恰当的实验方法,并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实验方法进行改进或重组。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拓宽其科研视野,培养科学思维,又可以大幅度提高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取得实验成功,增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信心。实验组规模不宜过大,我们将一个班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组4~6人,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小组长向全班解释本组实验方案,各组间相互修正,最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确定实验方案[2]。

2.3 教学效果评估

验证性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估往往采用实验操作考核与实验报告评阅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实验报告在同班学生间的差异性很小,有的学生为了获得高分,使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实验指导一致,常会篡改实验原始数据。设计性实验从实验方案的提出、论证,到具体实施,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思维、组织与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各环节中的表现做出更全面的评价,并依此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不断修正自己的科研思路、提升实验技能,教师也能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准确评价,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实现了教学相长。

3 存在的问题

3.1 设计性实验较高的教学成本,制约其全面推广

设计性实验需要有充足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药品、试剂等,这些必然会增加教学成本,需要教学管理者从人、财、物等多方面进行协调,保障实验项目的完成。因此,教学管理者与一线教师要互相配合,在整体有布局、细节有落实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进行设计性实验的研究与开发。

3.2 缺乏配套的参考资料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教材虽然种类繁多,但其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以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相对较少。学生缺乏查阅文献经验或过度依赖文献资料,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形成适合的实验方案。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选修文献检索相关课程,同时自编设计性实验指导教材。

3.3 教师的积极参与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动力

传统验证性实验项目有现成的实验指导为依据,教师进行实验辅导时轻车熟路,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即可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而开展设计性实验,需要指导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许多实验的前期流程往往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如实验方案的查阅、论证与确定,实验器材、药品的准备等。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全程观察学生表现而做出准确评价。另外,在开展一些具有危险性、腐蚀性药品实验时,为保证实验安全还需增加教师才能完成。

[1]李平法,谷兆侠,李西兴,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理论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2):143-144.

[2]林丽,任安经,袁文俊,等.自主性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和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10(8):1106-1108.

G421

A

1671-1246(2017)23-0078-02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3283);吉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教育研究专项课题(ZX2015-YB004)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