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渗透护理伦理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2017-03-09高建琳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礼仪伦理教学内容

蒋 江,高建琳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渗透护理伦理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蒋 江,高建琳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临床护理模式的改变,对护士的伦理认知和伦理决策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尝试在护理礼仪教学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护理伦理教育的渗透。实践证明,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渗透护理伦理教育可行、有效。

护理礼仪;护理伦理;护理教育

现代科学与医学的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对于被尊重、关怀,获得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1],促使临床护理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这就对护理人员的伦理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护理伦理教育,提高学生伦理认知和伦理决策能力成为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尝试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渗透护理伦理教育,以加强学生对护理伦理的认识,提升护理伦理决策能力。

1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渗透护理伦理教育的实践

《护士伦理准则》第二十二条的内容是:仪表端庄,言行优雅,严谨慎独,情操高尚。也就是说,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同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所以,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渗透护理伦理教育是护理礼仪课程教学提高学生护理伦理认知水平及决策能力的有效措施。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渗透护理伦理教育,使学生在增长礼仪知识的同时,受到护理伦理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实现从外表到心灵的整体提升。

1.1 通过教学目标进行渗透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渗透护理伦理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有护理礼仪的技能目标,还要设定伦理目标。例如,“护士的言谈礼仪”这一章原教学目标只有3个,即言谈的基本礼仪,言谈的艺术,护理工作中的言谈礼仪。改革后,我们增加了一个伦理目标:结合案例中的情境和人物谈谈自己的体会。教学中,我们通过情境重现展示了一个案例,然后让学生就案例中的人物表现谈谈自己的感受。当听到某人说的某一句话时,自己的心里是高兴的还是难受的,是愉悦的还是气愤的,是放心的还是不安的。然后讨论这句话该不该说?如何说?让学生进行情境再现,换一种说话方式,感受是否有所不同。让学生认识到言谈礼仪和技巧的重要性,意识到说话时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让尊重、关爱、不伤害走进学生心里,外化为对患者的理解宽容、热情帮助、细心照料。

1.2 通过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护理礼仪知识技能与护理伦理道德的同构共生[2]。护理礼仪教学内容应紧贴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与新医学护理模式、伦理知识相统一。因此,教师要深入临床调研,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礼仪、护理伦理能力的要求,并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确保教学内容与临床护理岗位礼仪要求和伦理能力要求相一致,做到“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技能训练时,应与伦理道德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例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仪容训练时,常采取微笑训练,但这已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接待不同的患者时,应有不同的面部表情,这样才符合护理伦理的要求。所以,我们让学生扮演不同岗位的护士,分别接待平诊患者、疼痛患者、急诊患者、新入院患者、出院患者等,要求学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微笑、关心、自然、平和、热情等面部表情训练。

1.3 通过教学方法进行渗透

(1)我们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并融入护理伦理内容,注重知识传授与情感体验的渗透融合,让学生由触动、心动到感动再到行动,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课堂上,以中职生日常生活或临床护理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主动运用护理礼仪和伦理学基本理论、基本原则,解决日常生活或临床护理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提高学生护理伦理决策能力[2];在充满人文关怀的实训室,学生互扮护士与患者角色,进行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言谈、仪容仪态等训练,体会两种角色带来的不同感受以及需求,不仅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技能,也提高了学生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在医院里,学生跟随护理专家进行伦理查房,整洁舒适、标识醒目清晰的病区,仪表端庄、工牌佩戴规范的医务人员,热情和蔼、严谨耐心的人性化服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2)成立礼仪学习小组,经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活动。在课堂讨论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各抒己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展示时,小组成员一起想办法、写台词,由擅长表演的学生代表本组进行展示。护理礼仪技能考核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在掌握护理礼仪知识、培养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自主性,增强了自信心。

1.4 通过教学评价进行渗透

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朋辈评价相结合、礼仪能力评价与伦理能力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学习之初,我们就将考核评价方案及相关评价量表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按评价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按评价标准为自己和同组同学打分,培养了“诚实守信、拒绝贿赂、一视同仁、公平正义”的伦理能力。我们认为,学生礼仪修养和伦理修养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与言谈举止之中,因此,在设计评价量表时增加了对文明行为内容的考核,通过对平时人际交往礼仪、校园文明行为、课堂文明行为等方面的自评和互评,促进礼仪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3]。

2 反思

在中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教学中渗透护理伦理教育可以使枯燥的伦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能有效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做好技能准备和职业道德准备。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

2.1 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渗透护理伦理教育,无疑对礼仪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应加强对现代护理理念的学习,深入了解临床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礼仪技能和伦理能力的要求,加强伦理知识学习,提高伦理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应顺应现代护理需求,组建由礼仪教师、伦理学教师、德育教师、护理专业课教师及临床护理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定期进行学习和讨论,使教师及时了解临床护理动态,获取教学案例,调整教学内容。教师之间也要经常进行交流,取长补短。

2.2 对教学场所的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果较好,但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故小组成员只能在普通教室进行讨论,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建设合作学习教室并结合临床真实场景进行布置。因为只有在逼真的环境里,才能加深学生的感受,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训练才更有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让学生亲身感受护士在工作中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尊重与关爱、善良与公平、严谨与认真、信任与合作等良好伦理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礼仪习惯与伦理修养同生共长。

生态医学模式要求树立生态价值观和整体护理伦理道德观,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需要[4]。伦理道德水平的高低,则通过言语和行为来体现。一个伦理道德高尚的人,必定是遵守礼仪规范的人。所以,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渗透护理伦理教育,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1]曾冬阳.护理主干课程教学渗透职业伦理教育模式的实践性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65-66.

[2]覃隶莲.中职护理伦理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9):91-92.

[3]李俭.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护理礼仪课程建设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97-99.

[4]张自珍.护理礼仪课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析[J].科技文汇,2014(8):129-130.

G421

B

1671-1246(2017)23-0057-03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生态医学模式的中职护理伦理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2015C339)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礼仪伦理教学内容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筷子礼仪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礼仪篇(下)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