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03-09王婷妮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台州资助困难

王婷妮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台州318000 )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王婷妮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台州318000 )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强资助工作,在各个高校已经形成共识,并且形成了初步的成果。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资助工作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正在努力形成“以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为中心,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的多元化立体的资助育人体系。

资助育人; 实践; 探索

2016 年两会期间,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就学生资助工作答记者问时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学生资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目标,以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为抓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不断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和方式,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目前对高校资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已经从各个层面展开,并且形成了初步的成果。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T学院)在校全日制学生9 513人(不含成教学生),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1 607人,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6.89 %。当前主要的资助方式有各级各类奖助金、勤工俭学、学校慰问金、社会企业扶助基金等。除国家、地方奖助金外,T学院每年的其他资助金额达到近80万元,受助的学生约340人。同时,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校内设置了60多个固定的长期性勤工俭学岗位和上百个临时性的勤工俭学岗位,全部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说,T学院的资助育人工作在学工部门的领导下,校院两级责任明确,育人目标一致,已经走上了资助育人的新途径,并不断开创资助育人工作的新局面。该校已经开始重视有偿资助,用实际行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一、现有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组在今年上下半年共面谈了近百位学工部信息库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品学兼优,在学生会或各类社团中担任要职,经常组织大型活动,问及家庭经济状况时也侃侃而谈,他们能够正视贫困,并没有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如别人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绪;有些学生性格相对内向,埋头苦读书,几乎不怎么参加社团活动,属于大家眼中的“学霸”类型,问及家庭经济状况时不怎么愿意多说,字里行间中透露出较大的心理负担;有些学生或许因为从小家庭贫困而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导致学习能力弱,总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还有些学生无论是从本人的穿着打扮,还是从同学们反映的消费水平,几乎称不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却也堂而皇之地每年享受助学金。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让我们不得不重审目前的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 缺乏合理、科学的认定标准

在日常工作和专项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尤其是在奖助学金评定的那段时间,明争暗斗比较明显。因为我们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基本是学生本人申请、班主任核实审查、班级评定小组认定、上报学院认定等的程序来确定的。班主任核实审查的依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申请时提交的家庭情况调查表,虽然调查表需要学生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盖章,但是这几乎等同于形式,各地的标准有较大差别。简言之,部分地区的学生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能够较容易地得到盖章。这在客观上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经济困难程度难以准确界定,很难将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用数字量化的。同时,有些学生因得到的资助档次与期望中的不相符,而对学校的资助工作者或其他学生产生各种不信任,甚至发生严重的矛盾和冲突。

(二) 偏重经济资助,忽视心理资助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容易被看到,也更容易解决。很多时候,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就几乎等同于资助工作的完成,其实给予这些学生心理资助才是个难题。心理帮扶和疏导是资助育人工作的核心[1]。这些学生或因生于偏远的农村或因家庭变故而导致贫困,或多或少都有各种心理负担,这是我们在访谈中感触颇深的一点。对于他们来说,精神追求和心理情感的需要与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样强烈,精神和心理救助与物质救助同样重要。

(三) 偏重无偿经济资助,忽视有偿、激励资助

现行的无偿资助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依赖和行动上的惰性,尤其是在某些利益驱动和攀比心理的驱使下,甚至个别学生为了拿更高档次的助学金而不择手段等等。[1]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目前的工作还是以无偿经济资助为主,忽视了有偿、激励资助对资助育人效果的重要影响,学生们也习惯了“伸手要钱”,甚至认为不要白不要。我们现在的资助工作主要围绕资助的事务性内容展开,学生受助后的跟踪、拓展工作只是零散地开展,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也就是说,资助后的育人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不利于资助育人功能的完全发挥。

二、多元化立体的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要真正实现资助体系帮困与育人的双重作用,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体现他们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社会关系并最终实现他们的价值,资助体系的内涵必须深化,范围必须广泛化,形式必须多元化[2]。T学院的资助工作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正在逐渐形成“以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为中心,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的多元化立体的资助育人体系。

(一) 经济资助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多年来,T学院利用合作企业、校友资源等设立各种基金会,加上每年一度的评奖评优中专门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级给类奖助学金,奖助学金的名额基本能够全部覆盖所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基本能够确保每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必须把握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资助工作全程透明化。

(二) 以丰富的校园社团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一是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支撑点,成立校院两级的资助工作社团。推荐校内外的勤工俭学机会和各类兼职,帮助学生自立自强。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慈善义工和支教活动,教会学生感恩社会、帮助他人。资助工作社团组织成员们定期去福利院做义工活动或去民工子弟学校支教的活动已经常态化,二级学院各自也与不同的福利院或民工子弟学校协商好常年的活动安排,还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等机会组织学生到相对较远的地方进行支教。资助工作者与就业指导教师会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实习岗位,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专业知识的巩固,促进学生专业成长。

二是全员参与,开展诚信教育和感恩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目前主要在每年的11-12月开展感恩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新生演讲比赛、我给XX的一封感谢信等;在4-5月举办诚信教育系列活动,如商文化活动中的诚信经商主题班会、自媒体时代的诚信从我做起等。在这些活动中,尤其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表现,会单独召开座谈会,听听他们参与活动后的感受。

(三) 完善的制度是资助育人工作得以发挥实效的保障

首先,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如果资助工作的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对学生的教育也难以取得较好的结果。搭建串连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和学生个人的资助工作队伍,建立学校资助管理中心,一是搭建二级学院资助队伍,专人负责资助常规工作,班主任是班级资助工作的首要责任人,承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心理帮扶等任务[3];二是成立资助工作学生社团,吸纳自强自立、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配合学院开展工作和社团活动,培养一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骨干力量。

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动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根据学生每年家庭情况变化来适时调整更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的内容和受助名额,把资助给予确实需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第三,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干预机制,把资助工作与人格塑造相结合。

第四,建立学生资助信用制度,鼓励学生有偿资助,教会学生反哺社会。尝试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次数和时长作为下一次资助评定的参考之一,不参与者可以考虑不再给予资助。

三、结语

资助育人工作并不是一次奖助金评定、一次社团活动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靠高素质的资助工作队伍本着育人为本的理念,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校园社团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努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广阔的平台。

[1] 贾明超,范正祥,陆斌.“育人为本”资助理念视角下的高校资助工作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70-72.

[2] 黄建美,邹树梁.高校资助育人创新视角:构建多维资助模式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4):81-85.

[3] 朱以财. 双轨模式: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实效性的现实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4(5):52-56.

2017-02-21

2016年台州市教科规划课题“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GG15014)

王婷妮(1985-),女,浙江台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政,电话:13128151371。

G641

A

1671-4733(2017)02-0116-02

猜你喜欢

台州资助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选择困难症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