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文化沃土集思想大成树文化自信
——读《中国共产党章程》

2017-03-09张裕岭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党章民族传统

张裕岭

(中共濉溪县委党校,安徽 淮北 235100)

·政治与哲学研究·

植文化沃土集思想大成树文化自信
——读《中国共产党章程》

张裕岭

(中共濉溪县委党校,安徽 淮北 235100)

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闪耀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光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中体现了儒家“民为贵”的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道家思想渊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凸显墨家的“非攻”“兼爱”思想。对集民族思想之大成的党章学习和尊崇,内在地包蕴着对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尊崇。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着厚重的价值导引,推动着学习水平、修养水平、凝聚力和战斗力水平、从严治党水平的不断提高。

党章;民为贵;顺应自然;兼爱;学而用

一、引言

“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1]经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具有九十多年历练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篇幅不过是1.7万余字,但却包蕴和凸显出博大、深厚而浓郁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她以其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光芒,散发着新的时代节点下先进文化的馨香,成为树立文化自信的范典。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章的理论基因和思想渊源

《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性质充分体现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的思想,包蕴在建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社会等崇高理想之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就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社会。

从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邓小平“三个有利于”之“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到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倡导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人民主体和人民为本思想一条主线下来,无不体现儒家“民为贵”的思想。《论语》中曾描绘过这样一个画面: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便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文化基因。

党章第六章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模范履行党员的各项义务。同时,还要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条件。这正如儒家经典《礼记》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也提出过“王无罪岁”的主张。这实际上就是党章所要求的党的干部要讲政治,讲正气,要经得起各种风险的考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再看看党章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充分体现了道家赋予自然山河以道德品质的精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应以自然为法,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违反自然规律而行。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崇尚自然、道法自然的道家精神,也体现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等儒家思想。由之,党章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可谓儒道两家思想的大融合,正因为如此,厚植于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之上的科学发展观,才能成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长远的指导思想。

《老子》第七章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她告诉人们,一个人如果无私心,处处为他人、为公众着想,埋头工作而不矜能,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这就是人生至上价值,这便是党章里对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等要求的理论渊源。《老子》第五十一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就是致虚守敬,谦下不争,这与党章所规定和倡导的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等要求可谓异口而同声,古今亦相向。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我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党章在外交政策上的规定,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理论渊源。其间最突出的方面,便是墨子的“非攻”“兼爱”等思想,“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不言而喻,党章所体现的如此厚重和深邃的传统文化基因,自然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在新的时代节点下人类走向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必将发挥其全世界“共同价值”的导引作用。

质而言之,读党章,很自然地读出了儒家的“仁”,道家的“道”,墨家的“兼爱”等思想。完全可以说,党章就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集中华先进思想之大成的党章,是一部富含浓郁民族优秀文化思想的范典。由此便不难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学习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基本功,这个功课要经常做。学习党章不仅要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做到知其然,而且要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做到知其所以然。[2]4-5这个“所以然”,不言而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是其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否则,我们的党员干部如何抵达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人生和事业境界呢。

三、学习党章与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学习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的基本功,即“打底子”和“蓄功力”。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唯有首先打好底子,才有充沛的精力活络筋骨、健体强身。而这个基本功,这个底子,这个功力,便是对党章中包蕴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易而言之,对集我们民族思想之大成的党章的学习和尊崇,内在地包蕴着对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尊崇。这样,便自然地引出学习党章与文化自信的关系问题。

历史地看,文化就是一个民族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有胎记,是一个民族最深层而又最显性的标识和符号,是民族存续和发展的主动脉。倘若失却了民族文化上的自信,可以想见,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便不复存续了。[2]9因此,学习党章与坚定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便成为一体性的功课。没有文化上的自信,谈不上对党章真正的学习和发自内心的尊崇;同理,对党章的学习和尊崇,就必须坚定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根本点和归结点,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来就是由我们民族的历史传承、文化根脉、理论基因所决定的。不管是民族复兴的道路选择,或理论上的与时偕行,乃至制度建设上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无不需要深深地根植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员的每一个共产党员,唯有在党章的学习上练好民族传统文化这门功课,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学而懂,学而信,才能树立起文化上的自信。有了文化上的自信,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上便有了厚重的价值导引,从而才能够自觉地把党章融入血液、融入灵魂,落实在语言和行动上,以实现中国梦凝聚起持之恒久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结语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指出:“全党学习贯彻党章的水平,决定着党员队伍党性修养的水平,决定着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水平,决定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水平。不论是高级干部还是普通党员,要做合格党员,学习贯彻党章都是第一位的要求。”[3]本文从传统优秀文化视角对党章的学习,对学习党章与文化自信的“一体”关系的指认,也将成为这“第一位的要求”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意,以促进学习水平、修养水平、凝聚力和战斗力水平、从严治党水平的不断提高。

[1] 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J].求是,2012(23):9-10.

[2] 习近平.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 加强改革创新开创发展新局面[J].党建,2016(5).

[3] 赵秋丽.“让文化自信的光明照亮复兴之路”[N]. 光明日报,2016-09-10(007).

责任编辑:仲耀黎

RootinginCulturalFertileSoil,InheritingCulturalLegacyandBuildingCulturalConfidence——A Study o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ZHANG Yuling

It is the party constitution which is the general rule that the whole party must follow, which is shining the ligh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outstanding thought. The aim of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 heartedly embodies the thought in Confucianism that the ordinary people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The "five-in-one" overall layout to promote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flects the natural law of Taoism. Furthermore, the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embodies the thoughts of the Mohist School "not attack" and "universal love". The learning and respect of party constitution, which has inherited our national thoughts inherently involves the learning and respect of our nation'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provides dignified value guidance to path, theory and system confidence, promotes the advancement of standard in learning, cultivation, cohesion and fighting capacity, and running the party strictly.

party constitution; giving priority to the ordinary people; follow the natural law; universal love; learn and use

2017-05-02

张裕岭(1963—),男,安徽淮北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

D20

:A

:1671-8275(2017)05-0001-03

猜你喜欢

党章民族传统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党章关于发展党员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