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体踩踏事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2017-03-09李莉刘岩刘文斌曹广文

上海预防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预案应急人群

李莉+刘岩+刘文斌+曹广文

摘要:踩踏事故是一类可以引发大量人员伤亡的群体性灾害,通常发生在大规模人群聚集性的活动。踩踏事故一旦发生,恐慌情绪传播的控制和伤员的救治均十分困难。因此,对于踩踏事故的预防和灾前准备在降低人群死伤方面起核心作用。为了促进对于这一群体性灾害的基本认识,本文分析了易于引发踩踏事故的人群社会心理学特点,总结了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出了预防性的建议。对人群密度、人流活动的实时监测与控制是预防踩踏事故发生的关键。大规模人群聚集性活动应具备详尽的应急方案与配套设施,以防止意外事件向踩踏事故发展。

关键词: 踩踏事故;危险因素;预防;社会心理学;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 R 129文献标志码: A

踩踏事故是一类严重的群体性灾害。通常发生在大量人员聚集且人流拥挤移动的情况下,由个体跌倒、跌落等意外事件引发,人群发生慌乱和惊逃现象,加剧拥挤并引发更多人员跌倒,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该类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公共性、事件多样性和群体危害性等特点\[1\]。随着人类信息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大型集体性活动举办的频率、种类和参与人数都显著增加。除了节日庆典、宗教活动、集会游行、体育赛事等传统大型群体性活动以外,还有一些非传统的日常性人群聚集情况出现,尤其是在现代大型都市,比如地铁系统、大型商场、机场、火车站等区域。由于踩踏事故的发生地点往往是大量人群聚集的场所,人员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还可能存在意外坍塌、火灾、交通事故,以及生化袭击等伴发灾害。事故发生后人员救治、秩序维护以及伴发灾害的救援难度很大。因此,研究踩踏事故发生规律,明确引发该事故的危险因素,制定完善的预防和应急方案是应对这一灾害的主要策略。本文阐述了踩踏事故过程中的人群行为心理特点,结合历史资料分析群体活动发生踩踏事故的影响因素,提出大型聚集性场所基本的踩踏事故预防要点,包括控制人流及人群密度、完善制度设施和制定应急预案。

1踩踏事故的产生机制及人群动力学特点

大规模聚集事件中的人群踩踏,往往是个体的自卫本能和人群的冲动行为交互作用产生的。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踩踏事件的成因可以分为“惊恐逃逸”和“狂热趋向”两种模式:前者为人群受消极因素影响出现慌乱和逃散;后者为人群受积极因素作用而向某一方向拥挤\[2\]。当人们处于非常规的境况中时,会失去自身行为的判断标准,在心理因素刺激下,个体会加快移动速度并开始出现推搡等人群间物理接触。在发生惊恐逃逸时,人群的活动趋势趋向于混乱并开始模仿周围人的活动,产生从众心态,从众行为发生的概率与群体的人数成正比,故而越是大型群体活动越容易发生因从众行为导致的踩踏事件\[3\]。一些备用的分流通道或出口往往在当时被忽略而没有被充分利用。

从人群动力学角度看,踩踏事件可以分为单方向型和混乱型。人群驱动力的突然改变,比如大门或隔离栏的开启或关闭、人流通道出现狭窄或瓶颈现象、个体突然摔倒或跌落、场地发生坍塌等意外事件,可以引发人群的定向流动进而出现单方向型踩踏事件。而无控制的人群或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及多方向汇合的人群则容易产生混乱型踩踏事件。加强对踩踏事件原因的探索和人群脆弱性研究是当今灾难医学的重要课题\[46\]。

2踩踏事故的诱发因素

踩踏事故造成的伤亡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生。救援无论如何迅速,由于有拥挤等前提的存在,效率不可能很高。降低踩踏事故造成伤亡的最有效措施是针对造成踩踏事故的原因、危险因素或易感性进行积极预防。诱发踩踏事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四类:① 人群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② 聚集场地空间特点和安全设施;③ 活动组织情况和应急预案完善程度;④ 不可控制因素如天气等。踩踏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2.1不良情绪及过激行为

大型群体活动人数众多,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现场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在特定情景刺激下,无组织的人群易受带头者的影响,从而形成一个有共同目的的集体。同时,人们情绪的感染是相互的,在激发他人情绪的同时,也激发了自身更强烈的情绪,因此从不良情绪的出现到人群情绪暴发和场面失控,往往历时很短,可以快速导致踩踏事故发生。谣言和不正确的信息通常会煽动不良行为。自我表现欲强的人很容易成为不良情绪及行为的传播源头,这部分人渴望在人前表现自我从而获得心理满足。借助大型群体活动,凸显自己的领导才能、聪明才智、特立独行等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具体表现包括制造谣言、带头起哄、煽动情绪、故意拥挤等不良行为。2005年8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座桥梁上发生严重踩踏事故,造成965人死亡,465人受伤。该事件起因是在参加宗教集会活动的人群中,有人谎称有自杀式炸弹袭击,瞬间桥上数千人陷入一片混乱,导致惨剧发生。

此外,不良行为还包括群体之间出现摩擦而引发的群体性打架斗殴事件,尤其是体育竞技类比赛中,比赛双方的支持者发生语言或行为冲突时,若得不到及时处理易造成群体间的大型冲突,导致踩踏事故发生。2000年7月9日,津巴布韦对战南非的世界杯预选赛后发生踩踏事件。该事件起因为距离比赛结束前8 min,双方球迷发生冲突。维持秩序的警方使用了催泪瓦斯试图控制混乱局面,却使得球迷四处慌乱逃散,越来越多的人跌倒,在接下来的踩踏事件中,13人死亡,多人受伤。1985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海瑟尔体育场举行的欧洲杯总决赛中,英国队和法国队的球迷在看台上发生群体冲突,导致18人死亡,437人受伤。

2.2场地空间设置和设施器材完善程度

场地的容积、配置、交通疏通能力決定了其能够承载的人群拥挤程度。大型建筑的设计不仅应满足当地建筑规范、消防安全和人员容积,还应考虑人员的流动性,尤其应考虑紧急情况下的人群运动。因此,需要活动组织者充分预计建筑的最大容积空间(站立空间、座位数、表演空间)以及与运动功能相关的空间设计,比如疏散区域,等待空间,进出口走廊、楼梯、坡道,同时根据紧急情况时的最大人流量安排自动扶梯、乘客输送机、电梯等设施器材,并针对上述设计和设施的限额对活动场地进行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价。2010年7月,德国西部杜伊斯堡“爱的大游行”电子音乐狂欢节发生踩踏事故,造成19人死亡,342人受伤。该次事件的原因一方面是组织者对到活动主场参加狂欢人数的误判,预计几十万人的活动,实际到现场人数估计在100万到140万之间;另一方面这是“爱的大游行”首次在一个封闭的场所内进行,仅有一个进出通道,且入口狭窄,疏散通道有限,为踩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到达入口前还必须通过地下通道,因人们不堪拥堵而引发的踩踏事件就在这个瓶颈附近发生。

2.3应急预案缺乏或不详细

由于踩踏事故的发生地点往往是大量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发生,外界救援难以快速到达事故核心,现场控制、人员疏散以及伤者的救治都可能出现阻碍。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最大化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防止后续踩踏事故的发生和规模扩大是保证大型集会活动人员安全的重点。在世博会、奥运会等社会及政府普遍重视的大型聚集活动中,由于足够重视、预案详细、准备充分,所以尽管参加人员多、项目复杂,而且时间也往往较长,但是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则较小。相对来说,一些短期策划或常规性的聚集活动则因为重视不够而没有充分准备。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市外滩陈毅广场发生严重踩踏事故。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死伤人员大多数是青年学生。从2012年新年元旦起,上海开始连续3年在外滩上演国内最大规模的跨年3D灯光秀,那3年的交通管制措施极为严格,包括道路限行、隧道关闭以及地铁封站等。2014年跨年灯光秀改到外滩源举办,但很多民众不知道灯光秀改地,依然前往外滩陈毅广场参加跨年活动。而由于灯光秀取消,当晚并未实行交通管制措施。警方对人流量预估不足,导致现场安保力量缺乏。当有关部门从监控探头中发现某个通道上发生人员滞留的情况,立即调集值班警力赶赴现场,但由于人流十分密集,同时缺乏有效的应急设施,只能采取强行进入的方式,从发现情况到把人流分散开来,开展救护工作,大约花费8 min,所用时间比正常时要多。这次踩踏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有关部门对这个活动可能发生的短时间内大量人员的聚集可能产生的后果预计不够。

2.4不可控因素

2.4.1天气1988年,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国家体育场举行足球比赛过程中发生严重踩踏事故,造成73人死亡,100多人重伤,轻伤300多人。事件起因为在球赛进行到3 h 40 min时,突然一股暴风雨夹带冰雹袭来,3万多观众同时涌向出口,但由于电路故障,球场出口门无法打开。

2.4.2突发事件麦加朝觐活动是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每年都有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参加。2006年1月,麦加发生严重踩踏事故,导致345人死亡,289人受伤。原因为大量朝觐者涌入投石驱邪桥地带,赶着参加桥上举行的宗教仪式,许多运送朝觐者行李的大型运输车也跟随人流而入。行车途中大量行李不慎落到道路上,引发道路堵塞,而后面的朝觐者由于不了解情况,继续向前涌动,继而发生踩踏事故。

3预防措施与建议

踩踏事故往往发生在运动会、音乐会、集会游行、大型庆典、宗教活动,以及其他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时,人员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据报道,发展中国家踩踏事件造成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7.75倍\[7\],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公民素质和安全教育的差异、场地和安全设施设计的差异,以及应急方案的差异。这也表明了踩踏事故预防的主要方向。

3.1人群密度控制及人流控制

采用限行和分流等措施,在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宗教建筑等公共场所应严格限制人群的最大聚集量。必要时可在入口处设置计量设备,但因其可能导致排队和入口的人群拥挤,故需谨慎使用。入口处需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预期的队列。参与计量操作的人员应不断地相互沟通,并提醒终止人群流动。计量监测处应保证通信畅通,负责监测的人员应保持相互间的实时沟通,并适时截断人流,引导人群分批前进\[8\]。门票也可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群管理手段。通过设计不同的门票可以将人群分隔到不同座位区域,并指定出口和入口的路线,从而达到分流目的。门票还可提供指导人群在特定区域的行为预期,例如某些展览由到达时间开始计时,仅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有效。

大型人群聚集活动时,应设置现场人群聚集管理中心。保证现场一定数量的路径引导员,采用隔离栏、醒目标识、撤离路线图等方法增强人群流动的合理性。加强对临时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培训,比如疏通拥堵、控制人流、应对突发状况等方面。安保人员还应注意一些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欲及不良行为的人员,及时缓解人群情绪。同时应保证现场通信畅通,确认手机信号覆盖范围,为了降低通信失败的风险,可以设置专线或预先安排专用无线电频率等\[10\]。 此外,活动开始前人们陆续抵达活动地点,人群密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是,活动结束后大量人群同时涌向出口,往往导致人群密度陡增。为缓解活动结束时的人群高峰,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前开放集合地,分散部分人群,另一方面通过发布娱乐消息或其他手段设法延长人群通过出口的过程,以降低会场内的拥挤压力,同时缓解会场外部的停车场及道路的拥堵压力。

3.2完善的制度及设施

健全完善的制度法规是降低城市突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前提,包括公共场所设计、建筑設计和使用规范,组织大型活动的登记和监管制度,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制。在可能引发踩踏事故的意外事件发生初期,或是踩踏事故初步暴发的阶段,警察、交通、医疗和军队相关部门应紧密协调配合以控制态势。为避免部门间的信息混乱和救灾力量的指挥不当,应明确紧急情况下的指挥权限和最终决策发出者。紧急情况下志愿者实行互救或专业医疗人员进行救援的行为应予以条件性免责。由于大规模聚集人群的特殊性,每一项聚集活动都应有急救医疗的行动计划,包括医疗监督、服务级别、治疗机构、救助通道等\[1\]。

日常性人群聚集的场所,如火车站、机场、交通枢纽、体育馆、广场、展览馆、大型商场、电影院等,应配备人群密度检测设施,如摄像头,人流导引系统,备用照明系统,消防装置,信息交流系统(大屏幕、应急广播、指示标语、警示牌等),临时急救设备及药品(绷带、担架、除颤仪、心血管药物等)\[1\]。

3.3详尽的应急预案

各大型公共场所(如商场、学校、剧院、体育场、交通枢纽等)应制定常规应急预案。针对无特定组织者的自发性聚集活动(如节日)应制定临时状况应急预案。预案首先应根据预判的人群数量、活动类型、人群脆弱性、天气情况等对聚集性活动的风险评估;其次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场地特征(出入口、缓冲区、通道、隧道、楼梯等)和现场管理人员数目进行人员的任务调配,同时配置可能需要的设施和器材,确定支援力量的来源及数目(如警察、消防、交通、医疗等)。应急预案的作用:一方面是在个体或小型意外事件发生时,防止意外升级引发人群恐慌发生踩踏;另一方面是确保大型意外或踩踏事故发生后,可以尽快启动人群疏散,保障救援人员能够及时进入核心区域实施有效救援措施,从而将人群伤害减到最低\[10\]。此外,加强对民众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监测将对制定有针对性的预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1\]。对于大量人群聚集的结构复杂的建筑地点要明确定期筛查制度,发现可能隐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案和整改措施。进行预案的演练及改进。

在加强常规保障措施建设的同时,预案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大规模突发事件的伤亡数量迅速超过当地资源储备的情况,以便协调事故地点周边的医疗力量进行补充。大型聚集性活动举办期间,临时增加的医疗点或者季节性开放的医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配置或开放。在事件发生时,及时设置现场至医院的标示以及通向检伤分类点和医院的通道,可以加强踩踏事件发生时的反应能力。构建完善的检伤后送医院系统,相关的人员培训和预先准备的突发事件指挥机构,以应对事件高峰时的大量伤亡。

参考文献

[1]曹广文.军队灾难救援手册\[M\].1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6:181191.

[2]HELBING D,FARKAS I,VICSEK T.Simulating dynamical features of escape panic\[J\].Nature.2000,407(6803):487490.

[3]王文刚,郝胜杰.大型群体性活动中易导致踩踏事件发生的因素分析\[J\].安徽警官職业学院学报,2010,9(51):4143.

[4]HELBING D,JOHANSSON A,ALABIDEEN H Z. Dynamics of crowd disasters: an empirical study.Phys Rev E Stat Nonlin Soft Matter Phys,2007,75(4 Pt 2):046109.

[5]曹广文.灾难流行病学在灾难预防、应急救援和灾后防疫中的核心作用\[J\].上海预防医学,2015,27(5):233241.

[6]韩雪,丁一波, 张宏伟,等.特大城市突发灾难风险和公众参与的积极预防\[J\].上海预防医学,2015,27(5):248255.

[7]HSIEH Y H,NGAI K M,BURKLE F M,et al.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stampedes\[J\].Disast Med Public Health Prep,2009,3(4):217223.

[8]DICKIE J F.Major crowd catastrophes\[J\].Safety Sci,1995,18(4):309320.

[9]曹广文.灾难医学\[M\].1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7378.

[10]MILSTEN A M,MAGUIRE B J,BISSELL R A, et al. Mass gathering medical car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Prehosp Disast Med,2002,17(3):151162.

[11]韩雪,蒲蕊,丁一波,等.上海市杨浦区社区居民灾难医学知识现状及需求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5,27(5):237241.

(收稿日期:20161120)

猜你喜欢

预案应急人群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财富焦虑人群
准备好应急包
人群中总有一个好看的
紧急预案
推动应急预案科学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