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预算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7-03-09左丽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绩效管理预算管理

左丽

摘要:随着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管理工作对县级财政的作用愈加突出。因此,为了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是当前财政工作中的主要内容。文章结合目前县级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加强县级预算绩效管理的办法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县级财政;预算管理;绩效管理

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基本建立,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日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县级财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创新工作方式,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绩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绩效理念较轻

县级很多部门领导对财政支出的监管往往“盯”在是否违纪、节约多少资金等层面上,而项目本身该不该立、是否有益、投入产出比如何却一直是公共财政管理的短板,少数单位负责人热衷政绩工程,浪费大量财政资金。对“资金从何來,资金如何分配”,关注得比较多,对 “资金如何管,资金花得怎么样”,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应付的成分多,在争取资金时很积极,到了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却有诸多理由不予配合,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甚至抱怨财政部门自找麻烦,增加部门工作量。

(二)管理水平不高

客观分析,财政资金紧缺除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外,更重要的原因还与支出结构不合理和资金使用效益偏低密切相关。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预算编制时产出和效益目标不够明确、预算执行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项目支出过程管控不够严、预算执行结束后缺乏科学问效等问题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财政资金浪费、低效。

(三)评价层次较低

就财政部门内部而言,涉及到不同的业务科室,就项目而言,也涉及到财务和不同的业务部门,而现阶段县级绩效管理工作基本上还未形成制度体系,还处于单一工作状态,评价层次比较低,未形成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及部门协调机制,评价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甚至有的仅仅是为完成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的评价任务而开展项目绩效评价,评价工作形式化,评价项目数字化,评价结果表象化,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四)问责力度不强

绩效问责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内容。“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建立以绩效为先导,强调支出责任与效率相结合的涵盖预算编制、执行、监控、评价的新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体系势在必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问责存在“大事化了,小事化小”的情况,本该通报批评的以口头批评代替,本该削减下年度预算的也没有严格执行,甚至可以作为线索报送纪检监察部门的也不了了之,问责力度不强,没有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这也是被评价项目单位不予理解支持,消极对待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结果应用不合理

为了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各预算部门必须用好用活每一笔财政资金。县级实施的项目较多,近几年也按上级财政部门的深入要求逐步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开展绩效评价的项目越来越多,涉及的资金也越来越大,而且近年来进一步发展到部门整体绩效评价。但评价结果没有得到有效应用,评价结果不管是“优”还是“良”,甚至是“中”和“差”,都没有实质地影响到项目单位的资金划拨、人事任免及下年度项目申报等直接利益,导致被评价项目单位不在意评价结果,极大地影响了绩效管理部门和评价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应付式地开展工作。

二、对策与建议

(一)增强责任意识

它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单位支出责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节约公共支出成本。各项目单位特别是财政部门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深刻领会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增强绩效理念,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此项工作,创新工作举措,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

(二)完善管理机制

必须进一步强化县级财政管理责任,保障国家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起对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的常态化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要建立建设基础技术平台支撑,建立指标库、项目库等,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信息模块系统进行绩效评价。二是要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的实施,营造“讲绩效、重绩效”、“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良好氛围,构建科学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三)强化预算约束

按照“严格绩效,突出责任,责权一致”的要求,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是要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申报,强化预算约束。对不申报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不明确的项目,一律不列入预算范围。通过加强绩效目标申报管理,增强部门对预算绩效目标的责任意识,实现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纳入部门预算编审模块,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二是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外,财政部门应当定期公布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向社会公开绩效目标、预算安排以及专项资金的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内容、支出用途、绩效评价结果等信息。三是除因政策变化、突发事件等客观原因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外,对预算执行中无绩效、明显低于或者严重偏离预算绩效目标的项目,财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相应调整预算,扣回相应未执行部分的预算资金。当然,对重大项目或者跨年度项目支出,可以在执行过程中实行阶段性绩效评价。

(四)坚持稳步推进

要以开展重点民生资金绩效评价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扩大评价规模和范围。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等,开展民生资金绩效评价,要重点选择政府惠民利民政策落实情况、财政投入资金量大以及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通过评价发现和反映政策设计不够合理、政策执行不够彻底以及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来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惠民利民政策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应结合政府职能,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的综合运用,做到财政资金安排到哪里,监督评价就跟进到哪里,努力实现“全程监管、全面覆盖、科学评价、提高效益”。要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对部分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事关民生方面的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五)用实评价结果

要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促进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分配、行政问责挂钩,通过查问题、提意见、整改措施等方式,发挥项目效益最大化,不断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益。一是对评价结果建档登记,作为下年底预算安排的依据,评价结果为“差”的项目,削减次年预算资金安排。二是扩大绩效考评成果的应用,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对评价结果为“优”的,项目单位应在绩效工资、交流轮岗、学习培训、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倾斜;对评价结果为“差”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亮“红牌”,让广大干部职工看到绩效管理是动真格来实的,没有玩“虚”走“过场”。这样才能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升,最终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六)抓好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绩效管理机构,充实绩效管理队伍。选调业务素质高、作风优良的干部到绩效管理队伍中来,开展绩效理论研究与宣传,定期组织业务学习,邀请专家进行业务辅导,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培训学习,努力提高绩效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業务过硬的绩效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2]张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财政局)

猜你喜欢

绩效管理预算管理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医院政工绩效管理探析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浅析高新区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