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农业融资难题的创新路径研究

2017-03-08程百川

西部金融 2016年9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抵押贷款

程百川

摘 要:重庆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创新是其一大亮点。在深入重庆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对农业贷款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传统金融、新型金融和政府支持这“三驾马车”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上的作用。为解决农业融资难、农村金融发展慢的难题,需要传统金融、新型金融和政府支持形成合力,逐步形成协同发展、层次丰富、形式多样和支持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农村金融新业态。

关键词:农业融资;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9)-0014-05

农村金融弱、农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其深层次原因涉及农业生产经营及资金运行的特点、产权制度的约束、金融市场尤其是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等方面。唯有结合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在现有产权制度基础上,紧紧抓住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趋势和特点,大力推进涉农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方可破解农业融资难题。笔者借助2015年农业部“百乡万户”调研活动,在深入揭示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及其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重庆农村金融改革中探索出的“三权”抵押贷款、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农村互联网金融及产业链金融等创新路径,并总结了政府支持农业的模式创新,以期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农业融资难题成因探源

农业融资难,主要是由现金流季节规律强、信息不对称、担保措施缺失和风险分担缺位这四方面的因素导致。

(一)自然条件约束下的现金流季节规律强

农业缺乏持续的经营现金流是一个让银行忌惮的问题。不同于工业的生产销售几乎每天都会产生经营现金流入流出,从资金面来看是一汪活水,大多数农产品的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基本都在一两个月内完成,其余时间基本是没有经营现金流的。缺乏持续的经营现金流让银行不信任其还本付息能力。贷款一般是按季度或按月付利息的,在农产品销售周期内没问题,当不在销售周期内时它的付息能力就缺乏支撑。综上,金融行业严格的风险防控制度和农业的产业特性之间的冲突是农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农业现金流季节性强,加之处于价值洼地,传统金融机构出于成本和风险控制,缺乏动力推出个性化的信贷服务,而这恰恰是互联网金融的强项。

(二)传统生产模式约束下的信息不对称

传统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导致农民和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农民生产的风险收益情况不了解,农民对金融机构的贷款流程和金融产品不熟悉,这种双向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巨大的制度成本,隐性地降低了贷款收益,无形中放大了风险。

产业链金融通过将农户纳入产业链中,大幅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经产业链的内生循环自发形成了信用评价、优胜劣汰体系,从而有效防控风险,是应对以上问题的有效办法。

(三)產权制度约束下的担保措施缺失

银行金融机构在发放农业贷款时,为降低自身风险,往往要求信贷主体提供合格抵押品,这导致大量农业生产主体被拒之门外。而笔者调研后发现,农业不缺资产,但缺少银行认可抵押的资产,难以形成有效的信用结构。一方面是农业资产处置难。对于银行而言,最实在的风险保障还是看得见、卖得出的固定资产,农业资产看起来多但很难卖出去,一旦发生坏账,银行基本不能靠处置抵押资产降低损失。另一方面是农业资产流动性差带来的低估值。资产不能流通就难以发现价值、重估价值,资产价值就是在不断的换手中逐步提高的。农业资产流通难、交易少,流通价值最多也只能达到原始投资,很少能按其未来盈利能力来进行动态估值,特别是银行认定抵押物价值的时候要打折,导致农业去银行融资即使成功了也总有种“玉器卖了个瓷器价”的感觉。

“三权”抵押贷款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的积极探索,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农民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权和林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是突破产权制度约束、夯实农业担保结构的重要创举。

(四)市场缺陷约束下的风险分担缺位

不同于银行贷款的其他行业对象主要面临的是市场风险,农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这种双重风险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进而影响了农业经营的稳定性,让银行望而却步。风险并不一定导致融资难,缺乏农业保险这个稳定器导致的风险分担缺位,才是本质原因。

我国目前的农业保险体系还是主要以覆盖物化成本为目标的生产保险为主,缺少具有产业特色的价格保险。就我国的农业产业特点而言,一个健全的农业保险体系应该是以生产性保险为基础、各具特色的价格保险“百花齐放”。

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路径分析

(一)以互联网金融迎合农业资金季节特点

相比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可以更好地满足借贷双方对期限灵活度的要求。银行能给予的灵活度最高的贷款就是循环流动资金贷款,赋予借款人在一定期限和一定贷款额度内随借随还的权利,但这种产品基本只有大型国企和国家级龙头企业才能享受到。互联网金融则把这种原本高不可攀的“期限特权”给打破了,让借几十万、一两百万的农业主体也有了“自由定制”的权利。这里以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推出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农哈哈”为例,期限从1个月到12个月供借款人选择。这种期限上的灵活度大大增强了借贷双方的配对成功率,提高了借贷双方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风险。“农哈哈”平台上线几个月来已累计受托上线发布产品23个、投资金额4780万元,累计还款750万元,未发生坏账1。

(二)以产业链金融化解信息不对称顽疾

产业链金融平台,最大的意义在于构建了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它和农户的紧密联系让这种评价体系天然带有准确权威的特点,这正好可以破解银行开展农村金融的信用评价数据缺乏、能力缺失的桎梏。另外,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在一级市场来说是个好题材,有利于融资,而农业融资难的问题又可以通过利用一级市场募来的资金发展壮大产业链金融平台来逐步解决。简单地讲,就是让注重企业成长性的投资人和农民这原本毫无关联的两类人联系起来,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新型金融通过数据收集整合形成高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开放透明的平台,让资金供需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收益、风险和期限偏好来对接,让大多数原本只能“被动”参与金融活动的人变得可以“主动”参与金融活动,将碎片化的社会财富聚集起来。一方面显著提高了资金流通效率,增强整个社会的财富活力;另一方面使参与者更加主动维护好信用记录,为农村金融的持续发展奠定了信用基础。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细分行业的领头企业已经开始打造自己的金融平台。笔者走访了某公司,该公司深耕猪饲料多年并积累大量用户数据、形成一套专属的农户资信体系的基础上,已经组建了农业金融业务平台,既做理财,也做贷款。它的理财产品叫“农富宝”,据介紹日均沉淀可达到30亿元。它的借款产品有三个:“农富贷”、“农银贷”、“扶持金”。“农富贷”用于向使用大北农“猪联网”、“进销财”平台的用户提供小额贷款,满足农户、经销商的采购货款等短期资金需求,目前有期限3个月和6个月的两款产品。“农银贷”以供应商信用为基础,根据客户的交易数据及积累的自身信用,由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贷款支持。截至2014年末,“农银贷”已成功融资超过11亿元。“扶持金”是一种“先拉货、后付款”的赊销购货方式,符合条件的客户可获得一定额度、账期的赊销权利,在账期内相当于无息用款,超出账期的则按照规定比例收取资金占用费。

(三)“三权”抵押贷款破解融资难

重庆积极推动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权和林权为核心的“三权”抵押贷款,以能产生稳定收益的“三权”作为担保措施,既增强了农业贷款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了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又从根本上盘活了农业农村资产,为农业融资趟出了一条新的宽阔道路。

2011-2014年,重庆市“三权”抵押贷款达到685亿元。永川区历年累计办理“三权”抵押贷款4762笔,金额共计25.2亿元,其中,农房抵押贷款4137笔、金额9.6亿元,林权抵押贷款42笔、金额10.8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583笔、金额4.8亿元。渝北区“三权”抵押贷款涉及农户777户,土地和林地抵押面积22140亩,2014年新增5100万元,累计抵押贷款金额1.85亿元2。

(四)以农业保险创新对冲农产品价格风险

王克(2014)等将价格保险定义为“对农业生产经营者因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农产品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或价格指数造成的损失给予经济赔偿的一种制度安排”。自价格保险推出以来,在各地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1)2011年,上海首推蔬菜价格保险,以前三年蔬菜平均价格为依据,如果保险期内投保菜市场的平均售价低于该依据价格,保险公司进行差额赔付。(2)2013年5月,北京在顺义区推出全国首个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以国家发改委每周发布的“猪粮比”为参照,保险期内当平均“猪粮比”低于6:1,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对养殖户进行赔偿。(3)2013年6月,张家港市推出夏季保淡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选择鸡毛菜、杭白菜、青菜作为试点品种。(4)2013年12月,成都在西部地区首推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涵盖9个县(市、区)、409户农户,总保额达到407万元,该保险的创新之处在于以蔬菜离地价格作为保险责任触发参数。

在重庆,农产品价格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国家改革试验任务的承担者,永川区拟于2015年正式启动水稻和生猪这两个品种的试点,现正进行前期筹备工作。水稻目标价格保险计划2015年、2016年、2017年引导参保3万亩、5万亩、10万亩;生猪目标价格保险计划2015-2016年参保10万头。

三、政府支持农业模式创新

李喆(2013)发现金融机构与农户双方因利益诉求不同使博弈均衡很难达到双赢,于是引进第三方——政府,在政府的干预作用下,农户和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益诉求都能得到满足,有利于农村金融的良性发展。笔者在重庆的调研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政府支持的重要作用,各种政府支持农业的模式创新有力推动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一)政府增信模式创新

农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永川区财政已投入1500万元建立“三权”抵押风险补偿金,对金融单位的补偿比例由全市的35%提高到50%。渝北区安排资金5000万元设立农村居民生产扶持贷款风险损失补偿金,贷款行发放的扶持贷款总额控制在风险补偿金额度的3倍以内,本息损失由风险补偿金承担80%、贷款行承担20%。相比于主要由企业享受的贴息,这项举措真正惠及了普通农户。渝北区规定允许年龄在20-60岁、有渝北区农村户籍的居民申请生产扶持贷款,额度不超过3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按照“一表申请、一人担保、一级审核、一周放款”的模式审批。目前已与邮储银行、农行和农商行达成框架协议,将先安排2000万元补偿金在统景、茨竹、大湾3个镇开展试点3。政府主导建立风险补偿金是一种很好降低贷款风险和融资成本的措施。对银行来说,政府风险补偿金的公信力远高于担保公司。对借款主体来说,获得政府补偿金可以不使用或少使用担保公司,节省了费用。

(二)财政支出方式创新

1、设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的市财政计划出资总额达到25亿元,其中农业的份额为3亿元,拟按1:1的比例吸引社会资本,即最终形成6亿元的农业投资4。目前该基金还没对农业形成投资,主要原因是还没有找准市场定位,对一笔股权投资就要求达到数千万元,这就把大量中小企业排除在外,而符合这一要求的企业通常融资渠道较多,不会把股权拿出来。但从趋势上看,伴随着投资理念的成熟,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有望逐步成为重庆市农村金融的重要推动力。

2、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隶属重庆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首期规模2亿元,其中,自有资金6000万元,协议银行贷款资金1.4亿元。基金的安排是,支持合作社项目、农业企业项目各1亿元,每类项目资金由自有资金3000万、协议银行贷款7000万构成。目前,已经完成6个合作社项目、金额合计2000万元的股权投资5。它采取股权加债权的模式,对每一笔资金需求用30%的股权投资撬动70%的债权融资,股权和债权的期限均为3年。比如一个合作社需要500万元资金,基金拿150万来换合作社股权,银行再贷款350万,3年内每年分红比例为8%-10%,3年到期后合作社归还银行贷款,并原价回购基金持有的股权。该基金专注于孵化期的农业主体,股权加债权的模式兼顾了成长性和安全性,投资的总体设计契合农业主体的需求,运营效果良好。

四、农村金融创新障碍及完善措施

在取得了喜人进展的同时,“三权”抵押贷款也存在着两方面的现实障碍:一方面出于对处置难的忧虑,银行一般不认可“单纯”的“三权”抵押担保。承贷主体通常需要找一家担保公司,把“三权”抵押给担保公司,作为反担保措施,担保公司还会要求农业主体以城镇的房产作抵押,或者找公职人员来作信用担保。在完成这些繁杂的手续后,担保公司才会对银行出具同意担保的函,银行开始走内部程序,整套流程耗费时间比较久。另一方面“三权”抵押借款成本也很高,利率基本为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0-30%,担保费率2-3%,算下来每笔贷款的价格接近10%。单看这个价格还是远低于民间借贷13%以上的利率水平,但問题有二,一是民间借贷的信用结构相比贷款而言是很弱的,它自然要求更高的风险收益。二是一般来说民间借贷期限灵活,一个月或几个月都可以,农业的生产销售周期一般在半年至8个月左右,民间借贷年化利率虽然高,但如果只用6个月、8个月,实际成本不会高出一年期银行贷款太多,而其手续的简便快捷则有显著优势。

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的难点在于保费的定价和目标价格的确定,核心问题是后者。以水稻为例,永川区的水稻目标价格保险拟由重庆国资委下属的安诚保险来承包,安诚最初的保费报价是每亩40元,很快改成125元,后又经沟通改成78元,但安诚要求把目标价格定为每斤1.25元,而不能是当年国家的稻谷最低收购价。稻谷最低收购价年年持平或提高,而市场价格却是波动的而且长期在最低收购价之下,以最低收购价作为目标价格对保险公司确实不公平。但是由于缺乏共同认可的参考定价体系,对安诚提出的目标价格永川区农委并不认同。本来重庆粮库实时挂牌收购价是合适的定价标的,但它去年没收一粒粮,导致标的缺失。

尽管传统金融的革新还存在着诸多掣肘,但继续深入探索的脚步不能停下,唯有如此才能在外部条件具备之时顺利破题。针对“三权”抵押贷款的问题,最有效解决之道还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这亟需统筹城乡改革的深入,打破城乡间制度鸿沟,让钱、人、地等各项要素能顺畅流通起来。

针对目标价格保险问题,为使定价更趋合理,可以尝试将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早籼RI、晚籼LR期货的合约价格来作为参照,对不同时期不同等级的水稻定出不同的目标价格,为目标价格保险这个兼具市场性和政策性的产物真正注入市场元素,让价格发现功能极强的期货市场成为定价基础,为推进目标价格保险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与此同时,应当将眼界放得更开阔一些,在传统金融领域还有许多其他产品可以尝试。比如以未来的财政补贴、保险赔付收益、农产品预期综合收益等进行质押。作为传统金融的重要信用结构之一,用好质押融资是必须跨出的一步。再如农机融资租赁,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具融资租赁业务大有可为。据笔者在梁平县农机经销商处了解到,一台售价12万元左右的久保田收割机,机手基本一年可以回本,最多的年收入可以达到30万元。我国做建筑类的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务较早,已经有民营租赁公司靠做这个上了新三板。随着跨区作业越来越普遍,进口农机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而且保值能力强、残值率高,而使用率高和残值率高恰好就是融资租赁业务大力发展的良好基础。

五、启示及建议

此次调研让笔者对农业贷款的风险有了两点新的认识,对银行根深蒂固的农业贷款风险大、坏账多的观念存在一定启示意义。首先,价格波动并非农产品所独有,在工业品中也普遍存在。农产品价格波动大,但不同产品的波动都有自己的周期。而工业品价格波动往往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特别明显,不同产品价格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农产品相对独立于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特性,有利于丰富银行贷款和产业投资配置,有利于金融机构对冲宏观经济周期性风险。其次,农业坏账率其实并不高。很多银行抱怨的农业贷款坏账率高,在某种程度上是没有把农业贷款与涉农贷款做出区分,把大量不是真正投向农业的涉农贷款坏账也算到农业头上。笔者认为看农业贷款风险高不高,应该以专业农业担保公司的代偿率来衡量:梁平县兴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的“三权”抵押贷款发生额3.3亿元,代偿发生额110万,追回30万元,仅剩80万元代偿余额,按发生额计算的代偿率不足0.4%。重庆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累计担保贷款近70亿元,代偿率1.17%,代偿余额率0.67%5。事实表明,农业融资的资产质量是过硬的。与贷款风险相比,农业缺少抵押品和缺乏持续的现金流是造成银行不愿向农业贷款的本质原因。

农业是价值洼地,过去多年国家的货币宽松政策资金主要流入了房地产和工业等行业。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货币先流入资金需求量大、效益好、回报高的行业是必然的,资金如水。当这些行业的产能达到一定瓶颈后,边际回报率下降,逐利的资本也会陆续流入农业等领域,但这将是一个长久而曲折的探索过程,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加以规范引导。

解决“三农”融资难、农村金融发展慢的问题,需要传统金融、新型金融和政府支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对不同体量、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农业主体的支持作用,构建农村金融的新业态,逐步形成协同发展、层次丰富、形式多样、支持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新型金融是社会财富、信息技术和信用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新型金融大多根植于传统金融,“农哈哈”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它承担的任务主要就是平台的搭建和维护,把金融的核心部分“外包”给担保公司。社会财富对它的信任源于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的全额本息担保承诺,它的项目准入、风控评价和贷后管理等流程都是由担保公司完成。在这个意义上,新型金融不是对传统金融的颠覆,而是对整个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做实“三权”抵押。二是尽快确立目标价格定价机制,让市场成为坚实的定价基础。三是加大对权益质押类贷款的探索力度,丰富“三农”融资的信用结构体系。四是全面建立政府风险补偿金,合理确定风险补偿比例,降低贷款风险和融资成本。五是尽快建立农村信用评价体系,让金融机构、政府、农民都参与进来,这是构建农村金融新业态的重要前提。六是鼓励农业担保公司等专业金融机构扎根主业、创新发展,发挥专业金融机构了解农业和金融的优势,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手段。

参考文献

[1]蔡庆丰,郭春松,陈诣之.大数据思维在金融学研究中的运用[J].经济学动态,2015 ,(3): 104-114。

[2]黄惠春,李静.农村抵押贷款创新产品的供给意愿:江苏例证[J].改革,2013 ,(9): 131-137。

[3]李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供需体系的博弈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 ,(4): 34-40。

[4]平新乔,张海洋,郝朝艳,梁爽.农民金融约束的形成原因探究[J].经济学动态,2012 ,(4): 10-14。

[5]史亚荣,何泽荣.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经济学家,2012 ,(3): 74-79。

[6]王克,张峭,肖宇谷,汪必旺,赵思健,赵俊晔.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可行性[J].保险研究,2014, (1):40-5。

[7]尹成杰.关于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的理性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5 ,(6): 4-8。

The Study on the Innovative Path to Resolving Challenges of Agricultural Financ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Chongqing Experience

CHENG Baichua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125)

Abstract:Chongqing has explored actively in deepening the rural reform, and the innovation of rural finance is one of the most vigorous aspects. Based on the survey in Chongq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difficulties of agricultural loans, and elaborates on the roles of traditional finance, innovative finance and governments sup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financial reform.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agricultural financing and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financ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make the traditional finance, new-type finance and the government support work together to gradually establish a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with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rich layers, various forms and strong support and construct a new rural financial system.

Keywords: agricultural financing; innovative path

責任编辑、校对:苗文龙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抵押贷款
不动产抵押未办理抵押登记问题研究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地上存在违法建设时抵押合同的效力
詳盡了解 保護權益 大陸台商將房產抵押的法律須知
关于最高额抵押的几个问题
旧信封
农村金融大变身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长白山农商银行一季度贷款实现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