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2017-03-08兰小曼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尿道

兰小曼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 柳州 545002)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兰小曼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 柳州 545002)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妊娠及分娩后发生的一种尿失禁病症,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本文从产后SUI的临床病因出发,对当前临床上康复治疗方式方法进行总结和综述。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

产后SUI是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泌尿性病症,通常在打喷嚏、突发用力、咳嗽等情况下导致尿液泄漏,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并较大程度地增加心理负担。该病在育龄女性中最为常见,据报道,在产后1年内的发病率达45%~63%,有些女性在产后多年仍发生SUI[1]。近年来,伴随临床研究的深入,产后SUI康复治疗方法日益增多,本文将对这些方法进行总结。

1 产后SUI的临床病学

SUI主要是因为膀胱对排尿功能难以控制,导致尿液无法自主排出。女性在妊娠和分娩中导致盆腔肌肉松弛,膀胱、尿道受挤压在解剖结构位置上有所改变,造成膀胱压高于尿道压而引起尿失禁;此外,妊娠期机体激素水平发生较大变化,进而造成肾功能受到影响,这也是产后发生SUI的一个原因。由于较长时间漏尿,易引起尿路感染及外阴湿疹,对女性健康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据报道,妊娠期女性20%~55%存在尿失禁表现,在产后首次出现SUI占比为3.8%~19.0%[2]。产后SUI女性在分娩前的膀胱颈活动度弱于无尿失禁者。在产后3~5个月,产妇出现尿失禁34.3%。研究实践表明,轻、中度产后SUI女性的非手术康复疗效较理想,但当前临床上关于产后SUI的就诊率还不高[3]。

2 产后SUI的康复治疗方法

2.1 盆底肌锻炼疗法

治疗SUI的目的在于有效恢复患者盆底肌功能,并改善和强化逼尿肌稳定性。在进行盆底肌锻炼时,可行站位、坐位及卧位等体位,每次缩紧肛门及阴道持续3 s以上,再放松,连续进行15~30 min,3次/d,并在康复锻炼时进行间断性排尿,也就是在排尿时有意识地停顿或者减慢尿流,及在作出“诱发动作”,比如:咳嗽、弯腰、喷嚏等动作前,要尽量收缩盆底肌,进而改善稳定性不足膀胱的收缩,减小排尿紧迫感及溢尿量。国内研究报道,85%产后SUI患者在接受盆底肌锻炼之后尿失禁得到有效改善,夜尿次数2.3次/晚降至0.8次/晚,周漏尿次数从5~6次降至1次,治愈率达到54%以上[4]。

Kegel法是当前常用的盆底肌锻炼法,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在产后尿失禁,子宫、膀胱脱垂及阴道收缩度减弱等治疗和康复上有较好应用。就是指导患者行收肛和收缩阴道动作,每次3 s后放松,12~30 min,4~6周一疗程。临床研究证实,该疗Kegel法在治疗严重骨盆肌无力者的效果良好,在治疗后72%自感症状得到改善,54%复查骨盆肌强度有良好改善。临床诸多研究表明,产后盆底肌锻炼可有效防治产后SUI发生。特别是对存在产钳或胎吸助产女性,在产后进行盆底肌锻炼防治SUI效果确切。此外,该疗法不需应用器械设备,产后患者可随时进行,操作便捷、简单,且不受时间限制。

2.2 电刺激疗法

电刺激疗法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尿失禁疗法,主要是针对盆底肌萎缩或损伤患者的治疗,将该疗法应用到发病前具有较好的预防效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相关专业设备生成脉冲,直接对盆底肌组织细胞产生作用,使肌细胞被动收缩,改善局部血循环,进而激活肌细胞中的活性分子,使肌细胞得以再生。此外,还可促销肌细胞代谢,把代谢的有害性产物尽快排出,以免堆积而损伤到肌肉组织功能。

电刺激疗法的作用和功能具体表现在:(1)可有效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提高再生速率,如此就可缩短神经支配时间;(2)可有效延缓盆底肌组织萎缩,强化盆底肌的自主性收缩功能;(3)能有效缩短盆底肌收缩单位时间,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现阶段,临床应用较多的就是长脉冲双相性电刺激,通过脉冲直接作用于盆底组织而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寇金玲、党丽君等人研究报道,对产后SUI患者实施电刺激康复治疗,持续12周之后,患者的漏尿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占治疗患者的87%,其中56%痊愈,优于常规治疗患者[5]。但电刺激疗法当前尚无统一、规范指标,在电刺激参数设定上还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后续还需对电刺激规范标准进行探讨。

2.3 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就是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把人们感知不到的机体生物信号,比如:脑电、心率、血压等转变成可直观感觉和感知的信号,譬如:视、听信号,引导患者依照这类信号,学会并掌握在一定范围内有意识、有目的的调节和控制机体脏器活动,以有效纠正偏离正常状态下脏器活动康复方法。该疗法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有鲜明的针对性,是基于疾病根本致病因实施治疗的,具有治本的效用,和现阶段的生物医学先进技术结合,能有效丰富传统疗法的内容,逐步成为提升和保障人类健康重要路径。此外,生物反馈疗法有着无创伤、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操作便捷、经济等特点,在临床上有较广泛应用。当前,在比内分泌失调、消化性溃疡、痛经等方面有较好应用。

在产后SUI康复治疗中应用该疗法,就是通过置于阴道内电极传送强度不一的电流,以刺激盆底肌及其神经,以强化盆底肌强度与弹性,并能够反射性抑制膀胱兴奋,达到改善和控制尿失禁的目的[6]。具体而言,就是对阴部神经传出纤维进行刺激,改善和强化提肛肌、盆底诸肌及尿道周边横纹肌功能,以提升对尿道、膀胱颈的支撑力,提升尿道闭合压;此外,还可有效刺激传入纤维,经神经元连接到骶髓逼尿肌核,抑制其兴奋度,再通过盆神经传到逼尿肌,抑制其收缩;电刺激冲动运行到胸腰段,让交感神经元兴奋,再使α-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膀胱颈和尿道近段收缩,强化尿道关闭性能,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可使膀胱底松弛,提升膀胱颈封闭性。

2.4 中医结合疗法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将产后SUI纳入到“遗尿”、“小便不禁”等范畴中,病变部位为膀胱,和肝、脾、肾、三焦等功能失调存在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临床中医研究深入,中医疗法在盆底肌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日益显现。

(1)针刺:选取百会、子宫、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针刺,再配合盆底肌锻炼能够有效促进产后女性盆底肌群功能的恢复,预防和减少产后SUI发生,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盆底肌康复锻炼。研究报道,针刺膀胱经背俞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1 h尿垫试验、失禁次数、漏尿程度。

(2)艾灸:临床研究认为,中医艾灸有助于改善机体外周毛细血管的灌注功能,提高损伤组织细胞修复效果,进而提升尿道括约肌、膀胱颈肌的主控尿能力。临床研究报道,通过温灸气海穴治疗产后SUI,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5.8%。另有报道,对产后SUI患者进行关元穴艾灸,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0.0%。

(3)中药:基于中医理论,产后SUI的治疗关键就是益气固摄、温阳补肾。中医中的补中益气汤可用于产后SUI多个证型,再配合盆底肌电刺激效果更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魏玉枝、翟少华等人中国中医内外结合盆底肌锻炼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性盆底肌功能康复治疗[7]。此外,穴位敷贴治疗在SUI中也有较好的辅助效用,该疗法可避免口服用药对肝脏、肠胃道功能的影响,通过药物刺激穴位,达到激发机体脉络来调节气血,发挥药效,进而改善盆底神经功能。研究报道,盆底肌锻炼结合固泉贴穴治疗后患者的失禁量、尿动力学均得到显著改善,比单一锻炼患者疗效要好。

3 结 语

总之,产后SUI是当前常见的但又易忽视的一个妇科病症。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以盆底肌锻炼疗法为主导。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疗法,比如:电刺激、生物反馈等,在此基础上可结合中医针刺、艾灸、中药等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

[1] 冷秀兰,董玉楠,阮莉妮.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在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4:81-83.

[2] 吴 君,周 蓉.盆底功能康复技术对防治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作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33:177-178.

[3] 黄 葵,刘楚芹,陈志玮,等.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0:63-64.

[4] 许晓英,任红红.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及康复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30:4785-4786.

[5] 寇金玲,党丽君,冯秀清.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25:55-57.

[6] 张 莉,亢林萍,王胜兰.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康复器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作用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8:104-105.

[7] 魏玉枝,翟少华.中医内外合治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7):601-603.

本文编辑:赵小龙

R493

A

ISSN.2095-8242.2017.02.394.02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盆底尿道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陌生的尿道肉阜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