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治理路径研究

2017-03-08刘兴景

关键词:居民社区政府

刘兴景

(中共肥东县委党校,安徽合肥231600)

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治理路径研究

刘兴景

(中共肥东县委党校,安徽合肥231600)

社会互动与社区治理之间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社会治理的实质是多元治理主体间的互动合作关系,角色是建立互动合作关系的前提。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角色问题,居民角色不清、政府角色越位、社居委角色错位、社会组织角色缺位。该文从社会互动理论视角对社区治理路径进行研究,试图从理论方面破解当前社区治理困境,为社区治理的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社区治理;社会互动;角色问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方针。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区治理途径的研究和探索成为时代命题。社区治理的实质是社区多元治理主体间为的互动关系,互动关系总是在一定角色基础上展开的。从现实形态来看,政府、居民、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角色问题十分严重,在社区治理中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互动是个体层次与社会结构层次及文化层次的中介,是个人走向群体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转折点,人们正是在互动基础上构筑起组织和社会。文章从社会互动角度对社区治理各主体的角色表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互动理论对社区治理的路径加以探究。

一、社会互动与社区治理

(一)社会互动及其功能

社会互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行动必然与他人或群体发生关系,对他人的群体有某种回应和期待,采取一定的行动,社会互动就产生了。社会学家齐美尔也认为社会是通过人们的互动而产生的,各种人际互动形式是构成宏观社会结构的基本材料。社会互动对于社会和组织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功能:一是利益协调功能,人们通过不断的修正自身行动,并对他人或群体产生影响,从而实现彼此间利益的协调;二是文化适应功能,通过社会互动,使得不同亚文化的人之间增进了解,形成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进而适应周围的环境;三是社会团结功能,人们通过社会交往,构建自身的社会网络,更容易采取共同行动来应付遇到的共同问题和挑战,社会团结在共同行动产生了。

(二)社区治理的涵义

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赢利组织、非赢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调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社区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的应用,是借助不同于行政手段和市场制度安排的手段,来处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和机制。社区治理具有以下特征: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政府不是唯一权力中心;社区治理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社区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而是一个过程,是持续的互动。

(三)社会互动与社区治理

社会互动与社区治理,二者虽然概念和范围不同,但在内涵上存在契合、相同之处,在逻辑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取向上,社会互动和社区治理都是为了实现合作,避免和减少冲突。二是过程机制上,两者都强调主体的能动性,不是被动地遵守规则和制度,而是一个互动过程,在互动中产生共同认可的新规则、新规范,促进统一行动的达成。三是社会功能上,都主张通持续互动,协调各方利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推动社会团结的形成。可见,正是基于社会互动和社区治理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社会互动为分析和研究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二、城市社区治理的角色困境

社会互动关系实质是角色关系,角色是人们行动的规范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对特定人和群体的行为期待,是社会群体或组织良性运行的基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政府、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的角色问题突出,治理主体间难以互动,社区治理面临困境。

(一)居民的角色不清

城市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新居民,并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社区居民的主体。从农民变成市民,不仅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伴随着身份和角色地位的转换。城市的大规模、高密度、文化异质性等特征产生了独特的“城市生活文化”,社会的正式机制比非正式机制更重要,基于血缘关系和家庭群体的重要性大大降低,赋予了社区居民的社会角色新的内涵。

社区是居民的生活共同体,社区不仅是居民生活的场所,也是居民的精神家园。社区的经济、文化、环境卫生、治安等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居民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社区参与增进社区公共利益,实现自身利益。因此,社区居民是社区活动的组织者、操作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社区治理离开了居民的参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当前现状来看,与理想的社区治理还有很大差距。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淡薄,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还不通畅,居民缺乏对社区的心理认同,被动的参与社区互动和事务比较多,主动参与的比较少。当居民有利益和服务方面的需求,他们更加愿意求助于既有的关系网络,而不是通过社区组织的渠道来实现。居民的角色不清和角色认同度低严重影响了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制约了社区发展。

(二)政府角色的越位

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因此政府的理念直接决定着社区治理的方向。从治理角度看,政府是外在于社区的,是社区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外部条件,是社区不可缺少的主体,理想型的社区治理结构中,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的政府仅仅承担一些非他承担不可的公共事务,比如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公共设施、公民教育等。政府不是社区治理的中心角色,其与社区的个利益主体间在地位上平等的,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是协调和支持,而不是命令、主导。

在实际的社区治理中,由于制度惯性,政府不愿改变原来和社区居委会之间的“上下级”的支配关系,越位现象严重。政府往往从维护稳定角度出发,控制掌握着社区的人事权、财务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不仅社区自治章程由政府制定,政府还掌握着社区的各项工作进行考核奖惩权,使得社区居委会对政府产生制度依赖。这样政府就可以轻易将本应由自己来完成的各项事务转移到社区居委会,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社区建设的初衷,不利于社区的治理和发展。

(三)社区居委会的角色错位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自治组织,是由居民选举产生代表居民利益的组织。社区居委会有协助政府部门在社区开展工作的义务,所承担的协助功能应以居委会的自治性和自治功能的发挥为基础。居委会的自治功能体现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上,而这些功能的自治性是以居委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其工作为居民利益服务以及接受居民监督为前提的。

在社区治理的实践中,政府将大量工作下放到社区,并掌握着社区治理的主要资源,掌握着社区监督考核权,这使社区居委会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上,而少有精力提供社区服务、增进居民社区利益。社区居委会的角色错位现象严重,作为合法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却主要在从事着政府部门的工作,这种角色错位不仅造成社区居委会不能满足居民对高水平社区服务的需求,也在客观上行成居民把社区居委会看成“政府的腿”的错误认识。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积极性难以提高,面临社区问题时居民和社区居委会难以开展有效互动,难以形成共同的社会行动。居民对社区居委会认同度不高,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更愿意求助于社区外的组织和网络,造成了维权的非组织化和非结构化,社区在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方面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四)社会组织的缺位

社区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社区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上有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志愿机制三种方式。市场无法解决生产消费的外部性问题,市场机制下,行动者为追求个体效用最大化而忽略购买力较弱群体的需求,容易出现“市场失灵”。行政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往往存在政府效率低下和产品单一现象,难以满足居民对公共产品的差异化需要,出现“政府失灵”。志愿机制通过其便捷性、非盈利性、灵活性等特点可以弥补市场和政府的不足。因此,作为志愿机制提供主体的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在当前社区治理中,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事务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组织独立性差,大部分社会组织都是从政府系统中剥离出来,行政色彩浓厚;二是经费不足,社会捐赠、政府资助和收费是社会组织的主要来源,由于社会组织资金管理不够透明和公开,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公众对社会组织信任度较低,社会捐赠减少,缺乏开展活动和提供服务的经费;三是专业化程度低,社会组织的工作多是由爱心的志愿人士担任,使得社会组织专业程度低,难以提供高水平的社区服务。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社会组织的作用,是社区治理中亟待克服的难题。

三、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治理路径

桑德斯曾把社区看成是一种社会互动,他认为社区是社会互动最为现实的表现。城市社会的精髓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交换与沟通。社会互动与社区治理在目标取向、过程机制、社会功能方面具有统一性,社会互动相关理论为我们探寻社区治理途径提供了新的视角。根据研究的角度不同,社会互动理论理主要有常人方法论、符号互动论、拟据论、社会交换论等几种主要观点。

(一)常人方法论视角:加强社区自治

常人方法论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使用方法的理论。其假设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互动,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常人方法论认为人与人、人与组织间的互动是以一定背景知识和常规为基础的,如果忽视了这种内隐规则,互动就无法进行,进而也不能实现预期目的。各方主体能达成对所认定“规则”的共识是有效开展互动的前提。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行动是从自身的体验和感知出发,并非完全依据已有的制度和规则。

社区居委会是一定地域内居民自治的群众性组织,是服务于居民利益的,是居民参与和管理社区共同事务的载体。社区居委会长期做的是政府应该从事的事,而不是着眼于实现社区居民的利益的话,必然丧失居民对其的信任,也丧失了其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合法权威。社区治理中,政府应当将社区治理的权利交换给社区居委会,将社区的人事权、监督权、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真正赋予社区居民,使社区居民切实地体验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人。社区居委会工作重心回归到为社区居民服务上来,才能获得其在居民中的合法权威,居民才会认同和支持社区居委会的各项活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才能有效地沟通和互动,并充分互动基础上开展全面的合作。

(二)符号互动论视角:大力发展社区文化

符号互动论是重要的社会互动理论,布鲁默总结了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原理:第一,人们依据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取行动;第二,人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景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人们都事先有一个内在阐释的过程。按照这一理论,人们的行动需要有一定的意义,这种关于对定义的共识是人们互动得以进行的关键。

在社区治理中,这种共享的符号和定义就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社会各治理主体互动的前提和基础。社区是一个充满情感的网络,是居民生活的交集和相互间提供社会支持的场所。居民间的信任互惠要求一种对共有价值观、规范及意义的承诺,同时有一个共享的历史和认同,这种共同目标和价值观就是社区的“亚文化”。社区文化是社区物质生活方式和社区精神生活方式的总和,是社区治理的推进器、润滑剂。在社区治理中不仅要加大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居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必要场所,还需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努力将社区打造为居民的精神家园。

(三)拟剧论视角:培育社区组织

拟剧论是一种用表演和比喻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它认为社会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他们之所以努力表演,目的是想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通过美好印象的塑造以使自己在互动中占据优势、对他人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对方理解自己的行为并做出预期反应。拟剧论认为,决定社会互动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自我印象管理”,即人们通过自己塑造的形象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预期他人作出相应的回应,持续的互动得以产生。

社会组织可以有效地填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留下巨大空间,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的经费主要源于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面向社区为居民提供差异化的社会服务。一方面,社会组织要加强自身管理和能力建设,加大财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居民的认同。进而吸引更多专业人员加入,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当加大对社会组织扶持力度,定期对社会组织进行审计监督,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在居民和社会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政府也应当加大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向社会投放更多的资源,吸引和培育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

(四)社会交换论视角:拓展社区服务

社会交换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它强调个人行动的目标和报酬,认为互动实际是奖赏与惩罚的交换运用。交换不仅存在于市场关系之中,而且存在于包括友谊、情感在内的多种社会关系中。这一理论认为,社会互动能否产生取决于社会行动满足人们的利益和需求的程度。

人的行动通常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某一行为或组织给人们能够带来的利益越多,人们参与其中的动力就越大,越可能会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支持这一行为和组织。人和人或组织之间的利益交换持续进行,达到一定的量和度时,在心里上就会产生认同感和依赖感,行动的价值性就会增加。社区治理也是如此,社区服务水平越高、提供的服务越多元化,越可能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居民对社区认同度越高,越可能产生价值性行为,越可能志愿为社区建设作更多贡献。为此,社区治理就要不断拓展社区服务,要着眼于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要着力提高服务的层次,服务内容要由单一的物质性服务向物质和精神性服务并举转变,服务性质由扶贫济困向为居民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和提供舞台转变。

[1]夏建中.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赵守飞,谢正富.合作治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J].河北学刊,2013,(4).

[4]谭新雨.社会资本视角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2).

[5]鲁露,金艾裙.社区治理主体视角下的社区能力建设对策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6]牟晓明.社会资本视角下社会治理困境的突破[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7]陈美萍.共同体:一个社会学话语的演变[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8]孟川瑾,吴晓林社区善治及其基础[J].城市问题,2013,(5).

[9]石发勇.准公民社区——国家、关系网络与城市基层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刘兴景(1978-),男,中共肥东县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社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政府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