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功能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2017-03-08潘红彬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0期
关键词:语言功能普遍性特殊性

摘要:目前大家较为接受的语言功能分类有两种,其一为刘润清和文旭(2006)的语言七功能;其二为韩礼德(2000)的三大元功能。本文从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两个方面分析,发现语言功能具有特殊性,其动因是语言语境;语言功能具有普遍性,动因为情境语境。语言功能的普遍性孕育于特殊性之中,因语言语境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语言功能;特殊性;普遍性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2

一、引言

关于语言的功能有很多分类,目前广为流传的分类有两种,其一为刘润清和文旭(2006)的语言七功能,分别为寒暄功能、指令功能、信息功能、疑问功能、情感功能、表达功能、施为功能;其二为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篇章功能。从这些分类中可以发现某种语言表达式更具有某种语言功能,以至于谈论该功能时,此种表达式用为代表性例句。同时,该表达式还可以起到其他一些功能。以上说明同一语言表达式具有语言功能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那么,为什么某种语言表达式更易于起到某种语言功能?为什么同一表达式还可以起到其他功能?

二、语言七功能特殊性

刘润清和文旭(2006)将语言功能分为七种,并针对各个功能举出适应的例句,这些例句和功能具有一一对应的特点,表现了语言功能的特殊性。第一,寒暄功能。语言可以帮助言语双方建立一定社会关系。打招呼、送别、询问天气情况等等都属于寒暄功能。例如,1)“你好!”;2)“再见!”;3)“whats the weather like?”。这些例句并不表达任何实际意义,只是建立言语双方的社会关系。第二,指令功能。語言能够用来让听者做某事。例如,4)“close the door, please”;5)“Stop talking”;6)“Listen to me carefully”。祈使句式具有这种指令功能。第三,信息功能。人们可以用语言进行表达信息以及推理。例如,7)“Road Closed”;8)“No spitting”。陈述句起到信息功能的作用。第四,疑问功能。语言能够提出疑问寻求答案。这说明语言七功能具有一一对应的特点,即特殊性。第五,表达功能。语言能够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和情感。例如,“My God!”;“Good Heaven!”;“想死你们了!”。感叹句具有这种功能。第六、情感功能。语言可以激起听者情感。例如,“上天猫,就够了!”;“男儿当自强!”;“啊—五环,你比六环少一环”。第七,施为功能。语言的表达也是在进行一定的行为,即“说”就是“做”。例如,当老师说“下课了”,学生们便拿起书包离开教室,“下课了”这句话便起到终止此节课的作用。

从刘润清和文旭(2006)对语言功能的分类,可以发现七种功能都有各自适用的语言表达式,某种表达式更易于起到某种语言功能,这说明语言表达式具有具有特殊性。这种语言功能的特殊性由语言表达式本身的特性决定,其语言语境驱动的结果。因为语言语境是指语言表达式本身建立起来的彼此之间的关系,是语言表达式内部成分共生的效应。(韩礼德,2000)语言七功能的特殊性在于其某种语言表达式适合某种功能,某种功能易于相应表达式体现,其动因为语言本身特点体现的语言语境。

三、语言七功能的普遍性

语言表达式的语言功能会因时因地发生相应的变异,这说明语言表达式具有起到七种功能的潜势。一语言表达式因功能的特殊性,适用于某特定功能,却具有起到其他功能的潜势,这说明语言功能具有普遍性。诗歌本来是用来表达言语者的情感,具有很强的表达功能,表明诗歌语言功能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表达功能。然诗歌还可起到其他功能的作用,下面我们以李叔同的《送别》为例进行阐释。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诗具有寒暄功能。这首诗若为两个相恋的人分手时所吟唱,若干年后再相见,或许在没有这首诗更适合相见时的寒暄所用。“恋人分手”和“恋人相见”这些本不是这首诗中的所具有语言特点,是外在情景,驱使这首诗歌具有了寒暄功能。此诗的指令功能在于可以使听者饮下一杯酒。饭局上的一句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很好地促使听者把酒而饮。这里面“饭局”不在此诗中体现,也此诗歌表达式外在因素。其信息功能在于表达了作者以及后来使用此诗的言语者对离别的认知。这种后来的言语者并不在诗歌中有体现,是语言外在因素。诗歌的疑问功能可以体现在各种试卷上面,若看到“长亭外,古道边,__。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很显然这首诗歌因“__”这样的空,便具有疑问功能。而这样的空是非语言因素。当人们读到或听到这首诗歌时,内心总会产生一种虽凄凉但不悲伤的情感,说明该诗歌具有情感功能。而听者或读者也是此诗歌本身所不具有的成分。施为功能可以从饭局上的一句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和卷面上的“长亭外,古道边,__。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得以体现。

这首诗歌《送别》会因所使用的语言环境而起到七种不同的功能,具有七种功能的潜势,即具有七功能的普遍性。这说明语言表达式的语言功能会因所使用的外在的非语言因素建构的情景发生变化,即会因情景语境发生变化,因为情景语境是指语言所适用并同语言建立联系的外在的非语言环境。(韩礼德,2000)由此发现,具体语言表达式可以起到这七种功能,说明语言七种功能具有普遍性,其背后为语言的情景语境所驱动。

四、三大元功能的特殊性

韩礼德(2000)将语言功能归类为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篇章功能。人际功能主要是表达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将我们对世界内心和外在的感受表达出来。人际功能是指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态度。篇章功能在于语言可以和语言本身建立联系也可以和所使用的语境建立联系。语言概念功能主要是通过句子动词的及物性来体现。语言的人际功能通过语气来体现,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句式,例如The book reads easily这样的中动结构。(潘红彬,2012)也可以对语气中的剩余部分的否定,例如,You dont like the book,以明确表达观点立场。(潘红彬,2015)语言的概念功能可以通过主位关系得以体现,例如,Yesterday, we went to the zoo,其中“yesterday”便是这句话的主位,说明这所存在的语言语境是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情。

从三大元功能的各自分类可以看出,每种功能都有所使用的范围和体现方式,这也说明符合这些语言特点的语言表达式才具有相应的元功能。语言表达式和具体的功能具有一一对应的特点,即语言功能具有特殊性。

五、三大元功能的普遍性

对于语言的功能,韩礼德(2000)将其命名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其中系统性在于三大元功能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由此,我们发现具有一种元功能的语言表达式同时具有另外两种元功能,语言表达式的三大元功能具有普遍性。这一点,我们可通过语言表达式“Help!”来说明。某人说“Help!”,表明此人的处境是“helpless”,也就是说“He is helpless.”這正是概念功能的关系过程。“Help!”表达了言语者的内心无助的情感,寻求救助者的渴望,说明其具有人际功能。“Help!”适合于言语者在身心受到外在因素威胁的处境,其便和所适用的非语言的外在因素建立了联系,说明其具有篇章功能。“Help!”语言表达式具有这三种语言功能的潜势,可以因具体语言的情景语境而更加适合于某种语言的功能。语言表达式同时具有三种元功能,体现了韩礼德(2000)语言三大元功能的普遍性,其背后为语言的情景语境所驱动。

六、结语

本文阐释了语言七功能和三大元功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并从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两个方面分析了这种特殊性和普遍性。发现语言功能的普遍性孕育在特殊性中,这也说明无论是情景语境还是语言语境都是以语境为核心,最终还是要根据具体表达式本身的特性来选择其所承担的功能。语言为核心,即环境有若干中分类,从语言的角度来分类,其结果都具有不可抹去的语言特点。其分类的结果为情景语境和语言语境,其中语言语境为语言本身自我构建起来的语境,更具有语言本身的特性。语言表达式适用于某种语言功能,即语言功能具有特殊性,其背后的动因为语言的语言语境;语言表达式具有所有语言功能的潜势,即语言功能具有普遍性,其背后的动因为语言的情景语境。语言功能的普遍性孕育于特殊性之中,因语言语境决定情景语境。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文旭.新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M.A.K.Halliday,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second edi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 2000.

[3]潘红彬.功能语法视域下否定句式教学[J].亚太教育,2015,12.

[4]潘红彬.中动结构的评价意义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2,11.

猜你喜欢

语言功能普遍性特殊性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论哲学的普遍性面向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对博物馆工程建设特殊性的思考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语言功能与德育渗透
后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