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素材的有效积累探究

2017-03-07龚海燕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有一次,请学生作审题训练,问他们最痛苦的是什么?他们说:“最纠结的是没有材料或找不到最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笔者一脸讶异,“你们平时不是一直在阅读,也一直在做摘抄、写感悟,怎么就没有材料了呢?”学生接下来的回答,更让笔者哭笑不得,“我们积累的材料都用不上,我们也很痛苦。”我反问道:“那你们积累的材料,都是什么方面的,为什么总是与老师出的题目擦肩而过呢……”

通过这件事,笔者意识到,学生現在的问题,不是不阅读,不是没积累,不是不勤奋,问题在于,他们做的是形式化阅读、应付式积累、低效率勤奋。而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必须在作文素材如何有效积累上狠下功夫。

一、教师层面

(一)学霸引导、分组分工

2016年高考,北京二十中的杜美欣以144分的高分摘得北京高考语文单科状元桂冠。在她的经验谈中,她指出:“要学好语文,就要先热爱语文,因为你只有爱她,她才会给你回报……”

在学霸经验的引导下,同学们对于语文、对于语文素材的有效积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这样的前提下,我提出我们可以在素材有效积累方面做一些探究,但需要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在课代表的协助下,我们以自愿为原则,成立了“作文素材的有效积累研究社”,把参与的同学分成七个小组,并确定好每个小组的组长。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组都要拿出至少三个素材积累的类型,如:人物类、地名类、书籍类等,老师审查通过后,各小组搜集材料,认真准备,然后做好PPT,在课上汇报讲解。

(二)亲身示范、规范要求

高三的时间非常珍贵,为了防止有些同学在讲解时偏离方向,笔者在学生作积累之前先给他们作了一个示范,并对同学们的PPT提出一些要求。笔者给同学们示范了一个“关键词”素材的积累方法。积累维度是:关键词、与之相关的名句、可以设置的观点、相关材料、相近概念等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要求:提前给老师审查、控制好时间、PPT背景淡雅、字号尽量大一点等等。

(三)预设主题、改进形式

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下,我们预设的主题有:

人物介绍:钱穆、季羡林、陈忠实、杨绛、黄宾虹、施今墨、葛川、彭于晏等;

地名介绍:开普敦、周庄、苏州、同里、西安等;

书籍、文章介绍:《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白说》等;

诗歌介绍:泰戈尔、顾城、海子、雪莱、卞之琳、徐志摩等;

传统介绍:京剧、昆曲、剪纸、糖画、蓝印花布等;

音乐介绍:代表人物、典型技法、著名作品等;

绘画介绍:代表人物、典型技法、著名画作等。

(四)竞争评选、表扬鼓励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为了能让学生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既让小组成员,也让全班同学能够有更多的收获和启发,我们准备在学期末,评选出“素材积累展示最优小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学生层面

(一)博“览”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对于一直过着两点一线式的学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来说,我们学习的有效途径,当然是阅读。北京二十中的杜美欣说:“阅读不仅仅是在书本上,有时素材的积累更倾向于碎片化,高三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大量的素材积累,比如微信公众号的‘央广新闻、‘人民日报评论、‘环球人物周刊等,都有大量的好例子、好文章值得积累,我后期的作文素材和一些观点也大多来自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这些文章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因此,我也要求学生阅读一定要广泛,报刊杂志要读、名家散文要读、名著小说要读、逻辑推理要读、哲学历史要读……

(二)多“思”

“学而不思则罔”,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痕迹,做好圈点勾画,适时地提取、概括,写点旁批或感悟。如:有学生在读了付秀宏的《芦苇花》之后,不仅在文中圈点勾画,而且还做了摘抄:“芦苇心虚,无一点渣滓;芦苇花爱无边,无一丝欠缺”;写了感悟:“蒹葭苍苍,当微风轻拂过绵软如絮的芦苇花时,一种恍若新生的感觉在丝丝润滑中摇醒了芦苇湿润的梦。那个梦,虽空灵但厚重,那是因为不论何时何地,芦苇都用它空旷得如一片天的心灵去慢慢沉淀,待到风吹来,便将它那深得似一片海的花撒向各处,无边无际。做人亦如此。怀抱一颗旷达的心灵,酝酿一个厚积薄发的梦境,播撒一段无边无际的旅程。”

(三)善“理”

善理,就是善于归纳、整理。要求学生要有多维度的整理。如:除了要按照人物、地名、书籍、诗歌、传统、音乐、绘画等方向的整理外,还要善于把同一主题的材料放在一块,如:创新主题的、智慧主题的、理想主题的、坚守主题的、童心主题的等等。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在反复整理中,熟悉材料,多角度分析材料,能让学生在作文时,碰到一类主题时,能快速想到大量的材料,解决材料贫乏或缺少的问题。

(四)勤“写”

我们素材积累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写作,因此,也只有在写作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价值,也才能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有效积累。在紧张的高三阶段,我们可以把片断练习和完篇训练结合起来,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多进行一些片段训练。如:

人物:黄宾虹

观点:独开水道也风流

片段:“倒着走便倒着走,独开水道也风流。”看着屏幕中花白胡须的黄宾虹,倏地想起了这样一句话。迷蒙之中,看得,西子湖畔,一张藤椅,一杯香茗,一支毛笔,一点墨色,挥洒于纸间,不管门外绚丽的油彩,只醉心于黑白之间。

站在艺术潮流的对立面,就这样走上了一条孤独、寂寞的道路。注重传统绘画,醉心于实与虚、黑与白之间,以自己对艺术的一颗赤子之心,建造起自己的绘画世界。纪伯伦说:一粒珍珠是围绕着一粒沙子建造起来的庙宇。黄宾虹的艺术,是围绕着别人的不屑、生命的漂泊、无限的痛苦建造起来的。在现代艺术流行的时代,他坚持走着传统之道。

你永远行走在沙岸上,在沙与沫之间呢,海浪冲刷你的脚印,风也会把泡沫吹走,但沙岸与海洋永远都在。你的水道永远都在。

(龚海燕 江苏省海门中学 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