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瓶也能装“新”酒

2017-03-07张洪璀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拟题选材题意

关于写作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作文要教在思路上。”的确如此,作文的写作过程虽然不像解数学习题一样有明确的步骤,但也是有章可循的。在创新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旧瓶”装上“创新酒”,即借鉴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方法,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语言”五方面分别指导学生,奏响创新作文“五步曲”。

一、明要求:审清题意,扣题写作

“审题不误写作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是明确作文要求,审清题意。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真读题,不因忽视而偏向

要认真读懂题目要求,决不能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如近几年较为流行的话题作文,一般都有“导语”和“要求”两部分。导语中常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的要求,不少同学只重视狭义的题目或话题,忽视导语的限制,写的文章既不是叙述自身经历,又没有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事例,也没有写出个人见解,从而偏离题意。

(二)读懂题目的真正含义,不因误解而离题

审题时,既要抓题眼,又要兼顾其他词语;既要吃透重点词,又要明确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既要抓本意,又要明确引申义。如从“门”中读出“沟通、交流”之意,从“歌”里读出“颂扬”之意,从“山”中读出“困难与阻隔”之意,等等。这样扣住比喻义来写,更合乎命题者的意图。读懂题目的含义还要注意题目中包含的感情色彩。如“借口——弱者的托辞”一题的“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你的文章为某种借口开脱,甚至赞扬,那么就偏离了题意。

(三)扣题写作,不因随意而脱轨

要让自己的文章切合题意,写作者必须始终有“扣題写作”的意识,并从“扣住话题来拟题、开门见山直扣题、穿插文中巧切题、锁定题目作结尾”等方面落实扣题。

二、定基调:立意出众,拟题新颖

(一)作文要想夺魁,必须有美的思想和内涵

“立意”就是为文章树立灵魂。学生在审清题意、明确要求后,就应通过独立性、创造性的思考,努力确立一个正确、集中、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怎样让立意出众呢?即通过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如《月夜情思》,我们可以将中秋月圆与人们生活中的团圆类比,形成“月圆——家圆——国圆”的思路。这样,就使普通的月圆现象有了新意,有了深刻的灵魂。即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依照结果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状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这样思维有了深度,就避免了立意肤浅的不足。

(二)挑战旧论

对传统观念和社会定论大胆说“不”,旨在从反面去发现事物新的特点,发他人所未见,表达出令人信服的全新思想和观点来。这种立意方法,通常被形象地称作“反弹琵琶”。比如,对不顾自己重病在身而忘我工作的行为提出异议,表达应该善待自己的思想;对送给贫困户钱财而不是技术、岗位的做法提出批评,表达扶贫还是要扶根本的看法,等等。这些表达了与传统观念全然不同的主题思想,让人耳目一新。需提醒的是:反弹琵琶的立意,必须服从社会公认的真善美标准,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精神,符合客观实际,确保有理。

如果需自拟题目,那么根据立意拟一个新颖的标题也很重要。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或者化用名言名句、俗语歌词等来拟题。如以《感受生活》为题,有的就拟题为《生活不相信眼泪》《生活,要说读透不容易》《我对这段生活说“不”》《说不尽生活中的“奶酪”》等。这些标题极富时代气息,是《暑假生活》《幸福的生活》等标题不能比拟的。

三、找素材:选择材料,恰当取舍

有了明确的主旨和题目,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选择材料——材料相当于文章的“躯体”,决定着文章的质量。作文的选材应该力求新颖,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怎样才能做到选材新而不俗呢?

(一)新在独具慧眼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善于观察,你一定会发现与众不同的题材。如《爱在深秋》一文,很多选材是“秋天景色如何迷人”,“秋天硕果如何喜人”,“秋天收获如何醉人”等,有个同学却这样选材——

秋季的一天,妈妈、爸爸、行动不便的爷爷和奶奶,结伴去参加选举投票。作者从中感受到改革春风吹来的民主空气,认为这是最值得讴歌、值得“爱”的深秋。这篇文章充满了时代气息,妙不可言。

(二)新在独具匠心

例如以《对手》为题,有人就摒弃一般的与某人竞争的题材,把虚荣当成对手,写自己战胜虚荣的过程。这样的选材自会让阅读者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三)新在巧妙运用

对于一些旧材料,我们可以经过处理,再次利用: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就能做到常用常新,达到“旧瓶装新酒”的效果。

当我们手中的材料较多时,一定要注意取舍,留下那些新颖独特的、最能表现主旨的材料,那些普通的、类似的、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材料,就应大胆舍去。

四、巧安排:组织材料,巧妙布局

确定了写作的材料,接下来就应采用一定的结构将材料组织在一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布局谋篇”。结构相当于文章的骨架,对文章的成败优劣也起着重要作用。常用的结构有:

(一)凤头猪肚豹尾式

这是文章常用的结构之一。文章开头写出亮点,使读者眼前一亮,爱不释手;中间内容充实,描绘细致;结尾有力,给人留下“余香满口、回味无穷”的感觉。这样的文章主旨突出、详略得当。

(二)标题式

即在文章的主体部分,用几个总结性的词或短语,也可以是短句或诗句作为每部分的小标题来结构全文。它从表面看是“个体”的,可整体是紧密相连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层次清晰,结构紧凑,风格独特。

(三)寓言童话式

运用拟人手法,通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以寓言、童话的形式反映生活或说明某个道理。这样能使文章收到新奇、独特、引人入胜的效果。

(四)应用文体式

采用一些应用文体的形式来构思作文。例如:《对“承诺”的一次采访记录》《一名蜕变贪官的日记(节选)》《一则“卸下负担”培训班的广告》《去痛公司产品简介》等,新颖的形式与丰富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令人大饱眼福。

五、细润色:修饰语言,使表达协调

有的同学的习作立意、选材都不错,但写出来的文章却平淡如水,甚至有些不倫不类。因此,作文训练还要抓好语言关。

(一)准确把握文章体裁,使表达协调

一定的文章体裁是与相应的表达方式相配套的,如记叙文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说明文必须以说明为主,等等。有的文章题目具有鲜明的文体倾向,像《xx之我见》《说xx》等题目,就必须写成议论文。这时,我们就要遵循这样的文体导向,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至于一些自定文体的题目,我们也应在写作前确定自己准备写哪类文体的文章,从而确定主要的表达方式。

(二)综合运用表达方式,让文章生色

优秀文章大多是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产物。在记叙文里,除了记叙、描写,必要时要运用议论抒情,通过以情点染、以议升华,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在说明文中,要通过增加议论抒情,适当以议点睛,以情着色。在议论文中辅以叙事和抒情,可收到情理相济、形象生动的效果。需注意的是:增加的表达方式在篇幅上应该少一些,做到简明扼要,不要喧宾夺主。

(三)巧用修辞,让语言生动起来

要使语言生动,不妨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比喻句可使语言生动形象,拟人句可使语句活灵活现,排比句可使文章具有气势,对偶句可使行文整齐典雅,名言古诗更能使文章文采飞扬。学生可坚持摘抄好词好句,通过仿写训练来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经过“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语言”五个专项训练,学生就能大体掌握写作的思路。这样,他们在写作时,就可以按部就班,从容思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他们能细观察、勤积累、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相信他们一定会创作出与众不同、突显个性的佳作。

(张洪璀 青岛平度实验中学 266700)

猜你喜欢

拟题选材题意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觑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例谈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