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2017-03-07刘云云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学生学会主体

写作,是一名中学生学好语文课程最基本的能力和素养。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思想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作文更是成了语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并且受到了众多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基于种种复杂的因素,中学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观念相对淡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在新的教育改革环境下,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重中之重,是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部分。其实,对于中学生们来说,写作就等同于在写“自己”,写作乃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然而,写作却是中学生们的一块“心病”,不会写,不想写,写不出来的现象比比皆是。当然也不能否认出现过一些优秀的精品作文,不过少之又少。笔者认为根源在于语文教学的同时严重忽视了中学生们写作的独立自主的个人意识。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们要引导学生们认识写作主体意识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写作主体

写作主体,顾名思义就是进行写作或创作的人,强调写作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性。世间上的人与人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人性的思维方式影响着行为方式,写作亦是如此,我们可以从一部创作或写作中,看出一个人的思维和思考方式。写作其实就是将自己以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可谓是作如其人。写作,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好体现和折射,包含了一个人的基本文学素养和内涵,是一个人发挥能动性和自我性的表现。

二、写作主体的素养

写作者的素養是要考虑到综合方面的,包括文学素养和社会素养等方面。首先,文学素养,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长时间的语言和文学修养,对于中学生而言,就是他们平时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以及自我修养的提升,这直接就决定了写作者作品的优秀程度;至于社会素养,笔者认为来源于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所谓生活就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所以,时常观察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留意身边的种种,并将其转化成一种文学语言,就是一部好的作品。

三、写作素养与写作的关系

(一)写作素养的培养途径

笔者认为,文学方面写作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平时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品阅,多看一些好的创作并进行品评和剖析,学会透过文学看本质,学会积累好的素材,更要学会每天将自己的感受和感想以写作的形式记录下来。所谓读万卷书,破万里路,这样便能够扩大我们的生活阅历,拓宽我们的眼界和心界,长此以往,文学素养就会大大提升。对于社会素养的培养,笔者觉得应该多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深入实践活动,亲近社会,不要只局限于学校的生活,如同一个个“井底之蛙”。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就说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出真知,学生们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过,才会有所感所想,才会将自己的感受以最真实的手法表达出来。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培养自我的写作素养,对提高中学生们的写作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再之,写作水平的提升,还有利于自我修养和心境的提高,我们才会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

(二)写作主体意识

写作的主体意识就是写作者进行写作时的自我和独立思维。写作就是一个认识自我和发现自我的过程,写作最关键的是强调思维的独立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现如今,教师们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他们的作用和要求,严重忽视了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体和个体,有自己思维方式的事实。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学生们写作抄袭风盛行,写作过于形式化和单一化,这都是教师们在教学中没有开发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导致的。教师们只有适当改变僵硬的教学形式和条条框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于开发学生们的主体意识,他们才会想要写作,爱上写作,并且可以在写作中突破自我。

(三)写作主体意识开发的有效策略

中学生们写作主体意识比较淡薄,在简单机械似的写作过程中渐渐丢失了自我,迷失了自我,在写作中失去了自我的味道。他们只是为了完成写作而写作,没有自己的一丁点主见和想法,在他们看来,写作就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是一种自我认识和提升的机会。因此,教师们在写作教学中要重拾中学生们的主体和个性发展意识,要将他们从泥沼中拉出来。

1.情境影响人的思维,创造一个自由、愉悦的写作氛围很重要

中学生们的天性就是爱玩爱闹,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束的生活,抓住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们就要学会“对症下药”,以中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和开发他们的自我意识,例如:在写作课上,给同学们一些充分自由活动的时间,让他们去观察和发觉身边不一样的事物,允许他们畅所欲言,抒发内心的情感,教师们也要参与其中,多与他们互动和交流心得体会,以此建立一个平等、和谐、自由的师生融洽关系。这样,中学生们才会在压抑中解放自我、释放自我,才会真正认识自我,发觉本我的重要性,学生们才会主动写作,爱上写作,通过写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认知。

2.兴趣是一个人前行的不竭动力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动力。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就得对某件事感兴趣,有兴趣才会有做事的冲动和激情,才会一直坚持下去并持之以恒。这些话运用到中学生的写作上来也是最恰当不过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们要学会找准学生们的兴趣点,然后多一些鼓励和支持,少一些压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教师们在写作教学中,要一改陈旧僵硬的教学原则和方法,采取灵活变通的授课方式,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兴趣,带领他们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多搞一些集体活动。这样,他们才会在乐趣中学习和感悟到自我主体意识的重要性,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简而言之,由于兴趣使然,他们写作的激情就会产生,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高。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思想尤为关键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解写作技巧和要求,学生必须遵从老师所要求的内容来写作,实属呆板和生硬。老师们只是一味地将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机械地强加给学生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学生们的想法和意见,好像有一种我是老师我最大的感觉,完全不重视学生们的自我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试想,在这样一种不平等、备受压抑的环境下,学生们怎么会对写作产生兴趣,作文又怎能写好呢?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们首先要转变思维,学会把自己和学生们从教材中拉出来,不要以一种小视角来认识写作这件事。有句话说的好:以眼看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很小,但以心看世界,世界就会变得很大。所以,教师们的任务不是教会他们熟记写作技巧之类的东西,而是教会他们用心留意这个世界,身边的素材到处都是。最重要的是,教师们要打破写作命题范围的限制,允许同学们可以凭海阔天高任鸟飞的心态自由发挥,以最真实、最切身感受的情感来写作。

4.多些鼓励和尊重,少些压抑和反对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的确,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这其实是源自于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中学生们是一群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比较敏感和叛逆,教师们要多些鼓励和赞赏,不要压抑他们的个性发展,写作无对错之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和分析角度,教师们应该允许多种写作思想自由发展。当然,教师和学生们都是一个平等的独立个体,学会尊重学生们的思想成果和想法对学生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这样,教师和学生才会在一个轻松的教学方式下共同进步和提升。

结语

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任何方面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都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中学生们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需要教师们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师们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自由化的教学写作模式,让学生们因为写作而快乐,在写作的过程中享受自我;另一方面,教师们要学会唤醒学生们的自我写作意识,还要让他们多积累文学涵养,培养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只有这样,中学生们的写作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才会被充分地发掘出来。

参考文献:

[1]肖文英.试论如何有效地进行学校管理[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1).

[2]李海.论新时期学校管理的创新目标[J].速读(下旬),2014,(12).

[3]李昌莲.努力建立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05).

[4]李建雷.《<登岳阳楼>教学设计》[J].课外阅读(中旬),2013,(04).

(刘云云 江苏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 213000)

猜你喜欢

中学生学会主体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学会尊重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